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ssgs66

第六十六课


二、传讲此深法之功德: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菩萨千俱胝劫施,罗汉独觉守护戒, 谁说具胜般若法,善妙施戒不可比。若多俱胝劫布施,罗汉缘觉持戒者, 不如说行般若法,百千万分不及一。

某某菩萨在千俱胝数多劫中,对阿罗汉、独觉等作布施,或者为了声闻、缘觉的果位而进行布施,守护清净戒律,另外某人仅在一日讲说殊胜般若波罗蜜多法的善妙功德,布施、持戒比不上它一分。

《清净毘尼方广经》云:

[是时长老大迦叶白世尊言:“诸声闻人证无为法,菩萨唯得有为之法。云何有为菩萨胜无为声闻?”

佛言:“迦叶!我今为喻,诸有智者因是得解。迦叶!譬如有人破析一毛以为百分,是人复以此一分毛点满四大海中之酥。迦叶!于意云何?是人毛分取四海酥,能作是念:‘我所取多,非海中者。’”

迦叶白言:“不也。世尊!”

佛言:“迦叶!汝意云何?于此二分,何者为胜?何者为大?何者为多?何者大价?”

迦叶白言:“假使令取千亿由旬,余者犹胜、犹大、犹多、有于大价,况以毛分唯取一渧!”

佛言:“迦叶!如毛百分以一分毛取一点酥,声闻所有无为智慧亦复如是。佛智所知,迦叶!如满四大海中之酥,菩萨有为善根功德亦复如是,用以回向无为智故。迦叶!譬如蚁子含持一粒,犹如秋月成熟谷满大地。迦叶!于意云何?何者为胜?”

“世尊!秋月成熟谷满大地,有无量谷,救济养育无量众生以为资粮。世尊!蚁持一粒,无所利安。”

“迦叶!蚁持一粒,如诸声闻解脱之果亦复如是。如秋谷成熟满于大地,当知菩萨六波罗蜜、四摄之法,善根功德亦复如是,成熟养活无量众生,安置世乐、出世间乐及涅槃乐。迦叶!如有百千水精珠担而来入城,若一无价琉璃宝珠置之船上,若其安隐达阎浮提,救护一切贫穷困苦。迦叶!于意云何?是百千担水精入城,是无价宝一琉璃珠可为比不?”

“不也。世尊!”

“迦叶!是百千担诸水精珠来入城者,喻于声闻无为功德亦复如是。如一无价宝琉璃珠船上安隐,至阎浮提多所安乐,菩萨如是不断三宝种,发于一切智宝之心多所安乐。”

时大迦叶白世尊言:“未曾有也。如来善说。诸菩萨等发于一切智宝之心,出过一切声闻、缘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赞叹品》云: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但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功德名号,尚为获得广大善利,况能受持、读诵、修习、书写、解说、广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终不横死、亦无横病及诸殃祸,常为无量百千天神恭敬围绕随逐守护。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黑白月各第八日、第十四日、第十五日,在在处处读诵、讲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获无边功德胜利。”

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读诵、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量天神常来恭敬围绕守护。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诸天、人、阿素洛等无上珍宝。由此因缘,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当获无边功德胜利。]

三、入定后得修行之功德: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菩萨修行胜般若,起定宣说无染法, 利生回向菩提因,三世间无等彼善。若菩萨观般若理,安住说法而无相, 回施一切证菩提,彼三界师无有等。

某某菩萨入定中修行殊胜般若波罗蜜多,从中起定而在后得时,宣讲相应自己所修行的无染之法,也就是无有相执分别等过失的法,或者也可解释为:不被追求名闻、利养等的妄念所染而讲经说法,如果说法也为了利益众生回向成为大菩提之因,那么在地下、地上、天上三世间或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中没有等同于它的善法。

《大般涅槃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云: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昔所不知而今得知?菩萨摩诃萨虽知凡夫贪、恚、痴心,初不作心及心数相,不作众生及以物相,修第一义毕竟空相。何以故?一切菩萨常善修习空性相故。以修空故,昔所不知而今得知。云何为知?知无有我、无有我所,知诸众生皆有佛性,以佛性故,一阐提[1]等舍离本心,悉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此皆是声闻、缘觉所不能知,菩萨能知。以是义故,昔所不知而今得知。”]

其实,若能传讲般若空性法,即使别人生起邪见,也有很大的利益。昨天在我的生日那天,您们就读诵文殊礼赞文以作法供养,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述一则,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因地修行菩萨道时,一世名曰胜意比丘,因听闻般若空性法而起邪见,对般若空性法及其敷演空性的菩萨喜根比丘加以毁訾,以是因缘遂堕大地狱,历经百千亿那由他劫,从地狱出后,七十四万世常被诽谤,若干百千劫乃至不闻佛之名字;自是已后还得值佛,出家学道而无志乐,于六十三万世常反道入俗;亦以业障余罪故,于若干百千世诸根闇钝。久后才因为曾经一时听闻过般若空性法门的缘故,而成为集一切三世诸佛智慧为一体的文殊师利菩萨法王子的公案。所以说,以般若空性法门来导化众生是最具饶益的菩萨所为。

《诸法无行经》下卷云:

[尔时,华戏慧菩萨复白佛言:“愿必为说入音声慧法门!当来菩萨得闻是法门,当自知过咎亦教余人。”

尔时,佛告华戏慧菩萨:“善男子!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唯然世尊。”

佛告华戏慧菩萨:“若菩萨闻贪欲音声生过罪想,闻离贪欲音声生利益想,即是不学佛法。若闻瞋恚音声生过罪想,闻离瞋恚音声生利益想;若闻愚痴音声生过罪想,于离愚痴音声生利益想,则是不学佛法。若于少欲音声生喜想,于多欲音声生碍想,即是不行音声法门。于知足音声生喜想,于不知足音声生碍想,则是不行音声法门。若于细行音声生喜想,于粗行音声生碍想,则是不行音声法门。若于乐静音声则喜,于愦闹音声则碍,则是不学佛法。若于忍辱音声生利想,于瞋恚音声生碍想,则是不学佛法。若于精进音声生利想,于懈怠音声生碍想,则是不学佛法。于禅定音声生利想,于散乱音声生碍想,则是不学佛法。于智慧音声生利想,于愚痴音声生碍想,则是不学佛法。若于近道音声则喜,于远道音声则碍,则是不学音声法门。于生死见过咎,于涅槃见利益,则是不入音声法门。于彼岸则喜,于此岸则碍,则是不学音声法门。于聚落音声生碍想,于空闲音声生喜想,则是不学音声法门。若于独行音声生喜想,于众行音声生碍想,则是不学音声法门。于比丘所行音声生喜想,于白衣所行音声生碍想,则是不学音声法门。于有威仪则喜,于无威仪则碍,则是不学佛法。于清净行则喜,于不清净行则碍,则是不学佛法。于一行则喜,于杂行则碍,则是不学佛法。于离欲行则喜,于淫欲行则碍,则是不学佛法。于离瞋想则喜,于瞋想则碍,则是不学佛法。于离痴想则喜,于痴想则碍,则是不学佛法。于空则喜,于有则碍,则是不学佛法。于无相则喜,于有相则碍,则是不学佛法。于无作则喜,于有作则碍,则是不学佛法。于菩萨行则喜,于声闻、辟支佛行则碍,则是不学佛法。若说菩萨过咎,则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受业障罪。若说菩萨威仪过罪,则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萨,于他菩萨生下想,于己生胜想则为自伤,亦受业障罪。若菩萨欲教余菩萨,当生佛想然后教之。菩萨若欲不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应生心轻恚余菩萨。善男子!无有灭失功德,如轻恚余菩萨者。是故菩萨多欲守护功德善根,亦于一切法中得无障碍慧,当昼夜各三时礼一切求佛道菩萨。”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如我知佛所说义,贪欲音声、佛音声等无有异,瞋恚音声、佛音声等。愚痴音声、佛音声等,外道音声、佛音声等,少欲音声、多欲音声等,知足音声、不知足音声等,细音声、粗音声等,乐独音声、乐众音声等,此岸音声、彼岸音声等,远音声、近音声等,生死音声、涅槃音声等,聚落音声、空闲音声等,布施音声、悭音声等,持戒音声、毁戒音声等,忍辱音声、瞋恚音声等,精进音声、懈怠音声等,禅定音声、乱意音声等,智慧音声、愚痴音声等。”

尔时,华戏慧菩萨,问文殊师利法王子:“以何因缘故皆等?”

文殊师利言:“天子!于意云何?贪欲音声何者为是?”

天子言:“贪欲声空如响。”

文殊师利言:“汝知佛音声亦复云何?”

天子言:“不出于空亦如响法。”

文殊师利言:“以是因缘故,我说二声皆是平等。”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先世住初发意地,未入如是诸法相时,为起何障碍罪?汝今说之。当来世假名菩萨,闻汝所说障碍之罪,当自守护。”

文殊师利白佛言:“唯然世尊,我当自说障碍之罪,唯闻之者当有忧怖!然其能灭业障之罪,亦于一切法中得无碍慧。世尊!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师子吼鼓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十万亿那由他岁,以三乘法而度众生。国名千光明,其国树木皆七宝成。其树皆出如是法音,所谓空音、无相音、无作音、无生音、无所有音、无取相音,以是诸法之音令众生得道。其师子吼鼓音王佛初会说法,九十九亿声闻弟子皆得阿罗汉,诸漏已尽,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以正智得解脱。菩萨众亦九十九亿,皆得无生法忍,能善入种种法门,亲近供养若干百千万亿诸佛,亦为若干百千万亿诸佛之所称叹,能度若干百千万亿无量众生,能生无量陀罗尼门,能起无量百千万亿三昧门。及余新发菩萨意者不可称数。其佛国土无量庄严说不可尽。彼佛住世教化已讫入无余涅槃,灭度之后法住六万岁,诸树法音皆不复出。

尔时,有菩萨比丘名曰喜根,时为法师质直端正,不坏威仪不舍世法。尔时,众生普皆利根乐闻深论。其喜根法师于众人前,不称赞少欲知足细行独处,但教众人诸法实相,所谓一切法性即贪欲之性,贪欲性即是诸法性,瞋恚性即是诸法性,愚痴性即是诸法性。其喜根法师以是方便教化众生,众生所行皆是一相各不相是非,所行之道心无瞋痴,以无瞋碍因缘故疾得法忍,于佛法中决定不坏。

世尊!尔时复有比丘法师行菩萨道,名曰胜意。其胜意比丘护持禁戒,得四禅[2]、四无色定[3],行十二头陀[4]。世尊,是胜意比丘有诸弟子,其心轻动乐见他过。世尊!后于一时,胜意菩萨入聚落乞食,误到喜根弟子家,见舍主居士子,即到其所敷座而坐,为居士子称赞少欲知足细行,说无利语过,赞叹远众乐独行者。又于居士子前说喜根法师过失:‘是比丘不实以邪见道教化众生,是杂行者,说淫欲无障碍、瞋恚无障碍、愚痴无障碍,一切诸法皆无障碍。’是居士子利根得无生法忍,即语胜意比丘:‘大德!汝知贪欲为是何法?’胜意言:‘居士!我知贪欲是烦恼。’居士子言:‘大德!是烦恼为在内在外耶?’胜意言:‘不在内,不在外。’‘大德!若贪欲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者即是无生,若无生者云何言若垢、若净?’

尔时,胜意比丘瞋恚不喜,从座起去作如是言:‘是喜根比丘以妄语法多惑众人!’是人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闻佛音声则喜,闻外道音声则瞋;于梵行音声则喜,于非梵行音声则瞋。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于净音声则喜,于垢音声则瞋。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于圣道音声则喜,于凡夫音声则碍。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于乐音声则喜,于苦音声则碍。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于出家音声则喜,于在家音声则碍。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于出世间音声则喜,于世间音声则碍。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于布施则生利想,于悭则生碍想,以不学佛法故;于持戒则生利想,于毁戒则生碍想,以不学佛法故。

是时,胜意比丘出其舍已,还到所止众僧中,见喜根菩萨,语众人言:‘是比丘多以虚妄邪见教化众生,所谓淫欲非障碍、瞋恚非障碍、愚痴非障碍,一切法非障碍。’尔时,喜根菩萨作是念:‘是比丘今者必当起于障碍罪业,我今当为说如是深法,乃至令作修助菩提道法因缘。’

尔时,喜根菩萨于众僧前,说是诸偈:

                        ‘贪欲是涅槃,恚痴亦如是,

如此三事中,有无量佛道。

若有人分别,贪欲瞋恚痴,

是人去佛远,譬如天与地。

菩提与贪欲,是一而非二,

皆入一法门,平等无有异。

凡夫闻怖畏,去佛道甚远,

贪欲不生灭,不能令心恼。

若人有我心,及有得见者,

是人为贪欲,将入于地狱。

贪欲之实性,即是佛法性,

佛法之实性,亦是贪欲性;

是二法一相,所谓是无相,

若能如是知,则为世间导。

若有人分别,是持戒毁戒,

以持戒狂故,轻蔑于他人;

是人无菩提,亦无有佛法,

但自安住立,有所得见中。

若住空闲处,自贵而贱人,

尚不得生天,何况于菩提?

皆由著空闲,住于邪见故,

邪见与菩提,皆等无有异,

但以名字数,语言故别异,

若人通达此,则为近菩提。

分别烦恼垢,即是著净见;

无菩提佛法,住有得见中。

若贪著佛法,是则远佛法,

贪无碍法故,则还受苦恼。

若人无分别,贪欲瞋恚痴,

入三毒性故,则为见菩提,

是人近佛道,疾得无生忍。

若见有为法,与无为法异,

是人终不得,脱于有为法;

若知二性同,必为人中尊。

佛不见菩提,亦不见佛法,

不著诸法故,降魔成佛道。

若欲度众生,勿分别其性,

一切诸众生,皆同于涅槃;

若能如是见,是则得成佛。

其心不闲寂,而现闲静相,

是于天人中,则为是大贼;

是人无菩提,亦无有佛法。

若作如是愿,我当得作佛,

如是之凡夫,无明力所牵。

佛法湛清净,其喻如虚空,

此中无可取,亦无有可舍。

佛不得佛道,亦不度众生;

凡夫强分别,作佛度众生;

是人于佛法,则为甚大远。

若见众生苦,则是受苦者;

众生无众生,而说有众生;

住众生相中,则无有菩提。

若人见众生,是毕竟解脱,

无有淫恚痴,知是为世将。

若人见众生,不见非众生,

不得佛法实;佛同众生性,

若能如是知,则为世间将。

若人欲成佛,莫坏贪欲性,

贪欲性即是,诸佛之功德。

若人欲发心,随顺菩提道,

莫自有分别,心异于菩提;

发心即菩提,知是为世将。

若说外道恶,称佛世中尊,

是二说非异,知是为世将。

若人求菩提,是人无菩提;

若见菩提相,是则远菩提。

菩提非菩提,佛以及非佛,

若知是一相,是为世间导。

若人作是念,我当度众生,

即著众生相,是人无菩提,

亦无有佛法,住于有见中。

贪欲无内外,亦不在诸方,

分别是空法,凡夫为所烧。

如幻如焰响,如梦石女儿,

诸烦恼如是,决定不可得;

不知是空故,凡夫为狂惑。

若求烦恼性,烦恼即是道;

若有人分别,是道是非道,

是人终不得,无分别菩提。

凡夫畏佛法,去佛法甚远;

若不疑空法,是人得菩提。

一切有为法,即是无为法,

是数不可得,无数故无为。

若以菩提心,自高无所畏,

自念当作佛,是人无菩提,

亦无有佛法,离菩提宝印。

若有但诵经,忆想作分别,

不深思义趣,但为贪名利,

自念当作佛,必成无有疑,

唯贪于名利,读经住闲静,

分别少欲行,还为贪心牵。

若欲舍远贪,不得远于贪;

若达贪实法,是人能离贪。

不得法实际,虽长夜持戒,

得诸无碍禅,不入佛法味。

知法无有性,不坏一切法,

不言戒非戒,得脱有见中。

以无持戒性,知于持戒法,

如是知戒相,终不毁于戒。

诸佛之法王,法藏叵思议,

无量方便力,引导诸众生,

以一相法门,令入寂灭道。

凡夫闻佛说,无我无有法,

一相自性空,不信堕深坑。

虽白衣受欲,闻是法不畏,

胜于头陀者,住在有见中。

现在十方佛,利益诸世间,

知法如虚空,皆以得菩提。

若有无智者,乐于分别法,

闻是实法者,则生疑怖畏,

    是人无量劫,备受诸苦分!’

说是诸偈法时,三万诸天子得无生法忍,万八千人漏尽解脱。即时地裂,胜意比丘堕大地狱,以是业障罪因缘故,百千亿那由他劫,于大地狱受诸苦毒;从地狱出,七十四万世常被诽谤,若干百千劫乃至不闻佛之名字;自是已后还得值佛,出家学道而无志乐,于六十三万世常反道入俗;亦以业障余罪故,于若干百千世诸根闇钝。

世尊!尔时喜根法师于今东方,过十万亿佛土,有国名宝庄严,于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胜曰光明威德王如来、应供、正遍知,于今现在。其胜意比丘,今我身是!世尊!我未入如是法相门时,受如是苦、分别苦、颠倒苦。是故若发菩提心者,若发小乘心者,不欲起如是业障罪,不欲受如是苦恼者,不应拒逆佛法,无有处所可生瞋碍。”

佛告文殊师利:“汝闻是诸偈得何等利?”

“世尊!我毕是业障罪已,闻是偈因缘故,在所生处利根智慧,得深法忍,得决定忍,巧说深法。”

“文殊师利!为谁力故,能忆如是无量阿僧祇劫罪业因缘?”

“世尊!诸菩萨有所念、有所说、有所思惟,皆是佛之神力。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从佛出。”

佛告文殊师利:“若得佛十力,若有闻是经者,等无有异。若得无生法忍,闻是经者,亦等无异。”

文殊师利言:“如我知佛所说义,闻此经者,得无量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文殊师利!如是,如是,闻是经得无量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但佛不广说。何以故?不修道、不精进者,如是恶人闻说是利则不能信受。”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及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护念是经于未来世后五百岁,当令此经普宣流布皆得受持,魔若魔天不得其便。”

尔时,佛欲护念是法故左右顾视,即时十方恒河沙无量国土六种震动。如是则为护念是经,及十方恒河沙诸佛亦护念是经。说是经时,十方国土中恒河沙等无量众生得无生法忍,何况得声闻无学者!何况住学地者!

尔时,阿难即从座起,偏袒右肩,白佛言:“世尊!当以何名此经?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是经名为《诸法无行》。”

说是经已,文殊师利法王子、弥勒菩萨摩诃萨、师子游步菩萨摩诃萨、华戏慧天子等一切菩萨众,及阿难、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1] 一阐提:(梵语:Icchantika),佛教术语,指断灭善根的人,因此他们无法得到解脱。但是对于最后一阐提能不能悔改而修道成佛,这个问题在佛教学术研究有不同论点。其“一”是译音,意为“贪欲”,不是数目一二的一。意思是“于涅槃无乐欲”或“信不具”者。此不相信且诋毁佛法者,佛教认为此乃断灭善根的人。

[2] 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3] 四无色定:《大智度论》云:“四无色定者,虚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

[4] 十二头陀:《大智度论》云:“十二头陀:一、作阿兰若,二、常乞食,三、纳衣,四、一坐食,五、节量食,六、中后不饮浆,七、冢间住,八、树下住,九、露地住,十、常坐不卧,十一、次第乞食,十二、但三衣。”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