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糖尿病杀手

Cornus officinalis

山茱萸

山茱萸这个名称最早出于《神农本草经》中。在民间,关于山茱萸的名称由来还有一段传说。相传战国时期赵王有颈椎病,颈痛难忍,一位姓朱的御医用一种干果煎汤给赵王内服用,很快使赵王解除病痛。而后赵王问朱御医用了什么灵丹妙药,朱御医回答是山萸果,如若坚持服用,不但可治愈颈椎疼痛,还可安神健脑、清热明目。赵王听后大喜,令人大种山萸。为了表彰朱御医的功绩,就将山萸更名为山朱萸,后来人们将山朱萸写成的山茱萸,并逐渐流传了下来。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4-7米。树皮为淡褐色,成剥裂的薄片状。嫩枝绿色,老枝呈黑褐色。山茱萸的核果长椭圆形,外表光滑,秋分至寒露时节成熟,熟时深红色。种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花期在春季,果期在秋季。

山茱萸树的寿命很长,百年以上仍可正常结果。它具有结果早、产量高、适应性强、管理省工等特点,除花期怕寒冷侵袭外,产量比较稳定,栽植后一般4~6年挂果,15年左右进入盛果期,平均产枣皮300kg/hm²以上。一次种植,几代受益享有“亩产千斤粮,抵不上一棵茱萸王”、“载上一片山萸肉,子孙后代不用愁”之说。当地群众把山茱萸视作“高利存折”“山上银行”。在很多山区,当地群众把它当作“摇钱树”而大力发展。

山茱萸叶

单叶对生,柄短;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5~12厘米,宽3~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有粉绿色、白色毛,较密;侧脉6~8对,孤行平行排列;叶柄长1厘米左右;脉腋有黄褐色毛丛。

山茱萸花

伞形花序先叶开放,多为腋生,基部具4个芽鳞状小苞片,卵形,褐色;花小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不显著;花瓣4枚,黄色卵形,长约3毫米;雄蕊4枚,与花瓣互生;花盘环状,肉质;子房下位,2室,花柱1个。花期2~4月。

药用

山茱萸成熟的果实为常用中药。《本草纲目》称:“山茱萸,主治心下邪寒,温中,寒温痹,三冲,口服,轻身,降阴益精。久服名目,长期强力生活”。

山茱萸果肉可入药,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脱的功效。主治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滑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妇女崩漏。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及小便不利者不宜使用。

治疗糖尿病

科学实验研究证明,山茱萸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尤其在中度2型糖尿病中降血糖程度更好,但其降糖途径尚不清楚。

返回植物图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