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ssgs71

第七十一课


三(善巧方便双运之行为)分三:一、略说; 二、广说;三、摄义。

一、略说: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菩萨行持如来智,知蕴本空且无生,
未入定悲入有情,期间佛法不退失。
菩萨奉行佛般若,了知本来蕴不生,
佛法众生界悉空,以空三昧起悲智。

所有菩萨随时随地行持并安住于如来之母——智慧波罗蜜多中。那是怎样的呢?

他们凭借有境智慧力,知晓蕴等所有这些法原本空性、无生,以无二的方式入定于法性义中,然而在没有如此入定的阶段一般,以大悲心趋入千差万别不可限量的有情界,而入定安住在唯一法界中,也并非舍弃众生的利益,因为他们已经获得了智悲双运的甚深、殊妙瑜伽。在行持众生种种利益期间,也不会退失于不住之住的般若波罗蜜多——佛陀之法,因为获得了智悲无二的善巧方便智慧。

这里所谓的“未入定”,也可以解释成:对尚未深入安住于甚深法性义之平等性观的迷惑众生界生起悲心;或者菩萨自身没有入定之时,以悲心趋入众生界;或者安住于智悲双运之间或者中道之类的时候,从十力等佛陀之法中不退失。由于具足如此善巧方便,而不现前唯一的寂灭。不管怎样,都是说明智悲双运善巧方便的本体。

我们就用一则公案来说明,智悲双运的菩萨何时何处都不会舍弃利生的家业。

《大宝积经·三大悲品》云:

[复次,目连!我常长夜于一切众生如视一子。如大长者饶财巨富,多诸珍宝、奴婢、人使,行百种戒,求得一子,深心爱念,情无厌足。目连!是长者于子常求好事,常与好事,常与利益不与衰恼。如是,目连!我常长夜于诸众生视如一子,我常长夜为诸众生求诸好事,而以饶益不与衰恼。目连!我于长夜失道众生、邪道众生,示以正道令住正道。目连!以是因缘,当知如来长夜,于诸众生深心爱念视如一子。

目连!于过去世有贾客[1]众,夜行失道入于邪径[2],夜黑闇故不知所趣,皆作是言:‘我等失道,无救无归,无所依止。谁诸众生,若天、若龙、若夜叉神、若人非人,示导我等令得正道?谁能怜愍饶益我等,于此夜闇邪隘道中,与我光明?’目连!尔时空林泽中,有外道仙人草庵[3]中住,于夜闇中闻诸贾客悲唤音声,而作是言:‘今诸贾客夜闇于此空林中失道,若我不救则为非理,是诸贾客或为虎、狼、师子、大象、野牛诸恶兽等恼害夺命。’目连!仙人即时,以大音声告诸贾客:‘汝等勿畏,我今相救,当作光明示汝正道。’尔时,仙人安慰,告诸贾客已,即以叠衣缠裹两臂,以油遍灌,以火燃之,与诸贾客光明示道。目连!时诸贾客皆作是念:‘今此仙人甚为希有!为我等故不惜身命。’目连!时是仙人,以臂光明照示贾客道已,于诸众生悲心转增,作是念:‘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邪道众生为作法明,示以正道。’目连!我于尔时,虽燃两臂,身心不异。何以故?目连!深心菩萨于求他利不贪身命,以净心布施因缘,臂还平复无有疮瘢[4]。诸贾客等即得正道,至天明旦见仙人两臂无有疮瘢,生希有心:‘今是仙人有大神力,能于竟夜[5]燃其两臂,为照我等使得正道,然其手臂都不烧燃,必成大行,必有大德。’目连!时诸贾客语仙人言:‘善哉!仙人,能为第一难行苦行。今以是行,欲愿何事?’仙人答言:‘诸贾客,我以此事,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当度汝等。于生死苦邪道众生,为说正道。’时诸贾客心大欢喜,皆作是言:‘我等当以何事报此仙人?’仙人言:‘汝等当共专行善法,慎勿放逸。’诸贾客言:‘敬从所诲。’诸贾客等恭敬欢喜,于是别去。目连!汝谓尔时外道仙人,为诸贾客然臂照道,岂异人乎?勿作是念!即我身是。诸贾客者,今千二百五十比丘是。目连!如来长夜怖畏众生施以无畏,邪道众生示以正道,无眼众生令得净眼,病重众生能治令差。以是因缘,当知如来长夜,于诸众生深有大悲。]

二(广说——以八喻说明)分八:一、以幻术喻说明不舍众生;二、以器世界喻说明圆满愿力;三、以飞禽喻说明无依也不堕落;四、以射箭喻说明未圆满而住;五、以神变喻说明住留也不厌利他;六、以撑伞喻说明不堕一边;七、以商主喻说明成办自他利乐;八、以贾客喻说明精通正道。

一、以幻术喻说明不舍众生: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如有善巧诸德人,具力知技勤难事,
投抛工巧臻究竟,知成幻术欲利生。
偕同父母及妻子,行至众怨荒野路,
彼化勇敢众多士,安稳行程还家园。
尔时善巧之菩萨,于众生界生大悲,
尽越四魔及二地,住胜等持不证觉。
如人有德力最胜,善解一切幻化法,
乃至器仗及工巧,而能一向为世间。
彼人父母妻及子,游行远路多冤中,
是人勇猛众所知,安乐还家无怖畏。
大智菩萨为众生,安住第一三摩地,
降伏四魔离二乘,亦复不求佛菩提。

    如果有人问:智慧大悲圆融双运的善巧方便者到底是怎样的呢?

    下面依次以比喻说明:

比如,具有善巧降伏怨敌方便一切功德的人,自己身强力壮,心有魄力,精进做出他人无能为力的难事,是什么事呢?了达身体跳跃等技能之事或者方法,射箭等投抛以及工巧明众多学问达到究竟,不仅如此,而且还知道成办展示种种幻术的方式,他是极其渴望利益道中的众生或者精进于其他众生之利的大悲尊。这样的人,自己偕同父母及妻子去往有众多怨敌的荒郊野外之险途,如果成群的仇敌来到那里,此人本身无有怯懦而幻化出英勇、具有力敌对方气魄的众多勇士,全然不受怨敌等所害,而安稳到达想去的目的地,并顺利返回自己的家园。菩萨在此修道阶段,也与比喻相同行持众生的利益,当时,善巧方便的菩萨,对于一切众生界普遍萌生大悲心,完全越过成为大乘道违缘的五蕴魔、烦恼魔、死神魔、天子魔四魔及声闻、缘觉二地以后,安住于具空、无相、无愿三解脱的殊胜等持中,不以现前唯一真实际寂灭法界的方式而证得菩提。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姊妹品》云:

[“譬如有人勇健威猛,所立坚固形貌端严,六十四能无不具足,于余技术学至究竟,具多最胜功德尸罗,聪慧巧言善能酬对[6],具慈具义有大势力,诸有所为皆能成办,善事业故功少利多,由此众人无不敬爱。有因缘故,将其父母、妻子、眷属发趣他方,中路经过险难旷野,其中多有恶兽、怨贼,眷属小大无不惊惶。其人自恃[7]多诸技术,威猛勇健身意泰然,安慰父母、妻子、眷属:‘勿有忧惧[8],必令无苦。’疾度旷野至安隐处。彼人尔时化作种种勇锐兵仗,遇诸怨敌,令彼见之自然退散。故彼壮士于旷野中,恶兽、怨贼无伤害意,善权方便将诸眷属,疾度旷野至安乐处。诸菩萨众亦复如是,愍生死苦诸有情类,系念安住慈、悲、喜、舍,摄受般若波罗蜜多殊胜善根,方便善巧,如佛所许,持诸功德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虽具修空而不作证,深心愍念一切有情,缘诸有情欲施安乐。是诸菩萨超烦恼品,亦超魔品及二乘地,虽住空定而不尽漏,虽善习空而不作证。尔时,菩萨住空定中,虽于相不执而不证无相。]

问曰:如果有人认为,按一般来说,真实际单单是指远离一切戏论,以一味的方式融合其中的入定无分别智已达成熟的清净地大菩萨之类的圣者们可能会趋入唯一寂灭法界的涅槃吗?

答曰:那是不可能的。原因是,他们以善巧方便摄持,在圆满佛陀的一切法之前不会现前真实际;其余经中宣说了经佛陀劝请等把他们从寂灭中唤醒的情形等,遮止寂灭的道理,真实际法界的本体中并非存在一个堕入寂灭边的基,如果存在,那么就成了不是以体性不住于有寂二边的基般若。所以,证悟它趋近果般若的基智,也就不合理了等等。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大乘的要点,而般若波罗蜜多就成了三乘共同的道,而不该是大乘不共的道了。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法界真实际,是自本体二谛无别平等性究竟实相的意义,不住于有寂,如果原原本本现前它,那就是佛陀。为此,在学道中不可能现前它,因为现前的因尚未齐全之故。如果有人认为:那么,对此就无需顾虑,既然中间不可能现前它,为什么还宣说善巧方便等呢?

    在学道位,方便智慧的部分有多有少,而从真实际无缘的反体来讲,如果万一唯独耽著它,那就成了一边的寂灭,从宣说善巧遣除边执之方便的角度,为了认识到真实法界究竟的现空无别是那些住净地菩萨也要再度趋入的深法。八地菩萨,安住于自己内在的善巧方便力,加之外缘——诸佛也劝勉“善男子,你尚未得到我的十力等法,因此当精进。当悲悯无量有情界”,这也是一种法尔。八地菩萨尽管获得了无勤安住于现空无别境界的瑜伽,然而智慧方面安住于寂灭法界的等持占大部分,仍然没有获得法界现空无别、普皆清净的本性、方便智慧无不平等而圆融一体等同诸佛的究竟入定行境,所以还需要趋入逐步向上的道,而绝对不是指万一偶尔也可能有中间般涅槃的清净地之菩萨的意思,因为从一地开始就现见了二谛无别的法性,为此决定是佛陀的种姓,然而在七不清净地尚未获得与清净地相同的无分别智慧,因此安住方便分占大部分。

    问曰:经中不是说“万一诸佛未劝请,他无疑将趋入涅槃”吗?

    答曰:尽管如此,但那是为了让我们认识到,八地菩萨的等持极其寂灭、超群伦绝,才以假设句来说明的。事实上,诸佛不劝请他的情况在何时何地都不可能有。八地菩萨依靠内在善巧方便的智慧自在,加上外缘如是劝请以后,修行真实门,也是一种必然规律。而且,从转生为大乘种姓、在初地获得不退转开始便是这样,更何况说八地菩萨了?所以,在没有获证究竟果位——不住有寂之大涅槃佛果前,中间涅槃也绝不是寂灭一边的涅槃。善巧不入灭于此的方便,也就是二谛无别的有境空性大悲无二的般若而并非其余。可是,我们要理解,趋入这种善巧方便的不共方法是说在清净地修行的时刻,认识这一重大要点是相当关键的。

以上对于至关重要的疑点稍加分析而作了阐释。

《大方广佛八十华严·十地品》云: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于七地中,善修习方便慧,善清净诸道,善集助道法。大愿力所摄,如来力所加,自善力所持,常念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善清净深心思觉,能成就福德智慧,大慈大悲不舍众生,入无量智道,入一切法,本来无生、无起、无相、无成、无坏、无尽、无转、无性为性,初、中、后际皆悉平等,无分别如如智之所入处,离一切心、意、识分别想,无所取着犹如虚空,入一切法如虚空性,是名得无生法忍。

佛子!菩萨成就此忍,即时得入第八不动地,为深行菩萨难可知无差别,离一切相、一切想、一切执着,无量无边,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离诸喧诤,寂灭现前。譬如比丘,具足神通,得心自在,次第乃至入灭尽定,一切动心、忆想分别悉皆止息。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行,得无功用法,身、口、意业念务皆息,住于报行。譬如有人,梦中见身堕在大河,为欲渡故,发大勇猛,施大方便;以大勇猛、施方便故,即便觉寤,既觉寤已,所作皆息。菩萨亦尔,见众生身在四流[9]中,为救度故,发大勇猛,起大精进;以勇猛、精进故,至不动地;既至此已,一切功用靡不皆息,二行、相行悉不现前。佛子!如生梵世,欲界烦恼皆不现前;住不动地亦复如是,一切心、意、识行皆不现前。此菩萨摩诃萨,菩萨心、佛心、菩提心、涅槃心尚不现起,况复起于世间之心!

佛子!此地菩萨本愿力故,诸佛世尊亲现其前与如来智,令其得入法流门中,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此忍第一,顺诸佛法。然善男子,我等所有十力、无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汝今未得,汝应为欲成就此法勤加精进,勿复放舍于此忍门。又善男子,汝虽得是寂灭解脱,然诸凡夫未能证得,种种烦恼皆悉现前,种种觉观常相侵害,汝当愍念如是众生。又善男子,汝当忆念本所誓愿,普大饶益一切众生,皆令得入不可思议智慧之门。又善男子,此诸法法性,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常住不异,诸佛不以得此法故名为如来,一切二乘亦能得此无分别法。又善男子,汝观我等身相,无量智慧,无量国土,无量方便,无量光明,无量清净,音声亦无有量;汝今宜应成就此事。又善男子,汝今适得此一法明,所谓:一切法无生、无分别。善男子,如来法明,无量入,无量作,无量转,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可得知;汝应修行,成就此法。又善男子,汝观十方无量国土、无量众生、无量法、种种差别,悉应如实通达其事。’

“佛子!诸佛世尊与此菩萨如是等无量起智门,令其能起无量无边差别智业。佛子!若诸佛不与此菩萨起智门者,彼时即入究竟涅槃,弃舍一切利众生业。以诸佛与如是等无量无边起智门故,于一念顷所生智业,从初发心乃至七地所修诸行,百分不及一,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分亦不及一;如是,阿僧祇分,歌罗分[10],算数分,譬喻分,优波尼沙陀分[11],亦不及一。何以故?佛子!是菩萨先以一身起行,今住此地,得无量身、无量音声、无量智慧、无量受生、无量净国,教化无量众生,供养无量诸佛,入无量法门,具无量神通,有无量众会道场差别,住无量身、语、意业集一切菩萨行,以不动法故。佛子!譬如乘船欲入大海,未至于海,多用功力;若至海已,但随风去,不假人力以至大海,一日所行比于未至,其未至时设经百岁亦不能及。佛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积集广大善根资粮,乘大乘船到菩萨行海,于一念顷以无功用智入一切智智境界,本有功用行经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不能及。]


[1] 贾客:拼音gǔ kè,商人。

[2] 邪径:拼音xié jìng,不正的行径。

[3] 草庵:拼音cǎo ān,草房,草舍。

[4] 疮瘢:拼音chuāng bān,疮伤愈合后留下的痕迹。

[5] 竟夜:拼音jìng yè,整夜。

[6] 酬对:拼音chóu duì,应酬答对。如:酬对自如。

[7] 自恃:拼音zìshì,倚仗、仗恃。

[8] 忧惧:拼音yōu jù,忧愁恐惧。如:忧惧不安。

[9] 四流:一、见流,三界之见惑也。二、欲流,欲界之一切诸惑也,但除见及无明。三、有流,上二界之一切诸惑也,但除见及无明。有者生死果报不亡之义,三界虽通,而今别以名上二界。四、无明流,三界之无明也。有情为此四法漂流而不息,故名为流。

[10] 歌罗分:乃极微数量之名称。或指月亮直径的十六分之一。又作哥罗分、伽罗分、迦罗分。意译为竖折、计分、力胜、分则、校量分。《慧琳音义》卷十之夹注谓(大五四·三六八中):“如析一毛以为百分,一分名歌罗分。论以义翻,名为力胜。言无漏无量善法一歌罗分胜于有漏千分。”又《慧苑音义》卷上载,人身上之一毛析为百分中之一分,或十六分之一,称为歌罗分。

[11] 优波尼沙陀分:译为微细分。如析一毛以为百分,又析彼一分为百千万分,又于析分中加前析之,乃至邻虚,至不可析处,名为邬波尼杀昙分也。’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