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课


二、破大种实有:

又譬如离风等诸大种实则非有色、香等大种所造法。如是若离于彼此诸大种等亦应自无,故说无自性可成。为明此义,故次颂曰:

『341』

煖即是火性,非煖如何烧?
故薪体为无,离此火非有。
That which is hot is fire but how Can that burn which is not hot? Thus so-called fuel does not exist, And without it fire too does not.

【词汇释难】

煖:即火的煖热性也可以说为是火的性相。

【释文】此中火大即是能烧者,其余(地、水、风)三大为所烧。是故所谓由(地、水、风)三大所成的薪体,唯由火大焚烧而非余者。也唯有薪体被(火)焚焦而非余法。此中若谓:煖热的薪体被火焚烧,然此煖热者即是(能烧的)火性,而非(所烧的)薪体。非煖(性的地、水、风)亦不可燃烧,是故非煖热者亦非(所烧的)薪体。若事如是都无所烧的薪体,焉能立此(地、水、风)三大所成者为(所烧的)薪体耶?若离于火性是则应无别为实体的所烧——薪体。既无薪体,无因之火亦应非有。故复颂曰:“离此火非有”也[1]

【释义】诸法以支体整体观察,最后分析至地、水、火、风四大种,有人会认为地水等大种非观待任何支体而成,应该承认为实有。这种观点也不能成立,比如说大种中的火大,它有能烧的性质,暖热是它的法相,而其余三个大种,是火的所烧。如果大种自性成立,火应该恒常为能烧,不能成为所烧,地水等应永远是所烧,而无有变动,可是实际中并不如是。火燃烧薪柴时,薪柴的本性是否为暖性?若说是暖热,暖热即是火的法相,以薪柴已具足火的法相,如是所烧应成为能烧,而火本身也成所烧。如果说薪柴不是暖热,那又怎么燃烧呢?薪柴如果不具暖热,那它本身应永远不会燃烧,如是薪柴也不能成为所烧;但是,薪柴若不是观待火的所烧,即不能称为薪柴,否则应成石头、水等不会燃烧的物体也是薪柴,也是所烧。因此,不观待火不可能成立薪柴,能烧所烧若观待成立,即如上所作分析,二者并非有自性,而是可以有变化的缘起幻法。因此所烧薪柴与火接触,无论具暖热还是不具暖热,不能成立为实体的所烧薪柴,而无所烧存在,能烧的火亦不能真实成立。

《大乘广百论·释论·破边执品》云:

[复次,胜论者说:火是能烧、地是所烧,其体真实,烧煮等用亦真实有,熟变色等现可知故。今应诘问:火何所烧?为煖为余?汝应审答。并许何失?二俱不然。所以者何?故次颂曰:

煖即是火性,非煖如何烧?

故薪体为无,离此火非有。

论曰:煖非所烧,即火性故,于自有用现事相违,又汝宗中所烧非煖,故不应执煖为所烧。亦不应言所烧是地,非煖性故,犹如水、风。薪是所烧,所烧无故,薪体非有。薪体既无,火依何立?火必依薪而得生起,所烧薪尽,火便无故。能烧、所烧既并非有,熟变色等岂实有耶?故执实有能烧、所烧、烧煮等用,皆不应理。

有说此颂不唯破彼胜论外道地是所烧,但总破言地等诸法[2],非煖[3]性故非所煖[4]体。此说不然。非煖性故,既无同喻应不成因。不可说言如未烧位,地等色聚非是所烧,于彼聚中常有煖性,异相随故亦名所烧。苦乐等法随所依身,由火变异亦名所烧。无色界法前世下地所牵引故,亦名所烧,故非此[5]因所引同喻。设为同喻,理亦不然。烧非烧名,唯有触物世间共许,非余法故。此非烧名,虽通余法而局同类,如非实言。又小乘人不执实有所烧等法,何用破为?若言破彼世俗所烧,便违世间,何成比量?]


[1]《阿毘达磨俱舍论·分别定品·破执我品》云:

 [此如世间依薪立火,如何立火可说依薪?谓非离薪可立有火,而薪与火非异非一。若火异薪,薪应不热。若火与薪一,所烧即能烧。]

[2]《大宝积经·佛说入胎藏会》云:“地界现前,坚鞕为性;水界现前,湿润为性;火界现前,温暖为性;风界现前,轻动为性。”

[3] 煖【大】,烧【宋】【元】【明】

[4] 煖【大】*,烧【宋】【元】【明】【宫】*

[5] 此【大】,煖【宋】【元】【明】【宫】

Copyright © 2022-2025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