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正行50


二、广说(分四):一、不见如来之理;二、见如来之理;三、事业不可思议之理;四、宣说菩提无有远近之理。

一、不见如来之理:

如饿鬼于海,普遍见枯竭,

如是少福者,无佛作分别。

有情少福者,如来云何作,

如于生盲手,安以最胜宝。

新译

犹如诸饿鬼,悉见海枯竭,

如是无明覆,妄计无诸佛。

如于天盲手,安置最胜宝,

劣根鲜福众,如来何所为?

     第一颂是讲少福者不见如来之理,第二颂是讲如来不度无缘之人。

     “犹如诸饿鬼,悉见海枯竭,”犹如诸饿鬼众趋近浩瀚无垠的大海时,悉皆无法见到大海之水,或只能远见有水,一旦靠近之时则见海水枯竭。

    “如是无明覆,妄计无诸佛。”同样的道理,虽然佛陀的色身没有来去往返的差别,但在有些罪业深重,甚或被无明覆蔽慧眼的众生面前,他们将会因为自身的原因,而妄加分别遍计无有三世诸佛的色身。

     若言,虽然有些众生因为自身的无明而无法现见如来,但世尊如来有无为不昧的三大悲心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广大方便法,应该将自己的色身与法音影像示现于无边有情众生啊。

答曰:“如于天盲手,安置最胜宝。”正如,于一个天生眼盲的手里,安置无上弥足的最胜珍宝,若无他人解说其价值,天盲者就无法将弥足的至宝与普通的石头区分开来。

“劣根鲜福众,如来何所为?”同样的道理,那些慧根低劣,福德鲜少而未曾获得智慧明镜的众生,因为自身的原因,不具佛缘,世尊如来又能拿他们如何呢?因为就算是佛陀慈悲示现色身,给他们宣说佛法妙音,他们也无法获得佛法甘霖妙益。

 在那样的众生面前,世尊如来就会示现,大梵天、遍入天、文殊师利童子等利益他们。若是连这些身像都无法现见的话,世尊佛陀就以普通善知识的形象,甚或商主、艄翁等的形象示现在他们的面前来利益众生,但世尊永远也不会舍弃利益众生的宏伟大业。

龙树大士在《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中说:

犹如声明师,令先读字母,

佛陀为所化,宣说堪忍法。

有前为遮止,罪业而说法,

有前为造福,有前说依二,

有前俱不依,深法疑者畏,

空悲藏授予,有修菩提者。

如是诸智者,切莫嗔大乘,

能成圆菩提,故当尤诚信。

     另有注释说:第一颂当中其中前两句是比喻,后两句是意义。“如饿鬼于海,普遍见枯竭”,就像饿鬼仅仅以眼睛看大海,也会普遍枯竭,风也会变得炽热。

     比喻要抓住两个方面,“于海见枯竭”表示颠倒的见,它的原因就是猛业成熟。比喻对应的意义是“如是少福者,无佛作分别”,这也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 “无佛作分别”就是本具如来,反而分别为没有,这就是颠倒。
  • 为什么会颠倒分别无佛而不见如来呢?因为“少福”的缘故。所谓具有束缚的少福者,不是指一般的众生,就是指对于正法嗔恨、对于上师呵斥的人,这样的人以无明的烦恼火焚毁内心的相续,所以用饿鬼来作比喻。猛业成熟自然对于种种都起颠倒分别,处在狂乱的状态当中,就像饿鬼见大海为枯竭,见太阳会冷,就像见月亮一样,同样的道理,少福者对于本具的如来作没有的分别。

     龙树大士在《亲友书》中说:

月下便招热,日中身遂寒,

望果唯空树,瞻江水剩干。

     无著菩萨在《摄乘论》中说:

鬼畜人天众,如如类别取,一法不同识。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菩提心现前地品》中云:

此中犹如已觉位,乃至未觉三皆有,

如己觉后三非有,痴睡尽后亦如是。

由有翳根所生识,由翳力故见毛等,

观待彼识二俱实,待明见境二俱妄。

之后又说:

如同有翳诸眼根,鬼见脓河心亦尔,

总如所知非有故,应知内识亦非有。

     下面讲第二颂,前两句是意义,后两句是比喻。

     “有情少福者,如来云何作?”对于少福的有情,如来怎么作得到真实的利益呢?也就是直接没有办法作利益。少福者是指三恶趣的愚痴有情,以及善趣刚强难化的福薄众生。佛陀度化他们的事业,没有办法直接成就。佛陀度化他们的事业,需要因缘集聚,但是由于因缘不满足的缘故,云何能作利益?意思就是佛也不能度化无缘之人。佛的大悲虽然是周遍的,但是有情不以清净心相感,也不可能以佛力而应,能表示意义的比喻是“如于生盲手,安以最胜宝。”就像在生盲的手中放置一个最殊胜的如意宝,但是盲人看不见,所以也作不到真实的利益。

     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法身品》中说:

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

诸佛虽出世,无根不获善。

     虽然天普降雨水,但是败坏的种子也不会发芽、生长。同样的道理,诸佛虽然出现在世间,但是没有善根的人,得不到真实的利益。

     假如造了五无间罪,破了别解脱戒,但是通过观修殊胜的法性还是可以解脱,但是如果自己对于正法毁谤,那就没有办法解脱。对自己的根本金刚上师,也不能呵斥,不能以嗔恨心来对待,如果这样的话,就没有办法救度,尤其在金刚乘当中讲得很清楚。

     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颂——破见品》中说:

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

尸罗生善趣,正见得涅槃。

二、见如来之理:

有情福端严,佛住彼人前,

光明照耀身,三十二胜相。

新译

有情福端严,佛住彼人前,

卅二相庄严,八十随好明。

     这一颂以能见和所见来分析,能见是“有情福端严”,所见是“光明照耀身,三十二胜相。”或“卅二相庄严,八十随好明。”什么是福端严呢?就是心相续当中已经积累了缘佛陀的信心、精进、正念、三摩地等。以这些的福德而端严,那才是真正的端严。所以端严不是指外表长得好看,只是外表好看,但是心相续当中没有信心、精进、正念、三摩地等福德,那也很不端严,非常丑陋。相反,心相续当中有了深厚的福德,自然有一种端严的气质,这就是“福端严”的含义。“光明照耀身”这是从佛身的自性上讲的,完全是一种光明身,所以叫光明照耀身。“三十二胜相”或“卅二相庄严,八十随好明。”是从佛身的差别相上讲,佛身是以千福轮相等三十二相及八十随好庄严的具德之身。

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法身品》中云:

(所依报身及相好)分二:一、总说具五决定之报身本体;二、广说相好功德。

一、总说具五决定之报身本体:

说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性,

受用大乘故,名佛受用身。

     本体:具五决定的他利究竟色身,到底是怎样的呢?处决定唯是密严刹土1;身决定即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本性的这一报身2;眷属决定即十地菩萨3;法决定唯是大乘法4;时间决定为恒常相续轮5,正由于通过五决定的方式宣说而受用大乘的缘故,经中承许为能仁的受用圆满身。

二(广说相好功德)分二:一、宣说差别基相之功德;二、宣说差别法随好之功德。

一(宣说差别基相之功德)分二:一、宣说果相之功德;二、宣说能成之因。

一(宣说果相之功德)分二:一、三类十相;二、二相。

一、三类十相:

第一类十相:

手足轮相具1,足底如龟腹2,

手足指网连3,柔软极细嫩4。

身七处充满5,手足指纤长6,

  跟广7身洪直8,足膝骨不突9,

诸毛皆上靡10。

     能表示大丈夫的相有三十二种:

     1、千辐轮:依靠迎送上师等之因而感得手足掌具千辐轮相。

     2、足善住:以不失毁而稳固受持戒律,感得双足掌如龟腹般平坦。

     3、手足缦网:依靠四摄而感得手足指美妙的网相连。

     4、手足细软:由布施精美食品感得手及足柔软而细嫩。

     5、七处充满:以布施精美饮料而感得身体七处以庄严相充满,身体七处是指手背、足背(共四背)、双肩和后脑。

     6、指纤长:由作放生而感手足指纤长美观。

     7、足跟圆长:由利益他众而感足跟向外宽广庄严。

     8、身广洪直:由于身体断杀而感与普通人相比身量七尺,身材洪大、挺直。

     9、踝不显露:以善法正断而感得足踝骨不外突。

     10、身毛上靡:由向他弘传善法而感身毛皆上靡庄严美妙。

     第二类十相:

腨如瑿泥耶11,双臂形长妙12,

  阴藏密第一13,皮金色14细薄15,

孔一毛右旋16,眉间毫相严17,

  上身如狮子18,膊圆实19项丰20。

     11、腨如鹿王:由授予工巧明与医方明等明处而感得股肉纤圆如鹿王的股肉。

     12、立手摩膝:由不舍弃乞丐而感得双臂形长、美妙。

     13、势峰藏密:男根由调解离间而感得阴藏密不露,堪为第一。

     14、身金色:由布施精美坐垫感得皮肤如纯金色。

     15、皮肤细滑:由布施美宅而感得皮肤光滑细薄。

     16、身毛右旋:由断除愦闹散乱而感得每一毛右旋,长得美观。

     17、眉间白毫:由承侍上师之处而感得面部眉间柔软的白毫相庄严。

     18、狮子上身:由断除强词而感上身如狮子般平正端严。

     19、肩头圆满:由语悦耳语善说而感得膊如金瓶般圆实庄严。

     20、肩颈圆满:由于布施药等而感得肩项丰满。

     第三类十相:

非胜现胜味21,身量纵横等,

  譬若瞿陀树22,顶肉髻圆显23,

    舌广长24梵音25,两颊如狮王26,

      齿洁白27平28齐30,诸齿极细密29,

     21、得最上味:由作病人的护士而感得他人感到不香的味道也现得殊胜的美味。

     22、身纵广相:由劝造野苑禅林和经堂等而感得身肢纵广等如涅若达树。

     23、无见顶相:由布施精舍等而感得(顶上有肉隆起如髻之相)无见顶相。

     24、广长舌:由说话温文尔雅而感得覆面的广长舌相。

     25、得梵音声:由相应六道众生的语言而说法而感得具足梵音。

     26、狮子颌轮:由断除绮语而感得两颊如狮子王丰满之相。

     27、齿鲜白:由赞叹一切士夫功德而感得牙齿洁白。

     28、齿平整:由断除邪命而感得牙齿无有参差、长短平齐之相。

     29、齿齐密:由说真实语而感得牙齿极其齐密。

     30、四十齿:由断离间语而感得牙齿数量满四十。

     二、二相:

绀目31牛王睫32,妙相三十二。

     31、绀目相:由慈爱目视众生而感得眼睛如蓝宝珠般眼珠中央湛蓝、润泽的绀目相。

     32、睫如牛王:由断除贪嗔分别念而感得眼睫如牛王相,互不混杂。

     以上三类十相加上二相,共有三十二妙相。

二(宣说能成之因)分二:一、总说;二、因之差别。

一、总说:

此中此此相,所有能生因,

由彼彼圆满,能感此诸相。

     从最主要的角度而言,这些妙相由某某因的差别,能生成的彼彼因完全圆满,能真正感得这些果妙相。

二、因之差别:

迎送师长等,正受坚固住,

习近四摄事,布施妙资财,

救放所杀生,增长受善等,

是能生因相,如经所宣说。

     这些内容的意义按照经中所说,以上文中刚刚讲的道理来了解。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49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51
  •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