中论密钥 第二十五品 观涅槃品

第一百一十五课


  

二(成立无记[1]见不合理)分二:一、宣说无记见;二、破斥无记见。

一、宣说无记见:

灭后有无等, 有边等常等,

诸见依涅槃, 未来过去世。

如来灭度后有、无等四边,世间有边、无边等四边,世间是常、无常等四边,以及身体与寿命是一体还是异体,这些见分别依涅槃、未来世和过去世而安立。

颂词中讲到的十四种无记法,前文已多次提及过。在释迦牟尼佛尚未出世的时候,印度等地有许多外道,这些外道所持的见解不离常、断二见,广分则有六十二种或三百六十种之多。外道论师始终耽著器情世间是有边、无边……如来出世以后,外道即以十四种法问于佛陀。佛陀彻底了达一切众生的根基,知道不论作何种回答外道都会落入戏论,所以默而不答,以佛陀未作回答故称为十四种无记法。

十四种无记见是:如来灭度以后是有、无、有无二俱还是二者皆非;世间是有边、无边、有无二俱还是二者皆非;世间是常、无常、常无常二俱还是二者皆非;身体和生命是一体还是异体。如来灭后的四种见是依涅槃生起的;世间是有边无边等四种见是依于未来世生起的;器情世间是常无常等四种见是依于过去世而提出的。[2]

其实,从诸法的本体而言,十四种见都不成立,因为一切万法是空性的,如果在空性中可以成立这些边戏,那么石女的儿子也可以说是有边、是无边……但这根本不可能成立[3]。所以下面龙猛菩萨站在空性的角度对这些边执见一一予以遮破。

二(破斥无记见)分二:一、破前八无记见;二、破后六无记见。

一、破前八无记见:

一切法空故, 何有边无边,

亦边亦无边, 非有非无边?

一切法是空性的缘故,哪里存在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呢?

表面上看这一颂只遮破了四边,但实际上已遮破了十四无记中的八种见,一是依靠涅槃而提出的四种见,即如来涅槃以后是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一是依靠未来而提出的四种见,即世间是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

一切法是空性的缘故,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都无法成立。既然释迦牟尼佛的本体不成立,那么佛灭度以后是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怎么会成立呢?既然世间的本体不成立,那么世间是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怎么会成立呢?这八种边都不成立。

二、破后六无记见:

何者为一异, 何有常无常,

亦常亦无常, 非常非无常?

一切法是空性的缘故,哪里有一体异体?哪里有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

这里破十四种无记中的后六种见。和前面的推理方式一样,一切法空性的缘故,怎么会有身体和生命的一体异体呢?又怎么会有器情世界的常、无常、二者兼具、二者皆非呢?这六种见根本不可能成立,就像石女的儿子不存在,则不会有他的相貌端严、身材魁梧一样,因为差别事不成立,差别法也根本不可能成立。

三、遣除他宗所说之过:

诸法不可得, 灭一切戏论,

无人亦无处, 佛亦无所说。

在真实的胜义中,一切万法了不可得,寂灭一切戏论,没有人,也没有处所,佛陀也从未宣说一句法。

对方提出,既然涅槃等法都是空性,那么佛陀为众生获得涅槃而宣说这么多法门难道都成了毫无意义?

对此破曰:在名言中,我们也承认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在印度各大圣地转了三大法轮,宣说了无量法门,摄受度化了无量众生。这是事实,在佛教历史上也有记载。但这只是众生面前的显现而已,既然胜义中一切万法丝毫不可得、完全寂灭了有无是非等一切戏论,所以也就没有人,没有处所,也没有佛陀所说的法。就像梦中,首先遇到危险,之后有人来帮助你,最后自己从恐怖中获得解脱,这些在梦中都存在。但醒后会知道,梦里的危险与解脱都不存在。同样,众生首先在轮回中感受怖畏,后来依靠佛陀的教言获得了解脱,这一切也是幻象,实际并不存在。所以,在胜义中没有人,没有法,释迦牟尼佛也没说过法。

《圣者如来秘密经》云:

“寂慧!自如来成道现前无上圆满正等觉之夜,及至无诸取受而获得涅槃之夜,如来未曾说一句法,未来亦不说。”[4]

这个教证在《显句论》、《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中都引用过。虽然名言中有佛陀的教言、说法的善知识以及听法者,如颂云:“真法及说者,听者难得故。”[5] 但从胜义的角度而言,一切万法了不可得。

《入菩萨行论·智慧品》云:

“是故诸众生, 毕竟不生灭。

众生如梦幻, 究时同芭蕉,

    涅槃不涅槃, 其性悉无别……”

二、以教证总结:

《金刚经》云: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经云:

“本无涅槃法, 佛说诸涅槃,

   如虚空作结, 虚空自解开。”

《梵天王所问经》云:

“实无有涅槃, 如来说涅槃,

   如虚空自结, 如虚空自解。”

“梵王白佛言:‘若有分别众生欲得一切法有起有灭者,佛于其人亦不出世。若于涅槃起分别相言是有体者,然彼众生决定不能出于生死。世尊!涅槃者,其义云何?一切相皆寂灭,是为涅槃。一切所作皆已谢,是为涅槃。世尊!愚痴众生于佛法中虽得出家,而堕外道见中求涅槃体,如于麻中求油,指手言得,何异乳中求觅生酥?若于一切法毕竟寂灭中求涅槃者,乃至是邪慢外道中声闻,非佛法中声闻。若是正见成就行者,不作一法有起有灭,亦不欲得证获一法,亦不见圣谛理。’”[6]

    《摩诃般若经》云:

“佛告须菩提:‘涅槃者,如幻如梦,如影如焰,如镜中像,如水中月,如乾闼婆城。’”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空性品》云: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彼一切法皆不可说。”

佛言:“须菩提!如是,如是!一切法无说。何以故?一切法空性,不可以言说。”]

《大般涅槃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云:

“法无性故。如来虽说一切诸法,常无所说。”

《中观根本慧论·观涅槃品》传讲圆满


[1] 无记:义为无法断言、无法区分其特性之意。

[2] 《中论释·明句论·观涅槃品》云:

[非但前后二际无毫厘差别。

复次,颂曰:

灭后有无等, 有边等常等,

诸见依涅槃, 未来过去世。

如是等见即由此理,皆不应理。以世间、涅槃二事于自性寂灭中齐等一味故。此中所言灭后有无等四见:谓如来灭后,有如来,无如来,亦有如来亦无如来,非有如来非无如来,如说四见,依涅槃起;世间有边无边等四见:谓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亦有边亦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如说四见,依未来世起;此谓不见我与世间未来有生便执有边故起有边见,如是不见世间有边故便起无边见,见亦有边亦无边故便起亦有边亦无边见,俱遮二边故便起非有边非无边见;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亦常亦无常,世间非有常非无常,如说四见则依过去世起。此谓已见我与世间过去世中有生故便起世间常见,不见有生故便起世间无常见,亦见有生亦见无生故便起亦常亦无常见,亦非见有生亦非不见有生故便起非常非无常见。云何当得有如是等见?若少有法谓成有自性,即可立此为有为无而分别如是等见。然今既说世间、涅槃实无毫厘差别可得时。]

[3] 龙树菩萨于《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婆伽婆》时说:

[问曰:十四难不答故,知非一切智人。何等十四难?世界及我常;世界及我无常;世界及我亦有常亦无常;世界及我亦非有常亦非无常;世界及我有边;无边;亦有边亦无边;亦非有边亦非无边;死后有神去后世;无神去后世;亦有神去亦无神去;死后亦非有神去亦非无神去后世;是身是神;身异神异。若佛一切智人,此十四难何以不答?

答曰:此事无实故不答。诸法有常,无此理;诸法断,亦无此理;以是故,佛不答。譬如人问构牛角得几斗乳,是为非问,不应答。

复次,世界无穷,如车轮无初无后。

复次,答此无利有失,堕恶邪中。佛知十四难,常覆四谛诸法实相。如渡处有恶虫,不应将人渡;安隐无患处,可示人令渡。

复次,有人言:“是事非一切智人不能解。”以人不能知,故佛不答。

复次,若人无言有,有言无,是名非一切智人;一切智人有言有,无言无。佛有不言无,无不言有,但说诸法实相,云何不名一切智人?譬如日不作高下,亦不作平地,等一而照;佛亦如是,非有作无,非无作有,常说实智慧光照诸法。如一道人问佛言:“大德,十二因缘,佛作耶?他作耶?”佛言:“我不作十二因缘,余人亦不作。有佛无佛,生因缘老死,是法常定住。”佛能说是生因缘老死,乃至无明因缘诸行。

复次,十四难中若答有过罪。若人问:“石女、黄门儿,长短好丑何类?”此不应答,以无儿故。

复次,此十四难,邪见非实,佛常以真实,以是故,置不答。

复次,置不答,是为答。有四种答:一、决定答,如佛第一涅槃安隐;二、解义答;三、反问答;四、置答。此中佛以置答。汝言无一切智人,有是言而无义,是大妄语。实有一切智人。何以故?得十力:知处非处故,知因缘业报故,知诸禅定解脱故,知众生根善恶故,知种种欲解故,知种种世间无量性故,知一切住处道故,先世行处忆念知故,天眼分明得故,知一切漏尽故。净不净分别知故,说一切世界中上法故,得甘露味故,得中道故,知一切法若有为、若无为实相故,永离三界欲故。如是种种因缘故,佛为一切智人。]

[4]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如来语密不思议品》云:[复次,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复何名为如来语密语业清淨?所谓如来于昼夜中成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于昼夜中入大涅槃。然其中间,如来未尝宣说一字,亦无诠表。]

[5] 《中观四百论·明人远离贪著欲财方便品》云:

闻者所闻教, 说者皆难得,

以是说生死, 非有边无边。

[6] 一、《思益梵天所问经·菩萨正问品》云:

[尔时,网明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于法生见,则于其人佛不出世。世尊!若有决定见涅槃者,是人不度生死。所以者何?涅槃名为除灭诸相,远离一切动念戏论。世尊!是诸比丘,于佛正法出家,而今堕于外道邪见,见涅槃决定相。譬如从麻出油,从酪出酥。世尊!若人于诸法灭相中求涅槃者,我说是辈皆为增上慢人。世尊!正行道者,于法不作生、不作灭,无得、无果。”]

二、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般若灯论释》中引《梵天王所问经》云:

[若有分别众生欲得一切法有起有灭者,佛于其人亦不出世。若于涅槃起分别相言是有体者,然彼众生决定不能出于生死。世尊!涅槃者其义云何?一切相皆寂灭是为涅槃。一切所作皆已谢是为涅槃。世尊!愚痴众生于佛法中虽得出家,而堕外道见中求涅槃体,如于麻中求油、指手言得,何异乳中求觅生酥?若于一切法毕竟寂灭中求涅槃者,乃至邪慢外道中声闻非佛法中声闻,若是正见成就行者,不作一法有起有灭,亦不欲得证获一法,亦不见圣谛理。]

三、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胜思惟梵天所问经》云:

[尔时,网明菩萨法王子白佛言:“世尊!若有于法而起生见、起灭见者,世尊!彼人不过生死,则于其人佛不出世。世尊!若有决定见涅槃者,彼人亦不度生死,亦不得涅槃。何以故?世尊言:‘涅槃者名为除灭诸相,远离一切动、一切我想、一切发、一切戏故。’世尊!是诸比丘已于如来正法出家,而今堕在外道邪见,于涅槃乐中求决定相,譬如从麻出油、从酪出酥。世尊!若人于诸法寂灭相中求涅槃者,我说是辈为增上慢邪见外道。世尊!正行道者,于寂灭法,不作生相、不作灭相,无得、无果。”]

四、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持心梵天所问经·分别法言品》云:

[于是,明网菩萨前白佛言:“唯然,世尊!假使欲令法起生者,则于其人佛不兴出,彼不超度生死之难也。天中天!求见泥洹故。

唯天中天!所谓泥洹蠲除一切众想之念,亦不汲汲,于诸通慧为殊异也,若所释是等比丘即为自欺也。

天中天!于正法律而行出家,堕外邪见,而以志覩泥洹之处。譬如麻油,酪酥醍醐,然即灭尽诸法,世尊永悉灭度,其永灭度,吾则谓之为甚慢矣。

唯天中天!其修行者则无所修,逮平等者,终不造立所起之法,及与灭尽亦无有求,欲得法者亦无平等。”]

Copyright © 2022-2025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