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13


二、以险处之喻说明:

若遇寻常险,犹须慎防护,

况堕千由旬,长劫险难处。

     纵然遇到平平常常、微不足道的险处,人们也是为了避免堕落其中而小心翼翼,万分谨慎,那么对于堕入极度痛苦、长久不得解脱、深达千由旬的深渊,更需要谨小慎微就不言而喻了。

     按照《俱舍论》的观点,南赡部洲下面二万由旬的地方,是无间地狱的所在;按照《瑜伽师地论》的观点,地狱位于南赡部洲下方三万二千由旬处。虽然这些说法不同,但这是佛陀根据众生的不同根基而宣说的,实际上地狱也不一定非要在下面二万由旬处,这不过是某些众生的业力显现而已,对另一部分众生而言,地狱也有可能是更深的深渊。

     由旬:

一、根据《俱舍论》而言,五尺为弓,五百弓为一俱卢舍,八俱卢舍为一由旬(逾缮那)。

二、时轮派认为二十四指节为一肘,四肘为一弓,两千弓为一俱卢舍,四俱卢舍为一由旬。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菩提心现前地品》中说:

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经说众生从业生,心已断者业非有。

若谓虽许有色法,然非如心为作者,则遮离心余作者,非是遮遣此色法。

若谓安住世间理,世间五蕴皆是有,若许现起真实智,行者五蕴皆非有。

无色不应执有心,有心不应执无色,般若经中佛俱遮,彼等对法俱说有。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正知正念品》中云:

欲护学处者,策励当护心,若不护此心,不能护学处。

若纵狂象心,受难无间狱,未驯大狂象,为患不及此。

若以正念索,紧拴心狂象,怖畏尽消除,福善悉获至。

虎狮大象熊,蛇及一切敌,有情地狱卒,恶神并罗刹,

唯由系此心,即摄彼一切,调伏此一心,一切皆驯服。

实语者佛言:一切诸怖畏,无量众苦痛,皆从心所生。

有情狱兵器,何人故意造?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出?

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

二(迅速精进)分三:一、寿命不可靠;二、受用不可靠;三、亲友不可靠。

一、寿命不可靠:

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

吾生终归尽,死期必降临。

     如果心里想:虽然罪过严重,但以后再忏悔也可以。实际上,声称“今日不死”而悠闲自得也是不合理的,我最后必定寿终正寝,死亡的时刻一定会到来。

     佛在《遗教经》中说:“生命在呼吸之间。”

     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说:

寿命多灾厄,如风吹水泡,

若得瞬息停,卧起成希有。

     佛在经中说:“三界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如观戏。”

     《致迦腻迦书》云:

今此明为彼,计事此非理,汝当化虚无,殁日必降临。

谁赐我无惧?云何定脱苦?

倘若必死亡,为何今安逸?

     谁能赐予我不死的无畏?谁也不能赐予。怎么能确定摆脱死亡呢?根本不可能摆脱。如果必死无疑,那么我为什么还心安理得、逍遥自在地度日呢?这么做实在不合理。

     诚如《解忧书》所说:

地上或天中,有生而不死,

是事汝岂见,谓闻诚可疑。

     《妙夜经》云:

孰知明日殁,今当励勤修,

死神阎罗君,岂非汝挚友?

二、受用不可靠:

除忆昔经历,今吾复何余?

然因执著彼,屡违上师教。

     如今我除了回首以往享受、早已灭尽的那些财产受用以外,还有什么没有毁坏剩下来的受用呢?然而我却由于贪恋受用而屡屡违背上师的言教,这实在不应理,但愿以后不再就犯。

     无著菩萨在《佛子行三十七颂》中说:

长伴亲友各分离,勤聚财物留后世,

识客舍弃身客堂,舍此世为佛子行。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菩提心现前地品》中说:

如是一切法虽空,从空性中亦得生,

二谛俱无自性故,彼等非断亦非常。

三、亲友不可靠:

此生若须舍,亲友亦如是,

独行无定所,何须结亲仇?

     不仅仅是受用,就连自己存活的今生以及朝夕相伴的亲友们都要舍弃而孑然一身孤零零前往后世,那么有什么必要与众人结亲结怨呢?贪执这些真的没有任何实义。

     以前有个修行人来到一位上师面前,祈求上师给自己传一个窍诀,这位上师就诚恳地告诉他:“我只有一个窍诀,就是你也会死,我也会死!你也会死,我也会死!!你也会死,我也会死!!!除此以外再也没有别的了,我上师教给我的就是这个,我现在传给你的也是这个。”

     无著菩萨在《佛子行三十七颂》中说:

亲方贪心如沸水,怨方嗔心似烈火,

取舍皆忘痴黑暗,抛弃故乡佛子行。

     《涅槃经》中也说: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三(如何精进)分二:一、意乐;二、加行。

一、意乐:

不善生诸苦,云何得脱除?

故吾当一心,日夜思除苦。

          一切痛苦来源于不善业,因此我理当日日夜夜恒时唯一思考如何才能脱离痛苦。

      佛在经中说:

何人造善业,彼人得安乐;

何人造恶业,彼人得痛苦。

     龙树大士在《教王宝鬘论——别说因果品》中说:

无见堕恶趣,有见趋善趣,

如实知真义,不依二解脱。

     以前有个金厄瓦格西,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睡过觉,白天也好晚上要好,一直精进地观修人身难得。后来他的上师仲敦巴劝他:“弟子啊,你这样会因四大不调而生病的,还是应该好好地休息。”他回答说:“一想到人身如此难得,我就没有想睡觉的念头了。”

二、加行:

吾因无明痴,犯诸自性罪,

或佛所制罪,如是众过罪,

合掌怙主前,以畏罪苦心,

再三礼诸佛,忏除一切罪。

     我由于愚昧无知而造了谁犯都成罪业杀生之类的自性罪,或者只有受戒才成罪业过午进食之类的所有佛制罪,对于所造的这一切罪业,我在诸位怙主面前,恭敬合掌,怀着害怕痛苦的心理再三顶礼,诚心忏悔。

      我们划分这两种罪业时,可有四种情况:一、比如一般未受佛戒者造杀生等十不善业,是自性罪而非佛制罪;二、受戒之居士、出家人造杀生等十不善业,既犯自性罪,又犯佛制罪;三、如出家人犯过午不食等,为佛制罪而非自性罪;四、未入佛门者午后吃饭等行为,既非佛制罪,亦非自性罪。

     有些人可能会想:佛制罪在佛陀未制戒前,不是罪业,而佛陀规定后,变成了罪业,那么佛陀不是成为罪业的促成者或罪因了吗?这是非理的想法,萨迦班智达在《辨三戒论》中专门对此有答复,如农民在田地里种植庄稼,到夏天时下冰雹,庄稼被毁,对这种情况,谁也不能说“如果农民没有种庄稼,就不会有庄稼被毁,所以过错是农民造成的”;同样,佛制定戒律是为了众生得到解脱安乐果,而非让众生去造罪。大家都知道,持守净戒是生善趣与解脱之唯一正因。《入中论》中说:“诸异生及佛语生,自证菩提与佛子,增上生与决定胜,其因除戒定无余。” 修行人犯佛制罪,完全是因他没有认真持守戒律而成,佛制戒律如同一把武器,善于使用者能战胜怨敌,保护好自己;不善用者,反而会伤自己,这点你不能说武器或是造武器者有过失吧!

     龙树大士在《亲友书》中说:

众德依戒住,如地长一切,

勿冗瘦杂怖,佛说应常习。

     佛在《无尽智慧经》中说:“忏悔是积累资粮的一种方便法。”

     律藏中也说:“通过忏悔,可使自相续中的罪业减少,功德增上。”

《普贤行愿品》云: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四、返回对治力:

诸佛祈宽恕,往昔所造罪,

此既非善行,尔后誓不为!

     请求一切导师宽恕我往昔所造的罪业,既然罪业不是善行,一定发誓今后永不再造。

     《金光明经》中云:“千劫所造无边业,一次作忏亦得净。”

     《地藏十轮经》中言:“有两种人没有所犯的罪,一种是从来也不造恶业的人,另一种人虽然造过恶业,但以惭愧之心已经发露忏悔了,这两种人都可以叫勇健得清净者。”

     《四法经》云:“慈氏,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灭先所造久积过罪。何等为四?所谓悔过行、对治行、制止力、依止力。复次,一、悔过行者:于不善业行,多所改悔;二、对治行者:谓造不善业已,极为善业,及余利益之所对待;三、制止力者:谓由度诵禁戒得无毁犯;四、依止力者:谓皈依佛法僧宝,亦不弃舍菩提之心。”

     龙树大士在《亲友书》中说:

先时离谨慎,后若改勤修,犹如云翳除,良宵睹明月,

孙陀罗难陀,央具理摩罗,达含绮莫迦,翻恶皆成善。

     布顿大师在《入行论注疏——普明觉心月华论》中说:“  虽然《入行论》第二品中谈到了1)供养支、2)顶礼支、3)皈依支、4)忏罪支等内容但主体为忏悔罪业或其余诸支可归摄在忏悔罪业支当中,所以品名为‘忏悔罪业’。”

     第二品摄品颂:

五毒染相续,实难生觉心,

三门所造罪,无余诚忏悔。

第二品释终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前行12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前行14
  •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