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正行67


二、广说

     【决定出离,趣大菩提,无有违逆,成就和顺。具足依止,断流转道。】 

     决定出离:所谓“决定出离”者,或问:一切圣法同入唯一究竟胜义之相,其义如何?从轮回粗大乃至无明习气地之间的一切所断,无余出离的种种方便,悉皆具足,能作断德圆满之因,就此称为决定出离;

     趣大菩提:“趣大菩提”者,断尽二障的同时,获得所证究竟的无上圆满菩提,故称趣大菩提,此即宣说一切所断断除、一切所证证得的大菩提降而趣入,故为究竟一乘。

     无有违逆:“无有违逆”者,因此,一切圣法的所诠义无有丝毫取此舍彼的相违,一切均无违逆,无不是圆满道的支缘,故由所化意乐的差别,佛说无量法无有违逆。

     成就和顺:“成就和顺”者,不仅无有违逆,且以下下一切功德分,于上上中含摄而无分别故,此等一切于一关要中具足,称为“成就和顺”。若圣法为种种别义,或是相违,或一者中不含另一者,虽不能作真实依处,但并非如此的缘故,法之大小以自己能受持多少,于彼亦可成为真实依处。

     圭峰宗密大师说:“诸宗始祖,即是释迦。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

     未通达如是关要而视声闻法为下劣之人,心中容纳不了如来深广妙法之理后,自趣舍法之衰损。

     具足依止:“具足依止”者,一般依止此种彼种的一切有漏有为法,最终无不灭尽,是故虽获转轮王、帝释、梵天之王政,却无依止,纵然获得者自己于彼未舍弃希求,然从所得角度,必将成为无有依止或不可取。圣法并非如此,依止者自己若未舍弃圣法,圣法不能作为依止或信赖之处,何时何处也不可能。

     所谓依止,应需了知,正法作为所依后,其上的依止者何时亦不乏依止,亦即以导师亲见一切所知相而宣说作为根据后,具足依止。有些仅解释为正法依于佛,或依于如来藏,尚未开出数句之含义。

     断流转道:“断流转道”者,对此或作是念:如是圣法,虽可称为无欺信任之处,此世界中于一切妙事妙果受用,唯一是妙,然而妙者穷尽,现在再无作为,并无一概的信任之处,故正法也是如此。并非如此!若依圣法,则具有安立善妙究竟之处——所作已办、负担已弃的无学道果位,此时不再从一种作业转至另一种作业,或者从一者至另一者相续不断而流转的情形真实已断,故称“断流转道”。

《释明论》云:

“无上即断流转道,趣于究竟为流,至此真实尽故为断。”

     各家注释中,此句解释为断除心与心所之流转,或断除轮回中流转等,然仅为一面之言,尚未解释圆满,此后二句意义深奥,故唯此处开显。

     如是了知所知法的范围内,能信任不变的有事,唯有圣法,并对“三世所有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及诸众生的安乐善道,一切唯从圣法光明出生”生起信解之后,应当发起住持圣法之愿,以经云此愿涵摄佛子无量诸愿之故。

     在《华严经·十地品》当中讲,菩萨安住欢喜地,发起大愿:“愿受一切佛法轮,愿摄一切佛菩提,愿护一切诸佛教,愿持一切诸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这是初地菩萨住持圣法的大愿。

     在《普贤行愿品》当中说: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其中,“我为菩提修行时”,就是愿摄一切佛菩提,愿一切修行都摄归于无上菩提的果地圣法之中。“一切趣中成宿命”,就是愿持一切诸佛法,发愿自己在一切趣当中受生时,都能够不忘宿命,不忘失自己的本愿,在相续当中住持圣法,不失坏圣法。“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就是愿护一切诸佛教,发愿恒常能够出家受持清净戒律而护持一切诸佛的教法,因为“毗尼住世,我法住世。”“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是愿受一切佛法轮,发大愿对所有一切人与非人等的众生类,宣说圣法,让众生普遍受持诸佛的圣法,而获得利乐。应当如是发起住持圣法的大愿。

     如是随念法宝功德之后,心想:今日能遇法宝光明,何等庆幸!理应随分随力受持圣法。

     怙主弥勒菩萨在《辨中边论》中云:

谓书写 1 供养 2,施他 3 听 4 披读 5,

 受持 6 正开演 7,讽诵 8 及思 9 修 10。

     如是应勤修十法行,以成就人身大义。

     我们的本师释迦文佛在因地无佛出世时,想要求得经法。当时天帝化成罗刹,对他说:“你如果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打骨出髓作墨,我才可以对你开示佛经。”菩萨听了生大欢喜心,为了法就真的剥皮析骨,罗刹惊叹,隐身不现,这时十方佛现身,为菩 萨宣说圣法。

    《大涅槃经》里说:有一位仙人在罗刹前求法,罗刹说:“你能舍身,我就可以对你说。”仙人就登上高处,投身直下,罗刹接住他的身体,对他宣说圣法:“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大方便佛报恩经》里说:往昔有位转轮圣王,从婆罗门面前求法,把自己的身体挖成一千个疮,在里面注满膏油,点成千灯,供养法师,希求半偈圣法。于是法师为他说偈:“夫生则死,此灭为乐。”

又比如,常啼菩萨没有听到般若时,恒常啼哭。后来听到虚空当中有声音告诉他:“你往东方去,会遇到善知识开示你。”常啼菩萨就舍身肉求取供养品,直到法胜菩萨的住处,遇到菩萨入定,常啼菩萨就站立着一直等待法胜菩萨出定。菩萨将出定时,又刺血 洒地来供养。后来得悟法音,顿然明白般若心要。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正知正念品》中说:

修行正法身,莫为小故伤,

行此众生愿,迅速得圆满。

悲愿未清净,不应施此身,

今生或他生,利大乃可舍。

     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颂——明破常执方便品》中也说:

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

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

往昔的诸佛菩萨是这样为了求得一四句偈而甘愿舍身,来成就人身的大义。今天我们已经值遇圣法光明,很方便就能闻思修行,自己身在宝山当中,为什么不努力受持圣法妙宝呢?能够值遇大乘的显密妙法,是多生累劫修积善根的结果,比昙花一现还要难得。

《法华经》中说:

譬如优昙花,一切皆爱乐,

天人所希有,时时乃一出。

(比如优昙花,为一切人所喜爱,在天上人间极为稀有,经过很漫长的时间才会出现一次。)

闻法欢喜赞,乃至发一言,

则为已供养,一切三世佛,

是人甚希有,过于优昙花。

(听到《法华经》能够欢喜,下至赞叹一句,这种稀有已经超过优昙花。)”

《金刚经》中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在末法时代,能对大乘般若法,欢喜信受,确实是已经在无量佛所种过善根,所以是极为稀有。)

《无量寿经》中说:

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

所以,以信心和智慧来闻法更是难中之难。

今天,诸位生在末法时代,难遇难闻的圣法已经值遇,已经听闻,确实应当好好把握这种千载难逢的因缘,应当精进以十法行来实现人身的大意义,不要虚度光阴。

     如是圣法,下至于一偈义听闻受持开演思惟,亦能成就无量利益,广于经中应当了知。

     在《法华经·法师品》品中,佛说:“药王,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佛告诉药王菩萨,在在处处,或者演说,或者读诵,或者书写,或者经典所安住的地方,都应当建起七宝之塔,极令高广,作种种庄严。) 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经就是如来法身的全体,所以在在处处应当起七宝塔,因为法身无依、以塔为依的缘故,所以对此塔就应当种种供养。)若有人得见此塔,礼拜供养,当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是亲近法身的缘故,所以是亲近大菩提。)”经中又说:“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如果有人能受持、能读诵、能解说、能书写这部《妙法莲华经》,下至于一四句偈,对于经典像对佛一样恭敬,以种种香花、璎珞、衣服、音乐等供养,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经供养过十万亿佛,在诸佛前成就大愿,以悲愍众生的缘故,再来人间。) 药王,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应示是诸人等,于未来世必得作佛。(药王菩萨,假如有人问:什么样的众生在未来世将能作佛?我应当指示:这些人于未来世,必当作佛。)”

《金刚经》中说:“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如果三千大千世界当中所有的须弥山王,以这样多的七宝聚拿来布施,如果有人以这部《般若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演说,前者的福德与后者相比,不及百分之一,不及百千万亿分之一,乃至以算数、以譬喻都无法衡量这两者的差距。)” 经中又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66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68
  •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