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 尔时,世尊为欲成熟彼幻师故,化一长者入于会中,谓幻师曰:“汝今于此欲何所作?” 幻师答言:“我为供养沙门瞿昙设诸饮食。” 长者告言:“莫作是说!如来今者与诸比丘,在阇王宫受供而食。”佛神力故,令彼幻师见于如来与诸比丘在彼而食。 又复化作第二长者,谓幻师言:“汝何所作?” 幻师答言:“我为供养沙门瞿昙。” 长者复言:“莫作是说!如来今者与诸比丘,在于梵志里巷[1]之中巡行乞食。”佛神力故,令彼幻师还见如来与诸圣众在里巷中巡行乞食。 又复化作第三长者,告幻师言:“如来今者在彼医王耆婆园中,为诸四众宣说妙法。”佛神力故,令彼幻师皆见如是。 次复化作释提桓因,来诣幻师而复告言:“如来今在三十三天为众说法。”彼时幻师复见如来,在天众中演诸法要。 尔时,幻师复于林树华叶之间,及诸一切师子座上,并王舍城里巷垣墙[2]、室宅堂殿及诸胜处,皆见如来具诸相好;亦于一切诸如来所,自见己身悔过发露。彼时幻师,唯见佛身,余无所见,欢喜踊跃,而便获于念佛三昧;从三昧起,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我昔于阎浮,幻化无过上,今比佛神通,无能及少分。 由是方了知,诸佛难思力,随心能变现,化佛如恒沙。 所见诸如来,皆具于相好,愿尊为显示,何者是真佛? 于此诸如来,我欲修供养。愿尊为我说,何者为胜果? 若人于佛所,不生尊重心,如是诸凡夫,退失于安乐。 今于世尊前,发露先所犯,妄试如来罪,永愿灭无余。 梵释并大众,愿皆证知我,为度诸群生,今发菩提心。 以智慧光明,觉悟于世间,施与甘露法,悉皆令充满。 若人于佛所,见如是神变,及闻悦意言,胜行无碍智, 何有明慧者,不发菩提心?愿示菩提道,及遍清净行, 何等为修行,二乘不能入?云何所行处,尊重而供养? 云何具威仪,及离诸疑悔?云何于多闻,无厌修坚实? 云何为人说,令乐于正法,无希利养心,及善知恩报? 云何于众生,常为不坏友?云何近善友,舍离恶知识? 云何值诸佛,供养心无倦?云何为学处,尊重及清净? 云何定种姓,成就如理心,及舍不如理,具足正思惟? 云何无怯弱,不为魔所摄,思惟于义理,不舍诸众生? 云何不应舍,不取而摄取,得入于正行,具足善方便? 云何修慈悲,成就诸神通,证于无碍辩,及得陀罗尼? 云何获法忍,清净之辩才,当舍应舍法,得入甚深义? 云何于誓愿,一切皆圆满,于诸波罗蜜,而得不退转? 我于如是法,当愿勤修行,唯愿大悲尊,为我广宣说。”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若了一切法,皆同于幻化,是人则能现,百亿诸佛身, 往于俱胝刹,度脱诸众生。譬如跋陀罗,无色现众色, 不生亦不灭,无住无去来。世尊变化身,及与比丘众, 亦无有生灭,乃至于涅槃,此皆是如来,不思议神变。 亦如幻化者,现象马军阵,迷惑诸众生,妄见为真实, 如是象马军,无性亦无生。诸佛无色相,无去亦无来, 住于我见人,妄生于佛想。不应以色相,种族及生处, 乃至梵音声,而欲观如来,亦难以心识,分别于诸佛。 诸佛法性身,超过于三世,自性离诸相,不堕于法数。 所现诸如来,自性无生起,亦无蕴界处,住于无所依, 如是佛法身,非五眼能见。若谓我见佛,是则不能见, 以无见为见,如空中鸟迹。如汝所见佛,及余未见者, 平等如虚空,一相无差别。戒定慧解脱,及解脱知见, 一切诸如来,功德无差别,皆住于空性,于法无所著。 一切皆幻化,无性亦无生,供养一如来,则供于多佛, 诸佛之法身,平等无差别。如是一切佛,咸能生福利, 普施诸如来,皆获于大果,同证于平等,清净之法性。 是故诸如来,无种种差别,如汝先所问,何者为真佛? 当舍散乱心,谛听我宣说,应住正念慧,观察于诸法。 一切皆无生,妄见为真实,色相若有生,则应亦有灭。 是故诸如来,毕竟无有生,彼亦非己生,亦无有散灭。 由是观如来,以无见为见,如汝所见佛,不依止方所。 一切诸凡夫,皆依于五蕴,应当于彼蕴,如佛而观察。 诸佛及诸法,乃至于众生,以无相为相,无有依止者, 若作是观察,速证于菩提。诸法皆非有,由妄分别生, 因缘体性空,离作者性故。如是能了达,因缘作者空, 彼则能了知,离染清净法,以清净法眼,得见诸如来。” 时,彼幻师闻是说已得顺法忍,五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二百菩萨证无生忍。尔时,世尊饭食已讫,欲满幻师所施愿故,复说偈言: “能于所施物,施者及受人, 等无分别心,是则施圆满。”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我等愿于如来以佛神力加持幻师,今所施设庄严之事,于七日中令不隐没。”是时如来为众请故,令彼幻师幻化道场,满足七日严饰如故。尔时,如来与诸比丘及大菩萨,天、龙、夜叉、乾闼婆等恭敬围绕,还耆阇崛山为众说法。 尔时,幻师复往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却住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愿为演说诸菩萨道。勤修行者,速当得至菩提道场。” 佛言:“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幻师白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善男子,有四种法是菩萨道,若能修行,速当得至菩提道场。云何为四?一者、于菩提心永不退失,二者、于诸众生常无弃舍,三者、一切善根求无厌足,四者、护持正法起大精进。 善男子,菩萨复有四法遍清净行。云何为四?一者、律仪清净,二者、意乐清净,三者、智慧清净,四者、受生清净。 复有四法,唯菩萨行,非彼二乘之所能入。云何为四?一者、修习禅定而不随生,二者、于甚深义心能简择,三者、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四者、种种辩才演法无碍。 复有四法,所行之处。云何为四?一者、乐住闲寂,二者、厌于愦闹,三者、于诸众生起大慈心,四者、能了诸行无有去来。 复有四法,尊重供养。云何为四?一者、不惜身命,二者、心常欢悦,三者、舍离憍慢,四者、如说修行。 复有四法,威仪具足:一者、知时,二者、知处,三者、寂静,四者、真实。 复有四法,能离疑悔。云何为四?一者、于恶作事应预防护,二者、于诸智人当乐亲近,三者、于所闻义常善思惟,四者、不以慈心不举他过。 复有四法,多闻无厌。云何为四?一者、增长自他正智慧故,二者、于他疑惑能断除故,三者、于佛正法能摄受故,四者、于诸如来赞无尽故。 复有四法,多闻坚实。云何为四?一者、闻正法已能善解了,二者、闻正法已不作诸恶,三者、闻正法已为他开示,四者、闻正法已回向菩提。 复有四法,说法利益。云何为四?一者、常受他人香味饮食,二者、恒受衣服种种供养,三者、令魔眷属势力羸弱,四者、诸天护持魔不得便。 复有四法,令他信乐所说之法。云何为四?一者、心少欲故,二者、常知足故,三者、语柔软故,四者、身顺法故。 复有四法,能演正法无有希望。云何为四?一者、于生死中恒怀怖畏,二者、不求世间利养亲友,三者、于诸众生常生拥护,四者、于诸圣种而能修习。 复有四法,知恩报恩。云何为四?一者、劝诸众生趣菩提故,二者、知所作业不失坏故,三者、慈爱众生如己身故,四者、善能修行菩萨事故。 复有四法,于诸众生为不坏友。云何为四?一者、能被忍辱大甲胄[3]故,二者、福利众生不求报故,三者、于大悲心常不退故,四者、虽多恼害亦不舍故。 复有四法,于诸善友应当亲近。云何为四?一者、成就善巧方便,二者、成就殊胜意乐,三者、成就菩萨正行,四者、成就劝赞菩提。 复有四法,于诸恶友应当舍离。云何为四?一者、赞说二乘,二者、令退菩提,三者、增长恶法,四者、损坏诸善。 复有四法,得值诸佛。云何为四?一者、恒以一心专念佛故,二者、称赞如来诸功德故,三者、所受律仪遍清净故,四者、以胜意乐发弘愿故。 复有四法,供养诸佛心无懈惓。云何为四?一者、应自庆快我今供养最上福田,二者、由我供养一切众生亦当供养,三者、因供养已于菩提心当得坚固,四者、睹于如来三十二相善根增长。 复有四法,于诸学处生尊重心。云何为四?一者、超过恶道,二者、得生善趣,三者、尊重如来,四者、圆满诸愿。 复有四法,所应学处。云何为四?一者、于菩提心常不舍离,二者、于诸众生心行平等,三者、于波罗蜜精进修行,四者、闻无量法不生恐怖。 复有四法,学处清净。云何为四?一者、不造诸恶,二者、深解空性,三者、不谤诸佛,四者、灭坏诸见。 复有四法,三昧种姓。云何为四?一者、离愦闹故,二者、乐寂静故,三者、心无乱故,四者、善根增故。 复有四法,如理之心应当成就。云何为四?一者、所修善法回趣菩提,二者、心常宴[4]寂无有执著,三者、于解脱门常勤修习,四者、曾不求证二乘涅槃。 复有四法,不如理心应当舍离。云何为四?一者、于诸生死有所怖畏,二者、于所修行不生信受,三者、于秘密教不求胜解,四者、于诸善根而不修习。 复有四法,正思惟心应善修学。云何为四?一者、菩萨乃至为一众生,于无量劫受生死苦;二者、应先了知一切众生根性差别,而为说法令舍烦恼;三者、应当断一切恶,修一切善,降伏魔军,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四者、当为三千大千世界无量众生,以一梵音演诸法要。 复有四法,无怯弱心,魔不能摧。云何为四?一者、观一切法犹如幻化,二者、常与如理正智相应,三者、于一切法无所分别,四者、于一切相无所执著。 复有四法,思惟于义。云何为四?一者、知一切法从因缘生,二者、知无少法名为起者,三者、知缘生法彼即无起,四者、知法无生亦无灭坏。 复有四法,不舍众生。云何为四?一者、不舍弘愿,二者、忍于疲苦,三者、不惜身命,四者、恒修四摄[5]。 复有四法,不应舍离。云何为四?一者、于诸布施而不舍离,二者、成熟众生而不舍离,三者、常自觉察而不舍离,四者、增长他善而不舍离。 复有四法,常应摄受。云何为四?一者、微少善根亦当修习,二者、增长他善心无懈怠,三者、闻说施戒则能信受,四者、不求一切利养名誉。 复有四法,入于正行。云何为四?一者、成就通智,二者、住大三昧,三者、修习空性,四者、无所执著。 复有四法,善巧方便。云何为四?一者、菩萨于诸发心,以菩提心而为上首,乃至烦恼犹令顺趣无上菩提,何况发起诸善心等!二者、观诸众生乃至住于邪见之者皆为法器,三者、了知诸法无有自性,四者、修习解脱于三昧门无执著想。 复有四法,修大慈心。云何为四?一者、修大慈心救护众生,二者、修大慈心度脱众生,三者、修大慈心觉悟众生,四者、修大慈心为令众生入涅槃故。 复有四法,修大悲心。云何为四?一者、修大悲心为令众生离诸恶道住善趣故,二者、修大悲心为令众生舍诸恶行习善法故,三者、修大悲心为令众生离于小乘入大乘故,四者、修大悲心为令众生离于生死得涅槃故。 复有四法,成就神通。云何为四?一者、不惜身命无爱恋故,二者、了一切法如幻化故,三者、于诸众生起尊重故,四者、修奢摩他[6]无散乱故。 复有四法,得无碍辩。云何为四?一者、随顺于义不随于文,二者、随顺于法不随于人,三者、了达诸法离于文字,四者、依了文字演说无尽。 复有四法,得陀罗尼[7]。云何为四?一者、于诸多闻无有厌足,二者、于多闻者恭敬供养,三者、以种种名说真实义,四者、随秘密教能正趣入。 复有四法,能得法忍。云何为四?一者、多修胜解,二者、无有退转,三者、资粮圆满,四者、精勤无倦。 复有四法,得净辩才。云何为四?一者、于说法人无所违逆,二者、尊重法师恭敬听受,三者、不以多闻而自憍慢,四者、于少闻者不生轻贱。 复有四法,应当舍离。云何为四?一者、于贪瞋痴应当舍离,二者、于声闻乘应当舍离,三者、于缘觉乘应当舍离,四者、于善法相应当舍离。 复有四法,入甚深义。云何为四?一者、于有为法深达缘起,二者、于秘密义能正了知,三者、于诸法性深生正解,四者、于一切法了达空义。 复有四法,令愿圆满。云何为四?一者、尸罗[8]清净,二者、净除恶业,三者、无有谄诳,四者、增长善根。 复有四法,于诸波罗蜜而得不退转。云何为四?一者、以善巧方便,能于一波罗蜜遍通诸波罗蜜;二者、以善巧方便,随了一众生,遍了一切众生;三者、以善巧方便,证于一法清净,遍证一切诸法清净;四者、以善巧方便了知一佛,遍能了知一切诸佛。何以故?由于法性无差别故。” 佛说如是菩萨四法门时,幻师跋陀罗证无生忍,心怀踊悦,即升虚空,其身去地七多罗[9]量。尔时,世尊熙怡微笑,从其面门放无量光,其光普照诸佛世界,还于如来顶上而没。 尔时,尊者阿难作是念言:“如来、应、正等觉,现此微笑非无因缘。”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问曰: “普闻三界遍知尊,威德智处难思者, 已达菩提功德岸,今现微笑有何缘? 十方五趣诸众生,心行种性上中下, 如来于彼悉能了,今现微笑有何缘? 人天八部诸大众,所出种种妙音声, 比于如来清净音,乃至不及歌罗[10]分。 世尊光明遍十方,普照无量诸佛刹, 日月摩尼梵天光,无有能比如来者。 已了性空甚深法,无我无人及众生, 有无二边皆舍离,善知三际如水月。 今谁趣于最上乘,绍继如来法种性, 生于广大三宝中?微笑因缘愿宣说。 如来所现微笑光,为彼诸乘有差别, 于膝于肩而没者,如斯为彼二乘人。 今者所放无量光,此光入于如来顶, 天中胜者为何人,于此佛乘当授记?”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今见是跋陀罗不?” 白言:“已见。” 佛告阿难:“此善男子,过于九万二千劫,于大庄严土,善化劫中,当得成佛,号曰神变王如来、应、正等觉。彼佛国土,人民炽盛,安隐丰乐,地平柔软如兜罗绵[11],华果诸树次第行列,幢幡宝盖以为庄严,众乐自鸣妙香充遍,所须饮食应念而至,诸所受用资生之具,如忉利天而无有异。彼国常现种种庄严,是故号为大庄严土。于彼国内一切人民,皆住大乘深信坚固。彼神变王如来,寿十千岁,正法住世满百亿年。临涅槃时,授名称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告言:‘汝于来世,次当作佛,号一切最胜如来、应、正等觉。’” 时,跋陀罗闻于如来如是记已,从空而下,顶礼佛足,而作是言:“我今归命如来、应、正等觉及法比丘。”如是殷勤无量俱胝数百千遍,复作是言:“如佛世尊,以于真如无有异故,说一切法不异真如,乃至无有差别、无有缺减、无有分别、无生无作。我今归依亦复如是。” 尔时,尊者阿难谓跋陀罗言:“汝若如佛所说真如而归依者,汝今岂于佛法性中有所得耶?” 幻师答言:“我身即是如来法性。所以者何?我及如来无二无别,一切诸法皆真如故。言真如者,则一切法无差别性,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尊者当知,言无二者,无所分别,是为无二。何以故?遍知诸法但有名字是佛智故。” 尊者阿难前白佛言:“奇哉!世尊,此跋陀罗,乃有如是智慧辩才。昔以幻化惑乱世间,今时复以智慧惑乱。” 佛告跋陀罗言:“善男子,汝实尔耶?” 跋陀罗言:“如佛所作惑乱之事,我亦如是惑乱世间。所以者何?谓佛世尊于无我中说有众生及寿命者,此于世间是大惑乱。如于如来证菩提已不见少法是生死往来而说生死往来,如我意者,唯有如来是大惑乱。”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如汝所说,诸佛如来于无我中乃至无有生死往来,而随世俗说众生等;亦无少法名为涅槃,然为证得涅槃法故说于涅槃。” 时,跋陀罗闻是说已,前白佛言:“我愿出家作于比丘。”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汝当与是善男子剃除须发,授具足戒。”弥勒菩萨承佛教旨,即与出家。 受于具戒既出家已,复白佛言:“世尊,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诸菩萨真出家者,谓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方可名为真出家也。”说是语时,五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于诸漏心得解脱。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此经名为《授幻师跋陀罗记法门》,亦名《渐证菩提法门》。若有众生于未来世欲见如来及为众生作佛事者,当于此经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以者何?是人则为已见如来,亦已为他施作佛事。是故,阿难,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流通之者,则为哀愍利乐众生。若欲发趣无上菩提,亦于此经当勤修习。此经能出无上菩提,此经能生无上菩提,是故此经亦复名为《出生菩提》。若有受持此经典者,当知诸佛止住其身,何况于中如理修行!” 时跋陀罗复白佛言:“世尊,此经亦名《发觉善根》。何以故?今于佛所得闻是经,一切善根皆现前故。” 佛说是经已,尊者阿难及跋陀罗,天人大众、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菩萨如若洞悉诸法悉皆为幻、为化,寂灭一切妄执——戏论分别,舍弃种种相执,行持万法一相所谓无相,即名最为无上的般若行。 [1] 里巷:拼音 lǐ xiàng,意思是巷;胡同。 [2] 垣墙:拼音yuán qiánɡ,意思是院墙、围墙。 [3] 甲胄:拼音 jiǎ zhòu,盔甲衣胄。 [4] 宴:拼音yàn,乐(lè),安闲:宴娱。宴嬉。宴乐(yuè )。宴居。 [5] 四摄:《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云: 布施及爱语,利行与同事, 当依此一切,摄世与正法。 [6] 奢摩他:即指寂止。 [7]陀罗尼:即指总持。《大智度论》云:“陀罗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能遮者,恶不善根心生,能遮令不生;若欲作恶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罗尼。” [8] 尸罗:拼音shī luó,义译为戒﹑善戒﹑善行等。谓精进持戒,防止身﹑口﹑意作恶。 [9] 多罗:即多罗树。属棕榈科乔木。岸树、高竦树。盛产于印度、缅甸、锡兰、马来群岛及热带非洲。树高七十余尺,花大而白,果熟即赤,状若石榴。 [10] 歌罗:意译为竖折、计分、力胜、分则、校量分。《慧苑音义》卷上载,人身上之一毛析为百分中之一分,或十六分之一,称为歌罗分。 [11] 兜罗绵:又名兜罗毦、妒罗绵、兜罗锦。是兜罗树上柳絮状棉编织而成。棉[梵tūla]。以兜罗绵之洁白细软比喻云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