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187

第一百八十七课


二、异生若能如是通达即身心顿时坏灭:

复次,譬如像那些明察秋毫,极善个别妙觉轮回过患的智者们睹见生死纯苦无乐,是苦火炽烈环绕的地方那样:

若凡夫亦知,一切生死苦,
则于彼刹那,身心同毁灭。
If childish people ever perceived The suffering of cyclic existence, At that moment both their mind [And body] would completely fail.

【词汇释难】

凡夫:即未证得圣道者的凡夫。是婴愚异生的异名。凡夫因为造作种种杂糅业,所以感得种种业果,以千万种身相而生,故名异生;或者凡夫造作种种善恶之业,造善业者投生人、天善趣,造恶业者投生地狱、饿鬼、旁生三涂恶趣,以其趣生的场所不同,故亦名曰异生。

【释文】若时在积苦业时,凡夫亦能像圣者对三有生起厌离那样,现见了别一切生死众苦者,则于彼了别苦性的一刹那顷,他们的身心会俱时一同遭于毁灭。但是(凡夫)由于妄想纷飞无法了别故,依旧像是认贼作父[1]那样去贪求那假友实怨的生死红尘[2]。诸圣菩萨们秉持坚心欲利为苦所损的一切有情,即是知恩图报,具足大慈大悲的善巧方便与自在力故,生死红尘既非如是能成为令他们受苦感痛的因,所以立志趣入利他大道的菩萨们,对生死轮回却肆无忌惮。是诸凡夫因为被坏聚见[3]紧紧缠缚,缺诸对治的观修习近力故显得安然无事,若时他们亦能尽测一切生死众苦,势必定会分崩离析碎如微尘。如彼,夜叉[4]鬼执喻;帝释儒童喻。

<夜叉鬼执喻>

    某甲士夫被夜叉鬼附身,自己却无法见到附体的夜叉鬼。是人便作是念想:“若时尚未亲睹此夜叉鬼,既能引生如此不可堪忍的痛苦,要是真能亲睹此鬼者,势必会让我的身体如同一把渣滓[5]一般灰飞烟灭。”

<帝释儒童喻>

又譬如,天王帝释的儒童因为贪执权豪势要[6],舍命后又重新争取获得了天王帝释的儒童果位。如喻所比,凡愚异生要是亦能如是通达生死众苦者,从中所起的畏惧就足以能令彼等奋力永尽一切生死,不受后有而超然解脱。

即说偈曰:

犹如佛照见,恶业诸果报,

婴愚若亦知,即刻当闷绝。

【释义】凡夫异生们不畏三有轮回,是因他们为无明愚痴所遮障,无法自知处境的险恶。假如异生凡夫像阿罗汉圣者们一样,能现见三界生死轮转的诸般痛苦,在现见同时,他们的身心一定会如同瓦器无法承受重压一般,立即毁坏。凡夫的身心非常脆弱,他们不像圣者那样有坚强的无我智慧与大悲心,敢于面对承受如是残酷的事实。在一些公案中,也记载了类似的故事,如世尊在世时,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由现见了堕地狱的可怕后果,一想起来就不敢吃饭,吃完饭一想起就要吐出来;花色比丘由于能忆念自己前世所受的痛苦,因而经常为之恐惧得全身流血,将僧衣都染成了花色。可是绝大多数凡夫无法如是了知,他们虽然处身于火宅之中,却麻木地安然而住,而且还要贪执于此,造业不休,佛在《涅槃经》中说过:“不见后世,无恶不造。”轮回中处处充满着这样的愚痴有情,因而不应以他们的麻木无知,来推想轮回中无有怖畏。

譬如说,有些遭恶魔残害者,虽然他没有见到恶魔,身心也会非常痛苦,他自己也会知道:尚没有见到恶魔,就有如是痛苦,若恶魔现前,那我肯定没救了!于是会生极大怖畏。同样,凡夫在未现见一切生死众苦之时, 也会为一些小苦而觉得难以忍受,若能现见所有痛苦,必定会无法承受。

另有譬喻说,帝释天的儒童[7]为了得到遍入天果位,结果丧失了生命;同样,凡夫为了善趣安乐而劳作不息,也会因此而失去安乐生命,而他们根本不知道未来果报的苦害本质。

月称菩萨言:

如诸佛照见,诸业之果报,

若凡夫亦知,刹那即昏厥。

凡夫若能现见自己于世间的一衣一食,一举一动,皆是轮回众苦之业因,见此残酷事实,心胸狭隘卑劣的异生又怎能堪忍呢?

若人能知宿世因缘,亦能忆念前世所受诸苦者,必会生即唱言“生死极苦”如彼生死比丘宿命缘。

《撰集百缘经·唱言生死极苦[8]缘》云:

[佛[9]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10],选择良贤,娉以为妇,作倡伎乐,以娱乐之[11]。其妇怀妊[12],足满十月,产一男儿,自忆宿命[13],产已唱言:“生死极苦。”因[14]为立字,名[15]生死[16][17]。年渐长大,凡见人时,由故[18]唱言生死极苦,然于父母师僧耆旧有德,慈心孝顺,言[19]常含笑,终不出于[20]粗恶言[21]语。将诸亲友出城观看,渐次[22]游行到祇桓[23]中,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24]好,光明晖曜[25],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26]。佛即为其说四谛[27]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归辞父母,求索入道。父母爱念,不能违逆,将诣佛所,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28],便成沙门。精勤修习,得阿罗汉[29]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30],诸天世人,所见敬[31]仰。时诸比丘,见是事已[32],白佛言:“世尊[33]!今此生死比丘,宿殖[34]何福,生便能语,自忆宿命[35],又值如来[36],出家得道?”

[37]时世尊[38],告诸比丘:“汝等善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39]。此贤劫[40]中,人寿二万岁,波罗奈[41]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于彼法中,有一沙弥,奉事和上。时彼城中,作大节[42]会,尔[43]时沙弥语和上言:‘今节[44]会日,宜早乞食,必当多获。’师即答言:‘日时故早,且可坐禅。’第二第三,如是白师,师犹不从。沙弥瞋恚,恶口骂言:‘今者何故不舍[45]中死?’作是语已[46],寻即出去,入城乞食,还归所止,向师忏悔[47]。由是业缘,五百世中,堕地狱中,受诸苦痛,今始得脱,是故唱言生死极苦。”

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骂师沙弥者,今[48]生死比丘是[49]。”

[50]时诸比丘,闻佛所说[51],欢喜奉行。]

曾有一时,天王帝释也即将舍命受驴胞胎,因为恐慌死堕畜生道,便诚心归命三宝,力求重新获得忉利天主的果位。

《法句譬喻经·无常品》云:

[昔者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下生世间,在陶[52]作家受驴胞胎。何谓五德?一者、身上光灭,二者、头上华萎,三者、不乐本坐[53],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尘土著身。以此五事自知福尽,甚大愁忧[54]。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耳,于是奔驰往到佛所。时佛在耆阇崛山[55]石室中,坐禅入普济三昧。天帝见佛,稽首作礼伏地,至心三自归命佛、法、圣众,未起之间其命忽出[56],便至陶[57]家驴母腹中作子。时驴自解走瓦坏[58]间破坏坏器,其主打之,寻时伤胎,其神即还入故身中,五德还备复为天帝。佛三昧觉,赞言:“善哉天帝!能于殒命之际归命三尊,罪对已毕,不更勤苦。”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所行非常,谓兴衰法,

夫生辄死,此灭为乐。

    譬如陶[59]家,埏[60][61]作器,

     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帝释闻偈,知无常之要,达罪福之变,解兴衰之本,遵寂灭之行,欢喜奉受得须陀洹道。]

出自《撰集百缘经》的还有一则呻号比丘身体生疮受苦的因缘,学人若能通过学习这些公案,解悟生死纯苦无乐,势必会如救头燃奋力解脱生死。

《撰集百缘经·长者[62]身体生疮缘》云:

[佛[63]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64],选择高门,娉以为妇,种种音乐,以娱乐之[65]。足满十月,产一男儿,身体有疮,甚患苦痛,呻号叫唤,未曾休息[66]。年渐长大,疮皆溃烂,脓血横流,常患疼痛,因为立字,名曰呻号[67]。父母怜愍,设诸方药,虽加疗治,疮无[68][69]愈。年渐长大[70],闻诸人语:“祇桓[71]精舍,有好良医,善疗众病,能令除愈。”寻即往至,诣祇桓[72]中,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73]好,光明晖曜[74],如百千日,心怀喜悦[75],前礼佛足,却坐一面[76]。佛即为说五盛阴苦,是疮是痈,如毒箭入心伤害于人,皆是众病之根本也。时呻号子[77],闻佛世尊[78]说是语[79]已,深自咎啧[80],向佛世尊,忏悔罪咎,疮[81]寻除差[82],心怀欢喜,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83],便成沙门。精勤修道[84],得阿罗汉[85]果。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86],白佛言:“世尊[87]!今此呻号比丘,宿造何业,初产之时,身有恶疮,脓血横流,甚可恶见?复以何缘,出家得道?”尔[88]时世尊[89],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90]。乃往过去无量世时,波罗奈[91]国,有二长者,各悉[92]巨富,资财无量,因相忿诤。其一长者,大赍[93]珍宝,贡奉与王。王纳受已,谗[94]彼长者:‘彼人恶心,常怀奸谋,规[95]欲害我。唯愿大王!听我任意治彼长者。’王即然可。寻至其家,执[96]彼长者,系缚搒笞[97],楚毒无量,举身伤破,脓血横流,痛不可言[98]。时彼长者,既得免已,深[99]自思惟:‘有身皆苦,众恶所集多诸灾祸,甚可厌患。我于彼人,无大怨仇,横见伤毁,乃至如此。’即自思惟[100],诣山林中,观察有为皆是无常,深悟解空,成辟支佛,视诸怨亲,心皆平等。念:‘彼长者加恶于我,将来之[101]世,堕于地狱,受大苦痛。我今当往[102]为现神变,令彼开悟。’作是念已,诣长者前,踊身虚空,作十八变。时彼长者,见是变已,深怀渴仰,倍[103]生信敬,即请令坐,为设肴膳种种供养,向辟支佛忏悔先罪。”

佛告诸比丘:“欲知彼[104]时向彼国王谗其长者、考[105]掠搒[106]笞者[107],今呻号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108],欢喜奉[109]行。]


[1] 认贼作父:拼音rèn zéi zuò fù,意思是把仇敌当作父亲,比喻甘心卖身投靠敌人。

[2] 红尘:拼音hóng chén,红尘是指俗世。这个词是在李唐王朝开始使用的。因为长安在西北,是黄土地质,在盛世之下的长安总是车水马龙,在夕阳下卷起的尘土在当时长安人看来是红色的,故有红尘之说,后来佛教把这个词用来形容俗世。形容女子一身红尘是说她已经有很多的经历,不是专指感情。

[3] 坏聚见:拼音huài jù jiàn,亦作“身见”。梵音译作“萨迦耶见”。五蕴原是刹那变坏,和合成聚,无有真实我及我所,反执为有的染污慧。

[4] 夜叉:拼音yè chā,能啖鬼或捷疾鬼,佛教徒所说的一种吃人恶鬼或腾飞空中、速疾隐秘之恶鬼。原为印度神话中一种半神的小神灵。

[5] 渣滓:拼音zhā zǐ,精选提炼后的残渣。

[6] 权豪势要:拼音quán háo shì yào,有权力的豪门,有势力的要人。

[7] 儒童:拼音rú tóng,童子之总称也。

[8] 唱言生死极苦【大】,生死比丘【圣】,95 Saṃsāraḥ. *,在卷第十【圣】

[9] 佛【大】,尔时佛【圣】

[10] 不可称计【大】,〔-〕【圣】

[11] (选择…之)十六字【大】,〔-〕【圣】

[12] 妊【大】*,任【圣】*

[13] 自忆宿命【大】,〔-〕【圣】

[14] 因【大】,父母怪也因【圣】

[15] 名【大】,名曰【圣】

[16] Saṃsāraḥ.

[17] 苦【大】,〔-〕【圣】

[18] (凡见…故)六字【大】,见人【圣】

[19] 言【大】,〔-〕【圣】

[20] 于【大】,〔-〕【圣】

[21] 言【大】,〔-〕【圣】

[22] 观看…次【大】,〔-〕【圣】

[23] 桓【大】*,洹【宋】*【元】*【明】*

[24] (三十二…种)七字【大】,相【圣】

[25] 晖曜【大】*,〔-〕【圣】*

[26] 坐一面【大】*,住【圣】*

[27] 四谛【大】*,〔-〕【圣】*

[28] (佛即…身)十六字【大】,〔-〕【圣】

[29] 阿罗汉【大】*,第四【圣】*

[30] 八解脱:即八背舍。《大智度论·序品》云:“八背舍者:内有色,外亦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外观色,是第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第三背舍;四无色定,及灭受想定,是五合为八背舍。背是净洁五欲,离是著心,故名背舍。”

[31] (三明…敬)十五字【大】,天人所【圣】

[32] 见是事已【大】*,〔-〕【圣】*

[33] 世尊【大】*,佛【圣】*

[34] 殖【大】,植【宋】【元】【明】,造【聖】

[35] (能语…命)六字【大】,唱言生死极苦【圣】

[36] 如来【大】,世尊【圣】

[37] 尔【大】,彼【圣】

[38] 世尊【大】*,佛【圣】*

[39] (汝等…说)十二字【大】*,〔-〕【圣】*

[40] 此贤劫【大】,过去世【圣】

[41] Vārāṇasī.

[42] 节【大】*,设【圣】*

[43] 尔【大】,彼【圣】

[44] 节【大】*,设【圣】*

[45] 舍【大】,令【宋】【元】【明】

[46] (言今…已)十三字【大】,辱【圣】

[47] 悔【大】,悔供养师讫【圣】

[48] 今【大】,今此【圣】

[49] 是【大】,是由于彼时向师忏悔今得值我出家得道【圣】

[50] 尔【大】,彼【圣】

[51] 闻佛所说【大】*,〔-〕【圣】*

[52] 陶【大】*,窑【圣】*

[53] 不乐本坐【大】,欻离本座【宋】【元】【明】

[54] 愁忧【大】,忧愁【宋】【元】【明】

[55] 耆阇崛山:拼音qí shé kū shān,意译鹫头、鹫峰、灵鹫等。即灵鹫山。位于古代中印度、摩诃陀国首都王舍城东北方的一座山。因山顶似鹫头,故有此名。据称是释尊开说《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法华经》等诸多大乘经典的说法之处。

[56] 出【大】,尽【宋】【元】【明】

[57] 陶【大】*,窑【圣】*

[58] 坏:拼音pī,没有烧过的砖瓦陶器。

[59] 陶【大】*,窑【圣】*

[60] 埏【大】,挻【圣】

[61] 埏埴:拼音shān zhí,用水和泥来制作陶器。

[62] 者【大】,者子【圣】

[63] 佛【大】,尔时佛【圣】

[64] 不可称计【大】,〔-〕【圣】

[65] (选择…之)十六字【大】,其妇怀妊【圣】

[66] 未曾休息【大】,〔-〕【圣】

[67] Guptikaḥ.

[68] 虽加…无【大】,不得【圣】

[69] 除【大】,降【元】【明】

[70] 年渐长大【大】,时【圣】

[71] 桓【大】*,洹【宋】*【元】*【明】*

[72] 桓【大】*,洹【宋】*【元】*【明】*

[73] (三十二…种)七字【大】,相【圣】

[74] 晖曜【大】*,〔-〕【圣】*

[75] 喜悦【大】*,欢喜【圣】*

[76] 坐一面【大】*,住【圣】*

[77] 子【大】,〔-〕【圣】

[78] 世尊【大】,〔-〕【圣】

[79] 是语【大】,〔-〕【圣】

[80] 啧【大】*,责【宋】【元】【明】【圣】*

[81] 疮【大】,〔-〕【圣】

[82] 差【大】,瘥【宋】【元】【明】

[83] (告言…身)十四字【大】*,听许【圣】*

[84] 道【大】,习【明】【圣】

[85] 阿罗汉【大】*,第四【圣】*

[86] 见是事已【大】,〔-〕【圣】

[87] 世尊【大】,〔-〕【圣】

[88] 尔【大】,彼【圣】

[89] 世尊【大】*,佛【圣】*

[90] (汝等…说)十二字【大】*,〔-〕【圣】*

[91] Vārāṇasī.

[92] 悉【大】,〔-〕【圣】

[93] 赍:拼音jī,〈动〉携带;持。

[94] 谗:拼音chán,〈动〉谗言,陷害别人的坏话。

[95] 规【大】,即【圣】

[96] 执【大】,捉【圣】

[97] 搒笞:拼音péng chī,拷打。引申指折磨。

[98] 言【大】,忍【宋】【元】【明】

[99] 深【大】,才【圣】

[100] 思惟【大】,念已【圣】

[101] 于我…之【大】,来【圣】

[102] 当往【大】,往彼【圣】

[103] 怀渴仰倍【大】,〔-〕【圣】

[104] 彼【大】,尔【宋】【元】【明】【圣】

[105] 考【大】,拷【宋】【元】【明】

[106] 搒【CB】【丽-CB】,榜【大】

[107] 者【大】,〔-〕【宋】【元】【明】【圣】

[108] 说【大】,说皆【圣】

[109] 奉【大】,信受奉【圣】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