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ssgs67

第六十七课


四、视如是福德亦如幻之功德: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了知此福不实空,虚无不真无实质,
如是行持佛智行,行时引摄无量福。
所说成就而无相,非空非实不可得,
若如是行名觉智,得受成就义无边。

如此思维、传讲般若波罗蜜多等,虽然在名言中有不可限量、不可胜数、不可估量的福德,但在胜义中福德也无有自性,彻底了知这般传讲等所生的福德自法相也不成立的缘故,为“不实”。同样,由于无有苦等行相,因此是“空性”;无相的缘故为“虚无”;因为自本体不成立,依缘而起,所以“不真实”;远离缘取,为此无有实质。如是行持一切善逝的般若波罗蜜多,那么在行持这样的行为时,能引摄无量福德。对此,也有解释成:由于无有自相的缘故为不实;空性等三者是指空性:空空、大空、胜义空三种,是不实;有为空、无为空、无际空、毕竟空、无散空五种,是虚无;自性空等是无实质。实际上,万法无有自性的道理,从反体的角度,似乎是众多积聚、虚而不实,无有坚固性可言,为此是“不实”;诸如狮子等假造的形象,是“虚无”的;不能独立自主而观待他法,虚伪不可靠,因此说“不真”。诸如此类,以虚妄的不同名词来说明。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初品》云: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有问幻人学萨婆若,当成就萨婆若不?世尊!我当云何答?”

“须菩提!我还问汝,随汝意答。于意云何?幻异色,色异幻,幻异受、想、行、识耶?”

须菩提言:“幻不异色,色不异幻,幻即是色,色即是幻;幻不异受、想、行、识,识不异幻,幻即是识,识即是幻。”

“须菩提!于意云何?五受阴名为菩萨不?”

“如是,世尊。”

佛告须菩提:“菩萨学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如幻人学。何以故?当知五阴即是幻。所以者何?说色如幻,说受、想、行、识如幻,识是六情五阴。”]

《大宝积经·三十三天授记品》云:

[尔时复有八亿忉利诸天,其天帝释最为上首,见阿修罗、伽楼罗[1]、龙女、龙王、鸠槃荼、乾闼婆、夜叉、紧那罗[2]、虚空行天,乃至四天王天,供养如来及闻授记,皆大欣喜踊跃无量,于佛法中深心信乐。深信乐已,尔时帝释及忉利天,起勇猛心供养如来。即便化作八亿七宝重阁,种种杂色端严殊特精妙希奇,皆悉垂布赤珠璎珞、琉璃璎珞、杂璎珞、火珠宝璎珞。一一重阁皆有百级庄严幢门,一一级中皆悉复有四小重阁,庄饰窗牖[3]及师子座、幢幡、帐[4]盖、宝铃、罗网。有天童女端严第一,侍重阁所及师子座,击诸天乐。又复,化作八亿善调马车,天庄严具而严饰之,所谓宝幢、幡盖及诸音乐。于一切迦毘罗[5]大城,周遍纵广六十由旬,散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6]、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7]、迦迦罗婆花、摩诃迦迦罗婆花[8]、波卢使迦花、摩诃波卢使迦花[9],遍布其地至于人膝。尔时帝释又复化作八亿伊罗龙象[10],一一龙象有八亿头,一一象头各有六牙,一一牙上有七花池,一一池中有七莲花,一一莲花皆有千叶,一一叶中有七天女,一一天女有七侍女种种庄严。于重阁间安置龙象宝车随后,供养如来。天重阁上雨天栴檀末、天沈水末、天真金末,雨天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波卢沙花、摩诃波卢沙花、迦迦罗婆花、摩诃迦迦罗花、金花、银花、毘琉璃花、种种杂色波咤梨花,如是化作一切种种胜妙宝花而散佛上。彼天童女或作音乐、或歌、或舞、或动其身,如阿修罗中广说。又复,化作八亿善调马王,种种庄严而乘其上。复以种种天诸供具而散佛上。复有八亿诸天音乐,在虚空中自然而作。复于八亿宝车之上,一一各有一化天女,彼八亿天女或歌、或舞、或作音乐、或动其身,如修罗中广说。彼伊罗龙王[11]头中所化天女悉作音乐,如阿修罗供养中广说。尔时八亿天女悉供养佛。

尔时彼八亿天作如是念:“是化天女供养如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如佛所说。”彼知一切法如幻化已,于诸法中无有疑网。彼诸法中得无疑已,绕佛三匝,顶礼佛足,却住一面。彼于诸法知如幻已,亦知自身同于幻化,知彼供养及以如来亦同于幻,佛所说法亦复如是。于诸幻法得无疑已,即以偈颂而赞佛言:

“此诸化人设供养,一切诸人亦复然,

帝释天等及诸法,一切悉皆如幻化。

如来导师亦如幻,声闻众从法化生,

于佛所说悉无疑,能解如来所说记。

如来世尊所说法,愚痴凡夫不能了,

如来所说诸法等,一切悉皆犹如幻。

若诸学人及无学,佛弟子众调伏者,

此等亦复如幻化,我于此法得无疑。

世尊若人乐寂默,独一无恼如骐驎,

此等一切悉同幻,我于此法亦无疑。

若行佛行菩萨行,利益众生不放逸,

彼是菩萨如来子,一切悉皆如幻化。

善逝导师自然智,十力大悲智无量,

智慧自在世间最,彼佛如是亦如幻。

如佛世尊所说法,清凉寂静无所依,

得涅槃法及涅槃,彼等亦复犹如幻。

善逝如法无所有,一切犹如幻化性,

于此佛法及智慧,我等于中悉无疑。

我等常愿得如佛,见一切法亦如幻,

我等行此佛境界,愿得成佛无有疑。”

尔时世尊知八亿三十三天深心信乐已,即便微笑。

尔时慧命马胜即以偈颂请问佛言:

“名称无比具诸德,如来现笑非无因。

如来今日为何笑?唯愿为说除我疑。

众见如来现微笑,见已众皆怀犹豫,

唯愿除彼众疑惑,令众勿怀诸疑网。

彼诸天众皆欣喜,赞叹如来及供养,

如来现笑今为谁?愿佛为说令众喜。

诸德清净犹如月,应供养者愿为说,

如来所说彼若闻,此等欣喜得成佛。

如此诸天大众等,知一切法犹如幻,

诸天修学无障碍,唯愿十力说此事。

一切大众若除疑,以欣喜心修菩提,

起增上欲不下劣,众闻即发勇猛心。”

尔时世尊以偈颂答马胜言:

“马胜汝今问如来,善合时机大利益,

佛知天众欣喜已,我现笑缘今当说。

汝为天众问笑因,今大利益诸众生,

我今为汝说笑因,以清净心善谛听。

如是诸天大众等,知一切法犹如幻,

无量无碍智见慧,当来离闇得作佛。

过去流转生死中,曾供诸佛如恒沙,

于彼佛所数修习,一切诸法犹如幻。

今复于我设胜供,亦知诸法同幻化,

此于佛法深信乐,当来之世必成佛。

于此佛法所作福,无有失坏及障碍,

天众于我供养已,复知诸法犹如幻。

当来世近住劫中,得成最胜说中胜,

彼胜福者皆同号,名因陀罗幢王佛。

彼佛宣说如幻法,度脱无量亿众生,

是故汝等舍放逸,修一切法应如幻。

是不逸者我所化,为满菩提分法故,

精进由如救头然,速求寂灭胜菩提。”]

以前藏地有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其寓意是:如果自己心里没有真正的观想能力,光是口头上会说,也不合理。这则故事是这样的:一位上师正在为众多人灌顶,本来灌顶的宝瓶应放在每一个人的头上作加持,还应让每一个人都喝加持的甘露,但上师偷懒,觉得人太多了很累。于是他给大家说:我现在将灌顶的器物摇一摇,你们每一个人观想已经获得了就可以,这样也能得到一模一样的功德,不用我亲自下来。然后上师摇一摇,大家也这样作了观想。

在接受灌顶的人群中有一位妇女,她因前世善根深厚,今生精勤积累资粮,以及佛的加持力和自己信心力的聚合,当时她依靠灌顶的词句已经现前了证悟,即获得了圣者的果位。她用他心通一观察,原来上师完全是偷懒,根本没有真正的境界。灌顶结束后,弟子们一个一个地向上师供养,上师也很开心地一个一个地亲自接受。本来那位妇女准备供养一瓶酸奶给上师,但她到上师面前却摹仿上师刚才说话的方式说:“这里面有非常好的酸奶,我摇一摇,您观想一下就可以了。”然后她在上师面前把酸奶摇了一摇就带走了,后来那位上师很不好意思。确实也是,如果灌顶的时候有这样的观想能力,那现在以观想接受酸奶的能力也应该有。当然,将福德、善根等观想为如幻、如梦的境界到位时,这些都是可以的,但若还没有到位,光是在口头上说,那就不可能真实现前。

二(断除过失)分二:一、断除胜义中福德果无增无断无得故成佛不合理之过;二、断除世俗中亦不该获得佛果之过。

一(断除胜义中福德果无增无断无得故成佛不合理之过)分二:一、胜义中无灭无增;二、胜义中虽无但世俗中成佛合理。

一、胜义中无灭无增: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知佛略广详尽说,此一切法唯说已,
俱胝那由他多劫,纵说法界无增灭。
于一念知一切法,信佛所说及他说,
演说俱胝那由劫,法界不增亦不减。

诸佛出有坏简略宣说、广泛结合其义而说明、连同能立证成理而详尽宣讲的所有法,了解到这一切尽管在真实性中能诠所诠皆不可得,也就是无可言说,但在名言中唯是讲说的名称而已。在俱胝那由他多劫之中,纵然宣说无量法门,以遮破或建立的方式来进行诠解,能诠的词句倒是无有止境,然而法界自本体中,过失无有灭尽,功德毫无增长,恒常处于不可言表、无盈无亏的平等性中。所以,在真实义中,一切万法皆是无增无灭的平等性,原本就是涅槃,而丝毫也不存在再度证得菩提的情况。

虽然凡夫人刚开始很难理解这样的境界,但通过修行逐渐就能了知真正的实相是了不可得、无法言说的。尤其是对密法或中观空性法门有所境界时,在观自心乃至一切万法的本体时,自然而然就会通达。当然,首先要祈祷上师,还要对空性为主的大乘法门有诚挚的信心,自己还要精进努力,在这些因缘或善根力聚合时,就会认识心的本性。一旦认识了心的本性,其他法的本性皆可以此类推,或者说一切万法的实相就是如此。

《中观四百论·净治弟子品》云:

说一法见者,即一切见者,

以一法空性,即一切空性。

所以,即使刚开始自己很难理解佛教中这些深奥、玄妙的法义,但只要坚持依靠正理及善知识的教言,慢慢慢慢就会理解。

《景德传灯录》中,就有一段,世间智人与佛教高僧间的有趣对话。

《景德传灯录》云:

[江州[12]刺史[13]李渤[14][15]曰:“教中所言:‘须弥纳芥子,渤即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是妄谭[16]否?”

师曰:“人传使君[17],读万卷书籍还是否?”

李曰:“然。”

师曰:“摩顶至踵[18]如椰子[19]大,万卷书向何处着[20]?”李俯首[21]而已。

李异日[22]又问云:“大藏教明得个什么边事?”

师举拳示之云:“还会么?”

李云:“不会。”

师云:“这个措大[23],拳头也不识。”

李云:“请师指示。”

师云:“遇人即途中授与,不遇即世谛流布。”

师以目有重瞳[24],遂将药手按摩,以致目眦[25]俱赤。世号‘赤眼归宗’焉[26]。后示灭[27],敕谥[28]‘至真禅师’。]


[1] 伽楼罗:梵音Garuḍa,汉译“大鹏金翅鸟”。

[2] 紧那罗:梵音kiṃnara,汉译“人非人”。

[3] 窗牖:拼音chuāng yǒu,窗戶。

[4] 帐:拼音zhàng,用布或其他材料等做成的遮蔽用的东西:~子。~幕。~篷。蚊~。青纱~。

[5] 迦毘罗:意思是妙德城或黄头居处,为古代释迦族的国都,也是释迦牟尼的故乡,位置大约在大雪山南麓,尼泊尔与印度的交界处。

[6] 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陀罗花——白莲花、摩诃曼陀罗花——大白莲花。

[7] 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曼殊沙花——赤莲花、摩诃曼殊沙花——大赤莲花。

[8] 迦迦罗婆花、摩诃迦迦罗婆花:迦迦罗婆花——黄莲花、摩诃迦迦罗婆花——大黄莲花。

[9] 波卢使迦花、摩诃波卢使迦花:波卢使迦花——青莲花、摩诃波卢使迦花——大青莲花。

[10] 伊罗龙象:为一帝释乘御之龙象。

[11] 伊罗龙王:即伊罗钵龙王,毁迦叶佛之禁戒,损伤树叶。以此因缘,命终而受龙身。

《四分律》曰:

所造恶虽微,慎莫谓为轻。

如破伊罗叶,常在于龙中。

《庄严经论》曰:

伊罗钵龙王,以其毁禁戒,

损伤树叶故,命终堕龙中。

[12] 江州:东晋始置,辖境为江西大部,后南朝多次分割,使江州辖境变小。江州是唐朝、宋朝的行政区划之一,一直沿置到宋代、元代。

[13] 刺史:拼音cìshǐ,职官名。古代司地方纠察的官,后沿称地方长官,清时为知州的尊称。

[14] 李渤:拼音lǐ bó,(773年-831年),字濬之,号白鹿先生,排行十。殿中侍御史李钧之子,洛阳人。《宋高僧传》云:“渤洽闻多识,百家之书,无不该综,号李万卷矣。”

[15] 师:此处的“师”意指释·智常禅师,生卒年月不详,唐代僧人。是唐代著名高僧马祖道一的门徒。《宋高僧传》云:“挺拔出伦,操履清约,遍参知识,影附南泉。”

[16] 妄谭:拼音wàng tán,意思是胡说八道。

[17] 使君:拼音shǐ jūn,对官吏、长官的尊称。

[18] 踵:拼音zhǒng,脚后跟:举~。接~而至。

[19] 椰子:拼音yēzi,椰子树的果实,是由外层为纤维的壳组成的,提供椰子皮纤维和内含可食厚肉质的大坚果,果新鲜时,有清澈的液体,叫做椰汁。

[20] 着:拼音zhāo,〈动〉放置。

[21] 俯首:拼音fǔ shǒu,低下头。比喻顺从。

[22] 异日:拼音yìrì,以后的一天或一段时间。

[23] 措大:拼音cuò dà,贬称贫寒的读书人。

[24] 重瞳:拼音chóng tóng,眼中有两个眸子。相传舜跟项羽都是重瞳。

[25] 目眦:拼音mùzì,眼眶。

[26] 焉:拼音yān,<语>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27] 灭:即灭度。佛教语。灭烦恼,度苦海。涅盘的意译。亦指僧人死亡。

[28] 敕谥:拼音chì shì,指于人逝世后,朝廷依其生前德行而追赠称号。追赠之号又称敕谥号。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