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课 二(真实成就彼加行果之理)分二:一、认清所得之果;二、若无此道则不得果之理。 一(认清所得之果)分二:一、比喻;二、意义。 一、比喻:
虚空界,在东方、南方、西方、北方无有边际,也就是说四方全无边际,如是上下,再加上四隅即东南的虚空、东北的虚空、西南的虚空、西北的虚空也不例外,总之它于十方范围无有边际尽其所有之处都存在着,虚空无所不遍,本身无有成为有实的自性,因此不同方向的虚空也不成他体,而且自本体也没有形状、颜色等不同的差异。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能断金刚分》云: [佛告善现:“于汝意云何?东方虚空可取量不?”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 “善现!如是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周遍十方一切世界虚空可取量不?”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 佛言:“善现!如是,如是,若菩萨摩诃萨都无所住而行布施,其福德聚不可取量亦复如是。善现!菩萨如是如不住相想应行布施。”] 《景德传灯录》中,记载禅宗八祖佛陀难提的上师付嘱尊者,一切内外诸法,悉皆犹如虚空,如若见此即为达真。 《景德传灯录》云: [第八祖佛陀难提者,迦摩罗国人也,姓瞿昙氏。顶有肉髻,辩捷无碍。初遇婆须蜜尊者[1]出家受教,既而领徒,行化至提伽国城毗舍罗家。见舍上有白光上腾,谓其徒曰:“此家当有圣人,口无言说,真大乘器,不行四衢,知触秽耳。” 言讫,长者出致礼问:“何所须?” 尊者曰:“我求侍者。” 曰:“我有一子,名伏驮蜜多,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 尊者曰:“如汝所说,真吾弟子。” 尊者见之遽[2]起礼拜。而说偈曰: “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 诸佛非我道,谁为最道者?” 尊者以偈答曰: “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 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是。 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 欲识汝本心,非合亦非离。” 伏驮蜜多闻师妙偈便行七步。师曰:“此子昔曾值佛,悲愿广大。虑父母爱情难舍故,不言不履耳。”时长者遂舍令出家,尊者寻授具戒。复告之曰:“我今以如来正法眼藏付嘱于汝,勿令断绝!”乃说偈曰: “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 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 伏驮蜜多承师付嘱。以偈赞曰: “我师禅祖中,当得为第八, 法化众无量,悉获阿罗汉。” 尔时尊者佛陀难提,即现神变却复本坐,俨然[3]寂灭,众兴宝塔葬其全身。即景王十二年丙寅岁[4]也。] 二、意义:
正如虚空无有差别一样,过去时的万法真如、未来的真如、现在的真如以及阿罗汉等补特伽罗的真如,基——所知诸法的真如,果——佛陀的真如,证悟空性等道位诸法的真如,如此所有真如,均无有各自成立的分别,而于法界的本性中一味一体。如此三有和寂灭、过去和未来等以二法分析的一切,仅仅在名言现相中显为不同他体,并如此假立,但在真正的实相义中,一切法无生无灭的体性于法界自性中成为平等性,因此无有三时、自他、贤劣等差别,这一切都以法界唯一明点的自性存在着,依靠具一刹那的智慧领悟,从而在自然本智具足一切相之最的法身本体中圆满一切法而证得菩提。远离盈亏,不迁不变的大菩提就是究竟的果。 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助尸罗果品》中云: 智者于空中,不说分别相。 空一而无异,能如是见空, 是则为见佛,佛不异空故。 说言诸佛一,一切众生一, 一切法一法,无上中下别。 一切佛世尊,离自性他性; 一切诸众生,亦离自他性, 一切法亦尔,离自性他性。 以是因缘故,是故名一相。 有诸佛则非,无诸佛亦非; 有诸众生非,无诸众生非, 有诸法则非,无诸法亦非; 离于有无故,名之为平等。 一切佛世尊,众生及诸法, 一切不可取,名诸法平等。 一切佛众生,及法无差别, 不可分别故,名之为平等。 诸佛与众生,并及一切法, 入生住灭中,寂灭无所有; 亦无所从来,亦复无所去, 以无来去故,名之为平等。 诸佛与众生,并及一切法, 悉皆无所有,过一切有道。 此三非是等,亦复非非等, 非等非非等,非非等不等。 如是说诸法,皆等无差别。 《中论·观法品》云: [问曰:知佛以是四句因缘说,又,得诸法实相者以何相可知?又,实相云何? 答曰: 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 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 若能不随他、不随他者,若外道虽现神力说是道、是非道,自信其心而不随之,乃至变身虽不知非佛,善解实相故心不可回。此中无法可取可舍故,名寂灭相;寂灭相故,不为戏论所戏论。戏论有二种:一者、爱论,二者、见论。是中无此二戏论,二戏论无故,无忆想分别,无分别异相,是名实相。 问曰:若诸法尽空,将不堕断灭耶?又,不生不灭,或堕常耶? 答曰: 若法从缘生,不即不异因, 是故名实相,不断亦不常。 不然。先说实相无戏论,心相寂灭,言语道断,汝今贪著取相,于实法中见断常过。得实相者,说诸法从众缘生,不即是因亦不异因,是故不断不常。若果异因则是断,若不异因则是常。] 《大乘起信论》云: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相——因言遣言。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 所谓说真如者,即“无说无闻,是真说般若。” 《五灯会元·须菩提尊者》卷二云: [须菩提尊者在岩中宴坐,诸天雨花赞叹。 者曰:“空中雨花赞叹,复是何人?云何赞叹?” 天曰:“我是梵天,敬重者善说般若。” 者曰:“我于般若未尝说一字,汝云何赞叹?” 天曰:“如是尊者无说,我乃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说般若。” 尊者一日说法,次帝释雨花。 者乃问:“此花从天得邪?从地得邪?从人得邪?” 释曰:“弗也。” 者曰:“从何得邪?” 释乃举手。 者曰:“如是,如是!”] 二(若无此道则不得果之理)分二:一、略说; 二、广说。 一、略说:
所得的究竟果——善逝的菩提,具有虚空的特征,远离所证能证等异体的法,无二的自然本智身或者法性身的这一自性,任何菩萨想要获得,必须具足追求正等菩提的信心等方便,行持或精进于证悟万法真如的智慧度,如果没有导师佛母这一智慧波罗蜜多,那么永远也不可获得所得的大菩提,因为究竟果的因决定是拥有般若波罗蜜多名称、一切道之微妙的无分别智慧。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云: 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 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 行者若能通达般若波罗蜜,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益遍虚空,尽法界的一切有情众生,禅宗有位普庵禅师,他乃临济宗十三代子孙,是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人们称他为汉地的莲花生大士。他讲了很多密咒,也示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神通境界。其所传下来的普庵咒,有消灾、长寿等功用,现在汉地很多寺院和居士,经常念这个咒语来驱蚂蚁等,也有人为它作曲,把它当作佛教歌曲来唱。从其传记来看,他有高尚的人格,非常重视修行,特别珍惜光阴。禅师平时喜欢念诵或翻阅《华严经》及《华严合论》等经论,他曾在禅宗寺院中十二年胁不沾席地用功修行。在39岁那年,他诵《华严合论》至“达本情忘,知心体合”一句时大彻大悟,从那时起他就能自由自在地上天堂、下地狱,且示现了非常广大的弘法利生事业。 [1] 婆须蜜尊者:七祖婆须蜜者,北天竺国人也。姓颇罗堕,常服净衣,执酒器,游行里闬,或吟或啸,人谓之狂。及遇弥遮迦尊者,宣如来往志,自省前缘,投器出家,受法行化。至迦摩罗国,广与佛事。于法座前,忽有智者自称:“我名佛陀难提,今与师论义。”祖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拟论义,终非义论。”难提知师义胜,心即钦服。曰:“我愿求道,沾甘露味。”祖遂与剃度,而授具戒。复告之曰:“如来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当护持。”乃说偈曰:“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即入慈心三昧。时梵王、帝释及诸天众俱来作礼,而说偈言:“贤劫众圣祖,而当第七位。尊者哀念我,请为宣佛地。”尊者从三昧起,示众曰:“我所得法,而非有故,若识佛地,离有无故。”语已,还入三昧,示涅槃相。难提即于本座起七宝塔,以葬全身。即定王十七年辛未岁也(公元前590年)。 [2] 遽:拼音jù,急,仓猝:~尔(突然)。 [3] 俨然:拼音yǎn rán,形容庄重严肃。 [4] 景王十二年丙寅岁:即公元前53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