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ssgs116

第一百一十六课


五(宣说布施度)分二:一、知施与不施之功过而好施[1];二、如何发放布施之理。

一(知施与不施之功过而好施)分三:一、菩萨发放布施之方式;二、平凡者没有如此发放之过患;三、如是了知后当乐于布施之理。

一、菩萨发放布施之方式: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清净有情具戒律,不见可爱不可爱,
施头手足无怯心,布施所有恒无执。
知法无性我不实,纵舍自体无怯心,
尔时况施身外物?无有悭吝之是处。
如是具足而持戒,一切无碍无分别,
头目手足施无吝,一切所爱皆无著。
了知法本空无我,乃于此身无恋著,
况外财物而不舍?及彼非处而嫉妒。

相续清净的某某有情,如刚刚所讲远离想和贪执而具足清净戒律波罗蜜,他对于可爱与不可爱一切不视为某某相,布施头颅、手足给他众,当时,没有无能为力的怯懦之心,以这种方式舍施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恒时也不会对所拥有的一切有耽著,如此了知诸法无自性、无我、依缘而起、空而不实之后,纵然施舍自己的躯体尚且不生怯懦之心,当时更何况说布施身外之物了呢?何时何地都无有悭吝的情况,因为无有贪执之故。

《入行论·受持菩提心品》云: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

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

《发菩提心经论·檀波罗蜜品》云:

[云何菩萨修行布施?布施若为自利他利[2]及二俱利,如是布施则能庄严菩提之道。菩萨为欲调伏众生令离苦恼,是故行施。修行施者,于己财物常生舍心,于来求者起尊重心,如父母、师长、善知识想。于贫穷下贱起怜愍心,如一子想,随所须与心喜恭敬。是名菩萨初修施心。修布施故善名流布,随所生处财宝丰盈,是名自利。能令[3]众生心得满足,教化调伏使无悭悋,是名利他。以己[4]所修无相大施,化诸众生令同己利,是名俱利。因修布施获得转轮王位,摄受一切无量众生,乃至得佛无尽法藏,是名庄严菩提之道。施有三种,一、以法施,二、无畏施,三、财物施。以法施者,劝人受戒修出家心,为坏邪见说断常四倒众恶过患,分别开示真谛之义,赞精进功德、说放逸过恶,是名法施。若有众生怖畏王者、师子、虎、狼、水、火、盗贼,菩萨见已能为救护,名无畏施。自于财物施而不悋,上至珍宝、象马、车乘、缯帛[5]、谷麦、衣服、饮食,下至𪎊[6][7]一缕之綖[8],若多若少称求者意随所须与,是名财施。财施复[9]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信心施,三者、随时施,四者、自手施,五者、如法施。所不应施复有五事,非理求财不以施人,物不净故。酒及毒药不以施人,乱众生故。罝[10][11]机网不以施人,恼众生故。刀杖[12]弓箭不以施人,害众生故。音乐女色不以施人,坏净心故。取要言之,不如法物恼乱众生,不以施人。自余一切能令众生得安乐者,名如法施。乐施之人,复获五种名闻善利,一者、常得亲近一切贤圣,二者、一切众生之所乐见,三者、入大众时人所宗敬,四者、好名善誉流闻十方,五者、能为菩提作上妙因。菩萨之人名一切施,一切施者非谓多财,谓施心也[13]。如法求财持以布施,名一切施。以清净心无谄曲[14]施,名一切施。见贫穷者怜愍心施,名一切施。见厄苦者慈悲心施,名一切施。居贫少财而能用施,名一切施。爱重宝物开意能施,名一切施。不观持戒毁戒田非田施,名一切施。不求人天妙善乐施,名一切施。志求无上大菩提施,名一切施。欲施、施时[15]、施已不悔,名一切施。若以华施,具[16]陀罗尼[17]、七觉[18]华故。若以香施,具戒、定、慧熏涂身故。若以果施,具足成就无漏果故。若以食施,具足命辩色力乐故。以衣服施,具清净色,除无惭愧故。以灯明施,具足佛眼,照了一切诸法性故。以象马车乘施,得无上乘,具足神通故。以缨络[19]施,具足八十随形好故。以珍宝施,具足大人三十二相故。以筋力仆使施,具佛十力、四无畏故。取要言之,乃至国城、妻子、头目、手足,举身施与心无悋惜[20],为得无上菩提度众生故。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不见财物、施者、受者。以无相故,是则具足檀[21]波罗蜜。]

《菩萨本缘经·月光王品》云:

[菩萨摩诃萨,行无上道时,

为诸众生故,乃至舍头目。

我昔曾闻:是迦尸国,过去有王,名曰月光;修菩提道,为求法利,常呵[22]诸欲。其王形体端严姝好,才智过人,天下少双,质直不谄,所言柔软,至诚无欺,远离瞋恚,同心[23]欢乐。恭敬沙门、诸婆罗门,慈仁孝顺供养父母,隣国诸王承服德敬[24],而重伏之遥揖[25]为友,名德流布遍于诸方,常能利益无量众生。拥护国土所有人民,犹如慈母爱其赤子,复[26]于后时窃生此念:“我当云何令诸众生心欢喜耶?”即命大臣而作是言:“卿等今可庄严此城,悬诸华盖、竖宝幢幡[27],扫洒烧香以华散地,无令人民而有忧苦;悉以宝璎珞璎珞其身,衣服被饰极令鲜明。”诸臣跪诺敬奉王命,即出宣告举城人民:“卿等各各庄严城郭,所有里巷极使清净,令如三十三天宫殿。”

时,月光王乘一大象出于宫殿,即命一臣:“卿持我声告诸人民:‘我今庄严如此城郭,非为贪欲、贡高、憍慢[28]、畏怖他怨以御[29]寇敌[30],亦不求作转轮圣王;我今所以庄严此城,唯欲令诸一切众生受无量乐,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卿等今日宜应于我,起父、母、兄、弟[31]想,善知识想;若入我宫,当如己舍,所须之物随意自取;我今大施莫自疑难,取物之后当行善法;供身之余,复当转施诸人,若欲[32]须我身命,亦不爱也,唯愿一切皆受安乐。”时,月光王说是言已,宫中所有微妙宝物,使人负出随意布施,视诸人民犹如父母、兄弟、赤子,颜色和悦犹如秋月。一切人民瞻[33]戴是王,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善心视王目如青[34]莲。

当于尔时,国中人民无有持刀杖者,悉皆随王奉行十善,犹如牛王诸牛随从,亦如众星随逐于月;譬如众商随商主后,亦如众兵随逐主将;譬如蒲桃[35]其子甘故生果亦甘;如旃[36]檀树、根、华俱香。是月光王令诸人民等行十善,亦复如是。当是时也,其国乃至无有一人瞋嫉、憍慢、贡高、刚强、盗人财物、奸犯他妻,两舌、恶口,贪、恚、邪见。是月光王虽非圣帝,而其人民悉行十善,是时人民虽无草衣、果蓏[37]之食,而其体貌与仙无异,皆贪深山空闲之处,以爱王故不能舍离。时王如是行善法已,有诸沙门婆罗门等,称传其德遍满诸方。

尔时,有一老婆罗门,舍家爱欲,居在雪山;长发须爪为梵行相,结草障身水果御饥[38]。闻有人言,有[39]月光王者好施无悭。闻是语已,因往本习,即生恶念。犹如猛火投之膏油,膏油既至,倍复炽然;亦如毒药投生血中其力则盛,譬如渴人饮于咸水,如秋增热春多涕[40]唾。是婆罗门住深山中,闻王功德增益瞋恚,亦复如是;犹师子睡[41]闻麞鹿声,是婆罗门增长瞋恚,亦复如是。复作是念:“一切世间,皆悉愚痴,无有智慧,而为是王之所诳惑。我今当往,求索一物,审知[42]是王能舍离不?”复作是念:“但不有人从乞身命,若有索者必当退转。”作是念已,即出深山,弃舍净法,瞋恚增长,口如赤铜,衔[43]唇切齿[44],挥攉[45]角张。譬如恶龙放雹杀谷、如金刚杵摧破大山、如阿修罗王遮捉日月、犹如暴雨漂没村落、猛盛大火焚烧干草。是婆罗门,亦复如是,持是恶心,往迦尸城月光王所。示现如是本习恶相,身体战动,口言謇吃[46],行不直路。手卷撩捩[47],眉须[48]迅丽,头发[49]刺竖,覆手五指如五龙头,心中毒盛犹如恶蛇,瞋气㶿[50]郁烟炎[51]俱起,诈言:“大王!我在雪山,遥闻王名欢喜踊跃无量。我观诸王无如汝比,而此土地功德难量,复得值遇如是法王。大王今日为利益他,应当自舍所有身命,修正法者卧悟[52]常安,我今欲请大王一事。”

王即答言:“大婆罗门不须多语,请敕[53]所作,随其所须悉当奉施,若象马、车牛、金银、琉璃、衣服、珍宝、奴婢[54]、使人[55]悉当给与。婆罗门!汝今当知,是诸众生三毒所恼,流转生死无有脱期,老、病、死法常害众生,唯我一人能独出离,但为众生故久住世耳,随汝所爱,悉当与之。”

婆罗门言:“王若能尔,先当定心莫令倾动。”

王即答言:“我从昔来,常立誓愿,心难得动,我为众生发菩提心,尚舍身命,况余外物!汝今当知,家有钱财不能施者,当知是人则为守奴,犹如毒树虽生华实无人受用,井深绳短水无由得,有财不施亦复如是;若见乞者面目颦蹙[56],当知是人开饿鬼门。”

婆罗门言:“善哉!大王!构之虚言,复何所益,若能尔者,以头见[57]施。”

时诸大臣闻是语已,语婆罗门言:“怪哉大贼!从何处来?以此人口宣无义言。”即以土石竞共打坌,复共唱言:“如此人者非婆罗门,何处当有衣草,鹿皮,长发,节食,宣说如是蕀[58]刺之言。身体被服犹如仙圣,口所发言剧旃陀罗[59],身行口言不相副称,当知必定非婆罗门,乃是罗刹弊恶鬼神。咄哉恶人!汝今来此,欲干我等正法河耶?如金翅鸟欲食法龙断法雨乎?汝如恶风吹灭法炬[60],是大恶象欲拔法树,成死恶人无有道理。口发言时,舌何不缩?如何大地能载汝形?日光赫炎[61]不燋汝身,云何彼河不漂汝去?”

时婆罗门语诸大臣:“汝等痴人何故见呵!譬如恶狗吠[62]彼乞者,汝今疑我非婆罗门从远求耶!非是博学出家人乎?汝等愚恶亦不能知诸婆罗门所有威力,汝不知耶?日月亏盈[63]大海咸苦,阇㝹神仙吞饮恒河,十二年中断绝不流。自在天王面上三目,瞿昙仙人于释身上化千女根,婆私咤仙[64]变帝释身为𦍞[65]羊形,毗仇大仙食须弥山如食乳糜[66],如此之事尽是我等婆罗门力。我今来此,亦不为卿空言绮饰[67],谁当不能君王自言能一切施,我今从乞有何可责?”

时,月光王即语诸臣:“卿等今者不应见遮,我今当令此婆罗门所愿满足。汝当观察,我今治国无有贪婬、瞋恚、愚痴,所得果报今已成就,舍身时到如蛇脱皮。汝等当知,我今以此不坚之身易彼坚身、不坚之财贸易坚财、不坚之命贸易坚命。如我先时常为汝说大人之法、今正是时;亦常劝汝向于正法,闭塞诸恶开诸善门,于菩提中种诸善根,薄诸烦恼渐解家系,如我所得,如是功德,汝亦当得。是故我今放舍身命,汝当欢喜不应忧苦,若我贪身不能为者,犹当苦言慰喻令作。况我今日能自开割,而汝反更遮固不听,譬如有人以草易毳服[68]毒愈病。我亦如是,舍不坚牢身得坚牢身。”

时诸大臣,复作是言:“王今不应计[69]是事得坚牢身。”时诸大臣,复作是言:“王今不应计是事也。所以者何?大王乃是臣等所依,王今此身一切共有,共有之法何得独为一婆罗门而欲放舍?舍此身已,财施之事云何能办?若不能办,受苦者众。王身虽一天下共之,云何今日独欲自在?譬如多人共一妙宝,有人独用岂得自在?王身今者,亦复如是。”

尔时,大王和颜悦色向诸大臣复作是言:“汝等先当起慈愍心观婆罗门,然后我当舍头施之。”

尔时,大王告婆罗门:“汝小远去,听我慰喻[70]诸臣民已,当相发遣。”时婆罗门即便小却。

尔时,大王告诸臣言:“汝不知我本日所愿常欲利益诸众生耶!我已为汝所作成办,复当满此婆罗门愿。此婆罗门曾于往昔与我有怨,余报未毕常以系心,更无余缘可以偿之,要当舍头而令永毕。自我受身常行正法,今为此人亦行正法。卿等速去。”

唤婆罗门令还本处,作如是言:“汝无巧智不知时宜,于大众中求索我头,何故不于僻静之处而求索耶?我今为汝谏喻诸臣,令汝安隐得全性命;设不谏者汝之身命何得全济?汝小远去至彼静处,须我发遣诸大臣已,我当就[71]汝断头相施。”时,婆罗门闻王语已,即便远去。

尔时,大王遣诸臣已,即便至彼语[72]婆罗门[73]言:“汝今若为我怨所遣索我头者,我亦于汝无仇嫌[74]心。若自来索有何因缘?汝婆罗门应起慈心,设起慈心即当生天,怨心如火汝当速灭,瞋恚在心不见法义,修忍之人除去瞋恚,瞋恚污心形不端正,犹如云雾障蔽净月。出家之人所应不[75]生,生瞋恚者不得端正,犹如饮酒嗌[76]气臭秽。”

婆罗门言:“汝今所说虽[77]为妙善,而我粗犷何能信受?但施我头无更余言。我今闻汝所说虽善,闻已倍更增益瞋恚,犹如膏油投之猛火。”

时,王答言:“我从生来未曾劝人而为恶事,今此身者随汝自斫[78],是身可恶犹如粪坑实不爱之,但怜愍汝堕地狱耳。”

婆罗门言:“言地狱者为在何处?”

尔时,大王即起悲心,而作是言:“怪哉众生!咄哉世间!乃无一人修行善法为己利者。我虽种种劝谏[79]是人,而其本心犹乐行恶,譬如苍蝇在蜜器中,有人拔出心犹乐着,以乐着故乃至丧命,是婆罗门亦复如是。”

时,婆罗门持一利刀,以鹿皮覆即便出之,捉王头发系之树上,以瞋恚心欲斩王头。刀误不及,斫断树枝;时婆罗门谓已斫,竟即生欢喜,以是菩萨及诸天神威德力故,乃至不见其王身首。

尔时,树神语婆罗门言:“何处当有婆罗门人,受畜利刀杀害人命,汝手云何不堕于地?地何不裂陷汝身耶?云何于此清净人边生是恶心?汝身所以不陷地者,赖是菩萨拥护汝故。”

时,婆罗门谓得真实断菩萨头,怨心得解即便还去,王亦还宫身安无损。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能作如是,无所不舍。]


[1] 知施与不施之功过而好施:原译科判为“了知发放布施之功德与未发放布施之过患后当欢喜布施。”

[2] 他利【大】,利他【宋】【元】【明】【宮】

[3] 令【大】,今【明】

[4] 己【CB】,已【大】

[5] 缯帛:拼音zēng bó,指丝绸的统称。

[6] 𪎊:拼音chǎo,同“麨”。炒的米粉或面粉,一种干粮:“朝出移秧夜食𪎊。”

[7] 抟【CB】,搏【大】,团【宋】【元】【明】【宫】抟:拼音tuán,把东西揉弄成球形:抟泥球。抟纸团。

[8] 綖【大】,线【宋】【元】【明】【宫】綖:拼音xiàn,古同“线”。

[9] 复【大】,〔-〕【宋】【元】【明】【宫】

[10] 罝【大】,罩【宫】

[11] 罝罗:拼音jū luó,泛指捕捉鸟兽的网。

[12] 杖【大】,仗【宋】【元】【明】【宮】

[13] 一切施者非谓多财,谓施心也:《入行论·正知正念品》云:

若除众生贫,始圆施度者,

今犹见饥贫,昔佛云何成?

身财及果德,舍予众生心,

经说施度圆,故施唯依心。

[14] 谄曲:拼音chǎn qū,曲意逢迎。

[15] 时【大】,时欢喜【宋】【元】【明】【宫】

[16] 具【大】,具足【宋】【元】【明】【宮】

[17] 陀罗尼:即指总持。《大智度论》云:“陀罗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能遮者,恶不善根心生,能遮令不生;若欲作恶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罗尼。”

[18] 七觉:即指七觉支或七觉分。《劝发诸王要偈》云:

念择及精进,喜猗三昧舍,

此七菩提分,清净甘露道。

[19] 缨络:拼音yīng luò,以珠玉缀成的装饰品。

[20] 悋惜:拼音lìn xī,顾惜,舍不得。

[21] 檀【大】,檀那【宋】【元】【明】【宮】

[22] 呵:拼音hē,怒责:呵责。呵斥(亦作“呵叱”)。呵禁。

[23] 心【大】,止【宋】【明】,上【元】

[24] 敬【大】,故【元】【明】

[25] 揖:拼音yī,古代的拱手礼:作(zuō)揖。揖让(宾主相见的礼节)。揖客。揖别。

[26] 复【大】,又【宋】【元】【明】

[27] 幢幡:拼音chuáng fān,佛教道场用来装饰的长形旗帜。

[28] 憍慢:拼音jiāo màn,傲慢。

[29] 御:拼音yù,〈动〉抵挡:防御。御敌。御寒。

[30] 寇敌:拼音kòu dí,是指入侵之敌;敌军。

[31] 弟【大】,〔-〕【宋】【元】【明】

[32] 欲【大】,〔-〕【宋】【元】【明】

[33] 瞻【大】,檐【宋】

[34] 青【大】,初【宋】【元】【明】

[35] 桃【大】,萄【元】【明】

[36] 旃【大】,栴【宋】【元】【明】

[37] 果蓏:拼音guǒ luǒ,木实为果,草实为蓏。后用为瓜果的总称。

[38] 御饥:拼音yù jī,充饥;解饿。

[39] 有【大】,〔-〕【宋】【元】【明】

[40] 涕【大】,洟【宋】【元】【明】

[41] 睡【大】,瞋【宋】【元】【明】

[42] 知【大】,如【宋】【元】【明】审知:拼音 shěn zhī,由审察而明白。亦指清楚地知道,确知。

[43] 衔:拼音xián,〈动〉口含。

[44] 切齿:拼音qiè chǐ,咬紧牙齿,牙齿相摩擦。形容十分痛恨。

[45] 挥攉【大】,晖曤【宋】【元】【明】

[46] 謇吃:拼音jiǎn chī,意思是口吃,言辞不顺利。

[47] 卷撩捩【大】,拳缭戾【宋】【元】【明】撩:拼音liáo,〈动〉引申为挑逗,招引,逗引。捩:拼音liè 〈动〉违逆;不顺。

[48] 须【CB】【丽-CB】,发【大】

[49] 发【大】,须【元】【明】

[50] 㶿【大】,炥【宋】【元】【明】㶿:拼音bó,烟起貌。

[51] 烟炎:拼音yān yán,火苗。亦指烟和火焰。

[52] 悟【大】,寤【宋】【元】【明】

[53] 敕【大】,列【宋】【元】【明】

[54] 奴婢:拼音nú bì,泛指男女仆人。古代男仆称奴,女仆称婢。

[55] 使人:拼音shǐ rén,佣人,奴仆。

[56] 颦蹙:拼音pín cù,皱眉皱额,比喻忧愁不乐。

[57] 见:拼音jiàn,用在动词前面,称代自己。唐·周贺《留别南徐故人》诗:“三年蒙见待,此夕是前程。”

[58] 蕀:拼音jí,〔颠蕀〕一种攀援草本植物,即“天门冬”,中医以块根(天冬)入药。

[59] 旃陀罗:拼音zhān tuó luó,又译为旃荼罗,印度族群之一,在古印度教种姓制度中,被认为是最低种姓,被认为是不可接触的贱民。主要工作是处理人类及动物尸体,担任刽子手或屠夫。

[60] 法炬:拼音 fǎ jù,佛教语。喻佛法。谓佛法如火炬,能照明黑暗的世间。

[61] 赫炎:拼音hè yán,意思是大火燃烧貌。

[62] 吠:拼音fèi,狗叫:吠叫。狂吠。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

[63] 亏盈:拼音kuī yíng,1.减损盈满者。 2.缺损与盈满。引申为消长﹐盛衰。

[64] 婆私咤仙:系七大仙之一,十大仙之一,二十八部众之一。印度吠陀时代之仙人。据《大智度论》卷三载,往古之摩揭陀国王婆薮因厌世法而出家作仙人。时有居家婆罗门与出家仙人共论议祀天时应不应杀生啖肉,以此就教于婆薮仙人,婆薮答曰可,出家仙人乃责其非而告之应实语,婆薮言四吠陀中谓祀天应杀生啖肉,遂不改其说。彼因而得大罪,于是全身陷没地中。又《大方等陀罗尼经》卷一谓:彼仙人从地狱出,位列佛陀说法之会众。

[65] 𦍞【大】,羯【宋】【元】【明】𦍞:拼音dī,公羊:~羊触藩(公羊角钩在篱笆上,喻进退两难)。

[66] 乳糜:拼音rǔ mí,是以米粟等穀物加入牛羊乳中煮熟而成的粥。

[67] 绮饰:拼音qǐ shì,华丽的妆饰。

[68] 毳服:拼音cuì fú,是指毛皮制的衣服;旧亦用以借称少数民族服装。

[69] 计【大】,计如【宋】【元】【明】

[70] 慰喻:拼音wèi yù,1.亦作”慰谕”。 2.抚慰;宽慰晓喻。 3.谓解释宽慰。

[71] 就:拼音jiù,〈动〉靠近;走近;趋向。赴,到。

[72] 语【大】,〔-〕【宋】【元】【明】

[73] 门【大】,门所【宋】【元】【明】

[74] 仇嫌:拼音chóu xián,怨仇,怨恨。

[75] 应不【大】,不应【宋】【元】【明】

[76] 嗌【大】,噫【元】【明】

[77] 虽【大】,唯【宋】【元】【明】

[78] 斫:拼音zhuó,〈动〉用刀、斧等砍劈。

[79] 劝谏:拼音quàn jiàn,规劝谏过。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