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课 二、不住三有边之作用:
不具备证悟无自性之智慧的这些众生,身陷在名、色五蕴难以逾越的淤泥之中,漂泊在好似能推动日月运行的圆形风轮数数旋转般的生死轮回中,如此有了业、烦恼和生这三者,十二缘起周而复始、紧密相连,犹如旋火轮般流转。了知这些迷惑的众生,进入到自心愚昧之网当中,如同野兽钻入无处可逃的网罟中一样痛苦不堪、难以解脱之后,诸位具有证悟般若智慧的智者,不被迷乱之网所束缚宛如飞禽遨游虚空中一般周游于此众生界。 《众经撰杂譬喻》云: [昔捕鸟师,张罗网于泽[1]上,以鸟所食物著[2]其中,众鸟命侣[3]竞来食之,鸟师引[4]网,众鸟尽堕网中。时有一鸟大而多力,身举此网与众俱飞而去,鸟师见影随而逐[5]之。有人谓鸟师曰:“鸟飞虚空而汝步[6]逐,何其[7]愚哉?”鸟师答曰:“不如来告,彼鸟日暮[8]要求栖宿[9]进趣[10]不同,如是当堕。”其人故逐不止,日已转暮,仰观众鸟翻飞[11]诤竞[12],或欲趣东或欲趣西,或望长林或欲赴涧[13],诤竞不止须臾[14]便堕,鸟师还得次[15]而杀之。捕鸟师者,如波旬[16]也;张罗网者,如结使也;负[17]网而飞,如人未离结使欲求出要[18]也;日暮而止,如人懈怠心不复进也;求栖[19]不同者,如起六十二见[20]互相反也;鸟堕地者,如人受邪报落地狱也。此明结使尘垢其魔网也,是以结使覆人犹如罗网。在二涂[21]中好善善护身口,莫令放逸[22]在此网中也。三恶道[23]苦生死长远,不可堪[24]处。] 《大方广佛四十华严·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云: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经庄严论·发心品》云: 悟法皆如幻,生如入乐园, 或兴或衰时,悉无惑苦惧。 《月灯三昧经》云: 譬如有人于梦中,耽著五欲受快乐, 觉已不见其欲事,但以梦故妄见此。 所见所闻忆念法,犹如梦想无真实, 若有得此三昧者,悉能了知如是法, 于其世间恒受乐,谓爱无爱不贪著, 常能爱乐于山林,恒受如此沙门乐。 若人无有诸取著,远离一切诸我所, 游行世间犹犀牛,如风行空无障碍。 修习于道起实智,一切诸法空无我, 若有能修如是法,彼人辩才无有边。 此人恒受于快乐,其心不著于世间, 其心犹如空中风,于爱不爱无所取。 于不爱者难共住,于亲爱者难远离, 弃舍如此二种朋,专求正法是人乐。 只有了悟缘起性空的圣贤之流方能止息周而复始,延绵不断的缘起大风轮,除此内道佛门以外,其余诸宗门派的修行是无法永断惑业,宛如飞禽遨游虚空中一般周游于此生死世间。马鸣菩萨在《大庄严论经》就以一则公案,说明了这个道理。 《大庄严论经》云: [复次,应分别论。所谓论者即是法也。夫于法所宜善思惟,若能思惟则解其义。 我昔曾闻,有婆罗门名憍尸迦,善知僧佉[25]论、卫世师[26]论、若提碎摩[27]论,如是等论解了分别。彼婆罗门住华氏城[28]中,于其城外,有一聚落。彼婆罗门有少因缘,诣彼聚落,到所亲家。时其亲友以缘事故余行不在,时憍尸迦婆罗门语其家人:“汝家颇有经书以不?吾欲并读待彼行还。”时所亲妇即为取书,偶得《十二缘经》而以与之。既得经已,至于林树间闲静之处,而读此经。闻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苦恼,是名集谛。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苦恼众苦集聚灭。初读一遍犹未解了,至第二遍即解无我。外道之法著于二见:我见、边见,于一切法深知生灭无有常者,而自念言:“一切外论皆悉无有出生死法,唯此《经》中有出生死解脱之法。”心生欢喜,寻举两手而作是言:“我于今者,始得实论,始得实论。”端坐思惟深解其义,容貌熙怡[29]如花开敷,复作是言:“我今始知生死系缚,解出世法,乃悟外道所说诸论甚为欺诳,不离生死。”叹言:“佛法至真至实,说有因果,因灭则果灭。外道法中甚为虚妄,说言有果而无其因,不解因果,不识解脱。自观我昔深生怪笑,云何乃欲外道法中度生死河?我昔外道求度生死,譬如有人没溺[30]恒河波浪之中,惧失身命,值则攀缘,既不免难没水而死。我亦如是,遇彼外道求度生死,然其法中都无解脱出世之法,没生死河丧善身命堕三恶道。今见此论,当随顺行,得出生死。外道经论如愚狂语,九十六种道悉皆虚伪,唯有佛道至真至正。六师之徒及余智者,咸自称为一切智人,斯皆妄语。唯佛世尊是一切智,诚实不虚。” 时憍尸迦即说偈言: “外道所为作,虚妄不真实, 犹如小儿戏,聚土作城郭。 醉象践蹈之,散坏无遗余, 佛破诸外论,其事亦如是。”[31] 时憍尸迦婆罗门,深于佛法生信敬心,舍外道法除去邪见,昼夜常读《十二缘经》。时其所亲方与诸婆罗门归还其家,问其妇言:“我闻憍尸迦来至于此,今何所在?”妇语夫言:“彼婆罗门向借经书,我取与之,不识何经。然其得已披揽[32]翻覆[33],弹指赞叹熙怡异常。”夫闻其言即往其所,见憍尸迦端坐思惟,即问之言:“汝于今者何所思惟?” 时憍尸迦说偈答曰: “愚痴无智慧,周回三有中, 如彼陶家轮,轮转无穷已, 我思十二缘,解脱之方所。” 尔时亲友即语之言:“汝于是经乃能深生希有之想,我释种边而得此经,将欲洗却其字,以用书[34]彼毗世师[35]经。”憍尸迦婆罗门闻是语已呵责亲友:“汝愚痴人!云何乃欲水洗斯经?如是妙法宜用真金而以书写,盛以宝函种种供养。” 即说偈言: “设我有财宝,以真金造塔, 庄严极殊妙,而用以供养, 虽作如是事,尚不称我意。” 时其亲友闻斯语已,甚怀忿恚而作是言:“今此经中有何深妙未曾有事?何必胜彼毗世师经,欲以真金种种珍宝而为供养?”时憍尸迦闻是语已,愀然作色[38]而作是言:“汝今何故轻蔑佛经至于是乎?彼毗世师论极有过患,云何乃用比于佛语?如毗世师论,不知法相错乱因果,于瓶因果浅近之法,尚无慧解分别能知,况解人身身根觉慧因果之义?”尔时其亲友语憍尸迦言:“汝今何故言毗世师论不解因果?彼论中说破瓦以为瓶因,云何而言不解因果?”憍尸迦言:“汝毗世师论实有是语,然无道理。汝今且观,如因于缕以为经纬[39]然后有叠[40],瓶瓨[41]亦尔,先有瓶故然后有瓦,若先无瓶云何有瓦?复次,破瓦无用、瓶瓨有用,是以破瓦不得为因。现见陶师取泥成瓶、不用破瓦,又见瓶坏后有破瓦,瓶若未坏,云何有破?”时亲友言:“汝意谓若毗世师论都无道理,我等宁可徒劳其功而自辛苦!”时亲友徒党诸婆罗门闻是语已心生愁恼:“若如其言,毗世师论即于今日不可信耶?”憍尸迦言:“毗世师论非但今者不可取信,于昔已来善观察者久不可信。所以然者?昔佛十力未出世时,一切众生皆为无明之所覆蔽,盲无目故,于毗世师论生于明想。佛日既出,慧明照了,毗世师论无所知晓,都应弃舍。譬如鵄鸺[42]夜则游行能有力用,昼则藏窜[43]无有力用。毗世师论亦复如是,佛日既出,彼论无用。” 亲友复言:“若如汝言,毗世师论不如佛经,然此佛经宁可得比僧佉论耶?”憍尸迦言:“如僧佉经说有五分,论义得尽:第一、言誓,第二、因,第三、喻,第四、等同,第五、决定。汝僧佉经中无有譬喻可得明了如牛犎[44]者,况辩法相而能明了?何以故?汝僧佉经中说钵罗陀那[45]不生如常,遍一切处,亦处处去。如僧佉经中说钵罗陀那不从他生而体是常,能生一切、遍一切处,去至处处。说如是事多有愆过[46]。何以故?于三有中无有一法但能生物不从他生,是故有过。复次,遍一切处,能至处处,此亦有过,何以故?若先遍者,去何所至?若去至者,遍则不遍。二理相违其义自破。若如是者,是则无常。如其所言,不从他生而能生物,遍一切处,去至处处。是语非也。” 亲友婆罗门闻是语已,语憍尸迦言:“汝与释种便为朋党[47],故作是说。然佛经中亦有大过,说言‘生死无有本际’,又复说言‘一切法中悉无有我。’”时憍尸迦语亲友言:“我见佛法生死无际,一切无我,故吾今者敬信情笃[48]。若人计我,终不能得解脱之道,若知无我则无贪欲,无贪欲故便得解脱。若计有我则有贪爱,既有贪爱遍于生死,云何能得解脱之道?复次,若言生死有初始者,此初身者,为从善恶而得此身?为不从善恶自然有耶?若从善恶而得身者,则不得名初始有身。若不从善恶得此身者,此善恶法云何而有?若如是者,汝法则为半从因生半不从因,如是说者有大过失。我佛法无始,故无罪咎[49]。” 于时亲友语憍尸迦:“有缚则有解,汝说无我则无有缚,若无有缚谁得解脱?”憍尸迦言:“虽无有我犹有缚解。何以故?烦恼覆故则为所缚,若断烦恼则得解脱,是故虽复无我犹有缚解。” 诸婆罗门复作是言:“若无我者,谁至后世?”时憍尸迦语诸人言:“汝等善听!从于过去烦恼诸业,得现在身及以诸根,从今现在复造诸业,以是因缘得未来身及以诸根。我于今者,乐说譬喻以明斯义。譬如谷子,众缘和合故得生芽,然此种子实不生芽,种子灭故芽便增长,子灭故不常,芽生故不断;佛说受身亦复如是,虽复无我,业报不失。” 诸婆罗门言:“我闻汝说无我之法洗我心垢,犹有少疑今欲咨问[50]。若无我者,先所作事云何故忆而不忘失?”答曰:“以有念觉与心相应,便能忆念三世之事而不忘失。”又问:“若无我者,过去已灭现在心生,生灭既异,云何而得忆念不忘?”答曰:“一切受生,识为种子入母胎田,爱水润渍[51]身树得生,如胡桃子随类而生,此阴造业能感后阴,然此前阴不生后阴,以业因缘故便受后阴,生灭虽异相续不断。如婴儿病,与乳母药,儿患得愈,母虽非儿,药之力势能及于儿。阴亦如是,以有业力便受后阴忆念不忘。” 诸婆罗门复作是言:“汝所读经中但说无我法,今汝解悟生欢喜耶?”时憍尸迦即为诵《十二缘经》而语之言:“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故忧悲苦恼灭。以从众缘,无有宰主,便于其中解悟无我,非经文中但说无我。复次,以有身故则便有心,以有身心诸根有用识解分别,我悟斯事便解无我。”又问:“若如汝言,生死受身相续不断,设有身见有何过咎?”答曰:“以身见故造作诸业,于五趣中受善恶身形,得恶形时受诸苦恼。若断身见不起诸业,不起诸业故则不受身,不受身故众患永息,则得涅槃。云何说言身见非过?复次,若身见非过咎者,应无生死,不于三有受生死苦,是故有过。”时婆罗门逆顺观察十二缘义 ,深生信解,心怀庆幸[52],略赞佛法,而说偈言: “如来在世时,说法摧诸论, 佛日照世间,群邪皆隐蔽。 我今遇遗法,如在世尊前, 释种中胜妙,深达诸法相。 所言如来者,真实而不虚, 逆顺观诸法,名闻普遍满。 向佛涅槃方,恭敬合掌礼, 叹言佛世尊,实有大悲心。 诸仙中最胜,世间无伦疋[53], 我今归依彼,无等戒定慧。” 憍尸迦言:“汝今云何乃尔深解佛之功德?”亲友答言:“我闻此法,是故知佛无量功德,如沈水香黑重津腻[54],以是因缘烧之甚香远近皆闻。如是我见如来定慧身故,便知世尊有大功德。我于今者虽不睹佛,见佛圣迹则知最胜,亦如有人于花池边见象足迹则知其大,睹因缘论虽不见佛,知佛圣迹功德最大。”见其亲友深生信解,叹未曾有而作是言:“汝于昔来读诵外典亦甚众多,今闻佛经须臾之顷解其义趣,悉舍外典,极为希有。”即说偈言: “除去邪见论,信解正真法, 如是人难得,是故叹希有。 不但叹于汝,亦叹外诸论, 因其理鄙浅,我等悉舍离。” “以彼诸论有过咎故,令我等辈得生厌离生信解心,佛实大人无与等者,名称普闻遍十方刹。外诸邪论前后有过,犹如谄语不可辩了,由彼有过,令我弃舍得入佛法,犹如春夏之时人患日热皆欲离之,既至冬寒人皆思念。外道诸论亦复如是,诚应舍离如夏时日,然由此论得生信心亦宜思念,犹如寒时思念彼日。” 于时亲友问憍尸迦:“我等今者当作何事?”憍尸迦言:“今宜舍弃一切邪论,于佛法中出家学道。所以者何?如夜暗中然大炬火,一切鸽鸟皆悉堕落,佛智慧灯既出于世,一切外道悉应颠坠,是故今欲出家学道。”于是憍尸迦从亲友家,即诣僧坊[55]求索出家,出家已后得阿罗汉。何因缘故说是事耶?以诸外道常为邪论之所幻惑故,说十二因缘经论而破析之。] [1] 泽:拼音zé,水积聚的地方:大~。湖~。润~(潮湿)。沼~。 [2] 著:拼音zhuó,放置,安放。 [3] 命侣:拼音mìng lǚ,呼唤友伴。 [4] 引:拼音yǐn,拉,伸:引力。引颈。 [5] 逐:拼音zhú,追赶:逐鹿(喻争夺天下)。 [6] 步:拼音bù ,〈动〉行也。跟着;跟随。 [7] 何其:拼音hé qí,怎么那样,为什么那样。 [8] 日暮:拼音rì mù,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9] 栖宿:拼音qī sù,停留、居住。 [10] 进趣:拼音jìn qù,举动;行动。追求;求取。 [11] 翻飞:拼音fān fēi,飞;飞翔。 [12] 诤竞:拼音zhèng jìng,竞争﹔争论。诤﹐通“争”。 [13] 涧:拼音jiàn ,山间流水的沟:溪~。山~。 [14] 须臾:拼音 xūyú,片刻。 [15] 次:拼音cì,依次。 [16] 波旬:拼音bō xún,魔王名,为欲界第六天之主,其义为恶者、杀者。常以憎恨佛法,杀害僧人为事。 [17] 负:拼音fù,以背载物。承受,担负。 [18] 出要:拼音chū yào,与出离同义。要,含有愿、要道之意,故世多称“出离之要道”、“出离生死之要法” [19] 栖:拼音qī,鸟禽歇宿:“夫以鸟养养鸟者,宜~之深林”。 [20] 六十二见:以五蕴三世来分别:如说色是我,我有色,色属我,我在色中;第一句是我见,后三句是我所见。色蕴有这四句,受、想、行、识四蕴也各有四句,总成二十句。再约三世相乘,过去二十句,现在二十句,未来二十句,成六十句;加上根本的身异命异(常见)、身一命一(断见)的二种,合成六十二见。 [21] 二涂:拼音èr tú,人道、天道。 [22] 放逸:拼音fàng yì,放纵逸乐。 [23] 三恶道:拼音sān è dào,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 [24] 可堪:拼音kě kān,可以承受。 [25] 僧佉:拼音sēng qū,即数论外道。 [26] 卫世师:胜论外道。 [27] 若提碎摩:裸体外道。 [28] 华氏城:即“华子城”,梵文 Pāṭaliputra,是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公元前321-公元前185年)的都城,也是古印度最大的城市,位于恒河下游,约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附近。华氏城在《佛国记》作巴连弗邑,《大唐西域记》作波吒厘子。 [29] 熙怡:拼音xī yí,和乐;喜悦。 [30] 没溺:拼音méi nì,沉溺。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 [31] 《入中论·菩提心现前地品》云: 论中观察非好诤,为解脱故显真理, 若由解释真实义,破坏他宗亦无咎。 若于自见起爱着,及瞋他见即分别, 是故若能除贪瞋,观察速当得解脱。 [32] 披揽:拼音pīlǎn,翻阅、观赏。如:披览群籍。 [33] 翻覆:拼音fān fù,多次重复。 [34] 书:拼音shū,〈动〉写字或著也。 [35] 毗世师:胜论师。 [36] 厕填:拼音cè tián,解释为诸物错杂,充填其中。 [37] 袠:拼音zhì,捆扎,包裹。 [38] 愀然作色:拼音qiǎo rán zuò sè,成语,指脸色改变,脸色显出忧愁的样子。 [39] 经纬:拼音jīng wěi,织物的直线与横线。 [40] 叠:拼音dié,指帛叠。用棉纱织成的布。 [41] 瓨:拼音hóng,陶器。 [42] 鵄鸺:拼音chī xiū,猫头鹰一类的鸟。 [43] 藏窜:拼音cáng cuàn,隐藏逃避。 [44] 犎:拼音fēng一种野牛,背上肉突起,像驼峯。 [45] 钵罗陀那:主物或自性。《入行论·安忍品》云: 纵许有主物,施设所谓我, 主我不故思,将生而生起, 不生故无彼,云何彼所生? [46] 愆过:拼音qiān guò,罪恶,罪过。 [47] 朋党:拼音péng dǎng,同类的人相互集结成党派,排除异己。 [48] 情笃:拼音qíng dǔ ,情真意切。情深意长。 [49] 罪咎:拼音zuìjiù,罪责;罪过。 [50] 咨问:拼音zī wèn,咨询;请教。 [51] 渍:拼音zì,浸泡。 [52] 庆幸:拼音qìng xìng,为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或非常喜悦。 [53] 疋:拼音pǐ,同“匹”。相当,相敌,比得上:匹敌。匹配。 [54] 津腻:拼音jīn nì,黏液。 [55] 僧坊:拼音sēng fāng,僧舍。《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尔后不住僧坊,别立解舍,诸僧多效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