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ssgs41

第四十一课


第四品

三(广说)分五:一、修学加行之次第;二、真实成就彼加行果之理;三、宣说加行者补特伽罗;四、如是趋入行者之超胜功德;五、彼所修学法之超胜功德。

一(修学加行之次第)分五:一、所修加行之本体;二、修行加行所生之功德;三、对加行制造违缘之过患;四、加行之作用;五、宣说加行之缘善知识。

一、所修加行之本体: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天王帝释问佛尊,菩萨如何勤行智?
蕴界尘许不勤行,不勤于蕴菩萨勤。
帝释天主问佛言,云何菩萨行智慧?
佛答微尘数蕴界,无此蕴界之菩萨。

天王帝释请问人中狮子佛尊:“在以往的如来前承事过、从中产生善根并被善知识摄受的诸位菩萨,应当如何精进行持智慧波罗蜜多呢?”

佛告帝释:“对于蕴界所包含的法,微尘许也不以缘取或安住的方式精进行持,不缘、不住、不精进于蕴等,那就是菩萨的真精进。”

《法句经》云:

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

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中论·观四谛品》云: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二(修行加行所生之功德)分三:一、加行因——恭敬之功德;二、加行所生果之功德;三、暂时加行本体功德。

一、加行因——恭敬之功德: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谁闻此法如幻化,无疑学复行加行,
知彼久远入大乘,事佛俱胝那由他。
菩萨久行应可知,于俱胝佛作胜缘,
新学闻此生邪疑,或不乐求而不学。

任何行者,听闻到此《般若经》中解说所有这些法虽然无有本体,但行相不灭犹如幻术、幻化的道理,对它的意义诚信不疑进而修学,继续策励修行加行,由此可知那位有情,先前长远以来就步入大乘,并且可以推知,他在以往通过供养、礼赞等方式精心承事过俱胝那由他数的佛陀。原因是,不依靠这样的因作为前提,不会听闻到甚深般若的意义并产生胜解。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显德品》云:[尔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顶礼佛足,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经几劫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供养几佛,而能对扬[1]如来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如最胜天王者?”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如此之事不可思议,若非无量百千大劫修集众行种诸善根,则不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功德名字。善男子,十方各如殑伽沙[2]界,其中所有诸殑伽沙尚可知数,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所经劫数、供养几佛俱不可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中观四百论·净治弟子品》云:

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

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

法称论师在《释量论·成量品》中云:

我执一因性,是因果事故,

贪嗔虽互异,然非能违害。

慈等愚无违,非极治罚过,

众过彼为本,彼是迦耶见。

见明逆品故,心所所缘故,

说邪缘无明,故余不应理。

相违此当说,空见违彼故,

与彼性诸过,相违善成立。

具德萨迦·班智达在《量理宝藏论·观现量品》中曰:

慈等与我不相违,因非能断轮回根,

无我与我相违故,现见无我彼即除。

种子虽非有初始,然为火焚见后际,

如是轮回虽无始,然见无我成后际。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显相品》云: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世间希有;利益众生,犹如日月,一切受用。又譬如月能除热恼;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能除一切烦恼热毒。又譬如月,世间乐见;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一切圣人之所乐见。又如初月日日增长;菩萨摩诃萨亲近般若波罗蜜,从初发心乃至菩提,渐次增长,如黑分月日日渐尽。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烦恼结使次第灭尽。如世间月,婆罗门,刹利咸所赞叹;若善男子、善女人亲近般若波罗蜜,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所赞叹。如月游行遍四天下;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若色、若心无处不遍。如世间月,常自庄严;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性自庄严。何以故?不生不灭,性本清净,遍一切法,自性离故。如世间日破一切暗,而不作念:‘我能破暗。’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能破无始一切烦恼,亦不作念:‘我破烦恼。’又譬如日开敷莲华,而不作念:‘我开莲花。’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能开菩萨,亦无是念。又譬如日遍照十方,不作是念:‘我能遍照。’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能照无边,而无照相。又如见东方赤,则知日出不久;若闻般若波罗蜜,当知去佛不远。如阎浮提人,若见日出生大欢喜;若世间中有般若波罗蜜名字,一切圣人皆大欢喜。又如日出,月及星宿光悉不现;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二乘、外道德亦不现。又如日出,方见坑坎高下之处;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世间乃知邪正之道。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自相平等,不生不灭,性是离故。]

二(加行所生果之功德)分二:一、不被违缘所害之功德;二、获得三身之功德。

一、不被违缘所害之功德: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入多由旬荒道人,见牧牛人交界林,
思乃临近村城兆,得安慰无盗匪惧。
如是寻觅菩提时,得闻诸佛此般若,
彼得慰藉无畏惧,非罗汉果缘觉地。
又如人行深恶道,忽见边界牧牛人,
心得安隐无贼怖,知去城郭而非遥。
若闻最上般若已,复得乐求佛菩提,
如获安隐得无怖,心超罗汉缘觉地。

    步入于荒无人烟的路途已达数由旬的人,当徘徊在道路中时,一旦看见城区牧牛人安住的荒郊处和村落交界的森林时异常舒心惬意,已经走过遥遥路程的他们心里思量:这些该是临近村落和城邑的相兆,从强盗、猛兽、非人等荒郊野外所具有的畏惧中得以安慰——不再有这种畏惧,从此以后心中再没有盗贼、土匪威胁的恐惧感。

同样,要想获得微妙的菩提,在寻觅菩提的方便之时,得以听闻诸佛之母堪为正道之最的这一般若波罗蜜多,这位有缘者,从轮回的痛苦中获得慰藉——即将要脱离轮回的痛苦,而且无有堕入三有、寂灭之边的畏惧,因为并非堕入声闻阿罗汉的果位,也不是堕入缘觉地。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不思议品》云:

[“世尊,譬如有人游行旷野,经过险道百踰缮那或二、或三乃至五百,见诸城邑王都前相,谓放牧人园林田等,见是相已便作是念:‘城邑王都去此非远。’作是念已身意泰然,不畏恶兽恶贼饥渴。如是菩萨得闻般若波罗蜜多深心信敬,当知不久受菩提记,疾证无上正等菩提,无堕声闻、独觉地畏。何以故?已得见闻恭敬信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上菩提之前相故。”]

《大明度无极经·悉持品》云:

[鹙鹭子言:“譬如开士至德,自于梦中升佛座坐,当知斯开士但欲成佛。如是,天中天,是明度若有得者,其功德欲成满近佛。”

佛言:“善哉是语!乃作是乐如佛威神。”

复白佛:“譬若欲行万里若二万里,到大深泽中,遥想见牧牛羊者境界居舍丛树,心中作是念想‘郡县聚落将闻见之’,稍稍前行,但欲近郡县,不复畏盗贼。如是,天中天,开士大士得是法,今近受决不久,不复恐堕应仪、缘一觉道中。何以故?上正想见已。”]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云:

“令诸众生,得闻是法,获大福德。一切业障,决定消除。当来速获,无上菩提。”

《六度集经·小儿闻法即解经》云:

[昔有比丘,精进守法,少持禁戒,初不毁犯,常守梵行,在精舍止[3]。所可讽诵是《般若波罗蜜》,说经声妙无能及者,其有闻此比丘音声,莫不欢喜。有一小儿厥[4]年七岁,城外牧牛,遥闻比丘诵说经声,即寻音往诣[5]精舍中,礼比丘已却坐一面,听其经言,时说色本,闻之即解,儿大欢喜。经句绝已,便问比丘。比丘应答,不可儿意[6]。是时小儿反为解说,其义甚妙,昔所希闻。比丘闻之,欢喜甚悦,怪此小儿乃有智慧,非是凡人。时,儿即去,还至牛所,所牧牛犊[7]散走入山,儿寻其迹追逐[8]求索[9]。尔时,值虎害此小儿,小儿命终,魂神[10]即转,生长者家,第一夫人作子。

夫人怀妊[11],口便能说《般若波罗蜜》,从朝至暮初不懈息[12]。其长者家,素不知法,恠[13]此夫人口为妄语,谓呼鬼病,下问谴祟[14],无所不至,无能知者。长者甚愁,不知夫人那得此病,家中内外皆悉忧惶[15]。是时比丘入城分卫[16]诣长者门,遥闻经声心甚喜悦,住门有顷[17]。主人偶[18]出,见此比丘亦不作礼,比丘怪之:‘此贤者家内说经声妙乃尔乎!今此长者不与我语。’即问长者:‘内中谁有说深经者,音声微妙乃如是耶!’长者报言:‘我内中妇[19]闻得鬼病,昼夜妄语,口初不息。’比丘尔乃知长者家为不解法,比丘报言:‘此非鬼病,但说尊经佛之大道,愿得入内与共相见。’长者言:‘善!’即将[20]比丘入至妇所。妇见比丘即为作礼,比丘咒愿[21]言:‘得佛疾。’便与比丘相难说经法,反复披[22]解,比丘甚喜。长者问言:‘此何等病?’比丘报言:‘无有病也,但说深经甚有义理,疑此夫人所怀妊儿,是佛弟子。’长者意解,即留比丘与作饮食。饮食毕讫[23],比丘便退精舍,展转相谓[24]:‘有一长者夫人怀妊,甚可奇怪,口诵尊经,所说如流,其音妙好,解释经理甚深。’

后日长者复请比丘,普及众僧悉令诣舍,办饮食具。时至,皆到坐定,行水饮食已,咒愿达嚫[25]。时,夫人出礼众比丘,却坐一面,复为比丘快说经法,诸有疑难不能及者,尽为比丘具足解说,众僧踊跃[26]欢喜而退。日月满足,夫人在产,娩娠[27]得男,又无恶露[28]。其儿适[29]生,叉手长跪,诵《般若波罗蜜》。夫人产已,还如本时无所复知,如梦寤[30]已了无所识。长者即复呼众僧。比丘都集,往覩小儿,说经故事,初无踬碍[31]。是时众僧各各一心观此小儿本,皆不能知。长者问言:‘此为何等?’比丘答曰:‘真佛弟子,慎莫惊疑,好养护之。此儿后大当为一切众人作师,吾等悉当从其启受。’

时儿长大至年七岁,悉知微妙,道俗皆备,与众超绝,智度无极。诸比丘等皆从受学,经中误脱[32]有所短少,皆为删定[33],足其所乏。儿每入出有所至止,輙[34]开化人使发大乘;长者家室内外大小五百人众,皆从儿学,发摩诃衍意[35],悉行佛事。儿所教授城郭市里,所开发者八万四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弟子乘者五百人,诸比丘闻儿所说本漏意解,志求大乘者皆得法眼净。”

佛告阿难:“是时小儿者,吾身是也。时比丘者,迦叶佛是也。如是,阿难!我往昔时,一从比丘闻<摩诃衍品[36]>,赞善开解,心意欢喜不转,精进不忘,深识宿命,自致无上平等正觉。一闻之德乃尚如是,何况终日遵修道者?菩萨锐志度无极精进如是。”]


[1] 对扬:拼音duì yáng,古代常语,屡见于金文。凡臣受君赐时多用之,兼有答谢、颂扬之意。

[2] 殑伽沙:拼音qíng jiā shā,即指恆河沙。

[3] 止:拼音zhǐ,居住。

[4] 厥:拼音jué,〈代〉其;他的;她的。

[5] 诣:拼音yì,〈动〉前往,去到。

[6] 不可儿意:不令小儿满意。

[7] 牛犊:拼音niú dú,指小牛,又称牛犊子。

[8] 追逐:拼音zhuī zhú,从后追赶。

[9] 求索:拼音qiú suǒ,寻求。

[10] 魂神:拼音hún shén,魂灵。

[11] 怀妊:拼音huái rèn,意思是怀胎,妊娠。

[12] 懈息:拼音xiè xī,解释为懈怠止歇。

[13] 恠:拼音guài,同“怪”。惊异;觉得奇怪。

[14] 谴祟:拼音qiǎn suì,谓天或鬼神所显示于人的灾祸。

[15] 忧惶:拼音yōu huáng,亦作“ 忧皇 ”。忧愁惶恐。

[16] 分卫:拼音fēn wèi,即乞食。

[17] 有顷:读音yǒu qǐng,释义为不久;一会儿。

[18] 偶:拼音ǒu,恰巧,正好。

[19] 妇:拼音fù,妻,与“夫”相对:夫妇。

[20] 将:拼音 jiāng,〈动〉带领。

[21] 咒愿:拼音zhòu yuàn,意思是向天或神佛祷祝。

[22] 披:拼音 pī,〈动〉披露;陈述。

[23] 毕讫:拼音bìqì,完毕。

[24] 相谓:拼音xiāng wèi,交谈;互相告语。

[25] 达嚫:拼音dá chèn,佛教语。施舍。

[26] 踊跃:拼音yǒng yuè,犹跳跃;欢欣鼓舞貌;形容情绪高涨、热烈,争先恐后。

[27] 娩娠:拼音miǎn shēn,生小孩儿。

[28] 恶露:拼音è lù,医疗上指妇人产后阴道排出的秽浊液体。包括瘀血、黏液、坏死的子宫内膜等。

[29] 适:拼音shì,刚刚;方才。

[30] 寤:拼音wù,睡醒。

[31] 踬碍:拼音zhìài,使人绊跌的障碍。

[32] 误脱:拼音wù tuō,谓文字脱漏讹误。

[33] 删定:拼音shān dìng,意思是经过修改而确定。

[34] 輙:拼音zhé,同“辄”。 总是,就:动辄得咎。浅尝辄止。

[35] 发摩诃衍意:发大乘无上智心。即菩提心。

[36] 摩诃衍品:是指像《放光般若波罗蜜经·摩诃衍品》、《放光般若波罗蜜经·问摩诃衍品》等《般若波罗蜜经》之大乘品。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