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127

第一百二十七课


二、教他发菩提心的福德差别:

问曰:已说初发(胜义菩提)心的福德,那么使他人发菩提心的功德究竟为多少呢?

答曰:

若有建宝塔,高与世间等,
调伏使发心,说福胜于彼。
Someone may build a precious Reliquary, as high as the world; It is said training others to generate The altruistic intention is more excellent.

【词汇释难】

宝塔: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虎珀、珊瑚等为七宝所成的佛塔。

高与世间等:其佛塔的高度与世间色究竟天相齐而宽度则与三千大千世界相等。

色究竟天:梵音作“Akaniṣṭha”音译作“阿迦尼咤天”,天名。此天者色界十八天之最上天,为有形体之天处之究竟,故又云质碍究竟,色究竟天。又名有顶天。过此则无色界之天。仅有心识而无形体矣。

【释文】三界唯一的人天导师,众福德之源流,正法御之大轮王,为了敬仰诸佛世尊,修建一座用佛舍利装藏并用黄金、吠琉璃等诸宝为材质的高广大佛塔,其高度与世间色究竟天相齐平,广度与三千大千世界的方圆相等。并用与塔相称的千层碟形宝伞与众宝合成的阶梯加以装饰。在穷尽劫数之间对此佛塔用鲜花、焚香、油灯、神馐[1]、音乐、宝伞、宝幢、飞幡等一切诸应供物。并且还用各种各样的舞蹈、音乐、乐器等作诸供养。另有人将一个有情为了成就(无上)菩提,设法调伏使其(发心)正入佛道。与此建造并供养佛塔的人相比,使人正入佛道而令其发菩提心的人要殊胜的多。因为能生起极其广大的福聚故。如彼,阇维[2]尸骸与养育母女[3]喻。

<阇维尸骸与养育母女喻>

某甲世夫身坏命终后,他的两位朋友,其中一人仅仅只做了将其故友的尸骸出殡阇维的事情。另外那位朋友则善加长养、照顾故友遗留下的子女与妻室等。仅仅只作火化故友尸骸的事情其利益能有多大呢?那当然是为了传宗接代抚养故友遗孤的知己才是最殊胜的。如喻所比,有些众生在诸佛世尊圆满灭度后善加阇维世尊的遗体。如是另有众生则为了正法久住,续佛慧命,教导众生发心成佛。阇维如来遗体的人则无法修集犹如那续佛慧命教众生发心成佛者那样的功德福聚。

即说偈曰:

乃至世间尽,不令断三宝,

植种相续种,是故彼福广。

【释义】教导他人发菩提心,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假若有人用金银等七宝修建佛陀舍利塔,而且此塔量等三千界,高与色究竟天相等,塔体饰以种种稀世珍宝,塔前不断以花鬘、饮食、音乐、歌舞等供养,这些善行的福德当然非常大。但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说过:如果有人能调化一个众生,使他生起无伪的菩提心,此福德远胜于建塔者。此处发心是指发起世俗菩提心,还是胜义菩提心呢?如果是指胜义菩提心,那只是登地菩萨的境界,一般修行人自己尚无法达到此境,要引导他人,更是无能为力。但许多高僧大德于此作过明确简别:此处所说的是世俗菩提心。如堪布阿琼在注疏中指出:此处所说应是世俗菩提心,因从月称菩萨在大疏中引用的比喻可知,教人发心能使如来种性不断,而如来种性者,并非专指登地以上的菩萨。

如《入菩萨行·菩提心利益品》云:

生死狱系苦有情,若生刹那菩提心,

 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

引导他人发菩提心为什么有如是超胜的福德呢?其原因当然是因菩提心功德非常巨大,有永不灭尽且不断增上的功用。

如寂天菩萨在《入行论·菩提心利益品》中说:

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

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

    菩提心有如是无尽的福德,那么促使他人发心者,即是建造了无尽福德之菩提心宝塔,这种福德岂是他法所能相比。

譬如说,以前有一户人家,其家长逝去,他的两个朋友,一人为他安葬尸体,一人抚养其妻子儿女,较二人之福德,后者殊胜。同样,佛陀涅槃后,建塔供养其遗体者,如同前者,教导众生发菩提心者,能令如来家族种姓不断,令佛陀的教法流传不断,如同后者,因而引导他人发心者,其福德远胜前者。

月称论师说:

以世间究竟,三宝续不断,

为播续种子,故彼福极大。

《众经撰杂譬喻》云:

[昔雀离寺[4]有一长老比丘,得阿罗汉道,将一沙弥,时复来下入城游观,衣钵大重令沙弥担随其后。

沙弥于道中便作是念:“人生世间无不受苦,欲免此苦当兴何等道?”

作是思惟:“佛常赞叹:‘菩萨为胜!’我今当发菩萨心。”

适作是念,其师即以它心智,通照其所念,语沙弥言:“持衣钵来。”

沙弥便持衣钵授与其师。师语沙弥:“汝在前行。”

沙弥适在前行,复作是念:“菩萨之道甚大勤苦,求头与头、求眼与眼,此事极难非我所办,不如早取罗汉疾得离苦。”

师复知其所念,语沙弥言:“汝,汝[5]担衣钵还随我后。”如是三返,沙弥怪愕不知何意。

前至所止处,叉手白师请问其意,师答曰:“汝于菩萨道三进故,我亦三返推汝在前,汝心三退故推汝在后。所以尔者,发菩萨心,其功德胜满三千世界成阿罗汉者,不可为喻也。”]

有关发菩提心的功德我们还可以用《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七十八卷中(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九)弥勒菩萨广赞菩提心的功德来了解此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云:

[尔时,善财童子合掌恭敬,重白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

大圣!一切如来授尊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一生当得无上菩提,则已超越一切菩萨所住处,则已出过一切菩萨离生位,则已圆满一切波罗蜜,则已深入一切诸忍门,则已具足一切菩萨地,则已游戏一切解脱门,则已成就一切三昧法,则已通达一切菩萨行,则已证得一切陀罗尼辩才,则已于一切菩萨自在中而得自在,则已积集一切菩萨助道法,则已游戏智慧方便,则已出生大神通智,则已成就一切学处,则已圆满一切妙行,则已满足一切大愿,则已领受一切佛所记,则已了知一切诸乘门,则已堪受一切如来所护念,则已能摄一切佛菩提,则已能持一切佛法藏,则已能持一切诸佛菩萨秘密藏,则已能于一切菩萨众中为上首,则已能为破烦恼魔军大勇将,则已能作出生死旷野大导师,则已能作治诸惑重病大医王,则已能于一切众生中为最胜,则已能于一切世主中得自在,则已能于一切圣人中最第一,则已能于一切声闻、独觉中最增上,则已能于生死海中为船师,则已能布调伏一切众生网,则已能观一切众生根,则已能摄一切众生界,则已能守护一切菩萨众,则已能谈议一切菩萨事,则已能往诣一切如来所,则已能住止一切如来会,则已能现身一切众生前,则已能于一切世法无所染,则已能超越一切魔境界,则已能安住一切佛境界,则已能到一切菩萨无碍境,则已能精勤供养一切佛,则已与一切诸佛法同体性,已系妙法缯,已受佛灌顶,已住一切智,已能普生一切佛法,已能速践一切智位。

大圣!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随所修学,疾得具足一切佛法,悉能度脱所念众生,普能成满所发大愿,普能究竟所起诸行,普能安慰一切天人,不负自身,不断三宝,不虚一切佛菩萨种,能持一切诸佛法眼。如是等事,愿皆为说!”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观察一切道场众会,指示善财而作是言:“诸仁者!汝等见此长者子,今于我所问菩萨行诸功德不?诸仁者!此长者子,勇猛精进,志乐无杂,深心坚固,恒不退转;具胜希望,如救头燃,无有厌足;乐善知识,亲近供养,处处寻求,承事请法。诸仁者!此长者子,曩[6]于福城受文殊教,展转南行求善知识,经由一百一十善知识已,然后而来至于我所,未曾暂起一念疲懈。

诸仁者!此长者子甚为难有,趣向大乘,乘于大慧,发大勇猛,擐[7]大悲甲,以大慈心救护众生,起大精进波罗蜜行,作大商主护诸众生,为大法船度诸有海,住于大道,集大法宝,修诸广大助道之法;如是之人,难可得闻,难可得见,难得亲近、同居、共行。何以故?此长者子发心救护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解脱诸苦,超诸恶趣,离诸险难,破无明暗,出生死野,息诸趣轮,度魔境界,不着世法,出欲淤泥,断贪鞅[8],解见缚,坏想宅,绝迷道,摧慢幢,拔惑箭,撤睡盖,裂爱网,灭无明,度有流,离谄[9]幻,净心垢,断痴惑,出生死。

诸仁者!此长者子,为被四流[10]漂汩者,造大法船;为被见泥没溺者,立大法桥;为被痴暗昏迷者,燃大智灯;为行生死旷野者,开示圣道;为婴烦恼重病者,调和法药;为遭生、老、死苦者,饮以甘露,令其安隐;为入贪、恚、痴火者,沃[11]以定水,使得清凉;多忧恼者,慰喻使安;系有狱者,晓诲令出;入见网者,开以智剑;住界城者,示诸脱门;在险难者,导安隐处;惧结贼者,与无畏法;堕恶趣者,授慈悲手;拘害蕴者,示涅槃城;界蛇所缠,解以圣道;着于六处空聚落者,以智慧光引之令出;住邪济者,令入正济;近恶友者,示其善友;乐凡法者,诲以圣法;着生死者,令其趣入一切智城。

诸仁者!此长者子,恒以此行救护众生,发菩提心未尝休息,求大乘道曾无懈倦,饮诸法水不生厌足,恒勤积集助道之行,常乐清净一切法门,修菩萨行不舍精进,成满诸愿善行方便,见善知识情无厌足,事善知识身不疲懈,闻善知识所有教诲常乐顺行未曾违逆。

诸仁者!若有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为希有;若发心已,又能如是精进方便集诸佛法,倍为希有;又能如是求菩萨道,又能如是净菩萨行,又能如是事善知识,又能如是如救头燃,又能如是顺知识教,又能如是坚固修行,又能如是集菩提分,又能如是不求一切名闻利养,又能如是不舍菩萨纯一之心,又能如是不乐家宅,不着欲乐,不恋父母、亲戚、知识,但乐追求菩萨伴侣,又能如是不顾身命,唯愿勤修一切智道,应知展转倍更难得。

诸仁者!余诸菩萨经于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乃能满足菩萨愿行,乃能亲近诸佛菩提;此长者子,于一生内,则能净佛刹,则能化众生,则能以智慧深入法界,则能成就诸波罗蜜,则能增广一切诸行,则能圆满一切大愿,则能超出一切魔业,则能承事一切善友,则能清净诸菩萨道,则能具足普贤诸行。”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如是称叹善财童子种种功德,令无量百千众生发菩提心已,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为饶益一切世间,汝为救护一切众生,汝为勤求一切佛法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12]

善男子!汝获善利,汝善得人身,汝善住寿命,汝善值如来出现,汝善见文殊师利大善知识。汝身是善器,为诸善根之所润泽。汝为白法之所资持,所有解欲悉已清净,已为诸佛共所护念,已为善友共所摄受。何以故?

善男子!(1)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2)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3)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4)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5)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6)菩提心者,犹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7)菩提心者,犹如净日,普照一切诸世间故;(8)菩提心者,犹如盛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9)菩提心者,犹如明灯,能放种种法光明故;(10)菩提心者,犹如净目,普见一切安危处故;(11)菩提心者,犹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12)菩提心者,犹如正济,令其得离诸邪法故;(13)菩提心者,犹如大车,普能运载诸菩萨故;(14)菩提心者,犹如门户,开示一切菩萨行故;(15)菩提心者,犹如宫殿,安住修习三昧法故;(16)菩提心者,犹如园苑,于中游戏受法乐故;(17)菩提心者,犹如舍宅,安隐一切诸众生故;(18)菩提心者,则为所归,利益一切诸世间故;(19)菩提心者,则为所依,诸菩萨行所依处故;(20)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一切诸菩萨故;(21)菩提心者,犹如慈母,生长一切诸菩萨故;(22)菩提心者,犹如乳母,养育一切诸菩萨故;(23)菩提心者,犹如善友,成益一切诸菩萨故;(24)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13]故;(25)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26)菩提心者,犹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27)菩提心者,如须弥山[14],于诸众生心平等故;(28)菩提心者,如铁围山,摄持一切诸世间故;(29)菩提心者,犹如雪山,长养一切智慧药故;(30)菩提心者,犹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31)菩提心者,犹如虚空,诸妙功德广无边故;(32)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33)菩提心者,如调慧象,其心善顺不犷戾[15]故;(34)菩提心者,如良善马,远离一切诸恶性故;(35)菩提心者,如调御师,守护大乘一切法故;(36)菩提心者,犹如良药,能治一切烦恼病故;(37)菩提心者,犹如坑阱,陷没一切诸恶法故;(38)菩提心者,犹如金刚,悉能穿彻一切法故;(39)菩提心者,犹如香箧[16],能贮一切功德香故;(40)菩提心者,犹如妙华,一切世间所乐见故;(41)菩提心者,如白栴檀[17],除众欲热使清凉故;(42)菩提心者,如黑沉香,能熏法界悉周遍故;(43)菩提心者,如善见药王,能破一切烦恼病故;(44)菩提心者,如毗笈摩[18]药,能拔一切诸惑箭故;(45)菩提心者,犹如帝释,一切主中最为尊故;(46)菩提心者,如毗沙门[19],能断一切贫穷苦故;(47)菩提心者,如功德天,一切功德所庄严故;(48)菩提心者,如庄严具,庄严一切诸菩萨故;(49)菩提心者,如劫烧火,能烧一切诸有为故;(50)菩提心者,如无生根药,长养一切诸佛法故;(51)菩提心者,犹如龙珠,能消一切烦恼毒故;(52)菩提心者,如水清珠,能清一切烦恼浊故;(53)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给一切诸贫乏故;(54)菩提心者,如功德瓶,满足一切众生心故;(55)菩提心者,如如意树,能雨一切庄严具故;(56)菩提心者,如鹅羽衣,不受一切生死垢故;(57)菩提心者,如白毡[20]线,从本已来性清净故;(58)菩提心者,如快利犁,能治一切众生田故;(59)菩提心者,如那罗延[21],能摧一切我见敌故;(60)菩提心者,犹如快箭,能破一切诸苦的故;(61)菩提心者,犹如利矛,能穿一切烦恼甲故;(62)菩提心者,犹如坚甲,能护一切如理心故;(63)菩提心者,犹如利刀,能斩一切烦恼首故;(64)菩提心者,犹如利剑,能断一切憍慢铠故;(65)菩提心者,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诸魔军故;(66)菩提心者,犹如利锯,能截一切无明树故;(67)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68)菩提心者,犹如兵仗,能防一切诸苦难故;(69)菩提心者,犹如善手,防护一切诸度身故;(70)菩提心者,犹如好足,安立一切诸功德故;(71)菩提心者,犹如眼药,灭除一切无明翳故;(72)菩提心者,犹如钳镊[22],能拔一切身见刺故;(73)菩提心者,犹如卧具,息除生死诸劳苦故;(74)菩提心者,如善知识,能解一切生死缚故;(75)菩提心者,如好珍财,能除一切贫穷事故;(76)菩提心者,如大导师,善知菩萨出要道故;(77)菩提心者,犹如伏藏,出功德财无匮乏故;(78)菩提心者,犹如涌泉,生智慧水无穷尽故;(79)菩提心者,犹如明镜,普现一切法门像故;(80)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诸罪垢故;(81)菩提心者,犹如大河,流引一切度摄法故;(82)菩提心者,如大龙王,能雨一切妙法雨故;(83)菩提心者,犹如命根,任持菩萨大悲身故;(84)菩提心者,犹如甘露,能令安住不死界故;(85)菩提心者,犹如大网,普摄一切诸众生故;(86)菩提心者,犹如罥[23]索,摄取一切所应化故;(87)菩提心者,犹如钩饵,出有渊中所居者故;(88)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药[24],能令无病永安隐故;(89)菩提心者,如除毒药,悉能消歇贪爱毒故;(90)菩提心者,如善持咒,能除一切颠倒毒故;(91)菩提心者,犹如疾风,能卷一切诸障雾故;(92)菩提心者,如大宝洲,出生一切觉分宝故;(93)菩提心者,如好种性,出生一切白净法故;(94)菩提心者,犹如住宅,诸功德法所依处故;(95)菩提心者,犹如市肆[25],菩萨商人贸易处故;(96)菩提心者,如炼金药,能治一切烦恼垢故;(97)菩提心者,犹如好蜜,圆满一切功德味故;(98)菩提心者,犹如正道,令诸菩萨入智城故;(99)菩提心者,犹如好器,能持一切白净法故;菩(100)提心者,犹如时雨[26],能灭一切烦恼尘故;(101)菩提心者,则为住处,一切菩萨所住处故;(102)菩提心者,则为寿行,不取声闻解脱果故;(103)菩提心者,如净琉璃,自性明洁无诸垢故;(104)菩提心者,如帝青宝,出过世间二乘智故;(105)菩提心者,如更漏鼓[27],觉诸众生烦恼睡故;(106)菩提心者,如清净水,性本澄洁无垢浊故;(107)菩提心者,如阎浮金[28],映夺一切有为善故;(108)菩提心者,如大山王,超出一切诸世间故;(109)菩提心者,则为所归,不拒一切诸来者故;(110)菩提心者,则为义利,能除一切衰恼事故;(111)菩提心者,则为妙宝,能令一切心欢喜故;(112)菩提心者,如大施会,充满一切众生心故;(113)菩提心者,则为尊胜,诸众生心无与等故;(114)菩提心者,犹如伏藏,能摄一切诸佛法故;(115)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网[29],能伏烦恼阿修罗[30]故;(116)菩提心者,如婆楼那[31]风,能动一切所应化故;(117)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火,能烧一切诸惑习故;(118)菩提心者,如佛支提[32],一切世间应供养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1] 神馐:拼音shén xiū,供养所用的食品。

[2] 阇维:拼音dū wéi,梵语。指人死后火化。

[3] 母女:此处直译为母女可从意义来解读则应该是母子。

[4] 雀离寺:即苏巴什佛寺,又名昭怙厘大寺、雀离大清净寺,古代新疆著名佛寺。遗址在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城北。约建于东汉初年。魏晋时是龟兹地区最大的佛寺,有僧人170人,由高僧佛图舌弥住持。戒法清严。鸠摩罗什之母在未出家之前常常至此听讲佛法。东晋永和六年(公元350)鸠摩罗什在此出家。唐代高僧莲花精进、悟空等都到过这里。宋、元时尚有佛事活动。约毁于13世纪。

[5] 汝【大】,〔-〕【宋】【元】

[6] 曩:拼音nǎng,以往,从前,过去的:曩日。曩年。曩时。曩者(从前)。曩昔。

[7] 擐:拼音huàn,〈动〉穿,贯:擐甲执兵。

[8] 鞅:拼音yāng,古代用马拉车时套在马颈上的皮套子。

[9] 谄:拼音chǎn,贪瞋痴三者所摄,爱恋利养恭敬,故尔隐瞒私过,包藏恶念,邪曲不定。

[10] 四流:拼音sì liú,一、见流,三界之见惑也。二、欲流,欲界之一切诸惑也,但除见及无明。三、有流,上二界之一切诸惑也,但除见及无明。有者生死果报不亡之义,三界虽通,而今别以名上二界。四、无明流,三界之无明也。有情为此四法漂流而不息,故名为流。

[11] 沃:拼音wò,灌溉,浇:沃田。沃盥。如汤沃雪。

[12]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拼音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xīn,无上正等正觉心。

[13] 二乘人:声闻乘人与缘觉乘人。

[14] 须弥山:拼音xū mí shān,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

[15] 犷戾:拼音guǎng lì,凶暴而乖张。

[16] 香箧:拼音xiāng qiè,妇女衣箱的美称。

[17] 白栴檀:拼音bái zhān tán,即白檀香。檀香科药用木本植物。味涩为辛,性凉,功能主治久年肺疾热损,外涂消肌肤热毒。

[18] 毗笈摩:此云除去,谓能除去毒恶故。

[19] 毗沙门: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天王。是北方守护神、知识之神、财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武神。

[20] 白毡:拼音bái zhān,1.白羊毛压成的厚呢。 2.比喻杨花。 3.比喻积雪。

[21] 那罗延:意译为金刚力士。

[22] 镊:拼音niè,夹取毛发、细刺及其他细小东西的器具,一般用金属制成,通称“镊子”。

[23] 罥:拼音juàn,捕捉鸟兽的网:“设罝张罥兮,思我父母力耕。”

[24] 阿伽陀药:拼音ā qié tuó yào,在佛教中又称不死药、丸药。

[25] 市肆:拼音shìsì,城市中的商店。

[26] 时雨:拼音shí yǔ,应时的雨水。

[27] 漏鼓:拼音lòu gǔ,解释为报更漏的鼓。

[28] 阎浮金:亦作“阎浮檀金”。释义是指流经阎浮树间之河流,所产的沙金。

[29] 因陀罗网:即帝释天之宝网。其网之线,珠玉交络,以譬物之交络涉入重重无尽者。

[30] 阿修罗:属于六道之一,是欲界的大力神,或是半神的大力鬼,意思是福报似天,而德行与天神不同,心性暴躁。阿修罗易怒好斗,骁勇善战,曾多次与忉利天神恶战,但多数的阿修罗也信奉佛法,是佛教天龙八部护法之一。

[31] 婆楼那:风神名。司西北方。

[32] 佛支提:指佛塔。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