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正行112


二、(破愚痴)分二:一、以理破颠倒;二、以此破成立之果。

一、(以理破颠倒)分二:一、破颠倒非颠倒之差别;二、破执著者补特伽罗。

一、(破颠倒非颠倒之差别)分二:一、外境之成不成相同;二、执著不成立。

一、(外境之成不成相同)分二:一、常等颠倒不成立;二、无常等非颠倒不成立。

一、(常等颠倒不成立):

于无常著常,是则名颠倒。

空中无无常,何处有常倒?

     将无常执著为常有就叫颠倒,但空性中没有无常,又哪里会有常的颠倒呢?

     现在破痴心。所谓痴心,从名言的角度讲就是常、乐、我、净的颠倒执著;从胜义的角度讲对无常、苦、无我、不净的执著也是愚痴。而对治愚痴,从名言的角度只要抉择常、乐、我、净不成立以及存在无常、苦、无我、不净就可以了;从胜义的角度,不仅要破常、乐、我、净四种颠倒,还要破无常、苦、无我、不净四种非颠倒。

     凡对佛法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名言中常、乐、我、净就是颠倒。比如,从来没有学过无常法的人见到昨天的柱子与今天的柱子一样,于是以分别念认为柱子是常有;本来受唯是苦的本性,人们却认为有真实的乐受存在;本来我并不存在,人们却认为我存在;本来身体是由三十二种或三十六种不净物构成的,可人们反而以为身体非常清净。

     本颂遮破常执。在世俗中,执著常是一种颠倒,而执著无常符合真理,无常的执著对常的执著有妨害。比如,外道认为大自在天是常有,清净自性因可以遮破这种邪见:“一切诸法是无常的,存在之故,如同瓶子。”

     常有是世人及外道的执著,无常则是内道佛教对治常执的方便。认为常有是颠倒,无常是非颠倒,这在世俗中可以成立。但胜义中根本不存在无常,又怎么会有常的颠倒呢?比如柱子不存在,也就没有柱子的无常,没有无常又怎么会有常呢?因此,执著“柱子是无常”的分别念虽然在世俗中是正确的,但在胜义中根本不成立。所以,无常在空性中无法建立。

     同理,乐、我、净这三种颠倒也不成立,只要改变一下颂词就可以类推:

于苦而执乐,是则名颠倒,

空中无有苦,何处有乐倒?

于无我执我,是则名颠倒,

空中无无我,何处有我倒?

于不净执净,是则名颠倒,

空中无不净,何处有净倒?

     如果没有常等颠倒以及无常等非颠倒,那依靠它们而生的无明也就不成立了。这是以理证抉择没有无明。在了义的佛经中,释迦牟尼佛也宣说了无明不成立:“佛告文殊:‘无明即解脱,是名为无明。’”

《明句论》引教证云:

无明因缘生,何有终无有,

无明实无有,故我说无明。

意思是说,无明依靠常等颠倒而生,哪里有无明呢?终究没有。无明实际上并不存在,只因它在世俗中依靠因缘而有,所以我才假立了无明之名。

    《中观根本慧论》抉择了第二转无相法轮的究竟意趣,大家一定要通达,但也要懂得修行的次第。华智仁波切说:“最初一定要抛弃世间并在自相续中生起出离心;之后要依靠《入菩萨行论》等大乘修心法门生起菩提心;然后要闻思《中论》为主的中观法门以及《宝性论》等弥勒五论;最后将二转三转融会一体而修行。这就是真正的智者。”

     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也为修行人指明了道次第。这部论的颂词虽然不多,但只有真正的圣者才能造得出来。上师如意宝在课堂上说过:表面上看,《三主要道论》只有十几个颂词,好像任何一个人只要一眨眼的工夫就可以写出来,但实际上凡夫人根本写不出这种摄集八万四千法门精华的论典。

     总之,修行人首先要看破世间、生起出离心。学佛不是像某些气功师、瑜伽师、活佛、上师所提倡的那样为了治病、发财,这些看起来很诱人,但根本不是真正的修行人的目的。真正的修行人学佛的目的是要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学佛也并不只是为了自己一个人的解脱,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获得寂灭的安乐,那么修一个得阿罗汉果的法也可以,但大乘佛法的不共特点是要利益众生,所以一定要生起菩提心。在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上还要生起无二慧。要生起无二慧,首先要闻思中观抉择二转法轮的教义,还要闻思《弥勒五论》等通达如来藏的教义。

     最后再将第二转第三转法轮结合起来修行。

二、(无常等非颠倒不成立):

著无常为常,即是为颠倒。

空中无无常,何有非颠倒?

     执著无常为常有就是颠倒,空性中没有无常,又哪里会有非颠倒呢?

     前面讲了,名言中将无常执为常有、将不净执为清净、将无我执为有我、将苦执为乐都是颠倒;而无常、苦、无我、不净是非颠倒。

“空中无无常,何有非颠倒?”在胜义空性中没有无常,又怎么会有非颠倒呢?不仅无常,苦、无我、不净等非颠倒也不存在。所以,抉择中观,不仅要了知常等颠倒不存在,也要了知无常等非颠倒不存在,乃至缘它们的有境心也不存在。

     同理,苦、无我、不净这三种非颠倒也不成立,只要改变一下颂词就可以类推:

著痛苦为乐,即是为颠倒。

空中无痛苦,何有非颠倒?

著无我为我,即是为颠倒。

空中无无我,何有非颠倒?

著不净为净,即是为颠倒。

空中无不净,何有非颠倒?

     如此便知非颠倒不成立故,观待非颠倒的颠倒亦无法成立。

     中观的道理很深,大家要经常复习。否则虽然考试的时候特别清楚,但过了一二年可能全忘了,因此平时要安排一些时间复习,这样一定会有所收获。比如我现在看以前学过的《因明》,很多地方也并不陌生,而且当时觉得特别难的地方现在反而迎刃而解,觉得特别容易。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所以,重温一下感觉还是很亲切。

     能够一辈子闻、思、修行是最快乐的,但要想一辈子作个修行人就一定要稳重。如果今天依止这位上师学札龙(脉风),半年以后觉得不行又依止那位上师求时轮金刚,修几天不行又去求密集金刚,再修几天不行又去求大圆满……这样没有多大意义。

二、(执著不成立):

可著著者著,及所用著法。

是皆寂灭相,是故无有著。

     既然所执著之境、执著者、执著的行为以及色声等执著所依靠之法皆是寂灭的体相,也就不会有执著。

     对方认为:虽然颠倒与非颠倒不成立,但执著本身是可以成立的。既然执著成立,那么所执著之境、执著者、执著的行为以及色、声、香、味、触、法等执著所依靠的法都应当成立。

    “可著著者著,及所用著法。”“可著”即常与无常等所执著的对境,“著者”即执著的心王或补特伽罗人我,“著”即内心执著颜色、方向、时间等的行为,“所用著法”即产生常无常等执著所依靠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比如我执著眼前这根红色柱子是常有,柱子的常有是“可著”,我是“著者”,执著的行为是“著”,柱子是“所用著法”。

     未经观察时人们会认为这四种法都存在,但这些法在胜义中并不成立。首先,“可著”不成立。初学者会认为柱子等法常有,闻思过无常法门的人又会对看似不变的柱子等法生起无常的认识,但常与无常的执著都是名言中的假立,在胜义中都不成立。

     本品前面已经抉择了“可著”不成立的道理如偈云:

于无常著常,是则名颠倒。

空中无无常,何处有常倒?

于苦而执乐,是则名颠倒,

空中无有苦,何处有乐倒?

于无我执我,是则名颠倒,

空中无无我,何处有我倒?

于不净执净,是则名颠倒,

空中无不净,何处有净倒?

著无常为常,即是为颠倒。

空中无无常,何有非颠倒?

著痛苦为乐,即是为颠倒。

空中无痛苦,何有非颠倒?

著无我为我,即是为颠倒。

空中无无我,何有非颠倒?

著不净为净,即是为颠倒。

空中无不净,何有非颠倒?

     其次“著者”也不成立,这在《观我法品》、《观燃可燃品》等中已作过破斥。

《中论——观我法品》云:

若无有我者,何得有我所?

灭我我所故,无我我所执。

得无我智者,彼等不可得,

无我我所执,见者亦未见。

《中论——观燃可燃品》云:

以燃可燃法,说受受者法,

及以说瓶衣,一切等诸法。

若人说有我,诸法各异相,

当知如是人,不得佛法味。

新译

若人说我法,一异诸法相,

当知如是人,不得佛法味。

     再次,“所用著法”以:

色声香味触,及法体六种,

皆空如焰梦,如乾闼婆城。

     可以破斥。最后,“著”也不成立,这在《观去来品》等品中已详细遮破。

《中论——观去来品》云:

决定有去者,不能用三去,

不决定去者,亦不用三去。

去法定不定,去者不用三,

是故去去者,所去处皆无。

新译

定不定去者,亦不用三去,

是故去去者,所去处皆无。

     这些法都是寂灭相,又怎么会存在执著呢?以智慧宝剑对常无常、空不空、苦乐、净不净等千差万别的分别念剖析的时候,根本得不到一丝一毫的本体。因此,所谓的执著只不过是分别心的假立,大家应对此生起定解。

     没有执著本来是相合胜义实相的,但如果以此为借口来掩盖自己的烦恼则不合理。现在有些“大上师”、“大瑜伽士”经常说:不要执著!不要分别!可以吃肉喝酒!他们嘴巴上说“不分别”,心里“吃肉”的分别却起个不停……这哪里是“不执著”?

     真正的不执著不分别和这种“不执著不分别”截然不同。以理抉择时,执著的本体不成立,这才是真正的不执著;不管吃肉还是不吃肉,任何分别念都没有,这才是真正的不分别。否则,有功德的分别念偏偏不起,没有功德的分别念却一定要起,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没有多大意义。

二、(破执著者补特伽罗)分二:一、总破补特伽罗;二、别破补特伽罗。

一、(总破补特伽罗):

若于真实中,无有颠倒执,

颠倒不颠倒,谁有如是事?

     既然在真实境界中不存在颠倒的执著,那么对于颠倒或不颠倒,谁会具有这些事呢?

     按照科判,这里是破颠倒者补特伽罗,但从具有颠倒的心的角度来观察也可以。

     如果对方提出:颠倒存在,因为具有颠倒的补特伽罗存在之故。那我们回答:前面已经破了颠倒与非颠倒的执著,既然没有这种执著,那谁又来执著颠倒与非颠倒呢?

     外道及世间凡庶有常、乐、我、净的执著,他们是颠倒的执著者;而执著无常、苦、无我、不净的修行人可以说是非颠倒的执著者。这两种执著者是否真实成立呢?并不成立。因为连执著本身都不成立,又怎么会有执著者呢?

二、(别破补特伽罗)分四:一、过去未来颠倒者不成立;二、现在颠倒者不成立;三、颠倒不生故无颠倒者;四、颠倒非颠倒相同。

一、(过去未来颠倒者不成立):

若已成颠倒,则无有颠倒;

若不成颠倒,亦无有颠倒。

     已经成为颠倒者则不具有颠倒,尚未成为颠倒者也不具有颠倒。

     如果一个人已经成了颠倒者则不会有颠倒。为什么呢?因为既然已经有了颠倒,再有颠倒就不合理了,就如火灭了以后不会再灭、人生了以后不会再生一样。如果还没有成为颠倒者,也不会有颠倒。如果不是颠倒者也有颠倒,那么断证圆满的佛陀也应该有颠倒。

二、(现在颠倒者不成立):

若于颠倒时,亦不生颠倒。

汝可自观察,谁生于颠倒?

     正在颠倒时的颠倒者也不生颠倒。既然如此,你可以自己观察:到底谁产生了颠倒?

     正在颠倒时的颠倒者也不成立,因为要么已经颠倒要么尚未颠倒,除此之外不存在正在颠倒。这一点在《明句论》中讲得比较细致:已经成了颠倒,颠倒就是已生;还没有成为颠倒,颠倒就是未生;中间并不存在正生。

《中论——观去来品》云:

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

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

     此外,从心的角度来分析也可以:心已经颠倒就不会再颠倒了;还没有颠倒也不可能颠倒,相违之故;而所谓的心正在颠倒也不成立。

     对于正在颠倒不成立,慈诚罗珠堪布在他的《中论讲记》里以中午为喻作了分析。人们认为有一段时间是中午,但真正去观察的时候,要么是上午要么是下午,并没有一个中午。如果说有一个最短的刹那属于中午,这也不合理。因为以胜义理论观察时,一刹那根本不可能成立。所以,人们所耽著的中午只是无始以来分别念的串习而已,它不会有真实的体性。

    “汝可自观察,谁生于颠倒?”既然过去未来现在的颠倒者都不生颠倒,你们就应该好好观察:到底是谁生了颠倒?这两句是对三时的颠倒者不成立的总结。所以,认为自己产生了颠倒实际上不合理。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111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113
  •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