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ssgs55

第五十五课


二、需要如此依止之理由: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因智功德源于彼,随说般若波罗蜜,
佛诸法依善知识,具胜功德如来语。
大智功德云何获?当从般若波罗蜜,
如是一切诸佛法,功德皆从善友得。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要教诫步入大乘的初学者认真依止殊妙的善知识呢?因为通晓大乘道果的一切智慧功德,都是来源于善知识,他们随从宣说大乘道的这一般若波罗蜜多。为此,要获得佛陀的一切法者当依善知识,这是拥有一切最殊胜功德的如来圆满佛陀所说。原因是,对于如此善巧方便之道修行、思维、听闻,前前依于后后——即修行依于思维、思维依于听闻,而且,听闻也依赖于善知识。

《大方广佛八十华严·入法界品》云:

[善财童子!如是悲哀思念之时,彼常随逐觉悟菩萨、如来使天,于虚空中而告之言:“善男子!其有修行善知识教,诸佛世尊悉皆欢喜;其有随顺善知识语,则得近于一切智地;其有能于善知识语无疑惑者,则常值遇一切善友;其有发心愿常不离善知识者,则得具足一切义利。善男子!汝可往诣安住王都,即当得见不动优婆夷大善知识。”]

《大圆满前行》中说:“一切佛经、续部、论典中,从来没有提过不依止上师而成佛的历史。”

《博朵瓦语录》中亦说:“总摄一切教授首,是不舍离善知识。”

《菩提道次第广论》亦说:

[敦巴请问大依怙云:“藏地多有修行者,然无获得殊胜德者,何耶?”

依怙答云:“大乘功德生多生少,皆依尊重乃能生起。汝藏地人于尊重所仅凡庸想,由何能生?”

有于依怙发大声白:“阿底峡请教授。”

如其答云:“哈哈,我却具有好好耳根。言教授者,谓是信心、信、信!”信为极要。]

马鸣菩萨在《大庄严论经》中,讲述了一则需要如此依止善知识之理由的精彩公案。

《大庄严论经》云:

[复次,应近善知识,近善知识者结使炽盛能得消灭。

我昔曾闻,素毗罗王太子名娑罗那,时王崩背[1],太子娑罗那不肯绍继,舍位与弟,诣迦旃延[2]所求索出家。既出家已,随尊者迦旃延,诣巴树提王国,在彼林中住止。巴树提王将诸宫人,往诣彼林中眠息树下。彼尊者娑罗那乞食回还坐静树下,时诸宫人性好华果,诣于林中遍行求觅。娑罗那比丘盛年出家极为端正,尔时宫人见彼比丘年既少壮容貌殊特,生希有想,而作是言:“佛法之中乃有是人出家学道。”即绕边坐。时巴树提王既眠寤已,顾瞻[3]宫人及诸左右,尽各四散求觅不得。王即自求所在追寻,见诸宫人绕比丘坐听其说法,即说偈言:

“虽著鲜白衣,不如口辩说,

千女围绕坐,爱敬其容貌。”

尔时彼王以瞋忿故语比丘言:“汝得罗汉耶?”答言:“不得。”“汝得阿那含耶?”答言:“不得。”“汝得须陀洹耶?”答言:“不得。”“汝得初禅、二禅乃至四禅耶?”答言:“不得。”尔时彼王闻是语已甚大忿怒,语尊者言:“汝非离欲人,何缘与此宫人共坐?”即敕左右执此比丘,剥脱衣服唯留内衣,以棘刺杖用打比丘。时宫人等涕泣白王:“彼尊者无有罪过,云何挝打[4]乃至如是?”王闻是语倍增瞋忿挝打过甚。尔时尊者,先是王子,身形柔软不更苦痛,举体血流,宫人睹之莫不涕泪[5]。尊者娑罗那受是挝打遗命无几,闷绝躄[6]地,良久乃苏 ,身体遍破如狗𠶜[7][8],譬如有人蟒蛇所吸已入于口,实难可免,设还出口取活亦难。娑罗那从难得出亦复如是,张目恐怖又惧更打,举身血流不能着衣,抱衣而走,四望顾视,犹恐有人复来捉己。同梵行者见是事已,即说偈言:

“谁无悲愍心,打毁此比丘?

云何出家所,而生勇健想?

云何都不忍,生此残害心?

无过横加害,实是非理人。

出家舍荣贵,单独无势力,

衣钵以自随,不畜盈长物。

是何残害人,毁打乃如是?”

诸同学等扶接捉手,诣尊者迦旃延所,见娑罗那举声涕哭,生于厌恶,而说偈言:

“如彼阎浮果[9],赤白青班驳,

亦有赤淤处,血流处处出,

谁取汝身体,使作如是色?”

尔时比丘娑罗那,以己身破血流之处指示尊者,即说偈言:

 “如我无救护,单孑[10]乞自活,

 自省[11]无过患,轻欺故被打。

 巴树提自恣[12],豪贵土地主,

起暴纵逸心,恶鞭如注火,

用烧毁我身。我既无过恶,

横来见打扑[13],伤害乃致是。”

尊者迦旃延知娑罗那其心忿恚,而告之言:“出家之法不护己身,为灭心苦。”即说偈言:

“汝身既苦厄,云何生怨恨?

莫起瞋恚鞭,狂心用自伤。”

娑罗那心生苦恼瞋相外现,如龙斗时吐舌现光亦如雷电,而说偈言:

“和上应当知,瞋慢烧我心,

犹如枯干树,中空而火起。

出家修梵行,已经尔所时,

如我于今者,欲还归其家。

儜劣[14]怯弱[15]者,犹不堪是苦,

况我能堪忍,如此大苦事?

我今欲归家,还取于王位,

集诸象军众,覆地皆黑色。

瞋恚心炽盛,昼夜无休息,

犹如大猛火,焚烧于山野,

萤火[16]在中燋[17],巴树提亦尔。”

说是偈已即以三衣[18]与同梵行者,涕泣哽咽[19]礼和上足,辞欲还家,复说偈言:

“和上当听我,忏悔除罪过,

我今必向家,心意无愿乐,

于出家法中,不得灭此怨。”

时彼和上于修多罗义中善能分别最为第一,辞辩乐说亦为第一,而告之言:“汝今不应作如斯事。所以者何?此身不坚会归尽灭,是故汝今不应为身违远佛法,应当观察无常不净。”

即说偈言:

 “此身不清净,九孔恒流污,

臭秽甚可恶,乃是众苦器。

是身极鄙陋[20],痈疮之所聚,

若少掁[21]触时,生于大苦恼。

汝意迷著此,殊非智慧理,

应舍下劣志,如来所说偈,

汝今宜忆持。忿恚瞋恼时,

能自禁制者,犹如以䩛[22]勒,

禁制于恶马。禁制名善乘,

不制名放逸。居家名牢系,

出家为解缚;汝既得解脱,

返还求枷锁,牢缚系闭处?

瞋是内怨贼,汝莫随顺瞋,

为瞋所禁制。佛以是缘故,

赞于多闻者,仙圣中之王,

汝当随彼语,今当忆多闻,

莫逐于瞋恚。若以铁锯解,

身体及支节,佛为富那等,

所可宣说者,汝宜念多闻,

如是等言语。当忆舍利弗,

说五不恼法[23]。汝当善观察,

世间之八法[24]。汝宜深校计[25]

瞋恚之过恶。应当自观察,

出家之标相,心与相相应?

为不相应耶?比丘之法者,

从他乞自活,云何食信施,

而生重瞋恚?他食在腹中,

云何生瞋恚?而为于信施,

之所消灭耶?汝欲行法者,

不应起瞋恚,自言行法人,

为众作法则,而起瞋恚者,

是所不应作。瞋忿恼其心,

而口出恶言,智人所讥呵,

是故不应为。诸有出家者,

应当具三事,调顺于比丘,

忍辱不起瞋,决定持禁戒,

实语不妄说,善修于忍辱,

不宜生瞋恚。沙门种类者,

不应出恶言,应着柔和衣。

出家所不应,瞋出粗恶语,

犹如仙禅坐,抽剑著抱上。

比丘器衣服,一切与俗异,

瞋忿同白衣,是所未应作。

粗言同俗人,云何名比丘?

剃发除饰好,自卑[26]行乞食,

作是卑下相,不断于憍慢。

若欲省憍慢,应弃秽恶心。

速求于解脱,身如彼射的[27]

有的箭则中,有身众苦加,

无身则无苦。如似关逻[28]门,

击鼓著其侧,有人从远来,

疲极欲睡眠,至门皆打鼓。

未曾有休息,此人不得眠,

瞋于击鼓者。彼共多人争,

后思其根本,此本乃是鼓,

都非众人过,即起斫破鼓。

乃得安隐眠。比丘身如鼓,

为乐故出家,蚊虻蝇毒草,

皆能蜇螫[29]人。应常勤精进,

远离于此身,勿得久乐住。

应睹其元本,乃是阴界聚,

破坏阴界苦,安隐涅槃眠。”

时彼和上说是偈已,而语之言:“汝于今者宜舍瞋忿恼害之心,设欲恼他,当听我说。一切世间悉皆娆恼[30],云何方欲恼害众生?一切众生皆属死王,我及于汝并彼国王不久当死,汝今何故欲杀怨家?一切有生皆归于死,何须汝害?生必有死无有疑难,如似日出必当灭没,体性是死,何须加害?汝设害彼有何利乐?汝名持戒,欲加毁人,于未来世必得重报受苦无量。此报亦尔何须加毁?彼王毁汝,汝起大瞋,瞋恚之法现在大苦,于未来世复获苦报,先当害瞋,云何伤彼?若于刹那起瞋恚者逼恼身心,我今为汝说如是法,当听是喻。如指然火欲以烧他,未能害彼自受苦恼。瞋恚亦尔,欲害他人自受楚毒[31],身如干薪瞋恚如火,未能烧他,自身燋然。徒起瞋心欲害于彼,或能不能,自害之事决定成就。”尔时娑罗那默然而听和上所说法要,同梵行者咸生欢喜,各相谓言:“彼听和上所说法要必不罢道[32]。”娑罗那心怀不忍,高声而言:“无心之人犹不能忍如斯之事,况我有心而能堪任?”娑罗那说偈言:

“电光流虚空,犹如金马鞭,

虚空无情物,犹出雷音声。

我今是王子,与彼未有异,

云何能堪忍,而当不加报?”

说是偈已,白和上言:“所说实尔。然我今者心坚如石渧水不入,我见皮破血流在外,便生瞋恚憍慢之心。我不求请[33],亦非彼奴,亦非庸作[34],不是彼民,我不作贼,不中陷[35]人,不斗乱王,为以何过而见[36]加毁?彼居王位谓己有力,我今穷下人各有相,我自乞食坐空林中,横加毁害。我当使如己之比不敢毁害,我当报是不使安眠。我是善人横加毁辱,我今报彼当令受苦,过我今日,使凶横者不敢加恶。”作是语已,于和上前长跪白言:“为我舍戒。”尔时同师及诸共学同梵行者,举声大哭。“汝今云何舍于佛法?”或有捉手,或抱持者,五体投地为作礼者,而语之言:“汝今慎莫舍于佛法!”即说偈言:

“云何于众中,独自而舍去,

退于佛禁戒?云何作是恶,

云佛非我师?比丘至汝家,

云何不惭愧?汝初受戒时,

誓能尽形持,云何无忠信,

而欲舍梵行?执钵持袈裟,

乞食以久长,著铠捉刀杖,

方欲入战阵。王鞭毁汝身,

弃舍沙门法,不忆忍辱仙,

割截于手足,彼独是出家,

汝非出家耶?彼独自知法,

汝不知法耶?彼极被截刖[37]

犹生慈愍心,坚持心不乱,

汝今为杖捶,而便失心耶?”

尊者迦旃延语众人言:“彼心以定,汝等舍去,当为汝治。”诸比丘等既去之后,尊者迦栴延摩娑罗那顶,而作是言:“汝审去耶?”白言:“和上!我今必去。”迦旃延言:“汝但一夜在此间宿[38],明日可去,莫急舍戒。”答言:“可尔。我今最后用和上语,今夜当于和上边宿,明日舍戒当还家居,取于王位与巴树提共相抗衡。”和上足边以草为敷于其上宿,时迦旃延以神足力令其重眠,梦向本国,舍戒还家居于王位,集于四兵往向巴树提。时巴树提亦集四兵共其斗战,娑罗那军悉皆破坏,擒娑罗那拘执将去,巴树提言:“此是恶人,可将杀去。”于其颈上系枷罗毗罗鬘,魁脍[39]摇作恶声,令众人侍卫器仗围绕持至冢[40]间。于其中路见迦旃延执持衣钵入城乞食,涕泣堕泪,向于和上,而说偈言:

 “不用师长教,瞋恚恼浊体,

今当至树下,毁败于佛法。

我今趣死去,众刀围绕我,

如鹿在围中,我今亦如是。

不见阎浮提,最后见和上,

虽复有恶心,故如牛念犊[41]。”

时彼魁脍所执持刀犹如青莲,而语之言:“此刀斩汝,虽有和上何所能为?”求哀和上举声大哭:“我今归依和上。”即从睡觉惊怖,礼和上足:“愿和上解我违和上语。”言:“我本愚痴欲舍佛禁,听[42]我出家,我不报怨亦不用王,所以者何?乐欲味少苦患众多,怨恚过恶我悉证知。我今唯欲得解脱法,我无志定轻躁众生不善观察,于诸智者不共语言,为一切众生所呵骂器。唯愿和上度我出家,于苦恼时现悲愍相,我于苦恼中,和上悲愍我。”迦栴延言:“汝不罢道,我以神力故现梦耳。”彼犹不信。和上右臂出光,而语之言:“汝不罢道,自看汝相。”娑罗那欢喜作是言:“呜呼善哉知识!以善方便开解于我,我有过失以梦支持。佛说:“善知识者梵行全体”,此言实尔。谁有得解脱不依善知识?唯有痴者不依善友,云何而能得于解脱?”尊者迦旃延拔济娑罗那巴树提瞋恚之毒药消灭无遗余,是故有智者应近善知识。]

《增壹阿含经·九众生居品》云:

[尔时,阿难白世尊言:“所谓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也,将引善道以至无为。”

佛告阿难:“勿作是言:‘言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所以然者?夫善知识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与共从事,将视好道。我亦由善知识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生不可称计,皆悉免生、老、病、死。以此方便,知夫善知识之人,全梵行之人也。

复次,阿难,若善男子、善女人与善知识共从事者,信根增益,闻、施、慧德皆悉备具。犹如月欲盛满,光明渐增,倍于常时;此亦如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亲近善知识,信、闻、念、施、慧皆悉增益。以此方便,知其善知识者即是全梵行之人也。

若我昔日不与善知识从事,终不为灯光佛所见授决也;以与善知识从事故,得为与提和竭罗佛[43]所见授决。以此方便,知其善知识者,即是全梵行之人也。

若当,阿难,世间无善知识者,则无有尊卑之叙,父母、师长、兄弟、宗亲,则与彼猪犬之属与共一类,造诸恶缘,种地狱罪缘;有善知识故,便别有父母、师长、兄弟、宗亲。”

是时,世尊便说此偈:

善知识非恶,亲法非为食,

将导于善路,此亲最尊说。

是故,阿难,勿复更说言:‘善知识者是半梵行之人也。’”

尔时,阿难从佛受教,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 崩背:拼音bēng bèi,是犹崩殂。指帝王之死。

[2] 迦旃延:梵名Kātyāyana,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迦旃延为婆罗门姓十姓之一。译曰剪剃种,扇绳,好肩等。以姓为名。西印度阿槃提国人,其族姓及出家归依佛陀之因缘有数说,据《佛本行集经·那罗陀出家品》记载,师乃狝猴食聚落大迦旃延婆罗门之第二子,名那罗陀。初入国都优禅耶尼城附近之频陀山中,从外舅阿私陀仙人学习吠陀之教。后阿私陀仙见释尊出生时之相好庄严,预言将来必能成佛,遂于命终遗言令其礼释尊为师。彼出家归佛后,从其本姓称大迦旃延,勤行不懈,证得阿罗汉果。佛陀灭度后,师尚存,仍从事教化,屡与外道论战,于佛陀弟子中,称‘论议第一’。

[3] 顾瞻:拼音gù zhān,泛指看、望。

[4] 挝打:拼音zhuā dǎ,释义是殴打。

[5] 涕泪:拼音tìlèi,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

[6] 躄:拼音bì,仆倒:“迷闷躄地。”

[7] 𠶜:拼音zhì,〈方〉干。

[8] 啮:拼音niè,咬:啮齿动物。

[9] 阎浮果:阎浮树的果子。阎浮树即肯氏蒲桃树,为桃金孃科赤楠属的大乔木,原产于印度,株高可达二十五公尺,果实成熟时呈紫黑色,近葡萄香味,可供食用及药用,为古代为重要的药材,在糖尿病药物发明前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在此特指世界最大、果实最香的一株阎浮树,印度古代称地球为“阎浮提”即因此树而命名。

[10] 单孑:拼音dān jié,孤单。

[11] 自省:拼音zì xǐng ,自我省察。

[12] 自恣:拼音zì zì,放纵自己﹐不受约束。

[13] 打扑:拼音dǎ pū,打伤、跌伤。

[14] 儜劣:拼音níng liè,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懦怯庸劣。

[15] 怯弱:拼音qiè ruò,胆怯懦弱。

[16] 萤火:拼音yíng huǒ,萤火虫。

[17] 燋:拼音jiāo,火烧、火伤。

[18] 三衣:拼音sān yī,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一种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一种叫郁多罗僧,即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着;一种叫安陀会,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即内衣。亦泛指僧衣。

[19] 哽咽:拼音gěng yè,悲泣,不能成声。

[20] 鄙陋:拼音bǐ lòu,简陋、粗俗。

[21] 掁:拼音chéng,触碰。

[22] 䩛:拼音bì,异体字:䩛 、鞞 、韠。古同“韠”:“端委鞸带。”

[23] 当忆舍利弗,说五不恼法:尊者舍利子说,唐·玄奘大师翻译的《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五法品》云:

[五能忍功德者,一者、不暴恶;二者、不忧悔;三者、众生爱乐;四者、十方善名流布;五者、身坏命终当生善趣天上。

云何不暴恶?

答:诸有能忍补特伽罗,能忍因缘,不集刀杖不为损害,名不暴恶。

云何不忧悔?

答:诸有能忍补特伽罗,能忍因缘,行身妙行、行语妙行、行意妙行,彼行身、语、意妙行已,不生忧悔身心清凉,名不忧悔。

云何众生爱乐?

答:诸有能忍补特伽罗,能忍因缘,骂不反骂、嗔不反嗔、打不反打、害不反害、弄不反弄,由此众生悉皆爱乐,彼由如是不反骂等缘故,名众生爱乐。

云何十方善名流布?

答:诸有能忍补特伽罗,能忍因缘,常无斗诤,不相言讼、轻弄毁蔑,由此十方善名流布。彼由如是无斗诤等缘故,说十方善名流布。

云何身坏命终当生善趣天上?

答:诸有能忍补特伽罗,能忍因缘,多行增上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彼行增上身、语、意妙行已,身坏命终当生善趣天世界中受诸妙乐,故说身坏命终当生善趣天上。]

[24] 《十住毗婆沙论·五戒品》云:“世间之八法:世间法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于此法中,心无忧喜。”

[25] 校计:拼音xiào jì,计较。

[26] 自卑:拼音zì bēi,从低处起。

[27] 射的:拼音shè de,是指用箭射靶,也指箭靶。

[28] 逻:拼音luó,巡察,巡逻。

[29] 蜇螫:拼音zhē shì,意思是毒蛇咬。或有毒的昆虫咬伤,有毒的荆棘等刺伤。

[30] 娆恼:拼音ráo nǎo,烦恼。

[31] 楚毒:拼音chǔ dú,痛苦。

[32] 罢道:拼音bà dào,中途停止修行。

[33] 求请:拼音qiú qǐng,请求,希望得到满足。

[34] 庸作:拼音yōng zuò,指受雇而为人劳作。

[35] 中陷:拼音zhōng xiàn,中伤陷害。

[36] 见:拼音jiàn,用在动词前面,称代自己。唐·周贺《留别南徐故人》诗:“三年蒙见待,此夕是前程。”

[37] 刖:拼音yuè,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

[38] 宿:拼音sù,〈动〉住,过夜,夜里睡觉:住~。留~。露~。~舍(shè)。~营。

[39] 魁脍:拼音kuí kuài,刽子手。

[40] 冢:拼音zhǒng,坟墓:古~。荒~。衣冠~。青~。丛~。

[41] 犊:拼音dú,小牛:牛犊。初生之犊不怕虎。

[42] 听:拼音tīng,意指允许。

[43] 提和竭罗佛:梵名Dipamkara,音译提和竭罗、提洹竭。又作燃灯佛、普光佛、锭光佛。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