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ssgs54

第五十四课


三、以造船之喻说明: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如未精造船入海,财宝商人俱毁坏,
彼船精心而细造,无损载宝达岸边。
如是菩萨纵熏信,若无智速退菩提,
若具殊胜智慧度,不染失证佛菩提。
未有商人欲入海,不造坚固大船舫,
依坚固船无怖畏,获多珍宝到彼岸。
信心菩萨亦如是,离般若行远菩提,
若修最上大智行,当得无上菩提果。

例如,材料、结构、标准、补漏等方面没有精工细造的船只入于海中,连财宝带商人,一起都会毁掉;如果那艘船只,经过精心审察而精工细作,那么它就会完好无损地载着财宝抵达大海岸边。同样,任何菩萨纵然具备熏染信心之因,可是如果没有依于智度,很快就会退失最上菩提的正法;倘若既具足信心,又拥有殊胜的智慧波罗蜜多,那么就不会染上劣道的过患,不会从胜乘道中退失,而证得佛菩提。

《宝行王正论·安乐解脱品》云:

因信能持法,由智如实了,

二中智最胜,先藉信发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譬喻品》云:

[“复次,善现!如有商人无善巧智,船在海岸未固修营[1],即持财物安置其上,牵入水中速便进发,当知是船中道坏没,人、船、财物各散异处,如是商人无善巧智,丧失身命及诸财宝。如是,善现!有菩萨乘善男子等,虽于大乘有信、有忍,广说乃至有于无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2],而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当知彼类中道退没,不能证得一切智智,谓堕声闻或独觉地。

“复次,善现!如有商人有善巧智,先在海岸固修船已,方牵入水知无穿穴,后持财物置上而去,当知是船必不坏没,人物安隐达所至处。如是,善现!有菩萨乘善男子等,若于大乘有信、有忍,广说乃至有于无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当知此类终不中道退入声闻或独觉地,定证无上正等菩提,能尽未来利乐一切。何以故?若菩萨乘善男子等,能于大乘有信、有忍,广说乃至有于无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中间法尔不堕声闻及独觉地,必证无上正等菩提,与诸有情常作饶益。]

四、以老者之喻说明: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一百廿[3]岁老苦人,虽立独自不能行,
若左右人作依附,无跌倒怖顺利行。
如是菩萨智力微,彼已趋入复退失,
以胜方便慧摄持,不退证得佛菩提。
如百岁人复病患,是人不能自行立,
若得左右扶侍者,随意行往无所怖。
菩萨般若力微劣,往菩提岸不能到,
兼行最上方便行,得佛菩提无挂碍。

比如,寿量已达一百二十岁高龄,衰老、痛苦的人,虽然能从坐垫上站立起来,可是凭着自己的能力,无法行走到其余地方,因为他已老态龙钟。假设左右两侧有身强力壮的人作为依附,那么就不会有途中跌倒[4]的恐怖,而能顺利去往想去的地方。同样,任何证悟真如的智慧力量薄弱的菩萨,尽管他已经趋入了殊胜菩提道,然而在没有获得果位之前还会再度退失,那位行者相续如果以殊胜的信心、悲心、菩提心等方便和证悟无我的智慧摄持,就不会从正道中退失,将证得如来的菩提。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譬喻品》云:

[“复次,善现!譬如有人年百二十,老耄[5]衰朽复加众病,所谓风病、热病、痰病或三杂病。于意云何?是老病人颇从床座自能起不?”

善现对曰:“不也,世尊。”

佛告善现:“是人设有扶令起立,亦无力行一俱卢舍[6]、或二、或三。何以故?极老病故。如是,善现!有菩萨乘善男子等,设于大乘有信、有忍,广说乃至有于无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当知彼类不证无上正等菩提,退堕声闻或独觉地。何以故?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法应尔故。

复次,善现!譬如有人年百二十,老耄衰朽复加众病,谓风、热、痰或三杂病,是老病人欲从床座起往他处而自不能。有二健人各扶一腋[7],徐[8]策令起而告之言:‘莫有所难,随意欲往,我等两人终不相弃,必达所趣安隐无损。’如是,善现!有菩萨乘善男子等,若于大乘有信、有忍,广说乃至有于无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当知此类终不中道退堕声闻或独觉地,定证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有情众。”]

清凉国师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中也说:

有信无解,增长无明;

有解无信,还生邪见。

《无量寿经》云:“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

五(宣说加行之缘善知识)分二:一、宣说所依上师;二、宣说依者听闻甚深智慧之弟子。

一(宣说所依上师)分二:一、需依具相善知识之理;二、善知识宣讲教授之理。

一(需依具相善知识之理)分二:一、真实宣说;二、需要如此依止之理由。

一、真实宣说: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住初学位之菩萨,胜意乐入大菩提,
贤善弟子敬上师,恒依诸位智者师。
所有菩萨住初地,发信心行般若行,
为求无上菩提故,亲近善友及智者。

处于初学位的菩萨也就是初学者,怀着特别缘于利他和正等菩提的殊胜意乐,追求而趋入佛陀大菩提道果的贤善弟子,带着对上师的恭敬,恒常依止具有善妙见行并能宣说大乘密意的诸位智者上师。

《妙法莲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云:

[“尔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汝见此二子不?此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亲近恭敬,于诸佛所受持《法华经》,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初品》云:

[佛告须菩提:“若新发意菩萨随恶知识,则惊怖退没。若随善知识闻是说者,则不惊怖退没。”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恶知识?”

佛言:“教令远离般若波罗蜜,使不乐菩提,又教令学取相分别严饰文颂,又教学杂声闻、辟支佛经法,又与作魔事因缘,是名菩萨恶知识。”

“世尊!何等为菩萨善知识?”

“若教令学般若波罗蜜,为说魔事,说魔过恶,令知魔事、魔过恶已,教令远离,须菩提!是名发大乘心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善知识。”]

所依止善知识的法相:

弥勒菩萨在《大乘经庄严论·方便品》中说:

依师当调柔,寂灭功德胜,

勤富教悟真,善说悲无厌。

按照《大乘经庄严论》的说辞,所要依止的善知识应当具足以下十种法相:

(1)以增上戒学严格守护相续,诸根调柔。

(2)以增上定学寂灭烦恼与散乱。

(3)以增上慧学灭除烦恼与分别念。

(4)如果依止者依止一位戒律、多闻等功德胜过自己的善知识,则善法会增进,而依止与自己等同及依止比自己下等的善知识,则无大必要。

(5)具足为他众说法等的精进。

(6)多闻妙法,富有教法。

(7)以完全抉择四谛、缘起空性等证法而了悟真如。

(8)善巧以名句文字相关明了的方式说法。

(9)成为慈悲所化弟子的尊主。

(10)断除对说法不感兴趣、不能善加宣讲、只是稍稍精进不能持续策励宣讲之类的疲厌。

龙树菩萨在《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中云:

是诸善知识,汝应知略相,

知足慈悲戒,智慧能灭恶,

善友应教汝,汝知敬顺行。

阿地峡尊者在《菩提道炬论》中说:

善巧律仪轨,自安住律仪,

堪传律具悲,当知是良师。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正知正念品》中云:

舍命亦不离,善巧大乘义,

安住净律仪,珍贵善知识。

《佛本行集经·难陀因缘品》中,就有一则世尊亲自给长老难陀,开示说要想方设法,舍离六群比丘等恶知识,并且要亲近依止舍利弗、大目犍连、大迦叶、迦旃延尊者等大善知识的精彩公案。

《佛本行集经·难陀因缘品》云:

[尔时,佛告长老难陀:“汝今何须见孙陀利?其身如是皮裹筋骨,内有髓、脑、脓、血、屎、尿皆悉充满,最可厌恶,犹如厕溷[9]。如是难陀,我今略说,一一众生,共妇和同,所出不净,多于巨海,亦不知足。”

尔时,世尊以此因缘,而说彼偈:

“欲离稠林已得离,从林得脱还入林,

汝富伽罗[10]观此等,从缚得脱还得缚。”

尔时,世尊教化难陀,说法教言:“今汝难陀!于我自在说法教中。嬉乐行于清净梵行,为欲灭诸一切苦故。”

尔时,难陀虽被世尊作如是等方便教化,犹故不乐行于梵行,乃共六群诸比丘等,以为朋党,数至彼边,语言论说,从晨到夜,唯论邪命诸恶等事。尔时,世尊观知其行,作如是念:“此之难陀,今已学彼六群比丘,恐畏损其功德业行,我应断其共彼人等以为朋党。”作是念已,即便告彼长老难陀作如是言:“难陀汝来!我欲共汝入迦毘罗婆苏都[11]城。”难陀白言:“唯如尊教!”尔时,世尊与彼难陀入迦毘罗婆苏都城,入已渐至一卖鱼店。

尔时,世尊见彼店内,茅草铺上,有一百头臭烂死鱼,置彼草铺。见已告彼长老难陀,作如是言:“难陀汝来!取此鱼铺一把茅草。”其彼难陀而白佛言:“如世尊教。”作是语已,即于彼店,在鱼铺下,抽取一秉臭恶茅草。既执取已,佛复告言长老难陀:“少时捉住,还放于地。”难陀白言:“如世尊教。”即把草住。尔时难陀,捉持彼草经一时顷,便放于地。尔时,佛复告难陀言:“汝自嗅手。”尔时难陀即嗅其手。

尔时,佛复告难陀言:“汝手何气?”长老难陀报言:“世尊!唯有不净腥臭气也。”

尔时,佛告长老难陀:“如是如是。若人亲近诸恶知识,共为朋友,交往止住,虽经少时共相随顺,后以恶业相染习故,令其恶声名闻远至。”

尔时,世尊因斯事故,而说偈言:

“犹如在于鱼铺上,以手执取一把茅,

其人手即同鱼臭,亲近恶友亦如是。”

尔时,世尊又共长老难陀,至于一卖香邸[12],见彼邸上有诸香裹,见已即告长老难陀作如是言:“难陀!汝来取此邸上诸香裹物。”难陀尔时即依佛教,于彼邸上取诸香裹。佛告难陀:“汝于漏刻一移之顷,捉持香裹然后放地。”尔时,长老难陀闻佛如此语已,手持此香于一刻间,还放地上。

尔时,佛告长老难陀:“汝今当自嗅于手看。”尔时,难陀闻佛语已,即嗅自手。佛语难陀:“汝嗅此手作何等气?”白言:“世尊!其手香气,微妙无量。”

佛告难陀:“如是如是。若人亲近诸善知识,恒常共居,随顺染习,相亲近故,必定当得广大名闻。”

尔时,世尊因此事故,而说偈言:

“若有手执沈水香,及以藿香[13]麝香[14]等,

须臾执持香自染,亲附善友亦复然。”

尔时,世尊出迦毘罗婆苏都城,至本住处,以此因缘,聚集大众诸比丘已,即告长老难陀言曰:“难陀!汝今莫亲近彼六群比丘,莫共彼等以为亲友。何以故?若其有人亲近如是恶知识者,虽复与彼共为朋友,或时与彼互相承事,随顺彼等一切事业,但为恶人,共相亲近,即得世间恶名流布。

“长老难陀!汝若欲觅亲友知识,当近比丘舍利弗[15],比丘大目连[16],比丘大迦叶[17],比丘迦旃延[18],比丘优楼频蠡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19],优波斯那[20],摩诃俱郗那[21],摩诃孙陀[22],离波多[23]等,诸比丘辈。劝汝亲近随顺承事。所以者何?若人亲近善知识者,承事亲善,虽未证得利益之事,交获世间名闻流布。”

尔时,世尊以此因缘而说偈言:

“若人亲近恶知识,现世不得好名闻,

必以恶友相亲近,当来亦堕阿鼻狱。

若人亲近善知识,随顺彼等所业行,

虽不现证世间利,未来当得尽苦因。”]


[1] 修营:拼音xiū yíng,修建。

[2] 轭:拼音è,注释:一、〈动〉控制。二、〈名〉驾车时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3] 廿:拼音niàn, 〈数〉二十。

[4] 跌倒:拼音dié dǎo,失足而摔倒。

[5] 老耄:拼音lǎo mào,七﹑八十岁的老人。亦指衰老。

[6] 俱卢舍:拼音jū lú shè,梵文krośa的音译,古印度的长度单位,又写作拘卢舍、拘屡奢等,意译鸣叫、鼓声间,即指大牛之唤叫或鼓声之音响可达到的距离,大约相当于现代的四公里。根据印度人的一般说法,四拘卢舍为一由旬,这跟《大庄严经》卷四、《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五所说相一致。然而《佛本行集经》卷十二、《杂宝藏经》卷八的夹注则认为八拘卢舍为一由旬,这显然是注释者因时代和尺度的差异造成的误解。

[7] 腋:拼音yè,胳肢窝,上肢同肩膀相连处靠里凹入的部分:~窝。~下。集~成裘。

[8] 徐:拼音xú,缓,慢慢地:~步。~缓。~图。~~。

[9] 厕溷:拼音cè hùn,意思是厕所。

[10] 富伽罗:即补特伽罗。意指人、众生等。

[11] 迦毘罗婆苏都:城名。即悉达多太子降生之处。

[12] 香邸:拼音xiāng dǐ,〈名〉卖香的店铺。

[13] 藿香:拼音huò xiāng,植物名。唇形科虎尾草属。叶对生,卵形或阔卵形,锯齿缘。夏日开花,轮繖花序,小坚果,平滑。茎叶香气极烈,可入药。

[14] 麝香:拼音shè xiāng,雄麝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体的分泌物,有特殊香气,可制香料,也可入药。

[15] 舍利弗: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

[16] 大目连: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称。

[17] 大迦叶: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头陀第一著称。

[18] 迦旃延: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解义第一著称。

[19] 优楼频蠡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兄弟三人在未归佛以前,皆信奉事火外道,为摩揭陀国少数耆宿之一,深受四方归信。佛陀游化摩揭陀时,曾借宿于优楼频螺迦叶家中,并示现种种神通,迦叶见证释迦牟尼神通后吓了一跳,很敬佩但也很嫉妒,所以仍不肯皈依。这时释迦牟尼佛知道迦叶心中的想法,便说道:“你常常心想我是大沙门,虽得阿罗汉,但远不如你这个阿罗汉。但如今在我看来,你并非阿罗汉,也非向阿罗汉道喔。”他听到释迦牟尼竟把他心中的想法给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非常震惊,他暗自惊讶道:“此大沙门,真的有大威神,能知我心中所念。此大沙门有大神足,自在得阿罗汉。我真的应该跟随他修梵行。”

但优楼频螺迦叶有五百名弟子,并且德高望重。释迦牟尼期望把其弟子亦归顺于佛教,因此劝优楼频罗迦叶告诉其弟子们他已诚心皈敬佛教,其弟子若有意跟从修行则留下来,若欲投其他教派门下则由他们自行决定。于是迦叶则当众宣布他已皈依佛陀,然弟子们则异口同声回答众等已对释迦牟尼有信心,只等老师行动。随即把事火用具通通丢进尼连禅河当中,按部就班进行皈依仪式。

迦叶有两个弟弟,大弟名那提,小弟名伽耶,两人各有二百五十位弟子,他们就住在尼连禅河边的房舍修行。一日,他们在河边看到拜火教的象征物品顺流而下。两个弟弟担心哥哥大迦叶可能被人所害。于是,他们便带著五百弟子立即来到上游,一路寻找他们。

    后来,他们看到优楼频螺迦叶及弟子都成为释迦牟尼徒众时,大为惊讶,问迦叶:“大哥,学习沙门的梵行会更好吗?”优楼频螺迦叶说:“我跟从释迦牟尼出家学道,更上一层了。”他们听后,则各自率领徒众到释迦牟尼处皈依佛教。他们都顶礼佛足,祈请释迦牟尼收他们为弟子。从此,迦叶三兄弟及其徒众们则成为佛教常随众一千人。今印度山崎(Sanchi)大塔塔门之浮雕中,即雕有佛陀教化此三迦叶之事迹。

[20] 优波斯那:(人名)Upasena,梵志名。译曰最上征将。

[21] 摩诃俱郗那:(梵文 Mahākausthila,生卒年月不详。先前信奉婆罗门教,后经释迦牟尼佛渡化成为其座下第子,证得阿罗汉果位。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当中有“答问第一”之美称。

[22] 摩诃孙陀:Sundari罗汉名。一聚落之小儿,生而端正,名孙陀利,波斯匿王率小儿诣佛所,佛说四谛之法,小儿悟道,佛说其往因。见《百缘经》十。

[23] 离波多:五百罗汉之二百七十一尊,被誉为‘坐禅第一’。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