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3

3、以《入行论》宣说菩提心利益;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所入之自性)分三:一、入者所依补特伽罗;二、入者之意乐;三、趋入之方法。
一(入者所依补特伽罗)分二:一、宣说身所依暇满难得;二、意乐所依福德之心稀罕。
一、宣说身所依暇满难得:
      暇满人生极难得,既得能办人生利,
      倘若今生利未办,后世怎得此圆满。

   如云:“地狱饿鬼与旁生,长寿天及边鄙地,邪见佛陀不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

   龙树大士在《亲友书》中云:
      邪见生鬼畜,泥犁法不闻,边地蔑戾车,生便痴哑性,
      或生长寿天,除八无暇过,闲暇既已得,尔可务当生。

  断除了这其中所说的八种无暇,因而称为闲暇。如云《声闻地论》:“为人根具生中土,业际无倒信佛法,佛出世间与说法,法住入教有施主。”身为具足男根或女根的人;转生于地界中土;眼等诸根完整无缺;断除五无间罪因而使业际无有颠倒;对如来的律法有信心因而称为信佛法。这以上是五种自圆满。
  佛陀现身于世;宣说佛法;因为有见谛的补特伽罗而使佛法得以住世;根据圣者的证悟而开示教言令有缘者趋入佛门;有提供资具的施主,这是指为利他众的慈悲。这五种是他圆满。
  由于具足以上十种特点,所以称为圆满。具足十八种功德的这一身体实在是极为难得。《华严经·佛暖处传》中云:“遣除八种无暇亦难得,清净圆满闲暇亦难得;佛陀出世间也很难得,具足诸根亦难得;听闻佛法亦难得;依止善知识亦极其难得。”这般暇满的士夫具有成办增上生与决定胜的能力。在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的此时此刻我们务必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奉行善法。假设在这个时候没有修持有利于自他的善法,那么后世怎么能再度得到这样清净圆满的暇满人身?绝对不会得到。
   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颂——明人远离贪著欲财方便品》中云:
      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
      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

   因此,作者教诫我们,万万不可白白浪费、虚度人生。如经中说:“莫令如此闲暇无意义。”
   龙树大士在《亲友书》中说:
      谁以宝饰之金器,清除肮脏呕吐物,
      转生为人造罪业,与之相比更愚蠢。

   《致弟子书》中也说:“何者得已越至生海岸,播下殊胜菩提善种子,功德亦胜如意之宝珠,如是人身谁令空无果?”
   作者寂天大阿阇黎在《入行论——不放逸品》中云:
      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
      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佛经云:“一失人生,万劫不复。”
   《护国请问经》云:“获得暇满之人生,实在不可放逸而令生命空耗,一定要令人生具足实益。”
二、意乐所依福德之心稀罕:
      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
      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

   例如:在乌云密布的漆黑夜晚,偶尔依靠闪电的外缘一瞬间能使色法昭彰显著,现得极为明显。同样,借助佛陀的威德力,有时候也能使由罪业所感处在痛苦黑暗中的所有世人偶尔萌生行善修福的智慧,而这种心态不会屡屡持久不断地生起,因而我们一定要努力生起、增上奉行善法的心念。如云:“具备闲暇圆满之双翼,亦具现见善恶功过目,然被贪图名利网所擒,岂非已入罪业之笼中?”

   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法身品》中说:
      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
      诸佛虽出世,无缘不获善。

   佛经云:
      若人能发心,佛也恒加持,
      若得佛加持,彼人证觉性。

二(入者之意乐)分二:一、发心之功德;二、受持之方法。
一(发心之功德)分三:一、真实功德;二、具功德之合理性;三、赞叹具发心之补特伽罗。
一(真实功德)分二:一、共同功德;二、特殊功德。
一(共同功德)分五:一、断除罪业;二、成办利乐;三、满足愿望;四、名义转移;五、以喻赞德。
一、断除罪业:
      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恶力大极难挡,
      舍此圆满菩提心,何有余善能胜彼。

   所依人身与意乐既难得又短暂,因此善法的对治也就显得十分可怜,换句话说,这种对治的善行时时刻刻都是力量微薄弱小而存在。相反,一切不善业的因缘聚合起来却非常容易,致使罪恶的力量格外强大、势不可挡,难以想象,而且接连不断产生。由此可见,现在我们就必须要具备能摧毁罪业的善法。对于弥天大罪,除了圆满智悲自性的菩提心以外,有什么其他善法能遣除得了?根本无法遣除。所以我们一定要发起菩提心。《华严经》中云:“猫眼见即能震慑诸鼠,令其无法堪忍。同理,遍知之心(指菩提心)宝明目亦能制伏一切业惑之鼠,令其无法堪忍。”

二、成办利乐:
      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
      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诸位佛陀在三大阿僧祇劫中深深思维、再再观察利益众生的方便,结果发现这颗菩提心是对众生最为有利,因为依靠这一菩提心,无量众生能轻而易举获得无上菩提的殊胜安乐。

三、满足愿望:
      欲灭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众不安,
      欲享百种快乐者,恒常莫舍菩提心。

   想要摧毁自己在三有中的千万痛苦、想要遣除其他一切有情的所有不幸、想要使自他群生普享百千快乐的人恒时也不要舍弃菩提心,因为依靠它必定能实现这些目标。
   佛经云:“诸比丘,纵遇命难也不能舍弃菩提心。”

四、名义转移:
     生死狱系苦有情,倘若生起菩提心,
     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

   在轮回的牢狱中被业与烦恼紧紧束缚的苦难众生,如果能生起菩提心,那么瞬间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名称上可以堪称一切如来之意子,从意义上来说,成为人天世间的应礼处。
   世尊在《宝积经》中云:
      “迦叶!如初月为人礼敬,过于满月。如是若有信我语者,应礼敬菩萨过于如来。何以故?从诸菩萨生如来故。”

   月称菩萨在至尊论冠《入中论礼赞品》中云:
      声闻中佛能王生,诸佛复从菩萨生,
      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
      悲性于佛广大果,初犹种子长如水,
      常时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讚大悲心。
五(以喻赞德)分六:一、以点金剂之喻说明由劣变胜;二、以如意宝之喻说明难得与珍贵;三、以妙树之喻说明果不穷尽而增上;四、以护送者之喻说明救脱罪业之果;五、以火之喻说明彻底摧毁罪业;六、经中所说其他功德之理。
一、以点金剂之喻说明由劣变胜:
      犹如最胜冶金料,垢身得此将转成,
      无价之宝佛陀身,故应坚持菩提心。

   就像是依靠最上等的冶金原料(普通金属也能变成金子)一样,不清净的这个身体依靠得受菩提心可以转变成无价之宝的佛陀身,因而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稳固受持具有这种能力的菩提心。《华严经》中云:“以一两水银类之金能使千两铁变成金为喻,如是发心水银界善根以普皆回向遍知之智所摄持,即能灭尽一切业惑障之铁物,诸法亦成遍知之妙色,然而一切业惑之铁不能灭尽为一切智智而发菩提心之金。”

二、以如意宝之喻说明难得与珍贵:
      众生导师以慧观,彻见彼心极珍贵,
      诸欲出离三界者,宜善坚持菩提心。

   能将一切众生带到解脱城享受功德宝珠的唯一商主就是无与伦比的佛陀,佛智周遍所知万法,除此之外其他众生无法衡量,佛陀以无量的智慧认真全面观察诸法时,彻底照见此菩提心最为难得,功德巨大,弥足珍贵。《华严经》中云:“诸宝之中如意宝堪为宝王,同理三世中遍知智慧照见法界对境,诸人天与诸声闻缘觉之有漏无漏善根皆不及发菩提心如意宝王之价。”因此,想要远离痛苦的所有众生理当坚定不移善加受持菩提心。

   有漏:作为所缘或与之相应令烦恼增盛,如五蕴。
   无漏:作为所缘或与之相应,不增长烦恼之法,如道谛与灭谛。

三、以妙树之喻说明果不穷尽而增上:
      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
      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

   没有被菩提心摄持的其他所有善根如同芭蕉树一般生果以后自然穷尽,而菩提心的妙树恒常都会生长果实,非但不会穷尽,反而会蒸蒸日上。《宝箧经》中云:“文殊,各种树以四大摄持而增长。文殊,如是善根若以菩提心摄持、回向佛果,则日益增长。”
  《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中说:“譬如天雨一滴之水,堕大海中,其滴虽微,终无灭尽。菩萨善根,愿向菩提,亦复如是,无有灭尽。”

四、以护送者之喻说明罪业之果:
      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
      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

   即便是造了危害三宝等不堪设想的弥天大罪,然而就像依靠一位护送者的勇士能够摆脱怨敌的严重威胁一样,对于顷刻间就能脱离重罪异熟果的菩提心,小心谨慎罪业的人们为什么不依靠呢?理应依靠。《无尽慧经》中云:“善男子,譬如依勇士可不惧诸怨敌,同理,依真实菩提心勇士之菩萨不畏一切罪行怨敌。”
   《华严经》云:“依靠勇士者,不畏惧一切怨敌。如是,依菩提心大勇猛力,于一切恶劣罪行怨敌,亦不必畏惧。”

五、以火之喻说明彻底摧毁罪业:
      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末劫火能将一禅天以下的器世界焚毁无余,同样,依靠菩提心一刹那间必定能从根本上焚毁五无间罪等一切深重罪业。《华严经》中云:“能焚诸恶行如末劫火。”
   善天尊者说:“一刹那之大安忍不缘所取,所以必定能焚烧(罪业)。”其实,这种讲法与前面所说的道理并不重复,前面是指压制罪业,这里是说从根本上摧毁。
   如果有人问:那么,一颗菩提心具备这二种功德难道不矛盾吗?
   并不矛盾。如果获得了越来越殊胜的菩提心,那么功德也会越来越超胜,是从循序渐进而获得来讲的。
   在《华严经》中也有此比喻:千年黑暗的房间,只要点上灯,刹那间,千年黑暗全部消尽;龙王头上戴有摩尼宝,只要此宝珠在,外界各种违缘都不能伤害他。菩提心如同灯光、摩尼宝,刹那之际能遣除众生无始劫来所造罪业黑暗,不为种种烦恼、罪障侵害。
   菩提心有如此功德,我们欲忏尽自己无始生死中所造之恶业,为何不靠这最殊胜的法门呢?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前行2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前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