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正行42


三、吠琉璃的喻义:

譬如吠琉璃,常时极光明,

石藏以覆蔽,彼光不照耀。

如是烦恼覆,法界妙清净,

不照于生死,于涅槃光明。

     譬如很大的琉璃珠,它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安住在石矿当中的阶段,另一个是开采以后净除尘垢的阶段。在这两个阶段,琉璃宝珠的自性没有任何差别。所以颂词当中说“常时极光明。”但是在现相上来讲,有很大的差别,因为在石矿当中的琉璃宝珠,被石头覆蔽的缘故,它的光明不能在外面看见。同样,法界的自性虽然没有以障垢染污,但是在生死相续不断的凡夫面前,自性光明的本体不能显现,原因是凡夫位被无量烦恼覆盖的缘故,所以颂词上说“法界妙清净,不照于生死。”通过修道净除障垢而获得究竟涅槃的时候,相续的法界就会显现功德和事业的光明。所以颂词上说“于涅槃光明。”

     什么是佛陀事业的光明呢?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事业品》里说:

恒时遍一切,法界虚空中,

佛日应机落,所化之山上。

具千光日升,明世间次第,

落高中低山,佛日渐照众。

日无照射天边刹,非除痴暗显所知,

悲尊散放多彩光,于众明示所知义。

     (恒时周遍于一切有法的极为清净的法界当中,显现正等觉的大日轮,相应所化众生的机缘次第照射。由于佛陀大悲自性的日轮放射具有三乘等种种彩色的善说光明,破除众生的无明黑暗,能够为一切众生显明如所有和尽所有的实相甚深之义。这就是佛陀事业光明的殊胜作用。

     继续讲法界在所净凡夫位的安住之相,以六种比喻广说,前三个比喻上面已经讲完了,现在讲第四个比喻。

四、黄金的喻义:

有性若有功,则见于真金,

无性若有功,困而无所获。

     颂词中的“性”是指真金的性,“困”是疲倦或劳累之意。颂词讲譬如某个地方有黄金的矿藏,如果在这个地方以功用来采取,就会见到真正的黄金,如果地下根本没有黄金,不管你怎么做功用,也只是白白劳累,不会有任何所得的。这个比喻所表示的意义是一切众生具有佛性如来藏,如果遣除了烦恼就会现前,相反来讲,如果没有佛性如来藏,那不论你如何修道用功,即便遣除烦恼,也不会得到如来藏现前的功德。

     这样的内容佛在《央掘魔罗经》当中讲到:“复次文殊师利,如知乳有酥,故方便钻求,而不钻水,以无酥故,如是文殊师利,众生知有如来藏,故精勤持戒,净修梵行。”(文殊师利,以比喻来讲,就像知道乳中有酥油,所以就以方便来求取,但是不会搅拌水,为什么呢?因为水里没有酥油的缘故。同样的道理,一切众生了知自己具有佛性如来藏,所以精勤持戒净修梵行来开发佛性如来藏。)

     经典上又云:“复次,文殊师利,如知山有金,故凿山求金,而不凿树,以无金故,如是文殊师利,众生知有如来藏故精勤持戒,净修梵行,言我必当得成佛道。”(文殊师利,譬如知道矿山当中有黄金,所以就开山求取黄金,而不会开树林求取黄金,为什么呢?因为树当中没有黄金的缘故。同样的道理,一切众生了知自己具有佛性如来藏,所以精勤持戒、净修梵行,而且很有信心地说:我这样决定将会成就佛道。)

     经典上又说到:“复次文殊师利,若无如来藏者,空修梵行,如穷劫钻水,终不得酥。”(文殊师利,如果众生没有如来藏的话,那众生也只是空修梵行,毫无意义。就像穷尽无数劫一直搅拌水,最终也不可能得到任何酥油。)

     所以我们需要了知,一切众生具有如来藏,修道能够成就解脱的果,假使说相续当中不存在佛性如来藏,那么在千千万万的无数劫当中,一直行持六度万行,假使断除了烦恼,但不可能得到真实究竟解脱的功德。所以佛经当中讲的比较具体,而且通过比喻描述了真实的意义。

     不但在《央掘魔罗经》上面佛这样讲,佛在其它的经上也是这样讲的。其它经上就说到:

譬如石矿中,真金不可见,

能清净者见,见佛亦如是。

     (譬如,真金藏在石矿当中,虽然外面见不到,但是因为矿中毕竟有真金的缘故,能够清净外部障碍的人,决定可以见,这个是比喻。见佛性如来藏也是这样的,众生相续当中存在,只不过暂时被客尘的障垢障蔽不明现,一旦入了道消了业障,客尘障垢清净的时候,如来藏的面目完全会现前。)

     同样,弥勒菩萨也在《宝性论——如来藏品》里面说:

设若无佛性,于苦不厌离,

不欲乐涅槃,亦无希求愿。

见有痛苦过,涅槃安乐德,

此有种姓故,无种姓无故。

     所以我们就明白,我们相续中能够产生厌离心、真实的出离心,或者产生一种希求真实修正道的善心,完全依赖存在佛种性。假使没有佛种性的话,对于轮回的厌离或者希求涅槃等等的功德,根本没办法成就,为什么呢?有种性才有,没有种性没办法出现。所以,很多大乘的了义经部以及密宗的金刚续部当中讲到一切众生具足如来藏,而且具足如来藏的缘故,所以众生的相续当中遣除障垢的时候,可以现前如来藏的妙力,一旦现前妙力,一切涅槃的功德,自然就会现前。

     这一颂的种性可以从能生有为法的种性讲,也可以从大无为法的种性讲。

     全知麦彭仁波切他老人家在《如来藏狮吼论》当中,引用该颂有两种解释:一个是共同的种性,另一个是不共的种性。这里也需要了知,总的来说,这一颂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讲,也就是共同种性和不共种性,共同种性指有为法的种性,不共的种性是指大无法的种性。

     这里我们按了义的观点来讲,应当按照后一种来解释,也就是说由大无为法的自性住种性如来藏,以修道的方便才可能获得种性显露的佛果。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如来藏品》中又说:

如宝藏果树,可知二种姓,

无始自性住,真受殊胜性。

     弥勒菩萨在《大乘经庄严论——种姓品》中说:

加行前悲心,信解与安忍,

真实行善法,定说种姓相。

五、米糠的喻义:

如糠覆其上,不名为粳米,

烦恼覆其上,亦不名为佛。

若得离于糠,显现于粳米,

远离于烦恼,法身得显现。

     “糠”就是稻谷外面的皮。“粳米”指稻米。

     颂中讲到:譬如有糠皮覆盖的时候,只能说是稻谷,而不能说是米。同样的道理,烦恼覆盖其上的时候,也不叫做佛,也就是说在众生的时候虽然安住如来藏,但是以烦恼覆盖的缘故,不安立佛的名称而叫做众生界。如果糠皮能够远离,就会显现里面的稻米。同样的道理,远离一切烦恼之后,果的法身以及与法身无二具足的十力四无畏等功德,就会一分、多分乃至完全显现出来。

     弥勒菩萨在《大乘经庄严论——菩提品》中说:

真如于一切,无别然清净,

即是如来故,众生具彼藏。

     这样的内容在《宝性论——如来藏品》里面也讲到:

众生无明等,果皮内界善,

如是依彼善,渐成能仁王。

     (在一切有情的无明等果皮当中,本来有法界如来藏的无漏善法。如果依靠福慧二种资粮彼彼的善根,破除一切烦恼,就会渐次成为能仁王正等觉佛陀。)这里也是通过米糠的比喻做的抉择,所以完全是一致的。

六、芭蕉的喻义:

世间作譬喻,芭蕉无坚实,

而有真实果,食味如甘露。

如无实生死,流转烦恼海,

其果即佛体,甘露施有情。

     第一颂是讲比喻,第二颂是讲意义。

     第一颂:就像世间人都会共同以芭蕉做比喻,芭蕉没有任何坚实,没有任何精华,但是芭蕉树有真实的果,在果成熟以后就可以吃,味道就像甘露一样。这个比喻所对应的意义有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以“芭蕉无坚实”对应“如无实生死,流转烦恼海”;第二个就是以“而有真实果”对应“其果即佛体”;第三个就是以“食味如甘露”对应“甘露施有情”。

     如果对芭蕉树善加观察,就会知道芭蕉没有任何坚实。同样的道理,轮回生死也没有任何实义。分开来就是一刹那一刹那心识的流转相续,而且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也不可得,所以说是毫无实义。

     这样我们就明白,芭蕉树一旦善加观察的时候,它没有个坚实的,没有个精华的,跟他相应的就是相似的轮回确确实实没有一种坚实的,轮回都是迷乱的显现,都是无而妄现的,也是虚妄分别念假造的欺诳之法,没有任何坚实。但是一旦善加观察的时候,转生轮回的众生,他相续当中毕竟具足实相法界如来藏,显出这个才能成就出世间殊胜的解脱果。

     这样我们就明白,比喻上说到芭蕉,虽然芭蕉无实义,但是它有一种真实的果。同样的道理,众生虽然流转在烦恼海当中,但是也安住法界如来藏,众生一旦修道从烦恼的笼当中解脱的时候,有垢如来藏显露的果,就是佛地,就是如来。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如来藏品》里说:

一切相无数,无思无垢德,

无别相解脱,解脱即如来。

     芭蕉树的果实成熟之后,味道就像甘露一样,成为人们的受用之处。同样的道理,众生相续当中的如来藏,远离客尘障垢现前如来藏面目的时候,可以成为一切有情受用的甘露。

     《宝性论》里面也讲到,因为能够赐予所化众生无上圆满的圣法味,所以佛陀犹如远离蜂群的蜂蜜一样;因为能够以无尽的微妙功德,遣除所化众生的一切贫穷,所以佛陀犹如大宝藏一样;因为能够赐予众生从痛苦中解脱的安乐之故,所以佛陀犹如具果的大树一样。与此处所说“其果即佛体,甘露施有情”皆为一个意思。

     以上通过六种比喻广说了法界如来藏在所净凡夫地安住之相。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如来藏品》中说:

      败莲中佛1蜂中蜜2,糠中精华3粪中金4,

    地下宝藏5小果芽6,破衣之内如来像7,

   贱女腹内人中王8,泥中具有珍宝像9,

如是烦恼客尘障,众生中住此佛性。

     如同颜色败落、凋零的莲花之内存在的相好庄严的佛身(像)一样,以客尘烦恼遮障的众生有此法界自性清净如来藏。如此类推,众多蜜蜂群围绕中有营养丰富的蜂蜜,麦芒、糠秕中有未衰败的稻子等粮食的精华,不净的大粪坑里有优质的纯金,土地覆盖的下面有无尽大宝藏,在小果种子皮内有具逐渐生长力的树芽等,有垢的破衣包裹之内有珍宝所成的佛像,肤色、装束等低劣的女人腹内或胎里有人君转轮王,泥模里有金子珍宝造的像,同样,烦恼客尘遮障的众生中决定住有此佛性或法界自性清净如来。

     垢如莲花1蜂2,糠秕3粪4与地5,

   果皮6与破衣7,剧苦逼女8泥9。

        佛1蜜2精3金4藏5,涅珠6宝佛像7,

洲主尊8宝像9,同无垢佛性。

     能障碍自性清净的客尘烦恼如同莲花、蜜蜂、麦芒等糠秕、粪坑、土堆、果皮、破衣、无怙等剧苦逼迫的弱女子及黑泥土;佛身、蜂蜜、粮食精华、金条、珍宝藏、涅珠达等树、珍宝造的佛像、四洲尊主转轮胜王、金宝像,等同于最胜无垢清净佛性如来藏。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41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43
  •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