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正行74


 以上已经讲了基和道的两大科判,今天继续讲第三个科判:

三、清净果的法身位(分三):一、转依法身之自性;二、不可思议;三、宣说功德及事业。

一、转依法身之自性:

佛法之所依,行果皆所持,

所依皆得转,故名为法身。

     第一句说“佛法之所依”就是指断证究竟诸佛之法的所依,叫做佛法之所依。第二句说到“行果皆所持”就是在三大阿僧祗劫当中,行持了福慧二种资粮的行为,而且以金刚喻定摧毁微细恶取处的障垢——烦恼习气,而摄持了离系果和异熟果。这一句就是讲“行都受持”“果都受持”,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受持内容在三大阿僧祗劫当中行持了福慧二种资粮的行为叫一切行摄持。“果摄持”的意思,通过金刚喻定的殊胜智慧就摧毁最微细的无明习气等的障碍。那么就摄持了离系果与异熟果,所以我们就明白这一句就是讲“行为都受持,一切的果都圆满摄持”。然后说“所依皆得转,故名为法身”就是一切一切的障垢转依无垢究竟,所以对它名为法身。

     异熟果:五果之一。不善及有漏善随一异熟因所生之果,如有漏取蕴。

     离系果:五果之一。依妙智力断尽各自应断,即以修习圣道永断烦恼所证得者。

     佛在《金光明经》里说:“阿赖耶识转依即是法身,第六意识转依即是报身,前五识转依即是化身。”这样来说转依的功德,也就是说八识转为三身的功德。

     弥勒菩萨在《大乘经庄严论——菩提品》中说:

镜智不动摇,三智依于彼,

平等妙观察,成所作唯此。

     阿赖耶识转依的大圆镜智,是于清净法界中恒常不动摇,乃至轮回存在之间无有出入而安住。三智安住于或依于大圆镜智,有出入故为动摇。三智是指什么呢?染污意转依的平等性智、意识转依的妙观察智、五根识转依的成所作智。如此八识聚转依的智慧唯有这四种。可以说八识转为佛陀的种种智慧,也这样讲了转依的功德。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如来藏品》中云:

如宝藏果树,可知二种姓,

无始自性住,真受殊胜性。

许此二种姓,获得佛三身,

第一得初身,第二得后二。

     也是依靠两种种性获得佛陀的三种身,是这样讲转依获得三身四智等的功德,这就是讲了转依法身之自性。

     大班智达释迦圣离垢善慧论师在《法界赞释——定解法界论》中引述龙树大士的《菩提心释》云:

瑜伽行者谓,一切皆唯心,

转依清净心,个别自证境。

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生,

现在心不住,何谓转依心?

     明显遮止了转依的说辞,本论中却又说了转依,其意为何呢?

     答:在《菩提心释》中遮止了实有的阿赖耶识为一切所断之所依处。因唯识宗等解说转依为先前为彼处而后成为非彼处的现象为转依,这种说辞龙猛菩萨在《菩提心释》中已作了遮止。本论中的转依指的是将先前尚未得以现前的功德而后得以现前的现象说为转依。

     龙猛菩萨在《菩提心释》中还说:

若言诸佛谓,心性为无常,

彼等以何理,不许心空性?

无始自本心,实则无自性,

若法实有性,不许彼无性。

若言如是语,心则舍自性,

越自本性者,不谓法自性。

犹如蔗性甘,火为灼热性,

如是诸法性,皆许为空性。

许空为法性,未曾言断灭,

彼等亦未曾,言说恒常性。

     龙猛菩萨在《中论——观有无品》中云;

性若是作者,云何有此义?

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

  • 不可思议:

离不思议熏,及离流转习,

汝不思思者,云何而得知?

超过诸语境,一切根非境,

意识所取者,如所有我礼。

     是这样通过两颂抉择不可思议的内容。

     前两句讲“离不思议熏,及离流转习”:这两句,实际就是讲远离轮回的一切根本的熏习。然后“汝不思思者,云何而得知”这个颂词当中,“汝”是指法身,这一句就讲法身不可思议,它的意思就是远离熏习的你,这个不可思议的法身,怎么能以分别心而了知呢?决定不会了知,当如是知。

     世尊在《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云:

诸以色观我,以音声寻我,

彼生履邪断,不能当见我。

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

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

     颂词当中讲到“熏”和“习”,下面我们就解释“熏习”的内容:

     首先需要明白,现行法和习气的含义。

     “现行法”就是指身口意所现的法,叫做现行法,比如身体显现的行为,口中显现的语言,心中显现的念头,这些都叫做现行法。

     “习气”就是现行法的气分留在真如或者留在阿赖耶识上,这叫做种子或者叫习气。这个“熏习”呢就是现行法于真如或阿赖耶识上留它的种子或习气的作用,这叫做熏习。

     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说:“熏习义者,如世间衣服实无余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意思是所谓熏习的含义,以比喻来宣说,就像世间的衣服,实际没有香的存在,如果我们在衣服旁边点一个香,以香熏习的缘故,衣服就有一种香气,这样作的比喻。

     颂词当中说到“熏”和“习”,“熏”字作为动词来理解,“习”字作名词理解。“熏”是能熏的作用,“习”是所熏的习气。以现行的法在阿赖耶识当中留下习气,这个习气就是引生轮回的根本。一旦它成熟,那就会显现轮回的万法,所以说是“流转习”。远离了不可思议的熏习以及流转根本的习气,也就是能熏和所熏都远离,这样客尘法完全远离,显露的就是这个法身,它就是不可思议的,怎么能够以思议而得知呢?决定没有办法可思议的,所以远离一切客尘的障垢,法身全体显露的这就是真正的佛果,也是真正究竟的法身。它是不可思议的,怎么可能以思议而得知呢?

     下面继续讲不可思议的理由:“超过诸语境,一切根非境”,意思是虽然法身在众生位叫做不净,在圣者菩萨位叫做不净净,在佛位叫做极清净,但是它没有生灭而是大无为法的缘故,所以超过了语言的境界,也不是一切五根的境界,以世间的闻思修三慧无法了达,所以说是不可思议。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菩提品》中说:

遍知智慧境,佛非三慧境,

故当了悟智,有情不可思。

细故非闻境,胜义非思境,

法性甚深故,非世修等境。

     跟本论讲的都是一致。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如来藏品》中说:

分别入凡圣,圆佛之真如,

见真于众生,说此如来藏。

异生乃颠倒,见真谛者反,

如来则如实,无倒无戏论。

不净不净净,极净依次第,

是名为众生,菩萨与如来。

     这里最后两句就说“意识所取者,如所有我礼”,那这个法身是不是根本无法通达呢?对于精勤寻求的初学者来讲,它仅仅是意识的所取者,也就是仅仅为第六意识依靠了义的经以信心或者信解的一种所证。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如来藏品》里说:

自然之胜义,是以信所证,

日轮璀璨光,无目不得见。

     最后一句话“如所有我礼”,意思是对于这样超越虚妄境界的如所有的法身,龙树菩萨我顶礼,我作赞叹。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73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75
  •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