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释·明句论

第一课

<月称菩萨传>

月称菩萨:首先介绍释论的作者。在《入中论自疏》的结尾时说:“《入中论颂》,是萨曼达国,光显龙猛深广理趣,证持明位、得如幻定、住无上乘、成就逆品不可夺之殊胜智慧,能于所画乳牛挤乳、破除有情实执之月称大阿阇黎。”

本论的作者月称菩萨已经圆满具备了上等造论者的殊胜功德,是一位获得稀有成就的大菩萨。

月称菩萨生于印度一婆罗门家,幼年学习外道,长大后,经父母同意而入了内道出家为僧,赴那烂陀寺礼月护阿阇黎受沙弥十戒而得月称之名,岁足圆受具足戒[1]。他广闻多学显密教法,修证生圆次第,获证稀有神变等,但却显现凡劣之相,好吃懒做,由此引起了寺中的很多凡夫僧人不满,导致对月称迁单[2]。唯有阿阇黎月护知其乃大成就菩萨的示现,非凡僧所能揣度、接受。由于无知而诽谤大菩萨罪业极大,是故月护阿阇黎为除众惑、免众造罪,则派遣弟子日称伴随月称在寺院的附近山林中放牛。待犛牛[3]都放到山那边林中吃草去了,月称就在他们自己住的帐篷里显示稀有神变,在石板上画一犛牛挤奶,并将牛奶提炼成酥油[4],熬制为奶渣[5],经常将乳制品送回寺院供养僧众。一天寺院的管家和几位僧人又给月称和日称送来食物,同时又给犛牛送来饲料,但他们看见先前送过来的食物和饲料都没有动用过。又见犛牛虽然都到山那边吃草去了,但帐篷中却摆放著很多新鲜牛奶、酥油、奶渣等食物,甚觉奇怪而问言:“这都是怎么回事?”日称就将月称菩萨显示稀有神变的一系列事实告诉了他们。管家等人回到寺院后就将此事告诉了月护阿阇黎和全体僧众,阿阇黎月护说,月称已经获得稀有证悟等自在功德,理当如是显现。大家闻言心里无不折服,并都对月称菩萨生起了敬信之心。

复次,月称菩萨调伏外道果玛日呷入内道的事迹。曾经有一外道果玛日呷根本不相信月称菩萨具有如是的稀有神通等功德,因而故意问言:“真正的帝释天在何处?他在干什么?若汝回答正确,我当舍弃外道而趣入内道修学佛法。”

月称知其时机成熟,有使外道趣入内道的必要,故作如是回答:“真正的帝释天在三十三天,其化身在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听闻佛法。”

外道听后疑言:“何以见得?”

尔时,月称菩萨就以手指示虚空道:“帝释天就在那里。”

外道尚未能见,月称菩萨又再次指示,才得以见到。外道见而问曰:“您是谁?从何处来?”

彼者答曰:“我从天上下来,乃帝释天也。但我非真帝释天,乃帝释天之化身,今从弥勒菩萨的兜率天下来。”

外道又问:“何故您非真帝释天呢?那真帝释天又在何处?”

答曰:“因为真帝释天身上具有一千眼,我乃彼之化身,故只具有一千眼迹,实际真帝释天是安住在三十三天。”

这时外道完全被这一系列的事实所折服,于内心深处发起了坚定不移的诚敬信心,从此皈投了佛教。

复次,月称菩萨降伏敌军的事迹。印度多日嘎的很多军队企图摧毁那烂陀寺,赶走寺院僧众以及附近的在家人。在敌军距离那烂陀寺还有半月路程时,大家闻讯此事,立即招集诸班智达和在家众共同商议,希望能得到一个完美的对策,双方既不互相交战,亦无烦恼、痛苦等,而令对方自然退兵回朝。但众人对此,只是一筹莫展,想不出一个很好的办法。这时寺中护法神的心间现出一鸟,鸟以人语说:“月称有办法,应该去问他。”众人依此找来月称菩萨,并将要发生的事情告知了他。月称菩萨听后说道:“方法固然是有,但需用石头造一石狮子。”又说:“内道众应该祈祷三宝,外道众都祈祷大自在天。”大家立即照办,待石狮刚造完时,石狮自然裂成两块,中间露出一人,并说:“待我将此石狮重新修好即可。”言毕即作。石狮子造好后,由僧众开光[6],月称菩萨说需要在距离那烂陀寺北边的十五由旬[7]处安置石狮,大家就抬著石狮子一起走到所指定的地方,这时遥见敌军步步逼近,但石狮仍如石头般寂然不动,没有任何反应。这时众人心里疑惧,并七嘴八舌地责怪月称,月称菩萨就开始从一边站起来,手持四尺长的檀香木棒对准石狮头部敲了三下,这时石狮子起身,抖身三次,狮面红色,始往敌军冲去。敌军见势不妙,生大恐惧,皆往回跑,各自逃命,一直退回到自己的国土。当地国王赞叹月称说:“月称菩萨以大神通力用石狮退回敌军,双方互不交战,众人皆无死伤,以如此方便自然就平息了这场战争,真实稀有!真实稀有!”事后大家回到那烂陀寺,其中有少数人说,此非月称一人之力,而是僧众对石狮开光的力量所致,话音刚落,石狮遁入大地不见了。月护阿阇黎为除众疑说道:“这的确是月称的稀有成就和功德所感,因为他已经通达了胜义谛的甚深空性,故于什么都不是中、什么都可以显现,也就是他证得殊胜成就的加持和果相。”

复次:得文殊菩萨摄受的月称论师与得观音菩萨摄受的大圣者旃扎古昧[8](旃陀罗阁弥)辩论七年的事迹。一次月称论师正在为众弟子讲经说法,见一位如孩童般的人缓步来到法堂,却站立不坐(按当时印度的规矩,若人来到法堂,不愿落座而站立者,表明有辩意),月称论师见后,暗自疑言,是否来了一位善辩者,故停止讲经,问道:“您从何处来?学过什么法?”来者答曰:“我从印度的南方来,学过《声明巴乐论》、《般若一百五十颂》、《文殊真实名经》。”月称菩萨想,从直接的意义上,他已经承认自己通达了深广教理,但字句上却很谦虚,仅此三论而已。月称论师怀疑来者是否是南方的旃扎古昧,又问道:“您是不是旃扎古昧?”

答曰:“世间人都如是称呼。”

月称菩萨闻言说道:“大班智达不应突然到来,您应该退后一段距离,我们要击犍椎[9]隆重地迎接您的到来。”

月称停止讲法,告知僧众们备两辆马车,准备迎接大班智达。前一辆马车中安放著文殊菩萨木雕像,后一辆马车中坐的是旃扎古昧。这时旃扎古昧以偈颂赞叹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像喜而回头,从此这尊木雕像再没有转过头来,据说这尊具大加持的侧面文殊菩萨像在那烂陀寺至今犹存,众所周知。两大论师为使众生理解甚深内容,于自空与他空的观点上互相辩论达七年之久。月称菩萨直接主讲了二转般若法轮,间接也承认三转法轮的如来藏光明,旃扎古昧在直接主讲光明如来藏时,间接亦讲述了二转法轮的大空性,因此,实际的本意却齐等无差别。如是要义将在下文叙述。

复次,一天月称菩萨在寺院附近的森林中安住,一时森林突然著火,火势很猛,似要吞没大片森林,目击者很难过的说:“月称定被火烧,必死无疑。”那烂陀寺中对月称有信心者冲去救护,无信心者冲去看热闹。他们到了月称菩萨住处的附近林中,见一帝释天女现出半身,天女说道:“大家切莫惊慌,具甚深智慧的大成就者,慈悲的怙主月称菩萨已经超离了四大的损害(地不能压、水不能溺、火不能烧、风不能吹)。”但他们不听,继续往前冲,欲看个究竟。当他们走到跟前时,见四周林木全被猛火烧光,唯独月称坐处完好无损,未受到一点火势的威胁,众人见后生大信心,月称菩萨慈言道:“我的上师龙树以无生的般若智火已经烧毁了执著之薪,阿阇黎月护亦复如是,我也用无生的般若智火烧毁了执著之薪,如是证得了无生无灭、无来无去、如同虚空般的大空性,安住如是大空性的本体中,不论是火、还是水等皆无能损。”众人听后对大乘的般若空性亦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并随月称菩萨修学无生的般若法要。类似如此种种的稀有神变和功德等多不胜数,可详见其传记中。

此后月护阿阇黎请月称回那烂陀寺作主要传法的大堪布,并以弘扬甚深了义的中观应成派[10]为主。

月称菩萨开显了龙树菩萨的究竟密意,抉择了第二转无相法轮中最为甚深了义的大中观,故造有很多显密论著:如以百万正理抉择诸法本体空性的论著《中论释·明句论》,从共同前行引入无上密法,获得灌顶,受持三昧耶戒,入密后所修的生圆次第以及所得果等圆满抉择和讲述的论著是《密集金刚注释·明灯论》。印度大智者们形容这二论时说:“天上有日月,地上有二明论。”意即这两部论著在整个世间是胜无伦比的。另外,讲述正行究竟见解的论著《中观四百颂大疏》、《六十正理论大疏》、《七十空性论大疏》、《中观五蕴论》、《入般若波罗蜜多颂》、《皈依七十论》、《祈祷观音菩萨仪轨》、《密集金刚六字加行注释》、《密集金刚现证庄严论注释》、《金刚萨埵修法仪轨》、《忿怒甘露旋修法仪轨》、《度母赞文》等,其中对调伏分别心、打破一切实执、涵盖深广法义,使令行人鉴别中观自续派[11]与应成派的差别相而证入实相般若,最具权威的论著就是《明句论》及《入中论自疏》。《明句论》是直接趣入了龙树菩萨的中观五论[12],间接趣入般若经,亦入密宗的大清净等。是故本论是汇集了甚深中观的无数正理和无上窍诀的一部殊胜论著。

宁玛派[13]大德全知麦彭仁波切[14]在《中观庄严论注疏》和《定解宝灯论》中也再三赞叹过,以月称论师为主的中观应成派是无上系派。

宗喀巴大师在现量[15]见到文殊菩萨时提问说:“圣者龙树的密意,根本无误最了义抉择的是否唯有月称论师?”

文殊菩萨答曰:“如是!如是!因为月称曾于上方世界刹土中的一位如来面前发过菩提心,所以他具有甚深的智慧和猛厉的发心,勇于来到娑婆世界[16],专门光显龙树菩萨的密意,理当深信不疑,欢喜信受。”

尚有大菩萨上师金刚丹毕在赞叹印度八十大成就者时说道:“月称论师是文殊菩萨的身化身,龙树菩萨的殊胜意子,所以我恭敬地顶礼圣者月称论师。”

尤其在藏地雪域讲自空、他空,以无上的中观正理来抉择自空时,主要依月称论师。是故欲入菩提正道者应该诚心祈祷月称菩萨,多闻思他的殊胜论典,若能诚心诚意地祈祷,他的意传加持决定会融入心间,因为他已经证得了究竟的金刚身,如今正在南赡部洲度化无量的众生。比如,曾经大译师尼玛扎巴(日称),对月称菩萨生起强烈的恭敬信心,并祈祷说:“将来若能在藏地雪域真正弘扬起中观法要,该多么地好啊!”因而他往赴印度求受中观的甚深教理。当他抵达印度后,经再三地祈祷月称菩萨,得以现量见到月称菩萨为他传授很多殊胜教言,由此他翻译了月称菩萨有关中观等方面的很多论著。从那时起,藏地开始了中观甚深法要的弘扬,并流传至今,此等来源主要都是依靠月称菩萨的意传加持所致。故彼稀有成就的功德胜不可言,以上对《中论释·明句论》的作者仅作了简单的介绍。


[1] 具足戒:又称近具戒、大戒,略称具戒。为比丘、比丘尼所应受持的戒律,因与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称具足戒。 具足戒的内容,南北传佛教所传的戒本各异,按《四分律》所载,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条,共分为八大类:

一、波罗夷,指戒律中的根本罪或极大之罪,犯此类戒者要被逐出僧团。

二、僧残,指比波罗夷轻一些的罪行,僧残的意思就是犯此类戒者还有残余的法命。

三、不定,是指已经犯戒但犯戒程度还不明确的行为。

四、舍堕,是指由于贪心而追求财物的行为。

五、单堕,是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戒。

六、波罗提提舍尼,意译为“悔过”,是轻微的过失,主要涉及佛教关于饮食等方面的规定,犯此戒者只需向一僧忏悔即可。

七、众学,是较轻的过失,所涉及的是有关服装、食事、威仪等极细微的事情。

八、灭诤,是为裁断有关僧尼犯戒等之诤议而设的七种方法,称之七灭诤法。

[2] 迁单:一般是指僧团(出家)中犯戒被摈出门。“迁单”不同于“起单”,驱摈分两种:现前僧众经一定的规矩程序,决定本寺对犯戒之人驱除本寺三个月或半年,此为暂摈,以后还可以回本寺安住,如果犯了极重戒律大罪,经过僧众一定的程序予以灭摈,虽为现前僧众作出,事实上代表了全体僧伽。

《大智度论》卷三十四中,将僧分为声闻与菩萨二种。事实上,佛门行者,已成正觉者皆名为佛,未成正觉者皆名为僧,所以一切菩萨声闻皆在僧伽之数,而菩萨有出家与在家之分,故菩萨僧亦有出家与在家二类也。在家僧因混迹尘俗,界限模糊,故不是皈依处。皈依僧是皈依清净和合僧团,皈依仪式一般由具足比丘授受,而非仅皈依授皈依师一人,而是皈依僧伽全体也,授皈依师乃主持仪式之证明人;真正犯极大戒罪灭摈的人丧失全体僧伽一员中的资格,故也非皈依处,此理不可不晓。

[3] 牦牛:拼音máo niú,[yak] 产于西藏的一种大型的野牛或家畜牛;在其背部有短而光滑的毛,在其胸部、体侧、四肢和尾部则有长而卷曲的毛。野牛的毛色黑褐,肩高可达2米,体重可达600公斤。

[4] 酥油:拼音sū yóu,[butter] 从牛奶、羊奶中提出来的脂肪。

[5] 奶渣:是一种发酵产品,从牛奶蛋白去乳清后发酵而成。奶渣是从牛奶中提制而成。把牛奶打制分离出酥油以后,剩下奶水用火煮沸后冷却即成酸奶水,把它倒入竹制斗形滤水留在竹斗滤器中的就是奶渣。

[6] 开光:佛教术语,释迦牟尼佛在《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中讲:“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在《事师五十颂》中称“开光”为“圣住”,“圣住”是非常标准的称呼,意思是请佛和菩萨的化身与般若智慧安住于佛像内。严格来说,“开光”只适用于寺院落成、佛塔落成、佛像落成与安放、以及佛经安放等佛教活动上。依照佛教的传统,寺院、佛塔和佛像落成后,要选择适合的日子,举行致礼仪式,以表示供奉、安住等意。

[7] 由旬:拼音yóu xún,古印度计程单位。一由旬的长度,我国古有八十里、六十里、四十里等诸说。

[8] 月官菩萨是古印度著名的佛教居士。他主要活跃于七世纪,与月称论师、义净三藏等人同时代。

  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赞叹他说:“东印度有一大士,名曰月官,是大才雄菩萨人也,净到之日其人尚存。”

  布顿大师《印度佛教史》中说月官菩萨通达三论:“《一百五十佛赞》、《文殊真实名经》、《波你尼语法》”,这实际是表示他已通达一切显、密、声明等外明。他所著的《菩萨律仪二十颂》,为印度佛教中后期乃至藏传佛教中学习菩萨戒所必依,因此称他为“大才雄菩萨”,名副其实。‍‍‍‍‍‍‍‍‍‍‍‍

  月官菩萨的著作很多,尤以颂文见长。他的《弟子书》,是与龙树菩萨《亲友书》齐名的著作,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亦多次引用。他的“四妙赞”亦是赞颂中的佳作。‍‍‍

  传说月称论师与月官菩萨辩论时,观音菩萨特别指点月官,因而月称论师作了一部《哀求赞》以祈祷观音。月官菩萨后也作了一部《哀求赞》,即是上文“四妙赞”之一。这两部作品行文极为相似,究竟是一是异,尚待考察。

[9] 犍稚:梵语ghantā,巴利语同。又作揵迟、揵槌、揵抵。为寺院中敲打用之报时器具。

  据《五分律》卷十八与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所载,或于布萨,或于诵经,或于集会众僧饭食等诸时皆可敲鸣犍椎,一如今世寺院中之打板。然据诸经所译,或作板,或作钟、磬、宝铃、铎等,所用名称不一。

  其敲打之法,据《四分律疏饰宗记》卷八本之说,初敲时轻缓,其后渐急渐重;将欲收音时,亦须渐细渐没。如是而鸣击之,称为一通;前后凡三通。后通于声没之次,大打三下,或二,或一,以表声绝,即完成犍椎敲打之法。

[10] 应成派:中观宗之一派。但欲以“应成某过”的论式,使论敌心中生起比量以领会所立之宗者。此派遵循古印度佛教论师佛护及月称之学。抉择诸法于胜义中自性不成,于名言中从同世间共许之理,主张性空缘起双运无违之说。

[11] 自续派:大乘佛教中观派之一系。由于根据真实三相正因破除事物实有之自性。故名自续。

[12] 中观五论:《中论》、《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论》、《精研论》、《回诤论》。

[13] 宁玛派:宁玛藏语音译,是古、旧的意思;在各派中历史最久,教理从公元8世纪时传下来,形成于公元11世纪。尊奉莲花生大士为其始祖,创派人为释迦迥乃。其传承最高修法为“大圆满法”。

[14] 全知麦彭仁波切:旧译宁玛巴大师、全知麦彭降央南迦嘉措仁波切(1846──1912),祖系属天族(西藏一贵族种姓),父名杰·滚波达吉,母名穆波东渣仲羌玛, 于藏历第十四胜生丙午年(1846),在多康河(今石渠县内)旁的雅秋当羌地方诞生。其叔父喇嘛班玛达吉,为他取名为麦彭嘉措。他从小对佛法就极具信心,尤其具足出离心、大悲心及智慧等大乘种姓之力,此等皆是与生俱来。早在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士曾授记他将成为“弘扬大圆满的太阳。”在雪域藏地诸教派,共称全知麦彭仁波切是文殊菩萨化身。

[15] 现量:这里的现量是指“瑜伽现量”。瑜伽现量者,指依各自不共增上缘即止观双运三摩地所生,对真实自境离分别、无错乱、新生之真实智。如第一刹那一切种智及见、修道根本智。

[16] 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众生忍苦的能力相当强。根据佛教的说法,世人所在的世界叫阎浮提,属于娑婆世界。

返回《明句论》目录

Copyright © 2022-2025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