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课 二(宣说精进度)分三:一、教诫精进利他; 二、不怯懦而精进;三、以三轮清净方式精进。 一(教诫精进利他)分二:一、略说;二、广 解。 一、略说:
为了有补特伽罗名称的所有其余有情,披上成办利乐之盔甲的菩萨勇士,自私之心垢得以清净,以恭敬精进加行和恒常加行而行持精进波罗蜜多,那什么叫恭敬精进加行呢?也就是说,以恭敬心精进。比如说,无论我们求什么样的佛法,对法都要有欢喜心和恭敬心;如果要帮助众生,对众生也要有恭敬心和欢喜心。有了这样的心,做任何事都很方便、很容易。至于恒常精进加行,则指以恒常心精进。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善法都要持之以恒、始终不间断,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些人做一件事情只能在一两天中一暴十寒,过后热气就没有了,或激动心就消失了,这并不是很好,因为利益众生是恒常性的事业。 这两种精进加行在行持任何善法时都很重要!因为,具有这两种加行就能利益自己和他人,而这就是精进的本体。 这些在众生前没有任何架子和傲慢心的菩萨,就像世间取水的仆人一样:主人叫她提水、扫地,她都会去承事,因为身不由己、受主人控制,或者说,其所作所为都为一切众生主人服务,当好众生永远的服务生。同样的道理,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勇士也要随顺众生,因为随顺众生即是随顺供养诸佛、尊重承事众生则为尊重承事如来、令众生欢喜就是令如来欢喜。 由天亲菩萨造论,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翻译的《发菩提心经论·毘梨耶波罗蜜品》云: [云何菩萨修行精进?精进若为自利他利及二俱利,如是精进则能庄严菩提之道。菩萨为欲调伏众生令离苦恼,故修精进。修精进者,于一切时常勤修集[1]清净梵行,舍离怠慢心不放逸,于诸艰难不饶益事,心常精勤终不退没,是名菩萨初精进心。修精进故,能得世间出世间上妙善法,是名自利。教化众生令勤修善,是名利他。以己所修菩提正因,化诸众生令同己利,是名俱利。因修精进,获得转胜清净妙果,超越诸地乃至速成正觉,是名庄严菩提之道。精进有二种,一者、为求无上道故,二者、广欲拔济众苦而起精进。菩萨成就十念,乃能发心勤行精进。云何十念?一者、念佛无量功德,二者、念法不思议解脱,三者、念僧清净无染,四者、念行大慈安立众生,五者、念行大悲拔济众苦,六者、念正定聚劝乐修善,七者、念邪定聚拔令反本,八者、念诸饿鬼饥渴热恼,九者、念诸畜生长受众苦,十者、念诸地狱备受烧煮。菩萨如是思惟十念,三宝功德我当修集,慈悲正定我当劝励[2],邪定众生三恶道苦我当拔济。如是思惟专念不乱,日夜勤修无有休废,是名能起正念精进。菩萨精进复有四事,所谓修行四正勤道:未生恶法遮令不起[3]、已生恶法速令除断、未生善法方便令生、已生善法修满增广。菩萨如是修四正勤道而无休息,是名精进。是勤精进,能坏一切诸烦恼界,增长无上菩提正因。菩萨若能受于一切身心大苦,为欲安立诸众生故而不疲惓,是名精进。菩萨远离恶时谄曲邪精进已,修正精进,所谓修信、施、戒、忍、定、慧、慈、悲、喜、舍,欲作已作当作至心常行精进[4]无悔,于诸善法及拔济众苦如救头然心不退没,是名精进。菩萨虽复不惜身命,然为拔济众苦救护正法当应爱惜,不舍威仪常修善法。修善法时心无懈怠,失身命时不舍如法,是名菩萨修菩提道勤行精进。懈怠之人不能一时一切布施,不能持戒、忍于众苦、勤行精进、摄心念定、分别善恶。是故说言六波罗蜜,因于精进而得增长。若菩萨摩诃萨精进增上,则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发大庄严而起精进,复有四事,一者、发大庄严,二者、积集勇健,三者、修诸善根,四者、教化众生。云何菩萨发大庄严?于诸生死心能堪忍不计劫数,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阿僧祇劫当成佛道心不疲倦,是名不懈庄严精进(1)。菩萨积集勇健而起[5]精进,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盛火,为见佛故、为闻法故、为安止众生于善法故,要当从是火中而过,为调伏众生,心善安止于大悲中,是名勇健精进(2);菩萨修习善根而起精进,如所发起一切善根,悉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欲成就一切智故,是名修习善根精进(3);菩萨教化众生而起精进,众生之性不可称计,无量无边同虚空界,菩萨立誓我当度之无有遗余,为欲化度勤行精进,是名教化精进(4)。取要言之,菩萨修助道功德助无上智慧,修集佛法而起精进。诸佛[6]功德无量无边,菩萨摩诃萨发大庄严所行精进亦复如是无量无边。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无离欲心拔众苦故,是则具足毘梨耶波罗蜜。] “由如奴仆事其主,利于众生亦如是。”就是教诫菩萨作为众生永远忠实的仆人,通过利益来服务众生大家,我等可以用一则公案来说明此义。 《法句譬喻经·罗汉品》云: [昔有一国名曰[7]那梨,近南海边,其中人民采真珠、栴檀以为常业。其国有一家兄弟二人,父母终亡欲求分异[8],家有一奴名曰[9]分那,年少聪了,贾贩[10]市买[11]入海治生[12]无事不知,居家财物分为一分,以奴分那持作一分,兄弟掷筹弟得分那,止[13]将[14]妻子空手出舍。时世饥[15]俭[16]唯[17]得分那,恐不相活以为愁忧。 时[18]奴分那白大家[19]言:“愿莫愁忧,分那作计月日之中当令胜兄。” 大家夫人有私珠物,与分那作本。时海潮来,城内人民至水边取薪。分那持[22]珠物出[23]至城外,见一乞儿负[24]薪,薪中有牛头栴檀香,可治重病,一两直千两金,时世有一不可常得。分那识之,以金钱二枚[25]买得持归,破作数十段。时有长者得重病,当须[26]此牛头栴檀香[27]二两合药,求不能得。分那持往,即得二千两金。如是卖尽,所得不訾[28],富兄十倍。大家感念分那之恩,不违言誓放为良人,随意所乐。 于是[29]分那辞行学道,到舍卫国为佛作礼长跪白佛:“所出微贱[30],心乐道德,唯愿世尊垂慈济度。” 佛言:“善来分那!”头[31]发自堕法衣着身,即成沙门,佛为说法,寻[32]得罗汉道。 坐自思惟:“今得六通,存亡自由,皆主人之恩,今当往度并化国人。”于时分那往到本国,至主人家,主人欢喜请坐设食,食讫澡手飞升虚空,分身散体半出水火,光明洞达,从上来下告主人曰:“此之神德皆是主人放舍之福,往到佛所所学如是[33]。” 主人答曰[34]:“佛之神化微妙乃尔,愿见世尊受其教训[35]。” 分那答曰[36]:“但当志[37]心供设馔具[38],佛三达[39]智必自来矣。”即便设供宿昔[40]已[41]办,向舍卫国稽首长跪烧香请佛:“唯愿屈尊广度一切。”佛知其意,即与五百[42]罗汉,各以神足往到其舍。国王人民莫不敬[43]肃[44],来至佛所五体投地[45],却坐王位,食毕澡讫,佛为主人及王官属广陈明法,皆受五戒[46]为佛弟子。起住佛前叹分那曰:“在家精勤,出家得道,神德高远家国蒙度,我当云何以报其恩?” 于是世尊重叹分那而说偈言: “心已休息,言行亦止, 从正解脱,寂然归灭。 弃欲[47]无著,缺三界障, 望[48]意已绝,是谓上人。 若[49]聚若野,平地高岸, 彼乐空闲,众人不能, 快哉无望[52],无所欲求。” 佛说偈已,主人及王益加欢喜,供养七日,得须陀洹道。] 二(广解)分二:一、虽作损害亦不舍精勤利他;二、恒常精进利他之理。 一(虽作损害亦不舍精勤利他)分二:一、比 喻;二、意义。 一、比喻:
即便主人口出恶语进行责骂或者常常殴打,那个女仆由于从属于主人而不顶撞,即便 主人再怎样大发雷霆,女仆对他不仅不心怀嗔恨,而且想到如果得罪了他,他会杀死我的,因为我毕竟受此人的控制。于是,怀着极其恐惧的心理,对主人言听计从,受他的压迫。 《入行论·静虑品》云: 吾当离安乐,甘代他人苦, 时观念起处,细察己过失。 他虽犯大过,欣然吾顶替, 自过纵微小,众前诚忏悔。 显扬他令誉,以此匿己名, 役自如下仆,勤谋众人利。 二、意义:
正如刚刚讲的比喻一样,为了无上菩提而步入大菩提之道的诸位菩萨,应当像一切众生的奴仆一样,其原因是:依靠以大悲心摄受这一切众生,我将获得菩提并圆满所有功德,为此要顾及其面、随顺其心而实行,就像女仆一样行事。否则,如果对众生嗔恨,那么就如同草木失火会把草木本身焚烧一样,自己的嗔心之火会自我焚毁而葬送、灭绝菩提道的性命。 《菩提心释》云: 诸德之所依,守护如守身, 离贪有情心,应断如弃毒。 声闻离贪故,岂非劣菩提? 未弃有情利,圆证大菩提。 如是益无益,善辨所生果, 彼等一刹那,岂贪自利益?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就有一则菩萨历经长夜遭受众人的诋毁、谴责、辱骂、殴打等也从不放弃劝人学佛求道的公案,来显示菩萨发起恒常精进加行时的坚忍不拔。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云: [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之前,有一世界名为寂灭世界,正处喜爱劫中,净现如来应世说法。人民生活快乐幸福、财富圆满,寿量可达八万四千年。当时有一王子名为吉祥宝,相貌端严、财富广积、为人傲慢,他从未拜见过净现如来,也从不供养、承侍世尊。净现如来早已了知王子根基,觉其应有成佛之善根,只是因贪著财物故而不来礼敬佛陀。若有人愿持之以恒对其进行劝请,王子想必应能亲近、拜访佛陀。 净现如来于是对众人说道:“在我们八万四千菩萨中,有哪位心地善良、能以无有厌倦心态、于八万四千年中在吉祥宝王子门前甘愿承受痛苦,忍受诋毁劝其发心?如此漫长过程中,他不会听闻悦耳言词,亦无有坐垫,整日饱受恶语中伤、粗言讥毁。如此境遇面前,有谁自愿前往?”如来言毕即用筹码开始点将,但八万四千人中竟无一人愿意接受。如来三次以筹码唤人,但均无人愿意领取。 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当时名为精进力菩萨,闻听如来多次恳切召唤后,即从诸眷属中离于坐垫、趋于佛前。他将法衣披于肩上,右膝着地,恭敬合掌顶礼净现如来正等觉后说:“世尊!我愿于八万四千年中远离一切快乐享受、不生厌烦心、承担一切痛苦与不悦意言词,前往吉祥宝处劝其学佛。”精进力言毕,大地即六次震动,虚空中成千上万天子也啧啧称赞[53]:“奇哉!大菩萨精进力誓披精进铠甲真乃善妙。” 精进力于是就前往王子宫殿,当他坐于门外后,众人见之马上即开始用种种污言秽语[54]对其加以伤害。有人还扬起灰尘向他抛洒,兼以拳脚、木棒、粪便痛击。精进力尽管饱受如是令人耳目不悦之对待,身体亦遭受各种痛苦,但他内心从未被其扰乱,也从未生起嗔恨心与仇恨之意。他既不退转心志,也不落荒而逃,反而因之更加精进不懈。精进力即如此以大悲心在其门外静候一千年。 当精进力随后进入大门时,又开始遭受众人诋毁、谴责、辱骂、殴打,但他依然未生嗔恨,一呆就是一万年。精进力又开始进入王子宫殿第二门,至其离开时,已于其中度过两万年难捱[55]岁月。精进力又依次进入第三门,至此,七万年时光已经悄然流逝。接下来,精进力再继续往里深入,过得第六门,又入第七门,此时已过八万四千年光阴。吉祥宝王子终于开口对他说道:“比丘尊者,你欲何求尽管提出,我尽量满足。” 王子此刻对精进力菩萨生起强烈好奇心,他心想:此人居留于此长达八万余年,竟然还未生厌离心真是稀有。精进力看到王子情绪尚好就回答道:“我根本不为饮食、衣物等财物而来,我以清净心欲劝你学道,故而才奔赴此地。世间大怙主净现如来现正为众生宣说断除烦恼痛苦法门,若错失听法良机则太过可惜。无数百千万亿劫中,如来出世稀有难得,而如今正因为有具足圆满功德之佛陀应世说法,此黑暗世界才被光明充满。但你却一直贪著世间妙欲,沉湎于财色酒气之中,如果一直这样陶醉于王位及王宫幸福生活,你始终也不会拜见如来,这才真正令人痛惜。因你所为实在了无实义,如来说过财富无常,王位生命亦都如草上露珠一样无常消逝。你虽已听闻并且了知如来出世,但仍一直沉迷于世间享乐,这太不应理。你应趋入菩提道,并劝化你能调伏之众生亦趋入佛法。如你自己尚且为欲望奴仆,那又如何调化其他众生呢?真希望你能断除我慢烦恼,立即前往净现如来座前,以精进心对世间众生生起悲心。若不如此行事,你未来定会生后悔心。” 王子听到精进力发自肺腑之劝告后,自然灭尽傲慢心。他以恭敬心顶礼精进力双足道:“我现在诚心诚意忏悔以前对你所作之伤害,我愿把自己的王位及一切妙欲、受用统统舍弃以断除傲慢心,并立即前往拜见如来。”说完就携带八千万众生眷属手捧鲜花、妙香、甘美饮食前去拜见如来。 吉祥宝见到如来后即恭敬顶礼,并献上供养,又坐于如来法座下说言:“多亏精进力菩萨劝请,我方才来至如来面前。我本该早行供养,但却从未如此行持,现在我于世间怙主前至诚忏悔,忏悔以前对精进力菩萨的种种非理及不恭敬言行。我真是个愚痴众生,请如来垂怜救护,对我等众生以大悲心慈悲摄受。我愿趋入殊胜菩提道,及至取得殊胜佛果之前,永不行持放逸行为。” 王子随后就舍弃王位,与八千万众生一道开始希求无上菩提道,并最终于如来足下出家。 如来了知众人不同意乐,就为他们宣说殊胜菩提道法门,众人最后均获得与各自根基相应之安忍境界。 当时之吉祥宝王子即为后来之弥勒菩萨。] [1] 修集【大】下同,修习【宋】【元】【明】【宫】下同 [2] 劝励:拼音quàn lì,亦作“ 劝厉 ”, 指激励,勉励。 [3] 起【大】,生【宋】【元】【明】【宮】 [4] 精進【大】,精勤【宋】【元】【明】【宮】 [5] 起【大】,趣【宋】【元】【明】【宫】 [6] 诸佛【大】,佛诸【宋】【元】【明】【宫】 [7] 曰【大】*,〔-〕【宋】*【元】*【明】* [8] 分异:拼音fēn yì,犹分居。 [9] 曰【大】*,〔-〕【宋】*【元】*【明】* [10] 贾贩:拼音jiǎ fàn,1.经商贩卖。 2.商贩。 [11] 市买:拼音shì mǎi,是指买、交易。 [12] 治生:拼音zhì shēng,经营家业;谋生计。 [13] 止【大】,〔-〕【宋】【元】【明】 [14] 将:拼音jiāng,<动> 带领。 [15] 世饥【大】,饥世【圣】 [16] 饥俭:拼音jī jiǎn,饥荒。 [17] 唯【大】,虽【圣】 [18] 时【大】,〔-〕【宋】【元】【明】 [19] 大家:拼音dàjiā,奴仆对主人的称呼。 [20] 若【大】,善【圣】 [21] 审:拼音shěn,〈副〉真实;确实。 [22] 持【大】,得【圣】 [23] 珠物出【大】,少珠物【宋】【元】【明】 [24] 负【大】,卖【元】 [25] 枚【大】,文【圣】 [26] 须【大】,得【宋】【元】【明】 [27] 香【大】,〔-〕【圣】牛头栴檀香:栴檀为香树名,出自牛头山,故曰牛头栴檀。色赤故言赤栴檀。 [28] 不訾【大】,资财【宋】【元】【明】不訾:拼音bù zī,数量很大,无法估计。 [29] 于是【大】,〔-〕【宋】【元】【明】 [30] 微贱:拼音wéi jiàn,卑微低贱,指地位低下。 [31] 头【大】*,须【圣】* [32] 寻:拼音xún,〈副〉顷刻,不久。 [33] 是【大】,此【圣】 [34] 曰【大】*,言【圣】* [35] 教训:拼音jiào xùn,训导;训戒。 [36] 曰【大】*,言【圣】* [37] 志【大】,至【元】【明】【圣】 [38] 馔具:拼音zhuàn jù,1.陈设食物之具;餐具。 2.犹设立。 3.指肴膳。 [39] 三达:拼音sān dá,佛教谓能知宿世为宿命明,知未来为天眼明,断尽烦恼为漏尽明。彻底通达三明谓之三达。用以指佛。 [40] 宿昔:拼音sù xī,指很短的时间。如:宿昔而死。 [41] 已【大】*,以【宋】【元】【明】【圣】* [42] 百【大】,万【宋】 [43] 敬【大】,惊【宋】【元】【明】 [44] 惊肃:拼音jīng sù,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因震惊而肃静。 [45] 五体投地:拼音wǔ tǐ tóu dì,指两肘、两膝和头顶着地,佛教最恭敬的礼节,比喻敬佩到了极点。 [46] 五戒:拼音wǔ jiè,佛教戒律之一。为佛教徒应持守的五项戒律。指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 [47] 欲【大】,故【圣】 [48] 望【大】*,婬【宋】*【元】*【明】* [49] 若【大】,在【圣】 [50] 应真:亦作“应仪”。具应人天供养之威仪者。即阿罗汉之旧译。《玄应音义》曰:“应仪道,又言应真,或言真人,旧云无著果,亦云阿罗诃,今言阿罗汉,皆是一义。” [51] 度【大】,祐【圣】 [52] 望【大】*,婬【宋】*【元】*【明】* [53] 啧啧称赞:拼音zé zé chēng zàn,不停的称赞,夸赞。 [54] 污言秽语:拼音wū yán huì yǔ,指肮脏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话语。 [55] 难捱:拼音nán ái,不易忍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