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宣说功德及事业(分三):一、将受灌顶者的心安立于清净;二、灌顶获得的功德事业;三、宣说事业的自性。 一、将受灌顶者的心安立于清净: 次第而积集,佛子大名称, 皆以法云智,微细见法性, 尔时洗濯心,超度生死海。 “次第而积集”就是十地佛子经过地道次第如理趣入,一切资粮也都圆满修集了。那么我们就知道,这里讲的内容,就不像禅宗顿门以及无上大圆满顿门的修法,它是有次第的,可以说十地佛子经过地道的次第,如理趣入而且积累了一切资粮,一切资粮都圆满修集了,所以用“次第而积集”。 “佛子大名称”,这个十地佛子为一切诸佛所赞叹,所以他具有大名称。“皆以法云智,微细见法性”意思就是十地的大菩萨他们都以十地的法云智慧圆满照见了微细的法性空性。“尔时洗濯心,超度生死海”意思是说得了十地菩萨,一旦成就了一切十地的功德,在这个时候以诸佛灌顶,心的一切垢染都洗濯清净度越了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的大海,到达了学道的究竟位,需要这样了知颂词的内容。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菩提心法云地品》中云: 十地从于十方佛,得妙灌顶智增上, 佛子任运澍法雨,生长众善如大云。 接下来颂词又说到: 彼以大莲花,安立为大座, 无量宝叶光,宝光明为台, 无量亿莲花,普遍为眷属。 意思是彼十地菩萨现前“一切智智灌顶大三摩地”,在这个时候有“大宝王莲花”出现,而且量等百万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说是“大莲花”。菩萨身体的量呢,等同莲花相称,以灌顶大三摩地现前的缘故,菩萨坐在大莲花座上,所以说“安立为大座”。 颂词后面四句,就是讲“大宝莲花”的相。 “无量宝叶光,宝光明为台”就是说大宝王莲花有无量花叶,都是种种珍宝所成的,是光明的自性,花台就是以不可量的旃檀王所组成的,不是一般的。“无量亿莲花,普遍为眷属”就是说大宝王莲花,以无量亿莲花而为眷属,在《华严经·十地品》里面详细讲了很多内容,比如这个大宝王莲花上面十地菩萨坐在上面,九地菩萨、八地菩萨、七地菩萨等等坐在其它眷属的莲花上安住,大宝王莲花上安住十地菩萨,其它的无量亿莲花上安住九地以下的菩萨,是这样做宣说的,所以这里莲花有大的也有眷属,那么大宝王莲花以无量亿莲花而为眷属。 这也是根据《华严经》教证而作的抉择,佛在《华严经·十地品》里面说:“又此菩萨证得百万阿僧祗三摩地已,最后名一切智智灌顶大三摩地而现在前,此三摩地才现前已,有大宝王莲花出现,其花量等百万三千大千世界以满百万三千大千世界极微尘数莲华而为眷属。菩萨身量与其莲花正等相称,此三摩地现在前故,示坐宝王莲花座上。彼适坐已,十方一切佛刹诸佛众会,皆从眉间白毫相中出大光明,入此菩萨而为灌顶。”所以莲花通过种种的珍宝而组成的,自性也是光明的,这样的一种莲花,是这样来需要了知颂词直接所讲的含义。 二、灌顶获得的功德事业(分二):一、灌顶获得的功德;二、复为佛子灌顶。 一、灌顶获得的功德: 先以十种力,以无畏四种, 余佛不共法,大自在而坐, 一切善皆集,福智以资粮, 圆月在星宿,遍满而围绕。 “以十种力”就是以相续当中成就十力而降伏一切魔军,叫做以十种力来降伏魔众。这个具体需要了知,以“知处非处智力”了知一切因和非因的差别,所以降伏对于转生善恶趣的因或者方便作欺诳的魔军。以“知业报智力”了知除了业力之外,以大自在天等不能救护,所以降伏对于怙主欺诳的魔军,如是等等,以十力降伏一切魔军。 具体的内容可以看《大乘庄严经论》的颂词以及注释,有详细的抉择。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自疏——菩提心法云地品》中说: 处非处智力1,如是业报智2, 知种种胜解3,种种界智力4。 知根胜劣智5,及知遍趣行6, 静虑解脱定,等至等智力7。 宿住随念智8,如是死生智9, 诸漏尽智力10,是谓十种力。 此中且说,处非处智力1。颂曰: 彼法定从此因生,知者说此为彼处, 违上非处无边境,智无碍著说名力。 言“彼法定从此因生”者,仅是一例。有从因生者,如从不善业生不可爱异熟。有从此得者,如从圣道能得涅槃。如是等类皆此中摄。若彼法定从此因生,即说此是彼处,处是因义。与上相违,即名非处。谓若此法不生彼法,此法即非彼法之处。如从善业不生不可爱果,及得见道不更受第八有。故此远离一切障品之智,即立为诸佛世尊之力。如《陀罗尼自在王请问经》广说。 今当说业异熟智力2。颂曰: 爱与非爱违上相,尽业及彼种种果, 智力无碍别别转,遍三世境是为力。 可爱业,非可爱业,爱非爱杂业,能尽因无漏业,与彼三业之异熟,亦如其业有种种差别。总凡三世所摄一切世间,自性差别,佛皆遍知。此遍一切所知之智,于任何境皆无碍著,即安立为世尊之业异熟智力。如经广说。 今当说种种胜解智力3。颂曰: 贪等生力之所发,有劣中胜种种欲, 余法所覆诸胜解,智遍三世名为力。 此中贪字表示烦恼,故亦摄嗔等。等字则摄信等善法。生字表示贪等种子,由此出生贪等故。故由贪等与信等种子,所摄持之意乐,即名增上胜解,及增上意乐,欲志胜解。又此胜解,虽由余法之所覆蔽,然佛一切种智,亦能知彼自性差别。即安立为诸佛世尊之种种胜解智力。如经广说。 今当说种种界智力4。颂曰: 诸佛善巧界差别,眼等本性说名界, 正等觉智无边际,遍诸界别说名力。 本性、自性、空性,是诸异名。诸佛善巧一切界差别之智,了知眼等界性为内空等相。于此无量差别无障碍转,即安立为种种界智力。广如经说。 今当说根胜劣智力5。颂曰: 遍计等利说名胜,处中钝下说名劣, 眼等互生皆了达,种智无碍说名力。 遍计谓不实增益。遍计即根,能生贪等有自在故。等字摄信等诸善法因。胜字谓殊胜。劣字谓处中与钝下位。眼等,谓眼根1、耳根2、鼻根3、舌根4、身根5、意根6、男根7、女根8、命根9、身乐受根10、身苦受根11、意乐受根12、意苦受根13、舍受根14、信根15、精进根16、念根17、定根18、慧根19、未知当知根20、已知根21、具知根22。等二十二根。此中了达诸根自性,与互为因果之无碍智,即安立为根胜劣智力。广如经说。 今当说遍趣行智力6。颂曰: 有行趣佛有行趣,独觉声闻二菩提, 天人鬼畜地狱等,智无障碍说为力。 此中行谓道迹。若于何行,有趣一切道之本性,即名遍趣行。有行能趣佛地,有行能趣独觉菩提,有行能趣声闻菩提,有者趣天,乃至有者趣地狱。等字表示有种种相。此中若有某行,能趣某处,诸佛如来即如实知,彼行趣于彼处。是故世尊于一切行无障碍智,即安立为遍趣行智力。如经广说。 今当说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染净起智力7。颂曰: 无边世界行者别,静虑解脱奢摩他, 及九等至诸差别,智无障碍说名力。 无边世界中,由行者差别,遂有无边差别。静虑有四。解脱有八。奢摩他谓等持,于善所缘心一境性为相。次第等至有九,谓四静虑、四无色、想受灭等至。杂染因谓无明与非理作意等。清净因谓听闻正法与如理作意等。佛智于彼由行者差别,有无边差别之静虑等,无障碍转。即安立为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染净起智力。广如经说。 今当说宿住随念智力8。颂曰: 过去从痴住三有,自他一一有情生, 尽情无边并因处,彼彼智慧说为力。 言从痴者,是说随念之境。谓从无始生死传来一切宿住。言尽情者,摄无边际诸有情界。言并因者,摄彼之因缘。如经说:“我曾在某处,如是名、如是姓”等。其中若念:“如是形状。”是并行相随念。若念:“我从彼死生于某处,从某处死生于此处。”是并处所随念。余文即并因随念。如是于一切宿住并因缘、处所、行相。诸佛世尊智无障碍,是为宿住随念智力。诸佛世尊由此力故,于过去世心心所行皆如实知。由如实知有无善根,如应说法皆令有果。广如经说。 今当说死生智力9。颂曰: 尽虚空际世界中,一一有情死生时, 于彼多境智遍转,清净无碍说名力。 死谓诸蕴坏灭,生谓结生相续。一切世间若死若生尽虚空际,由种种业之所支配。如是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刹那皆能任运如实遍知。世尊此智究竟清净,于任何境都无障碍,即安立为死生智力。诸佛世尊非但能知有情死生,以净天眼亦能了知无量无边成劫坏劫。如经广说。 今当说漏尽智力10。颂曰: 诸佛一切种智力,速断烦恼及习气, 弟子等慧灭烦恼,于彼无碍智名力。 此中烦恼,谓无明与贪等,能烦恼三界故。若法于心染著、薰习,随逐而转,是名习气。烦恼边际、薰习、根本、习气,是诸异名。声闻独觉以无漏道断除烦恼,然终不能断彼习气。如油花等虽已除去,然瓶衣等,由与彼等久相触故,犹有微习可得。如是诸阿罗汉虽已断除烦恼,习气仍在。由昔世中多作猿猴,故跳跃而行。由昔世中作婆罗门,故唤他为婢,世尊虽遮,终不能改。其中无明习气,能障了达所知,贪等习气亦为身语如是行相之因。无明与贪等习气,唯由一切种智于成佛时乃能永断,非余能断。故若尽断一切烦恼习气,及断能使习气相续之烦恼,诸佛妙智于彼一切无障碍转,即安立为漏尽智力。如经广说。 如是一切究竟圆满如来智境,不可思议。复具其余一切功德,恒时不离法身而住。一一功德若广分别,唯有虚空方堪为喻。能为堕入欲有见及无明四瀑流中,无依怙者,作大依怙。诸佛世尊如是十力,于普光明佛地究竟清净。诸佛色身一一毛孔,大丈夫相及诸随好,力无所畏,及不共佛法等功德差别,唯是诸佛所行境界。设若宣说,以是诸佛自智境故,假使诸佛加持寿量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不作余事汲汲宣说,犹不能尽。何况菩萨独觉声闻,岂能了知宣说诸佛一切功德。当以譬喻,显示斯义。颂曰: 妙翅飞还非空尽,由自力尽而回转, 佛德无边若虚空,弟子菩萨莫能宣。 如妙翅鸟羽翅丰满,仗承风力善能致远,然彼非由虚空穷尽而还,是由自力用尽而回转也。如来功德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且诸菩萨安住十地,证得不可思议解脱,尚不能尽说如来功德,何况独觉或诸声闻,岂能了知功德究竟。非由功德已尽而止,是由自身慧力已尽而止也。 若时彼等于佛功德尚不能知,不能宣说。何况我等被无明翳之所障蔽,于如实义皆不现知,岂能赞说如来功德。故非我处。颂曰: 如我于佛众功德,岂能了知而赞言, 然由龙猛已宣说,故我无疑述少分。 如是我于如来功德,虽全不知,然能无疑述少分者,是依他教而说。故曰:“然由龙猛已宣说。” “以无畏四种”就是得到四种无畏,在自利方面讲,自己宣说断证功德究竟,无所畏惧,在他利方面讲,为他人宣说出离的正道,以及正道的障碍无所畏惧,所以叫做“无畏四种”。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自疏——菩提心法云地品》中说: 大师四无畏,本性为坚定。 四无所畏者,谓佛自称,我是正等觉者1。设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若余世间,依法立难,佛于是法非正等觉。我于彼难正见无因。如经广说。或佛自称,我已永尽诸漏2。广说乃至,依法立难,佛于是漏犹未永尽。或佛宣说,诸障碍法染必为障3。广说如前。或佛宣说正出离道4,诸圣修习决定出离,决定通达,正尽众苦,作苦边际。乃至广说。此诸无畏,以极坚定为相,谁亦不能有所动故。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功德品》中说: 诸法圆菩提1,能灭诸道障2, 说道3及说灭4,无畏有四种。 颂词说到“余佛不共法”,就是指唯一佛具有的不可思议功德法,也就是十八不共法。 “大自在而坐”就是以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远离一切戏论,远离一切所缘的相,大自在而安住,这叫大自在的殊胜境界。 接下来讲第二颂,第二颂当中前两句是讲原因,后两句是讲结果。 前两句颂词上说到“一切善皆集,福智以资粮”,颂词当中的“以”表示原因,以身口意的一切善法都已经修集,也就是以福德和智慧资粮的圆满。接下来讲结果:“圆月在星宿,遍满而围绕”,意思就是说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严饰的佛身,犹如圆满的月轮一样,在犹如星宿般的清净眷属遍满围绕之中,转妙法轮等等,大作佛事。 跟这个就是一个内容,这里也说“圆月在星宿,遍满而围绕”,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功德品》中说: 无云之月色,秋碧湖中见, 佛子遍主色,佛坛城中见。 就明白佛就是犹如月轮一样,而且是圆满的月轮,圣者菩萨清净的眷属犹如星宿一样,星宿围绕月轮,这样的话,在正等觉的报身坛城当中,大乘圣者佛子菩萨们能见到遍主的相好身,也就是说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庄严的佛身能够真实见到,获得灌顶的话呢,那么它的结果我们知道可以直接现见佛殊胜的报身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