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正行45


三、智慧以自体不空:

譬如地下水,常住而清净,

智隐于烦恼,清净亦复然。

     譬如在地下有水常住,它的自性是潮湿、清净和无垢,或者讲在地下水恒常安住一种潮湿、清净、无垢的自性。同样的道理,在像地一样的烦恼垢障当中以隐藏的方式安住着自性光明智慧无垢,但是见不到,众生没有见到,远离了障垢就会现前。

     须了知,现在不是我们寻找过去、现在不存在、将来才获得的一种佛的智慧,而是本来就是佛,本来就存在的佛性,本来就未曾离开过的如来藏的本性,但是暂时被客尘障垢遮蔽而没有认识,没有现前。现在通过树立大乘的正见,积累福德,远离障垢后,它就会现前。

     弥勒菩萨在《大乘经庄严论——修法品》里说:

譬如清水浊,秽除还本清,自心净亦乐,唯离客尘故。

已说心性净,而为客尘染,不离心真如,别有心性净。

     意思就是说,比如清水夹杂了泥沙,就会变得混浊,但是把泥沙消除或者过滤以后就会现出它本来的清净。所以这样一种清净不是前面没有,后来从泥沙当中新生出的一种清净,不是新出生的一种方式,而是本来清净。这个水的清净自体从来没有失去过,这叫做不变的法,水不是新生的,它本来就是这样存在的。同样,自心清净远离客尘障垢就会现出,它也不是新生的东西,所以叫做本有而不空的心的本性自性清净。

四、没有二我而断除我执之理:

     也就是没有人我和法我而断除人我执著和法我执著之理。这个内容下面通过三颂来作抉择,其中前两颂就讲到法界无我,后一颂讲断除我执。首先我们以问答的方式来解释前两颂:

法界亦非我,非女亦非男,

远离一切执,云何分别我?

诸法无所著,女男不可得,

贪盲调伏故,示现男女相。

     我们以问题的方式解释首先就提问:如果存在法界自性光明,那和外道承许的神我有何不同?

     对此回答:佛在《楞伽经》中说:“大慧,我所宣说如来藏者,不同外道所说神我,大慧,如来应正等觉是于空性、实际、涅槃、不生、无相、无愿等句义说名如来藏。”所以这个法界自性光明并不是人我。同样,实际当中没有女,也没有男的存在,远离一切能取所取的缘故,如何分别我呢?颂词当中说到“远离一切执”的“执”解释成二取,因为凡是有执著,都是以能取执取所取,落在二取的境界当中,所以叫一切执。远离了二取,不落在意识分别心当中,哪里来的我呢?没有这些戏论的存在。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智慧品》中云:

是故聪智者,谁贪如梦身?

如是身若无,岂有男女相?

     对方接下来就问:既然你说非女亦非男,那男女等很多贤劣的众生怎么会显现呢?

     对此以颂词回答“诸法无所著,女男不可得,贪盲调伏故,示现男女相。”也就是说在远离一切贪著的诸法当中,虽然得不到谛实的男和女的存在,但是凡夫以颠倒妄想的束缚,所以对于具有束缚的众生,仅仅在世俗名言当中宣说有男有女。

     “贪盲调伏故,示现男女相。”所谓贪盲就是以贪心而丧失智慧眼目,从而被痛苦逼迫的众生。为了调伏这些众生,名言当中,佛就随顺世间的众生宣说有男有女的相。这两句的意思是:为了调伏贪盲的缘故,仅仅在世俗名言谛当中宣说所谓的男和女,并不是以谛实存在而如实宣说男女存在。佛在《妙臂请问经》中说:

何者自性离贪嗔,于贪有情示贪相,

所化嗔怒显怒姿,顶礼安住胜菩提。

     佛陀的自性远离了一切自相的贪嗔等烦恼,但是为了调伏具有贪嗔的众生,佛陀也显现贪嗔的游戏。在具有贪心的有情面前,示现贪的形相。如果所化脾气很大,佛也现出一种威猛金刚的形相。这些都是随顺众生而显现的。同样,佛陀为了调伏耽著名言戏论的众生,以名言谛为方便,也宣说有男有女等各种名言。

     《楞伽经》云:

若不立名称,世间皆迷蒙,

故佛巧方便,诸法立异名。

     佛在经典上也说:

无文字法中,何说何可闻,

于不变增益,故有闻有说。

无常苦空性,心净虑有三,

最胜心净虑,诸法无自性。

     这一颂当中前两句是说断除人我执,后两句是说断除法我执。

     “无常苦空性”就是一切有为法无常、痛苦、空而无我,这三个是暂时的对治法。

     “心净虑有三”,“虑”就是指执著五蕴是常乐我净的人我执著的心,能清净它的对治法有三个,就是观无常、观苦、观空性。前两句结合起来就是:以观诸行无常、痛苦、空而无我,能够清净执著五蕴常乐我净的人我执著的分别心。

     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颂——明破乐执方便品》中说:

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

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

     “最胜心净虑”的“虑”是指执著无常、苦、空、无我等的法我执著的分别心。能清净它的最殊胜的对治法,就是“诸法无自性”,也就是观修从色法乃至一切种智之间的一切万法空无自性,这种断除法我执著的修法是最殊胜的,再没有更殊胜的。观修法无我,一切诸法无自性,来打破一切细的执著种子以及习气,所以这种观修就是最殊胜的行径。龙猛菩萨在《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中说:

佛陀为所化,宣说堪忍法。

有前为遮止,罪业而说法,

有前为造福,有前说依二,

有前俱不依,深法疑者畏,

空悲藏授予,有修菩提者。

     寂天菩萨也在《入行论——智慧品》当中说到:

空性能对治,烦恼所知障,

欲速成佛者,何不修空性?

     法称论师也在《释量论——成量品》中说:

依空见解脱,修余即为彼,

说无常知苦,依苦悟无我。

     见空性才能从一切障碍当中获得解脱,它是最主要的修法,其他都是次第的修法。所以,这里也是讲“最胜心净虑,诸法无自性。”是这样来了知,很多大乘的大经大论的密意完全成了一致。

五、彼等广说(分八):一、本具而不见;二、宣说能障;三、智慧常恒之理;四、遍计所执之义;五、依他起之义;六、缘起之义;七、圆成实之义;八、摄义。

一、本具而不见:

如胞胎孕者,有之而不现,

如烦恼所覆,法实不可见。

     意思就是说,就像腹中有胞胎的孕妇,虽然腹中怀有胎儿,但是不能见到。同样的道理,一切有情被烦恼覆盖,虽然自己具有法界如来藏,但是不能觉悟而了知。颂词最后一句中的“法”是指法界,“实”是指真实。这样本具而不见的,佛也在经典上讲过的,在《如来藏经》上面说:“善男子,譬如女人贫贱丑陋,众人所恶而怀贵子,当为圣王王四天下,此人不知,经历时节,常作下劣,生贱子想。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轮转生死受诸苦毒,其身皆有如来宝藏,如彼女人而不觉知。”

     (佛说:善男子,比如一个女人非常贫贱,而且长相不好,成为人们歧视的对象,但是她的腹中怀有贵子,将来要做圣王,统治整个四洲天下,这个女人一点也不知道,而且在很长时间当中,她常常都很自卑。同样的道理,善男子,如来甚深观察一切众生在生死当中流转,受无量的痛苦,可是众生的身中本来具有如来的大宝藏,就像这个女人自己本有而不觉知一样。)

     不但佛经上有这样的记载,包括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如来藏品》里面说:

譬如丑陋无怙女,住于无有依怙处,

胎藏住持吉祥王,自腹有王不觉知,

转生三有无怙家,不净众生如孕妇,

具有怙主无垢界,如彼腹中转轮王。

     下面就用弥勒菩萨造的《宝性论——如来藏品》中的九大喻来说明凝然不动安住于一切众生相续中的光明如来藏。

(以九种比喻说明众生中安住法界之理)分九:一、如败莲中佛;二、如蜜蜂中蜂蜜;三、如糠秕中果实;四、如粪中金条;五、如地下宝藏;六、如皮中苗芽;七、如破衣中佛像;八、如女人怀王;九、如泥模中金像。

一(如败莲中佛说明众生存在法界之理)分三:一、能表之喻;二、所表之义:三、对应解说。

一、能表之喻:

如色败莲住,妙相如来尊,

无垢天眼见,令从莲苞现。

     如同败落莲花中佛陀一样,众生中有法界之理,好比色泽败落的莲花瓣裹覆之内住有妙相随好威光奕奕的如来身,具有无垢天眼通的人现见后又特为给他人显示,令佛身从莲花瓣苞中现出。

二、所表之义:

善逝遍无间,佛眼见自性,

无覆住后际,悲尊令解障。

     同样,自性清净的善逝法身也是周遍下至住无间地狱的一切众生之理,佛陀智慧眼照见自他一切众生具有法性如来藏,完全无有遮蔽,乃至后际——轮回存在间等同的边际安住而愿利益有情的大悲尊主也特为他众明示法界,令所化众生逐渐解脱客尘障碍。

三、对应解说:

如凋零闭莲中佛,天眼见已除莲瓣,

见贪嗔等垢壳覆,众具佛藏悲摧障。

     犹如颜色凋零、闭合的莲花内有相好庄严的如来身,具天眼通者见到佛身在那莲花之内,为了显出佛身便斩除遮障的花瓣苞。同样,照见贪嗔等无量烦恼客尘壳遮障的所有众生都具有圆满如来藏法界,对没有证悟这一点的众生,能仁王也像除去遮障佛身的莲花瓣一样以无量悲心,为了必定摧破一切众生的烦恼客尘障碍而行持事业。

二(如蜜蜂中蜂蜜说明众生中安住法界之理)分三:一、能表之喻;二、所表之义;三、对应解说。

一、能表之喻:

如蜂群绕蜜,智士寻求彼,

见已依方便,令蜂群离彼。

     如同蜜蜂群团团围绕守护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蜂蜜,精通观察蜂蜜的智士因寻求蜂蜜,看见蜜蜂包围的中央具有蜂蜜后依靠放烟等种种方便法使蜂群完全离开蜂蜜,从而得到蜂蜜。

二、所表之义:

大仙遍知眼,见智界如蜜,

彼障如蜜蜂,而令永断除。

     大仙人圆满佛陀以现量遍知一切所知相的佛眼照见如来界性各别自证智慧如同蜂蜜周遍一切众生后宣说永断如蜜蜂般的法界客尘障碍及种子的正道,令他们现前法身。

三、对应解说:

无数蜂障蜜,寻求蜂蜜人,

驱散彼等蜂,如愿行蜜用。

众具无漏智,犹如蜂之蜜,

烦恼如蜜蜂,善毁佛如士。

     犹如完美的蜂蜜被成千上万俱胝那由他蜜蜂遮挡,寻求蜂蜜的人见后千方百计驱散外面的那些蜜蜂,如己所愿,药用食用等发挥蜂蜜的作用。同样,众生心的自性具有无漏智慧如来藏如同蜂蜜,客尘烦恼如同蜜蜂,精通摧毁烦恼、现前法界之方便的胜者圆满佛陀犹如取蜂蜜之士。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44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46
  •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