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正行13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入行论疏——澄清宝珠论》中云:“故证二无我之菩萨智,能断二障,而声缘道,唯断烦恼障。断障法亦于大乘见道中,断二障之遍计分,复次逐渐断除二障。至第八地时灭尽我执相续故,此等清净地无有烦恼障,其后唯除所知障。第十地后,以入金刚定摧毁二取迷乱之细微习气故,此无间时已获得法界善逝如来出有坏之智慧金刚身。此乃圣境诸大车轨之密意相合,不应混合于藏人之分别念,若能了知此理,则自然解开诸论之难处,并密意江河,溶入于智海也。”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如来藏品》中云:

圣者已根除,死病老痛苦,

以业惑感生,彼无故无彼。

     获得意自性身的菩萨圣者众无余已经根除了不由自主死亡的痛苦、病患的痛苦及衰老的痛苦,因为那些的因是,以非理作意、业与烦恼所感而转生轮回,菩萨无有那些因的缘故也就无有以痛苦变化的情况。

真见真如故,已超越生等,

然悲尊示现,生死及老病。

     虽然圣者佛子因为真实现量见到法界无生无变真如而已经超越、解脱了不由自主转生轮回等痛苦,但是作为没有如是证悟之众生的大悲尊主而故意受生世间,示现生、死、病、老等多种变化相,随缘成熟所化众生。

佛子证悟此,无变法性已,

见无明蔽众,生等诚稀有。

     住一地的佛子菩萨现量重新证悟此无有以生等改变自性清净的心法性界之后,自己解脱生老病死的真正痛苦,但见到以无明白翳蒙蔽慧眼的其他众生的生及“等”字包括的老病死的情形,而成熟所化众生,那实是稀有、奇妙的事。

获得圣行境,示于凡行境,

故成众生亲,方便大悲尊。

     如是远离罪业不善法道,获得圣者行境——现量见到法性、解脱生老的果位,于凡夫异生没有解脱生死的行境中示现生等多种幻化而成熟所化众生,由这种缘故,成为无余众生的至亲或殊胜亲友菩萨精通以(四)摄成办他利的方便,它引发的大悲堪为最胜。

彼离诸世间,世间中不动,

利世于世间,不染世垢行。

如莲生水中,不为水所染,

此虽生世间,不染世间法。

     住二地至七地间的菩萨,以智慧力真实超越了一切世间行为,但以悲心驱使而于世间中不动,为成熟世间所化而于世间受持生等形相,也丝毫不染世间过失之垢而行持菩萨的广大行为,如同莲花生于水中却不为水过或水垢等所染。同样,圣者佛子虽然为利他而投生世间,但永远不染烦恼等世间过失法。

     月称菩萨在至尊论冠《入中论——菩提心现前地品》中云:

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

外计受者常法我,无德无作非作者,依彼少少差别义,诸外道类成多派。

如石女儿不生故,彼所计我皆非有,此亦非是我执依,不许世俗中有此。

由于彼彼诸论中,外道所计我差别,自许不生因尽破,故彼差别皆非有。

是故离蕴无异我,离蕴无我可取故,不许为世我执依,不了亦起我见故。

有生旁生经多劫,彼亦未见常不生,然犹见彼有我执,故离五蕴全无我。

由离诸蕴无我故,我见所缘唯是蕴,有计我见依五蕴,有者唯计依一心。

断惑若即脱,彼无间应尔,

彼等虽无惑,犹见业功能。

     如果对方说:虽然没有证悟这样的空性,但通过修行蕴无常等人无我也能断除烦恼、脱离痛苦。

     既然如此,那么获得有余阿罗汉即刻就要无有痛苦,因为已经断尽了烦恼。如果这样承认,那些阿罗汉就该无有烦恼,可是佛经中明确记载目犍连等某些(阿罗汉)以往昔业力而感受痛苦。

     享有雪域圣者王冠顶饰之最的全知果然巴尊者在《入中论释——驳邪论》中总结“断惑若即脱,彼无间应尔,彼等虽无惑,犹见业功能。”的密意时云:“《入行论》在此处的密意根弥勒菩萨的《宝性——如来藏品》中的“圣者已根除,死病老痛苦,以业惑感生,彼无故无彼。”的密意乃异曲同工之妙也,是说声闻罗汉与缘觉罗汉虽然已经断除受业(道)及烦恼(道)所牵引招致的生老病死等(诸苦),但因为(声闻罗汉与缘罗汉)还尚未洞察测悟大乘经典中所宣说的所有无相空性之妙法深义,故还没有断除由无明习气地及无漏业所引致的生老病死等(诸苦),故还尚未获得最究竟的涅槃。从而遮止(增上慢声闻等所谓的)仅仅依止声闻经教就能获得三乘菩提,大乘非佛说的观点,从而成立大乘确实为佛所说(的立宗)。”

      弥勒菩萨在《菩萨处胎经》中云:

“弹指之顷,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

     经云: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佛经云: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佛经又云: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阿罗汉相续中的非染污爱,即通常所说的四不知因:

  1. 时不知因——目犍连尊者不知自己的母亲转生到聚光刹土;

     如《律经》云:

     “若父母悭贪,能令舍施,若无智慧,令有智慧,如此之事,乃名报恩,是时目连作是念已,复更思念,如前佛说,我未曾作,即入定观察,先亡之母,生于何处即以天眼,见其亡母生摩利支世间。”

     2)境不知因——阿罗汉们不知华杰施主的相续中有出家得解脱的善根,

     《无量寿经》云:

“声闻亿劫思佛智,尽其神力莫能测。”

     3)细不知因——罗睺罗尊者说:

斑斓孔雀翎,所需差别因,

知彼唯遍知,非佛莫能及。

     4)多不知因——舍利子尊者不知佛陀戒蕴细微。

     《教王观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中说:

圣者舍利弗,亦不知戒蕴,

故佛优胜性,无量何不忍?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12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14
  •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