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教三理: 七教: 1 龙树大士在《教王宝鬘论——别说因果品》中说: 何时有蕴执,尔时有我执, 有我执有业,有业亦有生。 三道之轮回,无初中末转, 犹如旋火轮,彼此互为因。 于彼自他二,三时亦未得, 故能尽我执,业与生亦尔。 2 龙树大士在《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中说: 犹如眼错乱,能执旋火轮,如是依诸根,能取彼对境。 诸根及诸境,许是大种性,大种各无境,此等实无境。 大种若各异,无薪应有火,和合成无相,其余定如是。 大种二相中,无境聚无境,聚合无境故,色法实无境。 识受想及行,一切皆如是,各体无境故,胜义中境无。 犹于苦伪造,真乐起我慢,如是于乐毁,痛苦亦起慢。 现无体性故,舍弃值乐爱,及离痛苦爱,见此而解脱。 若谓谁见心,名言中说心,无心所无心,实无不许俱。 如是真如中,知无众生已,犹如无因火,无住取涅槃。 菩萨具如此,而许定菩提,彼唯以悲心,受生至菩提。 3 《阿含经》即《声闻经》云: 色如聚沫;受喻水泡; 想同阳焰;行似芭蕉; 识譬幻事;日亲所说。 4 龙树大士在《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中说: 大乘说无生,余说尽空性, 尽智无生智,实同故当受。 5 龙树大士在《中观根本慧论——观有无品》中说: 佛能灭有无, 于化迦旃延, 经中之所说, 离有亦离无。 《杂事品》与《化迦旃延经》中这样教诫道:“迦旃延,何以故?众多世间之人,对有无甚为耽执,故无力解脱于生、老、病、死、忧患、悲叹、痛苦、不悦及烦乱争斗。纵然以死亦不可脱离于焦躁苦痛。” 迦旃延尊者曾言: 食父鞭笞母,怀抱世怨敌, 妻啃夫尸骨,世法诚可笑。 6 龙树大士在《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中说: 声闻彼乘中,未说菩萨愿,行为及回向,岂能成菩萨? 加持成菩提,佛陀未曾说,此义较佛胜,正量他谁有? 加持四圣谛,及菩提分道,共同声闻中,佛果以何胜? 住菩提行义,彼经未曾宣,大乘中说故,智者皆当受。 7 龙树菩萨在《出世赞》中说: 未得证无相,汝云无解脱, 故汝于大乘,圆满宣彼义。 三理: 1)、圣根本智应是破诸法之因: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自疏》中云: “ 全无少法由自性生,决定应许此义。若不尔者,颂曰: 若谓自相依缘生,谤彼即坏诸法故, 空性应是坏法因,然此非理故无性。 若谓色受等自相—由自性所成之自体,是依因缘生者,则瑜伽师现见诸法空无自性、现证诸法自性空无时,应是谤毁诸法自性而证空性,如锤等是击坏瓶等之因者,如是空性亦成诽谤诸法自性之因,如斯言者不应正理。故知诸法都无自性,终不应许有自性生。经(《宝积经》)云:“迦叶,中道正观诸法者,不以空性令诸法空,但法性自空;不以无相令诸法无相,但法性无相;不以无愿令诸法无愿,但法性无愿;不以无作令诸法无作,但法性无作;不以无生令诸法无生,但法性无生;不以无起令诸法无起,但法性无起。”等广作宣说。 熟等承许依他起之自体,并许依彼之空性为无有能所相分别的法相者说名为空,如无常性等(如外道宗等)不论一异。则唯成空性令诸法空,并非法性自空。 《中观四百颂——净治弟子品》云: 非不空观空,谓我得涅槃, 如来说邪见,不能得涅槃。 《中观根本慧论——观行品》云: 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 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