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ssgs122

第一百二十二课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精进白法不减失,得无边智佛宝库,
禅定舍弃呵欲妙,成就明通及等持。
精进善法获无边,所有功德不可尽,
修行禅定离五欲,从等持得神通明。

第四、精进度:依靠精进使一切白法的功德不会减退而与日俱增的威力,将获得无边智慧佛陀的功德宝库。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一乘品》云: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二种发勇猛心,修行毘梨耶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行精进波罗蜜。何等十二?一者、精进能速觉知诸佛法海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二者、精进能速往诣诸佛所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三者、精进能遍十方供养恭敬一切佛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四者、精进所作之业能称一切诸佛意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五者、精进能勤化度一切众生不生厌足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六者、精进能置众生诸佛法中趣解脱门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七者、精进速能令诸一切众生离诸愚痴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八者、精进速能悉与一切众生诸佛智慧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九者、精进速能清净诸佛国土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十者、精进行能建立尽未来际一切劫数,为诸众生行菩萨行不生疲惓心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十一者、精进行能于一念中遍诸佛国种诸善根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十二者、精进行能遍诣一切诸佛国土成无上道、转大法轮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善男子!是名菩萨十二种发勇猛心,修行毘梨耶波罗蜜得大利益,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精进波罗蜜,重说偈言:

“若欲为众生,修行菩萨行,

速成无上道,精进最第一。

如来无量劫,所行诸苦行,

一切皆能忍,不生怯弱故。

是故诸佛子,欲速成佛道,

常当勤修行,精进波罗蜜。

菩萨行精进,能速到胜处,

过诸百千国,供养观诸佛。

菩萨求大乐,为拔众生苦,

修行菩萨道,坚固不转退,

能为诸众生,无量百千劫,

受苦无懈怠,皆由精进故。

愿我常精进,清净佛国土,

次愿能觉知,一切诸佛法,

能遍诸佛国,转大妙法轮。

愿诸众生类,一切皆觉知,

悉入大乘中,离余乘魔界,

满足诸大愿,速到无畏地,

菩萨精进故,能于一念时,

觉大菩提法,开示涅槃门,

化作无量身,遍满十方国。

为利益众生,示如是胜事。]

《正法念处经·观天品》云:

时处相应故,令作业增长,

如法勤精进,则得善果报。

虽法处作业,舍离于正法,

作业不成就,以离精进故。

如法勤精进,智慧得涅槃,

如空中投戟,即生于天上。

若人勤作业,而修行精进,

所作皆和合,得广大成就。

若于世间义,若出世间义,

皆由精进力,一切得成就。

若离精进力,及离于正法,

彼人无富乐,如求月中垢。

贤圣八分道,念为能守护,

精进大力人,能到第一道。

精进得菩提,精进故生天,

一切诸道果,无非精进得。

既知此功德,精进调诸根,

意发勤精进,无与精进等。

比丘道略集《杂譬喻经》云:

[昔有伎儿作种种伎乐,从一富长者乞牛,长者了无与心,故语之言:“汝能如是勤作伎乐昼夜不息满一岁者,我当与汝牛。”

伎儿答言:“能。”

复语主人:“能听不?”

长者亦言:“能。”

于是伎儿闻是欢喜,一心作乐,三日三夜未尝[1]休懈。长者厌听已,即敕子弟牵牛与之。此喻行道作福者,不以劫数为远,精勤弥笃报至弥疾,不必皆经尔数劫也。]

第五、禅定度:依靠禅定,能舍弃由过患严重、安乐甚微、受到呵责的欲界欲妙,并且以现前成就三明[2]——宿命通、漏尽通、他心通,天耳通、天眼通、神境通三通[3],总共六通,以及狮子奋迅等等持。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一乘品》云: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二种观,行禅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何等十二?一者、禅定能灭一切诸烦恼染,菩萨应修禅波罗蜜,常无分别心故;二者、禅定心住寂静,念不散乱,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不取诸境界故;三者、禅定心无所著能满诸行,菩萨应修禅波罗蜜,能过三界故;四者、禅定能出世间不著诸有,菩萨应修禅波罗蜜,过世间故;五者、禅定能观胜法心无疲惓,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不以为足故;六者、禅定柔软自在,不随禅生,菩萨应修禅波罗蜜,自在转诸禅故;七者、禅定得无相心不见诸物,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以离诸相故;八者、禅定心净能照无量境界,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以过有量诸三昧等呵责过故;九者、禅定能灭观心、不见能观,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以得寂静心故;十者、禅定证柔软心、灭诸觉观,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以得调伏心故;十一者、禅定心能寂灭一观诸根不动,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以得降伏不善根故;十二者、禅定心能于诸法中有大方便,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以能不舍大菩提心故。何以故?以诸菩萨住禅波罗蜜故,不起憍慢心;住禅波罗蜜故,不起邪见心;住禅波罗蜜故,不起憎爱心。是故诸菩萨能降一切学诸禅定声闻、辟支佛、外道、梵行入禅三昧者。善男子!是名菩萨十二种修行禅波罗蜜得大利益,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禅波罗蜜,而说偈言:

“欲修无漏智,出离欲淤泥,

灭除诸业障,禅定最第一。

禅定难思议,是诸佛境界,

二乘诸凡夫,三昧不能知。

大地诸山海,劫火能烧除,

若心住禅定,安隐无损害。

如来智慧日,无漏摩尼珠,

不从余处生,禅定海中出,

是故诸佛子,求佛大智宝,

当除散乱心,念禅波罗蜜。

诸菩萨禅定,寂灭诸烦恼,

是故智者说,胜修余禅者。

深心常寂灭,不乐诸境界,

能摄诸乱心,住胜涅槃处。

菩萨修禅定,三界无所住,

是故不依止,彼非依止处。

菩萨禅能过,世间出世间,

是故三昧胜,胜世间二乘。

菩萨禅柔软,随意无罣碍,

是故能回转,生于欲界中。

菩萨所修禅,胜余一切观,

诸禅非究竟,故佛说胜者。

菩萨禅无量,从于胜境生,

离诸众生相,及离诸垢法,

是故诸菩萨,所修禅定胜,

降修余禅者,及诸少分禅。

菩萨一向观,清净诸境界,

如是所修禅,从慧方便生,

正智为根本,不起邪见心,

是故菩萨禅,无有可讥嫌。

菩萨入禅定,不住有无中,

以观实境故,能离有无相,

如是胜智禅,不同余境界,

罗汉辟支佛,智慧悉迷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云:

若人无定心,即无清净智,

不能断诸漏,是故汝勤修。

《景德传灯录》云:

[第十祖胁尊者,中印度人也。本名难生,初尊者将诞[4]。父梦一白象,背有宝坐,坐上安一明珠,从门而入光照四众,既觉遂生。后值伏驮尊者[5],执侍左右[6]未尝睡眠,谓其胁不至席,遂号‘胁尊者’焉。初至华氏国憩[7]一树下,右手指地而告众曰:“此地变金色,当有圣人入会。”言讫即变金色,时有长者子富那夜奢,合掌前立。

尊者问:“汝从何来?”

夜奢曰:“我心非往!”

尊者曰:“汝何处住?”

曰:“我心非止!”

尊者曰:“汝不定耶?

曰:“诸佛亦然。”

尊者曰:“汝非诸佛?”

曰:“诸佛亦非尊者!”

因说偈曰:

此地变金色,预知于圣至,

当坐菩提树,觉华而成已。

夜奢复说偈曰:

师坐金色地,常说真实义,

回光而照我,令入三摩谛。

尊者知其意,即度出家复具戒品。乃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付于汝,汝护念之。”乃说偈言:

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

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

尊者付法已,即现神变而入涅槃。化火自焚,四众各以衣裓[8](古得切)盛舍利,随处兴塔而供养之,即贞王二十二年[9]己亥岁也(当作二十七年)]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依慧遍知法自性,真超无余诸三界,
人中之尊转宝轮,为尽苦于众说法。
智获无边佛法藏,慧了诸法本来因,
佛知三界诸过咎,为转法轮灭诸苦。

第六、智慧度:依靠智慧,能完全了知万法自性空性,进而断除实执,真正超离一切三界,成为具足二身[10]人中之尊法王佛陀,连续不断而旋转驾驭所有世间界的事业宝轮,为了永久灭尽一切痛苦,也为众生展示殊胜的妙法光明。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一乘品》云: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二种观,修行般若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何等十二?一者、般若远离诸垢能发光明,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离诸黑闇法故;二者、般若悉能觉了诸闇障碍,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照除烦恼稠林故;三者、般若能放一切智慧光明,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离一切诸无智故;四者、般若如犁耕地除诸草秽,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拔诸无明根本故;五者、般若如利铁钩随意琢[11][12],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钩断诸爱网故;六者、般若如金刚杵不为一切诸物所坏,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破碎烦恼山故;七者、般若如大日轮离诸云翳,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干竭一切烦恼诸淤泥故;八者、般若如大火聚烧诸秽草,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焚烧业烦恼树故;九者、般若如摩尼珠能照一切,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无闇心不迷诸法故;十者、般若能住寂灭究竟实际,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无所有故;十一者、般若能灭有相心无分别,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无相故;十二者、般若能成无愿心无求乐,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过三界故。善男子!是名菩萨十二种修行般若波罗蜜得大利益。”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般若波罗蜜,而说偈言:

“究竟断有种,安隐入涅槃,

诸波罗蜜中,智慧最第一。

譬如世间灯,能破一切闇,

亦如高幢火,世间最胜观。

一切诸如来,出离诸有流[13]

降伏四魔众,智慧为猛将。

诸佛子若欲,自利利众生,

常当勤修行,般若波罗蜜。

譬如犁耕地,能除诸荒秽,

智灭疑爱草,如犁耕净地。

帝释金刚杵,灭恶阿修罗[14]

智碎烦恼山,能坏亦如是。

一切诸如来,说于智慧力,

犹如夏中日,亦如世间灯,

能竭烦恼海,照除无明闇,

以体出世间,无漏火明故。

智慧能割截,无明痴闇树,

犹如快利刀,剪除诸细草。

智如摩尼珠,平等照世间,

如空无分别,不住有涅槃。

智慧心自在,决定于一切,

能断诸疑悔,及断所有问,

说世间恶报,及显涅槃果,

普示诸众生,如闇示明灯。

诸佛明月眼,现见诸法相,

诸菩萨同彼,无垢智修行。

如人夜执灯,去处皆明了,

生死黑闇中,慧明能度彼。]

失译人名《杂譬喻经》云:

[昔佛诣倮国[15]受须竭请,其国近海,龙兴云雨,佛恐漂没人民,受饮[16]食已,引众诣阿耨达池。佛会毕,众坐已定,告:“舍利弗不在会中。”天帝念曰:“佛左右常得神足智慧,益佛光辉。”佛知其所念,告目揵连:“汝往呼舍利弗来。”目连作礼而往。舍利弗补护法衣,目连曰[17]:“佛在阿耨达池天大会,佛使我来相呼,愿以时去。”舍利弗言:“须我衣竟。”目连答曰:“不时去者,吾当神足取卿及山石室置右掌中,持诣佛所。”舍利弗便解腰带着地,语目连曰:“汝能令带离于地者,我身乃可举。”目连即举之,地能为振[18]动,带不可举。目连以神足还佛所,舍利弗先坐[19]佛边,目连乃知神足之力不如智慧之力也。]

智慧之力是不可估量的,能益于一切世出世间万法,是故当知要好好修集智慧令其圆满终至一切智智。

《圣般若摄颂·广释》之第六品释终


[1] 未尝:拼音wèi cháng,不曾。

[2] 三明:此处说是宿命通、漏尽通与他心通,另有说是宿命通、漏尽通与天眼通。

[3] 三通:这里说是天耳通、天眼通与神境通,另有说是天耳通、他心通、神境通。

[4] 诞:拼音dàn,生育,人出生:诞生。诞辰(生日)。

[5] 伏驮尊者:即九祖伏驮密多尊者,提伽国人。年已五十,口未尝言,足未曾履。一日,见八祖所说:“真吾弟子!”尊者即起礼拜问曰:“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是最道者?”祖曰:“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是。”尊者闻偈已,便行七步。祖曰:“此子昔曾值佛发愿,虑父母难舍,故不言不履耳!”长者遂舍出家。祖乃剃落授具,付以大法。尊者得法已,至中印土行化,转付法于难生。即入灭尽三昧,而般涅槃。

[6] 左右:拼音 zuǒ yòu,身边。

[7] 憩:拼音qì,休息:憩息。少憩。小憩片刻。

[8] 衣裓:拼音yī gé,衣襟。亦指僧衣。

[9] 贞王二十二年:即公元前447年。

[10] 二身:指佛的色身与法身。《六十如理论》云:

此善愿众生,集修福慧资;

获得由福智,所出二殊胜。

[11] 琢:拼音zhuó,〈动〉本义:雕刻加工玉石。

[12] 斫:拼音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斫伐。

[13] 有流:上二界之一切诸惑也,但除见及无明。有者生死果报不亡之义,三界虽通,而今别以名上二界。

[14] 阿修罗:拼音ā xiū luó,佛教六道之一,也是八部众之一。为梵语 Asura的音译,意为非天。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恶神,常与忉利天交战。在佛教中认为虽属天界,但无天人的德行,性情谄诈,所以称非天,有的佛教部派将之从天道分出,独立为一类。

[15] 倮国:拼音luǒ guó,传说中的古代西方国名。

[16] 饮【大】,饭【宋】【元】【明】

[17] 曰【大】,白【宋】【元】【明】

[18] 振【大】*,震【宋】*【元】*【明】*

[19] 坐【大】,到【宋】【元】【明】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