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ssgs70

第七十课


二、圆满功德合理: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水滴满瓶始末间,涓涓必渐盈彼器,
初心亦胜菩提因,渐圆白法终成佛。
譬如涓滴水细微,渐次必能盈大器,
初心为求无上果,久修白法终能证。

    如果有人问:由于一切有实法是刹那性的,不可积聚,纵然在无数劫中修习,也不可能聚集一起而增长,为此又怎么能获得圆满一切功德的菩提呢?

尽管一切有实法的确是刹那性的,但是依靠前前心,而使后后功德更为超胜,所以最终就会圆满功德,比如,就拿一滴滴水积聚众多就会盛满瓶器来说,第一滴到最后一滴之间逐渐涓涓细流[1],积少成多,到最终就会盈满那个瓶器。

同样,观待五道[2]十地[3]依次发心的数目圆满能得以成佛,也与此比喻相同,胜解行阶段最初的发心也是殊胜菩提的因,虽然并不是依靠独一的它圆满功德的,可是逐步向上,通过圆满白法功德终将得以成佛,就像一滴水不能盈满瓶器,但众多水滴能盈满一样。一滴水不能盈满而众多可能盈满,来作为具足发心的许多刹那获得佛果的比喻,尽管水是刹那性的,但所有水滴相续齐备就能盛满瓶器。同样,刹那心的相续,后后超胜前前也可凭借这种方式来理解。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布施波罗蜜多分》云:

[又,满慈子!如天雨时,置瓮[4][5]处承水渐满,如是满时由诸雨滴长时连注,匪[6]唯初、后。如是菩萨求一切智,非初心起即能证得,亦非后时坐菩提座最后心起独能证得,然由初心相续乃至坐菩提座最后心起,展转相资[7]得一切智。求一切智,初、中、后心无不皆能引一切智,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要由诸心展转相续伏断障法,方成办故。]

民国·了参法师翻译的《法句经·恶品》云:

莫轻于小恶,谓我不招报,

须知滴水落,亦可满水瓶,

愚夫盈其恶,少许少许积。

莫轻于小善,谓我不招报,

须知滴水落,亦可满水瓶,

智者完其善,少许少许积。

    在宋朝的时候,崇阳县[8]有一个县令,名叫张乖崖[9]。当时,崇阳县社会风气很差,盗窃成风,甚至连县衙的钱库也经常发生钱、物失窃的事件。张乖崖认为这是一种极为反常的现象,便下定决心要予以整治。

    有一天,张乖崖在衙门周围巡行,看到一个管理县行钱库的小吏慌慌张张地从钱库中走出来,张乖崖急忙把库吏[10]喊住:“你这么慌慌张张干什么?”

    “没什么。”那库吏回答说。

    张乖崖联想到钱库经常失窃,判断库吏可能监守自盗[11]。便让随从对库吏进行搜查。结果,在库吏的头巾里搜到一枚铜钱。张乖崖把库吏押回大堂审讯,问他一共从钱库偷了多少钱,库吏不承认另外偷过钱,张乖崖便下令拷打[12]。库吏不服,怒冲冲地道:“不就一文钱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就为这么一文钱你就打我,你还能打死我不成?”

张乖崖看到库吏竟敢这样顶撞[13]自己,气愤至极,提笔在案卷上批道: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是说,一天偷一文钱,看上去确实算不了什么,但是一千天就是一千文钱;绳子虽然很钝,但是日子久了,也可以把木头锯断;水从上往下滴虽然没有多大力量,但时间长了,也可以把很坚硬的石头滴穿。写完,张乖崖下令把这名库吏斩首。

从此以后,崇阳县的偷盗风被刹住,社会风气也大大地好转。

就像是这则公案中所讲的那样,我等要修成无上大菩提,就得从细微的善法开始做起,徐而不辍,涓涓细流,最终达成积少成多,而圆满福慧二资成就佛道,所以,要学人要切记: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渧虽微,渐盈大器。

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二(如何行持深义之理)分二:一、真实宣说; 二、宣说其功德。

一、真实宣说: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行空无相无愿法,不证涅槃不持相,
犹如舟子善往来,不住两岸不住海。
行空无相无愿行,不求寂静无行相,
亦如船师善济渡,不著两岸非中流。

如此诸法自本体是空性,因此是完全寂灭一切有缘见解的意义;所缘之基或因的相不存在,是完全断除一切分别念的意义;为此对它无有耽著或者对果无有愿求,是远离一切三界之愿的意义。行持所证悟以上三解脱门的甚深法——有寂平等性的意义,依靠它的威力,不证寂灭一边的涅槃,不行持耽著三有之相,如同聪明的舟子,善于往来大海的两岸,可是他既不住于彼此两岸,也不住于海中。在讲般若的此处,用三解脱、无生、真性、真如等尽其所有的别名来说明,也都是同一个意义,空性即是无相,也是无愿等,所以我们要知道,各种异名虽然反体不同,但就像蜂蜜同一味道一样,所证的法界是一味一体的。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赞清净品》云: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佛言:“如是毕竟净故。”

“世尊!何缘而说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即毕竟净?”

“善现!以三世法性平等故成道相智。”]

《说无垢称经·问疾品》云:

[“云何菩萨无有方便善摄妙慧名为系缚?谓诸菩萨以空、无相、无愿之法而自调伏,不以相好莹饰其身、庄严佛土、成熟有情,此诸菩萨无有方便善摄妙慧,名为系缚。云何菩萨有巧方便善摄妙慧名为解脱?谓诸菩萨以空、无相、无愿之法调伏其心,观察诸法有相、无相修习作证,复以相好莹饰其身、庄严佛土、成熟有情,此诸菩萨有巧方便善摄妙慧,名为解脱。”]

《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善解方便品》云:

菩萨闻彼甚深法,而于诸根悉照明,

住空无相无愿法,无退无思无授记。

    下面我们就来讲述一则,大悲艄翁世尊是如何以“不著两岸非中流”的方便来普度众生的公案。

《撰集百缘经·船师渡佛僧过水缘》云:

[佛在摩竭提国,将诸比丘,渐次游行,到恒河侧。时有船师,住在河边。

佛告船师:“汝今为我渡诸众僧。”

船师答曰:“与我价直[14],然后当渡。”

佛告船匠:“我亦船师,于三界中,互相济度,出生死海,不亦快[15]乎?如鸯掘摩罗[16],瞋恚炽盛,杀害人民,我亦度彼出生死海。如摩那答陀[17],极大憍慢,卑下他人,我亦度彼出生死海。如忧留频螺迦叶,愚痴偏多,无有智慧,我亦度彼出生死海。如是等比无量众生,我亦皆度出生死海,尽不索直。汝今何故,特从我索,然后渡人?”尔时世尊,如是种种与其说法,心遂坚固,而不肯渡。

时河下流,复有船师,闻佛所说,心怀欢喜,便前白言:“我今为佛渡诸众僧。”佛即然可。

庄严船舫,唤僧乘船。时诸比丘,或在虚空,或在中流,或在彼岸。

时诸船师,见佛及僧现如是等种种神变,甚怀信敬,叹未曾有,敬礼佛僧。

佛即为其种种说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18]

时前船师索价直者,见后船师渡佛僧竟,复见神变,深生惭愧,即便以身五体投地,归诚向佛,至心忏悔,请佛及僧。

佛即然可。还归家中,设诸肴膳[19]百味饮食,手自斟酌[20],供佛僧已,取一小床在佛前坐,渴仰闻法。

佛即为其种种说法,心开意解,因发誓愿:“以此供养善根功德,使我来世得成正觉,广度众生,如佛无异。”发是愿已,佛便微笑,从其面门,出五色光,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尔时阿难,而白佛言:“如来尊重,不妄有笑。以何因缘,今者微笑?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佛告阿难:“汝今见是船师惭愧自责设供忏悔不?”

阿难白言:“唯然,已见。”

“彼船师者,以是忏悔设供功德,于未来世,经十三劫,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常受快乐,受最后身,得成辟支佛,号曰度生死海,广度众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宣说其功德: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如是行持之菩萨,无佛记证菩提想,
此无菩提无畏惧,此行即行善逝智。
菩萨修行无所著,乃得受佛菩提记,
若了菩提非所有,此即是行佛般若。

如是行持有寂平等性之义的菩萨们,心里并没有“我将蒙受具十力者——佛陀授记,证得所得菩提”的执著想,因为他们完全通达了这一实相意义无有任何所遣所立、所得所断,所以对菩提虚空的法相全然无有不能接受的畏惧,而胸有成竹地如此行持,这就是在行持善逝的甚深智慧。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深功德品》云:

[又,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不作是念:‘我由此法,于佛无上正等菩提已得受记、今得受记、当得受记。’不作是念:‘我由此法当证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不生疑惑:‘我于无上正等菩提为得、不得?’但作是念:‘我勤精进,定得无上正等菩提,已于菩提得胜力故。’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

又,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闻甚深法不惊、不恐、不怖、不畏、不沉、不没,于得无上正等菩提亦无怖畏,决定自知我当证故。]

二、世俗之有境广大行为——修行刹土: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世间荒途饥馑疾,见而不惧披铠甲,
后际恒勤尽了知,尘许不生厌倦意。
譬如疾疫饥馑道,菩萨中行无怖畏,
小人知已悉往来,得无苦恼如微尘。

在这个十方世间界,不清净的显现,无水、无城、贫乏、荒寂的野外路途,似乎到处充满了凄凉的景象,粗糙的处所和凶残的猛兽等器世界的瑕疵。有情世界,缺乏正法与财富的饥馑,身心痛苦之病以及内在种种烦恼之疾。行者菩萨目睹此情此景,了知这一切是虚幻的心无所畏惧,于是披上修行刹土的大铠甲而实地行,并由衷感叹:悲哉!这些众生福报浅薄,才这般被各种各样的烦恼和痛苦所折磨,因此,我为了利益这所有众生,要修行刹土,有朝一日,我成佛的佛土,全无这样的弊端,富饶完美。为此目的,乃至究竟后际——尽未来际之间恒常精进修行波罗蜜多资粮,由于完全了知这也无有自性,而对此丝毫不生厌倦之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深功德品》云:

[又,舍利子!是诸菩萨在饥馑国亦无怖畏。所以者何?是诸菩萨被功德铠,勇猛精进严净佛土,作是愿言:‘当证无上正等觉时,我佛土中得无如是一切饥馑,诸有情类具足快乐,随意所须应念即至,如诸天上所念皆得。我当发起坚猛精进,令诸有情法愿满足,一切时处一切有情于一切种命缘资具无所乏少。

又,舍利子!是诸菩萨遇疾疫时亦无怖畏。所以者何?是诸菩萨恒审观察:‘无法名病,亦无有法可名病者,一切皆空不应怖畏。我当如是勤修正行,证得无上正等觉时,我佛土中诸有情类得无一切灾横、疾疫,精进修行殊胜正行。’

又,舍利子!是诸菩萨若念无上正等菩提,经久乃得,不应怖畏。所以者何?前际劫数虽有无量,而一心顷忆念分别积集所成,后际劫数应知亦尔,是故菩萨不应于中生久远想,而谓无上正等菩提要经长时方乃证得,便生怖畏。何以故?前际、后际劫数长短,皆一刹那心相应故。如是,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虽闻经久乃证无上正等菩提,而于其中审谛观察不生怖畏。

又,舍利子!若诸菩萨于余一切见闻觉知可怖畏法不生怖畏,应知速证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是故,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欲疾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应随如来真净空教,被功德铠精勤修学,于一切法不应怖畏。”]


[1] 涓涓细流:拼音juān juān xìliú,细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2] 五道:指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

[3] 十地:《华严经·十地品》云:[尔时,十方诸佛各伸右手摩金刚藏菩萨顶。摩顶已,金刚藏菩萨从三昧起,普告一切菩萨众言:“诸佛子,诸菩萨愿善决定,无杂不可见,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遍一切佛刹,救护一切众生,为一切诸佛所护,入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智地。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智地?佛子,菩萨摩诃萨智地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我亦如是说。何等为十?一者、欢喜地,二者、离垢地,三者、发光地,四者、焰慧地,五者、难胜地,六者、现前地,七者、远行地,八者、不动地,九者、善慧地,十者、法云地。佛子,此菩萨十地,三世诸佛已说、当说、今说。佛子,我不见有诸佛国土,其中如来不说此十地者。何以故?此是菩萨摩诃萨向菩提最上道,亦是清净法光明门,所谓:分别演说菩萨诸地。佛子,此处不可思议,所谓诸菩萨随证智。”]

[4] 瓮:拼音wèng,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水~。酒~。菜~。

[5] 迥:拼音jiǒng,〈名〉僻远的处所。

[6] 匪:拼音fěi,不,不是:~夷所思(不是常人的想法)。获益~浅。

[7] 相资:拼音xiāng zī,相互资助。

[8] 崇阳县:拼音chóng yáng xiàn,位于中国湖北省东南部,是咸宁市所辖的一个县。

[9] 张乖崖:拼音zhāng guāi yá,即张咏(946—1015)山东鄄城人。谥号忠定。亦称张忠定。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北宋仁宗时期,士大夫们甚至将他与赵普、寇准并列。

[10] 库吏:拼音kù lì,专管库房的役吏。

[11] 监守自盗:拼音jiān shǒu zì dào,窃取公务或业务上自己所主管保护的财物。《歧路灯·第九回》云:“总之少了谷石,却无案卷可凭,这就是监守自盗的匮空。”也作“监临自盗”、“监主自盗”。

[12] 拷打:拼音kǎo dǎ,指审问时打犯人。

[13] 顶撞:拼音dǐng zhuàng,多指用强硬的话反驳对方,多指对长辈、上级。

[14] 价直:拼音jià zhí,买物所付之款或工费。

[15] 快:拼音kuài,高兴,愉快。舒适,畅快。

[16] 央掘魔罗:译曰指鬘,本是古印度门阀公子,相传他是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的相国奇角之子,其幼年到婆罗门处学法,但老师怀疑央掘魔罗曾经奸淫自己的妻子,一怒之下想要害死央掘魔罗,授予央掘魔罗邪教升天秘法。老师告诉央掘魔罗,杀死一千人,以他们的手指骨来作成项链,死后就可以升到天堂,当杀完九百九十九个人后,幸遇佛陀点化得度,痛改前非,出家为僧,终获阿罗汉果。

[17] 摩那答陀(Mānastabdha),巴利语作 Mānatthaddha,即《杂阿含经》所说的“憍慢婆罗门”,

参见《杂阿含经》卷4,《别译杂阿含经》卷13

[18] 须陀洹果:拼音xū tuó huán guǒ,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的果位之一。为声闻乘初果。证得须陀洹的人必不再投生三恶道,并且决定将会解脱轮回。须陀洹可分须陀洹向和须陀洹果。须陀洹向是指已入圣道,但还未达须陀洹果的境界。

[19] 肴膳:拼音yáo shàn,饭菜。

[20] 斟酌:拼音zhēn zhuó,往杯盏里倒酒、水等供饮用。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