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ssgs48

第四十八课


四(加行之作用)分二:一、生自子之作用; 二、令自子行功德之作用。

一、生自子之作用: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过去十方及未来,世间怙主由此生,过现未来三世佛,遍十方界亦复然,

    如果有人问:正如刚刚所讲的一样,如果把般若称为“佛母”,那到底是怎样成为佛母的呢?

如同世间中,母亲是从生子、生育之后令他行事,两个角度而安立为“母亲”的,在此也是同样,过去、现在十方一切刹土中安住以及未来时将要出世的所有世间怙主佛陀出有坏,他们都是由这一般若波罗蜜多中出生的,因此她堪为三世诸佛之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问相品》云:

[尔时,佛告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是故佛依止法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法。何等是法?所谓般若波罗蜜。诸佛依止般若波罗蜜住,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出生诸佛。佛知作人,若人正问知作人者,正答无过于佛。何以故?须菩提!佛知作人故。佛所乘来法、佛所从来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乘、是道,佛还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受持、守护。须菩提!是名佛知作人。”]

二(令自子行功德之作用)分三:一、令知轮涅基之理;二、令行遍智果之事业;三、令行灭二边道之理。

一(令知轮涅基之理)分二:一、依靠般若而知世间二谛;二、由证悟真如而得名。

一、依靠般若而知世间二谛: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示世诸佛能生母,示余有情之心行。
世间罗汉之真如,缘觉佛子之真如,
离实非他一真如,如来彻知智慧度。
皆从佛母般若生,众生心行无不摄。
如是世间诸如来,乃至缘觉及罗汉,
迨及般若波罗蜜,皆一味法离分别。

般若波罗蜜多为自子诸佛指示,世间也就是共称的蕴、界、处的所有法,它们名言的因、果、体的自性是怎样,因为佛陀依靠一切如来的能生之母此般若波罗蜜才如同手中放湿庵摩罗果[1]一样照见那些法。此外,般若还为自子指示:尽管界性无量的所有其余有情的心行内摄、外散、有贪、离贪等有无量无边的情况,但通过修习般若的威力也能利益所有众生,这以上是讲世俗。

世间五蕴的真如、阿罗汉的真如、缘觉的真如、佛子菩萨的真如,并不成立他体的缘故,是独一无二的,这一切也远离有实的缘故,并不是另行存在,为此称为真如。如此染污、清净的一切法的实相真如智慧度,就是如来所彻知并如实领悟的。

这一个半偈颂,说明了依靠般若波罗蜜多,佛陀照见略摄二谛的一切法理。

龙猛菩萨在《菩提资粮论》中说:

[问:何故般若波罗蜜亦为诸佛母?

答:以出生及显示无障碍智故。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由《般若波罗蜜阿含》故,烦恼已尽、当尽、今尽。以是出生故,般若波罗蜜,为诸佛母。显示无障碍智者,以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显示无障碍智,皆般若波罗蜜中显。以是显示无障碍智故,诸佛亦[2]以般若波罗蜜为母。

此中有输卢迦:

由大悲相应,般若波罗蜜,

于无为险[3]岸,佛子能超过。

得到无等觉,利摄诸众生,

智度为母故,大人能如是。

由得智度故,乃得成佛体,

故为诸佛母,胜仙之所说。

何故此名般若波罗蜜?以不与声闻、独觉共故,名般若波罗蜜。于上更无所应知故,名般若波罗蜜。此智到一切彼岸故,名般若波罗蜜。此般若波罗蜜余无能胜故,名般若波罗蜜。三世平等故,名般若波罗蜜。虚空无边平等故,名般若波罗蜜。如是等胜因缘,如《般若波罗蜜经》中说,故名般若波罗蜜。]

以正智推求,即见诸法真如,此真如法界,悉皆一味无别,远离诸相分别,当由行者自证参悟,不得余处别求。以下我等就用无趣如空禅师的体悟过程,来说明真如法味一味一体,远离诸相分别,平等离戏。这种实相法味,须契入般若关要才能了然体悟的道理。

无趣如空禅师,野翁晓禅师之法嗣[4],俗姓施,嘉兴人。自幼出家,一度随法舟济禅师参学数载,后投嘉兴东塔野翁晓禅师座下参学。每次入室请益,只要无趣禅师陈述见解,野翁禅师皆不称可。天长日久,无趣禅师被弄得茫然无措。

一日,野翁禅师告诉无趣禅师道:“我有一言,要与汝说。”

无趣禅师以为他真地有所说法,便洗耳恭听。

可是,野翁禅师却只是笑而不答。

无趣禅师再三恳请,野翁禅师还是笑而不答。

无趣禅师于是始具威仪,作大展礼,长跪哀请。

野翁禅师道:“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贵在直下体究。子若果信得及,可放下万缘,参个一归何处。”

无趣禅师于是谨遵师教,从此以后,便死心参究“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这个话头。

三年后的某一天,无趣禅师正在用功,忽然听到雄鸡一声长鸣,终于当下有省。

无趣禅师喜不自胜,便直趋丈室,请求野翁禅师印证。野翁禅师听了他的汇报,便举古德悟道公案,反复诘问、勘验[5],无趣禅师皆能一一透过。野翁禅师于是便将衣法交付给无趣禅师,并示偈云:

“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

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

无趣如空禅师得到野翁禅师印可之后,遂闭关静修。在闭关之前上堂云:“三十余年参礼,请益十方宗匠。问法皆云无说,问佛皆云无相。幸得无相无说,不觉顿空伎俩。追昔脚跟失却便宜,今喜眉毛端在眼上。从斯去,去草鞋,即便拗折[6]拄杖[7]。拍双空手人玄关,坐看阴阳消长。”

并作偈曰:

穷子还归长者宅,善财参遍杂华林,

大干收拾毫端内,推出虚空掩上门。

闭关期满,大众为如空禅师启关,禅师出关后说偈云:

自结玄关自活埋,自吾闭也自吾开,

一拳打破玄关窍,放出从前者汉来。

    如空禅师出关之后应众檀越之请住锡敬畏庵,从此在此开法传禅,接引大批禅宗学徒,直至终老。

    无趣如空禅师不仅在禅学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他还是一位著名的诗僧。他的诗歌常常将自己对参禅的体悟融入到诗歌之中,是典型的以诗说禅的佳作。无趣如空禅师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首诗歌,这些诗歌都收录于《无趣如空禅师语录》中,我们这里选取他的两首《参禅诗》,来分析其诗歌所蕴含的佛理禅意。

其《参禅诗》之一为:

参禅不知要,奔驰言语道,

衣底摩尼珠,纸上去寻讨。

 心地闹暄暄[8],尘缘忙扰扰[9]

 终日打葛藤[10],生死何时了?

其《参禅诗》之二为:

参禅不即坐,工夫随处做,

运水与搬柴,供茶并送果。

黄梅尝负薪,东山曾执磨,

作用尽真机,头头皆可悟。

    诚如无趣如空禅师所说的那样,修行任何法,若不契关要,皆是徒劳无益的倒行逆施。《佛说处处经》经中,世尊佛陀亲口说明了这个道理。

《佛说处处经》云:

[佛言:“有一比丘到优婆夷家分卫[11],因为说经。优婆夷便长跪泪出;比丘说经至夜半[12],优婆夷长跪不起。比丘言:‘我行说经,未曾见人精进乃尔。’优婆夷报言:‘我家有一驴,鸣至夜半便死,是故泪出耳。’”佛言:“人说经不在为多,但问解慧不也。”有一比丘,闻佛说是事,便往问佛言:“为我说一要法,令我得道。”佛言:“非汝物莫取,是汝物便取。”于是,比丘即自思念:“天下万物皆非我许,独善是家物[13]。”于是,比丘因白佛言:“我已解。”佛言:“解是便为道耳。”时有一比丘,闻佛说此语,便往问佛:“舍利弗为得是未?”佛言:“舍利弗悉得。”比丘言:“舍利弗何以骂我,持袈裟拂[14]我面?”佛言:“呼舍利弗来问之。”舍利弗言:“我无恶意,所以骂者,欲令忍辱。所以持袈裟拂面者,欲令眼、耳、鼻、口净故。”佛语比丘:“是舍利弗善权方便所作。”于是比丘欢喜,即得阿罗汉道。]


[1] 湿庵摩罗果:梵文āmalaka,一种印度果实的名字。果如橄榄,表里莹洁,清澈透明。僧肇著《注维摩诘经·弟子品》曰:“庵摩勒果,形似槟榔,食之除风冷。”中国俗称为余甘子。

[2] 亦【大】,示【宫】

[3] 险【大】,际【宋】【元】【明】【宫】

[4] 法嗣:拼音fǎ sì,佛教语。禅宗指继承祖师衣钵而主持一方丛林的僧人。

[5] 勘验:拼音kān yàn,详细查验。

[6] 拗折:拼音ǎo zhé,一、断折。二、弯曲。

[7] 拄杖:拼音zhǔ zhàng,支撑着柺杖。

[8] 闹喧喧:拼音nào xuān xuān,喧哗吵闹。

[9] 扰扰:拼音rǎo rǎo,纷乱的样子。

[10] 葛藤:拼音gé téng,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11] 分卫:拼音fēn wèi,拖钵,乞食。

[12] 夜半:拼音yè bàn,注释:一、半夜。二、古代十二时之一。相当于后来的子时。

[13] 家物:拼音jiā wù,自己家中的东西。

[14] 拂:拼音fú,掠过;轻轻擦过或飘动。一、抹拭。二、轻轻掠过、擦过。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