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ssgs12

第十二课


二、比喻: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此知五蕴如幻术,不执幻蕴各相异,
离种种想寂灭行,此即行持胜般若。
菩萨若知诸幻化,色受想行识亦然,
寂静行离种种相,此名最上般若行。

处在此学道阶段的菩萨,知晓以五蕴为例的一切法现而不实犹如幻术,不把幻术和蕴执著为各自相异、有真假之别的他法,认识到五蕴本身与梦幻等一模一样,进而远离人执与法执的种种想,寂灭戏论而行持,这就是在行持最殊胜的般若波罗蜜多。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中世尊以辟支佛名,来说明菩萨了悟无明等十二缘起支,如幻了不可得而行持般若。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云:

现见于无明,毕竟不能生;犹如水中影,终始无所有。

明见一切法,而无动摇相;若见法如是,是故名为明。

明性如虚空,一切法皆尔;若得此现见,是名辟支佛。

如说此身行,而不在于内;亦不在于外,此身行不生。

身行如芭蕉,毕竟无坚固;不生亦不灭,其性如虚空。

无畏诸菩萨,若得此现见;是名为正觉,难思辟支佛。

了知一切法,其性常如幻;亦能深信解,识无所有性。

观察如此识,所行而虚妄;以有此知故,能知识性空。

已知智非知,一切处无染;若知如是法,识则同于幻。

如说诸名色,无受不可说;而知其性相,毕竟无所有。

能说诸入性,而无有取相;能如是知入,此是性空故。

触性无不在,住于诸入中;观察此触时,如幻无所有。

触性本自空,分别故能知;而此诸触性,住处无方所。

若能现见触,智者能远离;有慧远离触,是名辟支佛。

能知受相空,受亦无自性;如泡不牢固,毕竟无所有。

已断一切爱,通达无爱法;已到爱尽处,是名辟支佛。

知取无所取,亦知是虚无;不生无所有,如热时炎水。

本来诸有想,及本有生想;若知此性想,毕竟无所有。

已离一切老,更不复受死;而于一切处,不复更受身。

已逮此现见,而无有所依;以辟支佛名,宣说诸菩萨。

    至于如何行持诸法如幻,我们就来用一则公案来宣明其要。

《大宝积经·授幻师跋陀罗记会》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众所知识。菩萨摩诃萨五十人,得大神通变现自在,证无生忍及陀罗尼。其名曰:师子菩萨、师子慧菩萨、妙栴檀菩萨、调御菩萨、大调御菩萨、光胜菩萨、光现菩萨、光威菩萨、光严菩萨、明觉菩萨、众上菩萨、调御众生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弥勒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等而为上首。复有四大天王、释提桓因、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并诸无量天、龙、夜叉[1]、阿修罗[2]、乾闼婆[3]、紧那罗[4]、摩睺罗伽[5]等众所围绕。如来世尊大名称故普闻世间,所谓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一切知者,一切见者,成就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五眼[6]具足;记说神变、教诲神变、神通神变,皆悉圆满,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城邑、草木丛林、须弥山等、大海江河、诸天宫殿,置一毛端令住虚空,或经一劫或过一劫,随念所期而不倾动。

时,王舍城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一切人民皆于如来深生尊重,以诸上妙饮食、衣服、卧具、汤药恭敬供养。于彼城中,有一幻师名跋陀罗,善闲异论、工巧、咒术,于诸幻师最为上首。摩竭提国,唯除见谛之人及于正信优婆塞、优婆夷等,诸余愚人皆被幻惑,无不归信。时彼幻师,闻于如来功德名称,便生是念:“今此城中一切众生,悉皆于我生尊重心,唯有瞿昙[7]沙门犹未信伏。我今应当往彼较试。彼若归我,摩竭提人必皆于我倍加恭敬。”

时彼幻师,宿植善缘成熟时至,及由世尊威德力故,从王舍城往耆阇崛山,睹佛光明踰百千日,面轮严好犹如满月,身相圆满如尼拘陀树[8],毫相清净如摩尼光,其目绀色如青莲华,乃至梵天无能见顶,以六十种清净音声为众说法。而此幻师,虽睹如来威德特尊犹怀邪慢,复更念言:“我今应当试验于彼。若是一切知见之者,应知我意。”作是念已,前礼佛足,而作是言:“愿于明日受我微供。”

尔时,世尊观彼幻师及王舍城诸众生等根熟时至,为成熟故默然受请。时彼幻师,既见世尊受其请已,复作是念:“今此瞿昙不识我意,定知非是一切智人。”即便辞退作礼而去。

尊者目连时在会中,既睹斯事,前白佛言:“此跋陀罗,欲于如来及比丘众有所欺诳。唯愿世尊,勿受其请。”

佛告目连:“莫作是念!然[9]贪瞋痴能为诳惑,我于是事久已断灭,证得诸法本无生故。我于长劫安住正行,何有人能欺诳我者?汝今当知,彼之所作非真幻化,如来所作是真幻化。所以者何?现证诸法皆如幻故。假使一切诸众生类,皆成幻术如跋陀罗,比于如来百分、千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复告目连:“于意云何?彼之幻师,颇能变现三千大千所有世界令严饰不?”

答言:“不也。”

“目连当知,我今能于一毛端中,变现庄严恒沙世界,犹未尽于如来神力。目连当知,有大风轮名为碎坏,彼能破坏三千世界;复有风轮名毗岚婆,能坏世界,复能成立;复有风轮名为鼓动,彼风常能旋转世界;复有风轮名为安住,彼风能行有顶[10]之处;复有风轮名为飘散,彼能飘散须弥山王及黑山等;复有风轮名为猛焰,劫火烧时能飘猛焰上至梵天;复有风轮名为止息,劫火烧时彼能止息劫火所烧;复有风轮名为清凉,能使一云普覆三千大千世界;复有风轮名为遍霔[11],劫火烧时普于世界降霔大雨;复有风轮名为干竭,劫水漂时能令彼水悉皆枯涸。如是风轮,我若具说,穷劫不尽。目连当知,于意云何?此之幻师,能于如是诸风轮中暂安住不?”

答言:“不也。”

佛言目连:“如来能于如是风轮,行、住、坐、卧得无摇动。又复能以如是风轮内[12]芥子中,现诸风轮所作之事,然于芥子无增无损,而诸风轮不相妨碍。目连当知,如来成就幻术之法无有限极。”

尔时,尊者大目乾连及诸大众,闻于如来作是说时,生希有心,顶礼佛足,同声唱言:“我等今者遇大威德神通导师,获大饶益。若有得闻如来世尊如是神力深生信解,此人必当获大善利,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时,彼幻师即于其夜,诣王舍城于最下劣秽恶之处,化作道场宽广平正,缯彩[13]幡盖种种庄严,散诸华香,覆以宝帐[14]。复现八千诸宝行树,其宝树下一一皆有师子之座,无量敷具[15]悉皆严好,为欲供养诸比丘故。而复化为百味饮食,并现五百给侍之人,服[16]以白衣,饰以严具。作是化已,时四天王[17]来至会中,告幻师言:“汝于明日为供如来,化作如是无量严具,由是因缘获大功德。我今为欲助于汝故,供养如来,于此化为第二道场颇能听[18]不?”时彼幻师闻是语已,生奇特心,即便听许。于是四王,即便变现无量殊妙庄严之具,倍于幻师幻化之事。

时,天帝释复与三万诸天子等,来诣道场语幻师言:“我今亦欲因汝供养庄严道场。”幻师惊悚[19],又便听许。于是天帝为如来故化作堂宇[20],犹如三十三天殊胜之殿,又复化作波利质多[21]、俱鞞陀罗[22]、天妙树等,次第行列。幻师尔时见斯事已,嗟叹[23]惊悔,欲摄所化;尽其咒术,幻化之事宛然如故,便自思念:“此为甚奇!我从昔来于所变化隐现从心,而于今时不能隐没,必由为彼如来故然。”时,天帝释知彼心念,告幻师言:“汝于今者为如来故,庄严道场无能隐没。以是当知,若复有人于如来所,乃至发于一念之心,由斯善本,毕竟能作般涅槃因。”彼闻天帝作如是说,心甚欢喜,过夜分已,往如来所,白言:“世尊,我于今时营办已讫,愿垂哀愍。”

尔时,世尊于晨朝时,著衣持钵,与诸大众恭敬围绕,入王舍城赴彼幻师道场之所。摩竭提国外道梵志、婆罗门等,咸愿如来为于幻师之所幻惑,为欲见故皆来集会。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乐欲见闻如来神变及师子吼,亦皆集会。尔时,如来以佛神力,令彼幻师、帝释、四王,各见世尊在于已所庄严之处。

彼时,幻师既见是已,舍于憍慢,前礼佛足,白言:“世尊,今于如来悔过发露!我先于佛妄生欺诳,幻化种种庄严之事,后虽渐悔,无能隐没。”

尔时,世尊告幻师言:“一切众生及诸资具皆是幻化,谓由于业之所幻故。诸比丘众亦是幻化,谓由于法之所幻故。我身亦幻,智所幻故。三千大千一切世界亦皆是幻,一切众生共所幻故。凡所有法无非是幻,因缘和合之所幻故。汝今应以幻化饮食随次而行。”时彼幻师,与四天王、释提桓因,并来眷属,及所幻化给侍人等,即持饮食施佛及僧,同会众人悉皆充足。

尔时,摩诃迦葉而说偈曰:

“知食是幻化,受者亦复然,

 了此平等时,乃名为净施。”

大目乾连曰:

“知座是幻化,坐者亦复然,

 了此平等时,乃名为净施。”

舍利弗曰:

“如化给侍人,受者心亦然,

  施者能如是,乃名为净施。”

须菩提曰:

“勿以施为施,勿以受为受,

  施者能如是,乃名为净施。”

阿难陀曰:

“所施如虚空,受者不可得,

  远离于身心,其施最清净。”

光幢菩萨曰:

“譬如彼幻师,幻化庄严事,

  诸法皆如是,愚人不觉知。”

光严菩萨曰:

“如座及诸树,皆幻心所为,

  幻心与虚空,何有少差别。”

师子菩萨曰:

“野干未曾闻,师子所哮吼[24]

其心无所惧,嗥叫[25]林树间,

 适闻师子声,藏窜[26]而无所;

 幻师亦如是,不对[27]如来前,

常于外道中,自赞超过佛,

幻师虽造作,幻术有其边。

如来所成就,幻术无穷尽,

   一切诸天魔,莫能知边际。”

师子慧菩萨曰:

 “了知给侍人,饮食并食者,

  一切皆幻化,善施无过上。”

弥勒菩萨曰:

“如火得酥油,展转而增盛,

  世尊对幻师,幻化亦如是。”

文殊师利菩萨曰:

“此会众善事,如本未曾为,

  一切法皆然,常等于前际。”


[1] 夜叉:意译为 “捷疾鬼”、“能咬鬼”、“轻捷”、“勇健”。

[2] 阿修罗:非天。

[3] 乾闼婆:意译为香神、嗅香、香阴或寻香行。

[4] 紧那罗:梵音kiṃnara,汉译“人非人”。

[5] 摩睺罗伽:梵语Mahoraga,汉译“大蛇”。

[6] 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7] 瞿昙:梵名Gautama 或Gotama,巴利名Gotama 。为印度刹帝利种中之一姓,瞿昙仙人之苗裔,即释尊所属之本姓。又作裘昙、乔答摩、瞿答摩、俱谭、具谭。意译作地最胜、泥土、地种、暗牛、灭恶。又异称为日种、甘蔗种、阿儗啰娑。据东晋翻译的《十二游经》载,于久远劫时,有菩萨为王,早失父母,乃以国付与其弟,从一婆罗门学道,住于甘蔗园,时人称其师为‘大瞿昙’,称彼为‘小瞿昙’。其时国中有五百大贼劫取官物,于遁逃时路经甘蔗园,乃散其盗物于左右,捕贼者寻迹追至,以为菩萨即国中大贼,即以木贯射之,致其身血流污满地;大瞿昙以天眼彻见,悲哀涕泣,乃取土中之余血,以泥和之,还至园中,盛之于器,并分置左右而咒之,谓此瞿昙若有诚心,则天神将变血为人。历经十月,左化作男,右化成女,遂以瞿昙为姓。(另据其它资料说此一男一女结为夫妻,其后代以瞿昙为姓。)《大日经疏》记载,瞿昙仙人于空中行欲,有二渧之污,落于地面,生成甘蔗,后经日光炙照,生出二子,其中一子即为释王。故相传瞿昙仙人即释迦种族之祖,且释种亦因之称为甘蔗种。

[8] 尼拘陀树:意译为无节、纵广、多根。多产于印度、锡兰、缅甸等南亚地区。其形状类似榕树,树干端直高大,叶呈长椭圆形,叶端为尖形,枝叶繁茂,覆地广大。有下垂的气根,达地后复生根而向四周扩张生长。果实似无花果,大如拇指头,内含无数的小种子。材质坚硬耐老,多用于建筑物的支柱或各种器具的横木等。《大智度论》卷八所载,佛以此树高大能覆荫五百车乘,而其种子小于芥子,比喻老女人以净信心供养佛,其因虽小,而能得大果报。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此外,过去七佛中,第六迦叶佛以此树为道场树。

[9] 然:拼音rán,〈动〉“然”是“燃”的本字。然,烧也。

[10] 有顶:无色界之第四处,非想非非想天也。是位于世界之最顶,故称有顶。《妙句解》曰:“非非想天,名为有顶。是于三界有漏世间,极顶之故。”

[11] 霔:拼音shù,古同“澍”,时雨灌注。

[12] 内:拼音nà,古同“纳”,收入;接受。

[13] 缯彩:拼音zēng cǎi,意思是彩色缯帛。

[14] 宝帐:拼音bǎo zhàng,一、释义是佛家的帷帐,二、华美的帐子。

[15] 敷具:拼音fū jù ,意思是佛教语,陈饰于佛座前供桌上的饰物;袈裟。

[16] 服:拼音 fú,〈动〉穿着。

[17] 四天王:即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18] 听:拼音tīng,〈动〉接受,听信,接纳。

[19] 惊悚:拼音jīng sǒng,意思是形容令人惊慌恐惧、惧怕的事物。

[20] 堂宇:拼音táng yǔ,指殿堂的顶棚。

[21] 波利质多:系忉利天宫之树名。意译为圆生树、昼度树、香遍树。以其为树中之王,又称天树王。属豆科,学名 Erythrina indica,叶呈羽状,开深红色长穗状花,形如珊瑚,遂有珊瑚树(coral tree)之称。此树在忉利天善见城之东北角,位于杂乱园与欢喜园间,周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其根茎枝叶花果皆有香气,能遍熏忉利天宫,故称香遍树。此树有神,名为漫陀,常作伎乐以自娱,故成为三十三天娱乐之所。

[22] 俱鞞陀罗:(植物)Kovidār,又作拘鞞陀罗。树名。《嘉祥法华疏》曰:“拘鞞陀罗,此云大游戏地,地破也。”

[23] 嗟叹:拼音jiē tàn,感叹声。

[24] 哮吼:拼音xiào hǒu,泛指大声喊叫。

[25] 嗥叫:拼音háo jiào,形容动物的大声嚎叫。

[26] 藏窜:拼音 cáng cuàn,隐藏逃避。

[27] 对:拼音duì,〈动〉较量,为争夺优势或胜利而激烈斗争。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