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课 三(修学般若成为超越其余善根波罗蜜多之理)分二:一、宣说布施等一理;二、宣说其比喻。 一、宣说布施等一理:
发放布施的前行,即是智慧,也就是说必须要以三轮无缘的智慧摄持,戒律、安忍、精进、禅定也都是如此。为什么呢?为了使布施等一切善法不被有缘所染而损耗以至成为有寂一边的因,故而摄持为普皆清净的波罗蜜多本性。这种智慧能指示布施等万法于无缘的本性中平等一味的唯一道理。 《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中谈论到六度的次第,在弥勒菩萨所造的《大乘经庄严论》中也有类似的由劣至胜及由粗至细地安立六度的次第。 诚如《大乘经庄严论·六度四摄品》云: 依前而生后,下劣殊胜故, 粗大细微故,如此说次第。 《大智度论·释初品》云: 淫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 如此三事中,无量诸佛道。 若有人分别,淫怒痴及道, 是人去佛远,譬如天与地。 道及淫怒痴,是一法平等; 若人闻怖畏,去佛道甚远。 淫法不生灭,不能令心恼, 若人计吾我,淫将入恶道。 见有无法异,是不离有无; 若知有无等,超胜成佛道。 谁人若能洞悉此般若之玄旨幽邃,则能现见其自心之奥义光明,湛然不动,寂静凝然。般若佛母之端正颜容,即时现前在慧眼众生的面前,令那失落已久的佛子众生,与那久别的佛母重逢于本初的光明如来藏处,无二无别,无遣无立。这种无缘平等一味的道理。谁能认知即为开悟,谁若不明则为幽冥。《六祖坛经》中就有一段五祖弘忍大师与六祖慧能大师之间,就有关佛性不分南北,平等一味的精辟对话。 《六祖坛经》云: [“慧能严父[1],本贯[2]范阳[3],左降[4]流于岭南[5],作新州[6]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7],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慧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 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 客曰:‘《金刚经》。’ 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 客云:‘我从蕲州[8]黄梅县[9]东禅寺[10]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慧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慧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慧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慧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11],若为堪作佛?’ 慧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 慧能曰:‘慧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12]去。’ 慧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慧能破柴踏碓[13],经八月余。] 二、宣说其比喻:
布施等其余所有善法于般若波罗蜜多自性中一味一体的道理,以比喻来说明,譬如赡部洲的檀香、沉香、柏树、松树、菩提树等各不相同的所有树木多达数千俱胝,尽管这些树木的色、香、味等有种种不同差别,枝干花果等有多种形色,然而它们的影子只叫树影这一个名称。作为影子,并不是像树一样有种种颜色、芬芳等,从影子本身的侧面,并不存在各自树木迥然有别的现象。与此比喻相同,如来之道五波罗蜜多,如果以证悟真如的智慧摄持,这一切也都将获得般若的名称,归属于出世间波罗蜜多之列,这是由于智慧的原因,所有这些道于现空无别——即遍具殊胜之空性的本性中成为一体。不仅仅是道位,而且所有善根倘若为了遍知佛果而普皆回向,就好似汇入海中的水一样,所有六度都将同归于所有善根之果——圆满菩提中,变成一味一体,于现空无别的果位智慧法身中任运自成。 《大明度经》云: [佛言:“六度无极皆求,闿士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分诸经,不及求明度。譬如是天下种树若干色,种种叶花实各异,其影无异,影影相类。如是五度从明度出,一切知种种相成无异。”]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称扬功德品》云: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为但应行般若波罗蜜多,为亦应行余五波罗蜜多耶?”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憍尸迦,诸菩萨摩诃萨应具行六波罗蜜多,然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观诸法时,皆以般若波罗蜜多而为上首。憍尸迦,如赡部洲所有诸树,枝条、茎干、华叶、果实,虽有种种形类不同,而其荫影都无差别,具大功德众所归依;如是六种波罗蜜多虽各有异,而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摄受回向一切智智,诸差别相都不可得,具大功德众所归依。”] 《大智度论·释舍利品》云: [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菩萨尽行六波罗蜜法,以无所得故。行檀波罗蜜,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财物。行尸罗波罗蜜,不得戒,不得持戒人,不得破戒人。乃至行般若波罗蜜,不得智慧,不得智慧人,不得无智慧人。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般若波罗蜜为作明导,能具足檀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持戒时,般若波罗蜜为作明导,能具足尸罗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忍辱时,般若波罗蜜为作明导,能具足羼提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精进时,般若波罗蜜为作明导,能具足毗梨耶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禅时,般若波罗蜜为作明导,能具足禅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观诸法时,般若波罗蜜为作明导,能具足般若波罗蜜。一切法以无所得故,所谓色乃至一切种智。憍尸迦,譬如阎浮提诸树,种种叶、种种华、种种果、种种色,其荫无差别;诸波罗蜜入般若波罗蜜中,至萨婆若,无差别亦如是,以无所得故。” 问曰:荫亦有差别,树大则荫大。枝叶华果大小种种异形,云何无差别? 答曰:蔽光故影现,无光之处即名为荫,荫不以大小异形为义。] 二(为他讲说等功德)分二:一、如何讲说之方式;二、如是宣讲之功德。 一(如何讲说之方式)分二:一、传讲所断假般若之方式;二、宣讲所取真实般若之方式。 一、传讲所断假般若之方式:
某位菩萨,假设自己原本明明没有完全了知所说的甚深离戏般若义的道理,而宣讲色想受行识五蕴是无常、苦、单单的人无我和相似的空性,声称“这就是最殊胜的般若波罗蜜多”,实际上他是在行持形象的般若或者虚假、相似的般若,不符法性而讲说,就唐捐了胜乘的密意。而一五一十证悟般若义的诸位智者,永远不会失去或毁坏佛陀甚深智慧安立的诸法本义以及由文字无误开示的甚深如来教。 以前,藏地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师父有一个比较聪明的徒弟,师父每天到寺院里面念经时,徒弟就开始打扫师父的屋子。有一天他不小心把师父珍爱的碗打烂了,师父回来后弟子问说:“师父!你说万法是不是无常的?”师父答:“万法普遍无常。”弟子便说:“你的碗已出现无常,打烂了!”师父追问弟子:“一切有漏法是不是痛苦的?”弟子回答:“是痛苦的。”然后师父就搧了他一巴掌。可能大家也清楚,有漏皆苦与万法无常是否应该这样来理解。同样,将无常等说成般若空性,可能也只是这种情况。 以前,一位在家人去朝拜某座寺院,当时有两位僧人正在寺院门口的阶梯上辩论,非常激烈!那个在家人就在旁边听。没过多久,两位出家人开始在如来有没有智慧的问题上进行辩论。一个人说有,一个人说没有。说来也巧,那位在家人的儿子叫如来,他娶了一位名为智慧的妻子,前一段时间他们俩感情不好离婚了,最近刚刚破镜重圆。于是这个在家人开始劝他们:你们作为出家人,没有必要为我们家里的事争论。实话告诉你们,如来前一段时间和智慧离婚了,现在又复婚言归于好了。他这样劝了以后,两位出家人也很听话,随后就回到宿舍中去了。可能大家皆能体会,这则故事所蕴含并隐射的甚深意义。 二、宣讲所取真实般若之方式:
某位说法者,不耽著色,同样也不耽著受、不缘想,也不缘于行和识,而彻底了知色等法的本体与其差别法——无常等为例的轮涅一切法本来无生性空、超离分别行境的道理,并为他众如此宣说,这就是在行持最殊胜的般若波罗蜜多。 如果前世没有积累无量资粮,在即生中也不可能遇到这么殊胜的般若法,甚至般若法的名号也难以听闻。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述德品》云: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善男子!如此之事不可思量。若非无数百千亿劫修习众行种善根者,则不闻是般若波罗蜜名。善男子!十方恒河沙世界中,诸恒河沙数尚可知,是菩萨摩诃萨几劫行般若波罗蜜,供养几佛,数不可知。文殊师利!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思议劫,尔时有佛,名曰多闻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日光,劫名增上。时多闻佛,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清净法门:‘诸善男子!勤修精进,莫顾身命。’时,彼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进力,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所说:“勤修精进,莫顾身命。”如我解佛所说义者,菩萨摩诃萨应当懈怠,尔乃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若勤精进,是则不能久住生死,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断伏烦恼,久住生死,终无自度速证涅槃不化众生。世尊!菩萨摩诃萨处生死中用之为乐,不以涅槃而为乐也。何以故?世尊!菩萨摩诃萨利众生事以之为乐,随彼所乐即用方便,说种种法令得安乐;若证漏尽,不能利益一切众生。世尊!是故菩萨观察生死,起大悲心,不舍众生,成就本愿。世尊!菩萨摩诃萨具方便力久住生死,得见无量无边诸佛,及闻无量无边正法,教化无量无边众生,是故菩萨摩诃萨不厌生死、不乐涅槃。世尊!菩萨摩诃萨若观生死而起惊怖则堕非道,不能利益一切众生、通达如来甚深境界。云何非道?所谓贪乐声闻、辟支佛地,于诸众生无大悲心。何以故?声闻、辟支佛道,即非菩萨摩诃萨道。何以故?声闻、缘觉怖畏生死求速出离,功德智慧则不具足,以是义故非菩萨道。’ “尔时,多闻世尊赞进力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菩萨摩诃萨应修自行,勿习非道。’]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显相品》复云: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世间希有;利益众生,犹如日月,一切受用。又譬如月能除热恼;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能除一切烦恼热毒。又譬如月,世间乐见;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一切圣人之所乐见。又如初月日日增长;菩萨摩诃萨亲近般若波罗蜜,从初发心乃至菩提,渐次增长,如黑分月日日渐尽。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烦恼结使次第灭尽。如世间月,婆罗门,刹利咸所赞叹;若善男子、善女人亲近般若波罗蜜,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所赞叹。如月游行遍四天下;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若色、若心无处不遍。如世间月,常自庄严;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性自庄严。何以故?不生不灭,性本清净,遍一切法,自性离故。如世间日破一切暗,而不作念:‘我能破暗。’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能破无始一切烦恼,亦不作念:‘我破烦恼。’又譬如日开敷莲华,而不作念:‘我开莲花。’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能开菩萨,亦无是念。又譬如日遍照十方,不作是念:‘我能遍照。’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能照无边,而无照相。又如见东方赤,则知日出不久;若闻般若波罗蜜,当知去佛不远。如阎浮提人,若见日出生大欢喜;若世间中有般若波罗蜜名字,一切圣人皆大欢喜。又如日出,月及星宿光悉不现;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二乘、外道德亦不现。又如日出,方见坑坎高下之处;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世间乃知邪正之道。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自相平等,不生不灭,性是离故。] [1] 严父:拼音yán fù,父亲。旧谓父严母慈,故多称父为“严父”。 [2] 本贯:拼音běn guàn,意思是原籍。 [3] 范阳:拼音fàn yáng,是中国历史上,古代的一个地名和行政区划,在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广义上的范阳有时和幽州通用。 [4] 左降:拼音 zuǒ jiàng,贬官。多指京官降职到州郡。 [5] 岭南:此处即指广东省。 [6] 新州:南梁时设置的州,在今广东省。 [7] 孤遗:拼音gū yí,意思是指无父母的子女。 [8] 蕲州:拼音qí zhōu,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南朝陈置,治所在齐昌县(隋朝改蕲春县,今湖北省蕲春县西南蕲州镇西北,南宋移今蕲州镇)。唐朝时的辖境约今湖北省长江以北、巴河以东地区。元朝时,改置为蕲州路。明朝初年改蕲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复降为蕲州。辖境约当今湖北省长江以北、蕲春县以东地区。清朝时,不辖县。1912年废,改为蕲春县。 [9] 黄梅县:湖北省黄冈市辖县,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尾南缘,东与安徽省宿松县接壤,西与武穴市毗连,南与江西省九江市区隔江相望,北与蕲春县山水相依。地势北高南低,呈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170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黄梅县下辖12个镇、4个乡,总人口99.31万人。 [10] 东禅寺:著名佛寺,位于湖北黄梅县西南,又称莲华寺。为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道场,也就是五祖传授衣钵给六祖惠能的地方。 [11] 獦獠:拼音gé liáo,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亦以泛指南方人。 [12] 槽厂:拼音cáo chǎng,(杂名)马房也。 [13] 踏碓:拼音 tà duì,用脚踏的舂米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