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名言谛应堪正理观察: 此曰:以无胜义生故,虽破自他生。然色受等法,是由现量及比量所得,应许彼等自性是从他生。若不许尔,如何说有二谛,应唯一谛。故定有他生。答:此实如是,于胜义中非有二谛,如经云:“诸苾刍,胜谛唯一,谓涅槃不欺诳法。一切诸行皆是虚妄欺诳之法。”是故世俗谛乃是悟入胜义谛之方便。亦不观察自生他生,而许为有。 设若观察此诸法,离真实性无可得, 是故不应妄观察,世间所有名言谛。 设若观察此色受等法,为从自生,为从他生等,则唯见真实性,胜义无生无灭,离实性外,别无生等可得。故世间名言谛,不应观察自他生等。唯如世人所见,由此有故彼法生等,以是世间悟入名言之门,则应受许。 提婆菩萨在《中观四百颂——净治弟子品》中云: 如对蔑栗车,余言不能摄, 世间未通达,不能摄世间。 《中观根本慧论——观四谛品》亦云: 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若以观察真实义之正理观世俗法,则一切世间名言,皆当失坏。如经云: 琴木及琴弦,手法三若合,琴器箜篌笛,由彼生妙乐。 智者若勤观,何从何所去,方隅尽测度,不知声来去。 如是依因缘,诸行悉得生,正观瑜伽士,见行空不动。 诸蕴处界等,内空外亦空,无我无安住,法性如虚空。 3)、应不能破胜义生: 如是于一切法上破实执时,其执名言谛实有者,惊惶失措大声呼曰:自相实体,为杂染、清淨、繫缚、解脱之因,应许有生也。彼虽作是说,亦唯存空言。何以故? 颂曰: 于真性时以何理,观自他生皆非理, 彼观名言亦非理,汝所计生由何成。 如以观真实胜义时所说正理,观察色等自生、他生皆不应理。如是即以彼理观察名言,亦不应理。则汝所计之自性生,为由何量成立?由自相生,二谛俱无。汝虽不乐亦定当受许也。孰等曰龙猛菩萨云:“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等等唯是遮遣遍计,而非遮止依他起之自体的言论亦因无有任何正量而不得成立,故唯为所遣所观之对境罢了。” 宗喀巴上师在《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中注释: 若谓自相依缘生,谤彼即坏诸法故, 空性应是坏法因,然此非理故无性。 时说:“许有自相生之中观师,以计有自相非是实有之理由,虽救云:‘色等有自相,不必为现见真实义之圣智所见。’然有自相即成实有,前已解说。后理复破,故不能救也。” “‘瓶不以瓶空,而以实空,是他空义。瓶以瓶空乃是自空。’极不应理。若瓶以瓶空,瓶应无瓶。若自法上无自法,他法上亦应无自法,则瓶应成毕竟无。余一切法皆应如是。作是说者亦应非有。则说以此是空,以彼不空等建立,应皆无有。” 月称菩萨在至尊论冠《入中论——菩提心现前地品》中说: 证无我时断常我,不许此是我执依, 故云了知无我义,永断我执最希有。 见自室壁有蛇居,云此无象除其怖, 倘此亦能除蛇畏,噫嘻诚为他所笑。 证无瓶时断实瓶,不许此是瓶执依, 故云了知无瓶义,永断瓶执最希有。 见自室壁有瓶子,云此无实除其执, 倘此亦能除瓶执,噫嘻诚为他所笑。 月称菩萨在至尊论冠《入中论——菩提心现前地品》中又说: 无我为度生,由人法分二, 佛复依所化,分别说多种。 如是广宣说,十六空性已, 复略说为四,亦许是大乘。 如佛经云: “声缘所证微小之智慧,如被虫所食芥粒丸内之虚空。” 《般若经》中云: “执著实有相状者无有解脱,依空性而得三菩提。”又云:“分别说基智等三相时,基智与果佛母有远近之差别。” 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以七十义略说分支——能表示基智的九法时云: 智不住诸有,悲不滞涅槃, 非方便则远,方便即非遥, 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颂——净治弟子品》中云: 说一法见者,即一切见者, 以一法空性,即一切空性。 佛在《三昧王经》中说过: 以一知一切,以一切知一。 《圣虚空藏三昧经》中也云: 谁不执一法实有,便知诸法如幻焰。 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颂——破见品》中云: 空无我妙理,诸佛真境界, 能坏众恶见,涅槃不二门。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菩提心现前地品》中云: 论中观察非好诤,为解脱故显真理, 若由解释真实义,破坏他宗亦无咎。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