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课 二、破彼所答: 若谓未来世虽未有生,然彼不像(择灭)无为那样不灭。如是要藉[1]因缘和合使其灭坏未来相而转入于现在,然彼无为法则不能如是灭坏自相,故此(未来世)则不同于无为法常住不变。若尔颂曰:
【词汇释难】 玄奘大师译《大乘广百论·破时品》云: 若未来无生,坏故非常者; 过去既无坏,何不谓无常? 何不谓无常:这一句中的“无”字,很明显应该改成“为”字,否则不应道理。“何不谓为常?”即指何不分别谓言过去事为是常住不变异耶? 【释文】若因自体性有灭坏故,不许未来事为常住者,若尔者,过去事其自体性无所灭坏故,何不谓言彼(过去事)为常住耶?理应谓言是常住。 【释义】如果说现在无有生的未来时,由后来的因缘积聚,即可坏灭其无有生的相,使未来时现前,转变成为现在。这种答辩也不能避免未来时为常住法的太过,相反这种太过依然成立。因为若能由因缘坏灭未来法无有生的相,即应使这个未来法成为过去,未来法既然可以是过去法,也就无有可坏灭的机会,成为不可坏灭转变之法,因此理应为常住法,怎么能说是非常住法呢?大疏中云:过去的法如果还需要坏灭,即有无穷的过失、没有必要或云无义的过失;再说过去的法已经无有形体,若有坏灭法,应成不成体的过失。因此,若许未来法实有,无论怎样辩解,都难逃“未来常住无有生”的过失。 《大乘广百论·释论·破时品》云: [复次,往来论者作如是言:不善我宗,妄说此过。所以者何?我宗中说诸行四相[2]展转相依,三世往来不相舍离,由生等合故成无常,法性不坏故说恒有。是故恒有不废无常,符顺契经[3],称当[4]正理。此前已破体既恒有,应如太虚非生等合。又以能生色等诸行说为生相,如是能生诸行作用未来未有,要藉[5]因缘和合资助然后方有。若不然者,因缘和合便成无用。若许生用本无今有、有已还无,则一切行同有为故皆亦应尔,云何而说体虽恒有而是无常?往来论者为避如是所说过失,复作是言:若色等行与生[6]等合有此过者,今有为法[7]三世往来,有世坏相应是无常,以灭坏相是无常故。世间共许[8]一切无常灭坏为相谓有为法,未来世坏入于现在,现在世坏复入过去。若尔颂曰: 若未来无生,坏故非常者; 论曰:过去世体最居后故,更无余世可令转入。既守自位恒无坏灭,应如空等体非无常,如是便违契经所说。若言过去虽恒有体更无灭坏,而从现在坏已转入故得有生。生灭二种是无常相,随具不具并表无常。去来各一,现在具二,是故三世皆是无常。此不应理,生无有故。汝宗自执生在未来,过去现在都无生用,云何今说过去有生?汝执过现已从缘生,更不藉缘,生如何有?若执过去定有生者,生必归灭,一向记故,如现未故,复应有灭。世间亦许未来诸法可藉缘生,非过现世。又,过去世非现未故,应如空等定无有生。是故能相[11]及所相[12]法,应如帝释并恒[13]策迦[14],一时并入常无常火,以位如体、体如位故。] [1] 藉:拼音jiè,〈动〉同“借”。依靠:凭借。借势。 [2] 四相:可能是指生、住、异、灭四相。 [3] 契经:拼音qìjīng,怎么叫契经呢?契,契者合也,就是上契合诸佛的妙理,下契合众生的机缘。 [4] 称当:拼音chēng dāng,相称。 [5] 藉:拼音jiè,同“借”。 依靠:凭借。借势。 [6] 生【大】,主【宫】 [7] 有为法:拼音yǒu wéi fǎ,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8] 共许:自他共许而同意也。论场之用语。 [9] 何【大】,无【明】 [10] 无:纵观现今流通的所有《大乘广百论》的版本几乎都写作“无”。然今根据藏文版《中观四百论》校对后,应将“无”字改译作“为”。即成:“何不谓为常?”请诸有智者明鉴。 [11] 能相:又作“性相”。实有三法全具备者,为诸法性相。如能托屋梁是柱之性相。性相的实有三法:一者、是性相,二者、是自己事相实有,三者、但作自己名相,不作他法性相。 [12] 所相:又作“名相”。假有三法全具备者,或为心、名、用等名言三法所行对境,如云所知、实事和瓶,皆是名相。 [13] 恒【大】,怛【宋】【元】【明】【宫】 [14] 怛策迦:龙王名也。昔有仙人曾咒此龙,令其入火,龙王忧怖,遂投帝释,绕座而住。仙人知已,更以咒之,帝释与龙一时俱堕。帝释求哀,得免所患,龙遂死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