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课 二(道之作用)分二:一、摄集道果一切功德; 二、远离歧途之理。 一(摄集道果一切功德)分二:一、以大臣喻说明行诸事业;二、以国王喻说明摄诸功德。 一、以大臣喻说明行诸事业:
任何菩萨,不见任何所缘相,如是依靠慧眼而见,就是现见一切万法,从中获得广大所为,犹如国王无有勤作舍置而住,最得力最出色的大臣普遍行持国王的一切事。同样,佛陀的所行事业以及诸位声闻的所有功德法,都是依于无分别的般若波罗蜜多而行持的,原因是:如果具备证悟无我的智慧,那么就能顺利成就一切解脱之道,否则无法成就。 龙猛菩萨在《赞慧度》中云: 诸佛辟支佛,并诸声闻人, 解脱唯依慧,决定无有余。 《大明度无极经·不可计品》云: [佛言:“如尔云矣出一切智,诸开士、缘一觉道悉从中出。譬若转轮圣王,一切国土皆为臣隶,王无所忧,佛法、缘一觉法、应仪法皆从中出立。五阴不受不入,沟港[1]、频来[2]、不还、应仪[3]、缘一觉、一切智道不受不入。”] 二、以国王喻说明摄诸功德:
比如,大国王不去城市,也不去往国家的其余诸大城邑,深居于自己的皇宫,向内收摄一切赋税等财物。同样,菩萨于相续证悟的甚深法性中如如不动安住,不去往其余任何处,证悟的心相续依靠法尔的威力而摄集佛地的一切功德,这实在是稀有的所为。 《君规教言论》云: 君主当住自室中,如同隐蔽之宝珠, 诚如世间俗话说:国王不应离自座。 深居简出皆恭敬,多被见闻同凡人, 君主私事及国事,切莫让人熟知也。 二(远离歧途之理)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一、略说:
任何行人,对诸位善逝及佛子菩萨,有清净信和不退转的坚定信心,以意乐追求,以加行勤奋行持成为菩萨和佛陀的道——殊胜般若波罗蜜多,方便智慧兼而有之,完全超越声闻、独觉二地的歧途,进而将迅速获得不被有寂障碍所遮蔽的微妙佛菩提。对胜乘有信心,是最初的入门,以智慧信奉的同时,不退失获得果位,因此主要讲了方便、智慧这两者。作为初学者,虽然具备信心,但如果不具有智慧波罗蜜多,那么就有可能退失正道,而只要深刻领会了般若波罗蜜多的甚深密意,就获得了不可夺取的信心,不可能从正道中退失。 《维摩诘所说大乘经·佛道品》云: 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 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 《大智度论·释序品》云: [【经】如是我闻:一时, 【论】问曰:诸佛经何以故初称如是语? 答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如是者,即是信也。若人心中有信清净,是人能入佛法;若无信,是人不能入佛法。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信者言是事如是。譬如牛皮未柔,不可屈折,无信人亦如是。譬如牛皮已柔,随用可作,有信人亦如是。 复次,经中说信为手,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能取;若无手,不能有所取。有信人亦如是,入佛法无漏根、力、觉、道、禅定宝山中,自在所取。无信如无手,无手人入宝山中,则不能有所取。无信亦如是,入佛法宝山,都无所得。佛自念言:“若人有信,是人能入我大法海中,能得沙门果,不空剃头染衣。若无信,是人不能入我法海中。如枯树不生华实,不得沙门果,虽剃头染衣,读种种经,能难能答,于佛法中空无所得。”以是故,如是义在佛法初,善信相故。] 《论语》中亦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二(广说)分四:一、以沉水之喻说明;二、以新罐之喻说明;三、以造船之喻说明;四、以老者之喻说明。 一(以沉水之喻说明)分二:一、比喻;二、意义。 一、比喻:
比如,入于大海的人船只破损毁坏,其中任何人没有抓住尸体或草堆或者木头,那么就会葬身于水中,而不会抵达海岸。何人握住木头、死尸、草堆等物体,依靠它,就能达到大海的彼岸。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船等喻品》云: [佛告善现:“譬如泛海[5],所乘船破,其中诸人若不取木、器物、浮囊[6]、板片、死尸为依附者,定知溺死不至彼岸。若能取木、器物、浮囊、板片、死尸为所依附,当知是类终不没死,得至安隐大海彼岸,无损无害受诸快乐。如是,善现,若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虽于大乘成就少分信敬爱乐,若不书写、受持、读诵、思惟、修习、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所依附,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中道衰败不证无上正等菩提,退入声闻或独觉地。若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于大乘成就圆满信敬爱乐,若能书写、受持、读诵、思惟、修习、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所依附,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终不中道退入声闻或独觉地,定证无上正等菩提。”] 在佛经中也有在船只毁坏时抓住木板或是尸体等可靠之物,漂到其他岛屿中生存下来的故事或公案。但不管怎么样,这里的比喻是说:人在水中遇难时,如果没有依靠处,就不会有希望。 《贤愚经·勒那阇耶品》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毘罗卫[7]国尼拘卢陀僧伽蓝[8]。尔时诸释,覩见世尊光明神变,阐扬妙化,甚奇甚特,巍巍堂堂[9],无能及者。又复,叹美憍陈如等:“宿有何庆?如来出世,法鼓初震,最先得闻,甘露始降,而便蒙泽,永离垢秽,心体玄要;城营村邑,群党相随,异口同音,称赞无量?”时诸比丘,闻是语已,往至佛所,头面礼足,前白佛言:“今此国界人民之类,咸共集聚,异口同音,赞咏[10]世尊,若干德行,及与五人[11],宿有何庆,独先蒙度?” 佛告比丘:“非独今日先度五人,我于久远,亦济此等,以身为船,救彼没溺,全其生命,各得安隐,得至彼岸。吾今成佛,先拔济之。” 时诸比丘,即白佛言:“不审,世尊!先昔之时,云何拔济,令各安隐?唯愿世尊!当为说之。”佛告比丘:“若乐闻者,当为汝说。”皆曰:“唯然。” 佛告比丘:“过去久远,此阎浮提波罗㮈国[12],时彼国王,名梵摩达。尔时国中,有大萨薄[13],名勒那阇耶,游出于外,到林树间,见有一人,涕泣悲切,以索系树,入头在中,欲自绞死,便前问之:‘汝何以尔?人身难得,命复危脆,衰变无数,恒恐自至。’种种晓喻[14],教令舍索。人报之曰:‘我之薄福,贫穷理极,债负盈集,甚多难计。诸债主辈,竞见[15]剥脱,日夜催切,忧心不释。天地虽宽,无容身处,今欲自没避离此苦。仁虽谏[16]及,存不如死。’尔时萨薄,即许之曰:‘卿但释索,所负多少,悉代汝偿。’作是语已,彼人便休,欢喜踊跃,感戴[17]无量,随从萨薄,俱至市中,宣令一切云欲偿债。时诸债主,竞共云集,迎取[18]所负,来者无限,空竭其财。财货已尽,犹不毕债,妻子穷冻,乞匃[19]自活。宗亲国邑,悉共呵嫌:‘此是狂夫,自破家业。’ “当于是时,有众贾客,劝进萨薄,欲共入海,即答之曰:‘为萨薄法,当办船具;我今穷困,无所复有,何缘得从?’众人报言:‘我等众人凡有五百,开意出钱,用办船具。’闻是语已,即便许可。众人许合,大获金宝。尔时萨薄,以三千两金,千两办船,千两办粮,千两用俟[20]船上所须,余故大有给活妻子。便于海边,施作大船,船有七重,严办已讫,推著水中,以七大索,系著岸边,击大金铃,宣令一切:‘谁欲入海得大妙宝奇珍异物用无尽者,今可云集共诣宝所。’复告之曰:‘其谁不爱父母、妻子、阎浮提乐及身命者,乃可往耳。所以然者,大海之中,艰险众多,回波暴风,大鱼恶鬼,如是种种,不可具陈。’作是语已,即断一索;日日如是,至第七日,断索都尽,船即驰去。便于道中,卒[21]遇暴风,破碎其船,众人唤救,无所归依,或有能得板、樯[22]、浮囊以自度者,或有堕水溺死之者。中有五人,共白萨薄:‘依汝来此,今当没死,危险垂[23]至,愿见救度。’萨薄答曰:‘吾闻大海,不宿死尸。汝等今者,悉各捉我,我为汝故,当自杀身,以济尔[24]厄[25],誓求作佛。后成佛时,当以无上正法之船,度汝生死大海之苦。’作是语已,以刀自割。命断之后,海神起风,吹至彼岸,得度大海,皆获安隐。” 佛告比丘:“欲知尔时勒那阇耶者,今我身是。时五人者,拘隣[26]等是。我于先世,济彼人等生死之命;今得成佛,令其五人皆最初得无漏正法,远离长流结使大海。” 尔时诸比丘,皆共赞叹,如来大悲,深妙难量,咸勤克励[27],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庄严论经》云: 譬如大海水,不宿于死尸, 僧海亦如是,不容毁禁者。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菩提心离垢地品》云: [犹如大海与死尸,亦如吉祥与黑耳, 如是持戒诸大士,不乐与犯戒杂居。 譬如大海由诸清净龙神居止之力,凡有死尸即以波浪漂出,不与死尸共住,又诸吉祥圆满,不与黑耳不吉祥共住,如是持戒清净之二地大士,亦不乐与犯戒者共住也。《四百论释》说:“吉祥女所在之家,亦必有黑耳在内”。彼与本论无违,以彼意取有彼名之二人,本论则说黑耳是不吉祥之异名也。”] 全知果仁巴大师在《入中论释难·遣恶见》中驳斥曰:“有人言:‘吉祥女所在之家,亦必有黑耳在内’。彼与本论无违,以彼意取有彼名之二人,本论则说黑耳是不吉祥之异名也。”这种释论,不应理!《四百论释》的宗趣是指:如说‘有漏皆苦’凡有漏吉祥圆满之处必有痛苦不吉祥如影随形之意。而此《入中论》中,则是指世间名言中所谓的吉祥与不吉祥不能俱时共住之意。至于黑耳是不吉祥之异名,两部释论都无有争议。但是,将此注释为二人之名,实在难以自圆其说。因为一人所在之家,很难必有另外一人同处其内之故。” [1] 沟港:拼音gōu gǎng,指预流果。 [2] 频来:拼音pín lái,意指一来果。 [3] 应仪:拼音yìng yí,指阿罗汉。 [4] 船舫:拼音chuán fǎng,泛指船。 [5] 泛海:拼音fàn hǎi,乘船过海,渡海。 [6] 浮囊:拼音fú náng,渡水用的气囊。 [7] 迦毘罗卫:(Kapilavastu),又译劫比罗伐窣堵、迦毘罗蟠窣都、迦毗罗婆苏都、迦维罗竭、迦毗罗、迦毗梨等,意思是妙德城或黄头居处,为古代释迦族的国都,也是释迦牟尼的故乡,位置大约在大雪山南麓,尼泊尔与印度的交界处。 [8] 尼拘卢陀僧伽蓝:指榕树寺。 [9] 巍巍堂堂:拼音wēi wēi táng táng,“巍巍”是崇高雄伟状。“堂堂”是谓庄严整齐与宏壮的样子。 [10] 赞咏:拼音zàn yǒng,意思是赞扬咏叹;歌咏。 [11] 五人:阿若-憍陈如(火器)、跋提(小贤)、摩诃男(大名)、跋波(播种)、阿说示(马胜)。 [12] 波罗㮈国:原文写作‘波罗 [木*奈] 国’。瓦拉纳西是古代迦尸国首都。迦尸意思是“光的城市”。相传是在5000年前兴建。在公元4-6世纪曾为学术中心;12世纪为古王朝都城。 [13] 萨薄:拼音sà báo,意指商主。 [14] 晓喻:拼音xiǎo yù,明白劝导,告知。多用于上对下。 [15] 见:拼音jiàn,用在动词前面,称代自己。唐·周贺《留别南徐故人》诗:“三年蒙见待,此夕是前程。” [16] 谏:拼音jiàn,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劝。进~。~阻。兵~。从~如流。 [17] 感戴:拼音gǎn dài,感念他人的德惠而尊敬拥护。 [18] 迎取:拼音yíng qǔ,指前往拿取,取回。 [19] 匃:拼音gài,同“丐”。〈动〉 乞求,乞讨。 [20] 竢:拼音sì,〈动〉等待。 [21] 卒:拼音cù,同“猝”。突然:猝然。猝尔。猝生变化。猝不及防。 [22] 樯:拼音qiáng,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引申为帆船或帆:帆樯林立。樯倾楫摧。 [23] 垂:拼音chuí,〈副〉接近,快要。如:垂及(将至);垂毙(垂死):垂没(将死);垂年(晚年,将死之年) [24] 尔:拼音ěr,〈代〉这个;此。问君何能尔。——晋·陶渊明《饮酒》 [25] 厄:拼音è,困苦、灾难:厄运。厄境。 [26] 拘隣:比丘名,以“宽仁博识,善能劝化,将养圣众,不失威仪”闻名,为佛陀最早度化的五比丘之一,也是五比丘当中第一位证果的。又译为“憍陈如”。 [27] 克励:拼音kè lì,克制私欲,力求上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