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ssgs84

第八十四课


三(宣说如是精进行持之功德)分五:一、胜余修行之功德;二、成为人天指望处之功德;三、能击败恶魔之功德;四、摄集一切波罗蜜多之功德;五、他者随喜彼善之功德。

一、胜余修行之功德: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如离云日光灿灿,驱散所有重重暗,
映蔽一切萤火虫,含生群星明月光。
行胜般若之菩萨,善行空性及无相,
摧见浓暗胜众生,罗汉独觉多菩萨。
日出光明照世间,云幻焰散黑闇灭,
所有萤光及众星,乃至满月皆映蔽。
菩萨住空无相愿,行于最上大智行,
罗汉缘觉证皆超,一切邪见俱能破。

比如,离云的太阳光灿灿,驱散重重黑暗及其余所有黑暗而升起,映蔽所有自身一部分具有微光的萤火虫凭自身的光芒及拿灯盏等的力量能照亮附近的所有含生、稍稍发光的群星以及照亮部分的明月光——这四种光芒。

同样,行持殊胜般若波罗蜜多的菩萨宛若离开遮障云雾的太阳,他善巧行持空性及无相,尽情放射出正法的璀璨光芒,无余摧破我见、法见的浓重黑暗而胜过萤火虫般的一切众生、其余含生般的阿罗汉、星辰般的缘觉及明月般无有此般若之善巧方便的其余众多菩萨,从智慧的角度超胜其余所有不具备如此之修行。

龙树菩萨在《出世赞》中说:

若不达无相,佛说无解脱,

故佛于大乘,圆满说彼义。

二、成为人天指望处之功德: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王子施财欲实义,成众尊主乐亲近,
此今尚令群生悦,得势在位何须说?
如是巧行智菩萨,施甘露令人天喜,
此今尚勤利群生,住法王位何须说?
譬如王子施财宝,自在能利诸众生,
众生欢喜悉随顺,无疑当得嗣王位。
菩萨勤行大智行,施甘露法利群生,
一切人天悉爱乐,决定当证法王位。

例如,国王的一位太子为了救济百姓而布施财物,精通君规论典而渴求维护国境的实义,也就是说他知晓有利之事、行持有利之事,而并非无有实义,由此他成为国王所有太子中的尊主,所有百姓都尊敬爱戴他,众百姓会怀着希望乐于到他面前亲近。这位王子现今没有得成为君王之时尚且能够使芸芸有情心怀喜悦,那得到王位灌顶、头戴皇冠等执掌国政的权势,换句话说成为拥有国政的君主以后能饶益、利乐所有民众就更不需说了?

与此比喻相同,善巧行持般若波罗蜜多的具义智者菩萨,施予一切有情正法甘露,使人天众生皆大欢喜,天等众生来到他的面前,将其作为指望处而加以恭敬,这种菩萨在学道的现阶段,尚且能精勤利益群生,那么成为法王,住于佛智以后饶益有情就更不言而喻了。

《大乘庄严经论·随修品》云:

[偈曰:

菩萨念众生,爱之彻骨髓,

恒时欲利益,犹如一子故。

释曰:诸菩萨爱诸众生,此名为贪。余如偈说。

偈曰:

由利群生意,起贪不得罪,

瞋则与彼违,恒欲损他故。

释曰:若谓菩萨爱诸众生起贪名罪者,此义不然。何以故?此贪恒作利益众生因故。

偈曰:

如鸽于自子,普覆生极爱,

如是有悲人,于生爱亦尔。

释曰:譬如鸽鸟多贪,爱念诸子最得增上。如是菩萨多悲,爱诸众生增上亦尔。

偈曰:

慈与瞋心违,息苦苦心反,

利则违无利,无畏违畏心。

释曰:菩萨于诸众生,由得慈心故,与瞋心相违;由得息苦心故,与作苦心相违;由得利益心故,与无利心相违;由得无畏心故,与作畏心相违。是故菩萨起如是贪,不得名罪。已遮贪罪,次说修行差别。

    偈曰:

善行于生死,如病服苦药;

善行于众生,如医近病者;

善行于自心,如调未成奴;

善行于欲尘,如商善贩卖;

善行于三业,如人善浣衣;

善行不恼他,如父于爱子;

善行于修习,如钻火不息;

善行于三昧,如财与信人;

善行于般若,如幻师知幻。

是名诸菩萨,善行诸境界。

释曰:诸菩萨修行有九种差别。一者、善行生死,譬如病久服苦澁药,但为差病不生贪染。菩萨亦尔,亲近生死但为思惟策励,非为染著。二者、善行众生,譬如良医亲近病者,菩萨亦尔,有大悲故不舍烦恼病苦众生。三者、善行自心,譬如有智之主善能调服未成就奴,菩萨亦尔,善能调伏未调伏心。四者、善行欲尘,譬如商人善于贩卖,菩萨亦尔,于檀等诸度增长资财。五者、善行三业,譬如善浣衣师能除秽垢,菩萨亦尔,修治三业能令清净。六者、善行不恼众生,譬如慈父爱于小儿虽秽不恶,菩萨亦尔,众生加损未尝[1]瞋恼。七者、善行修习,譬如钻火未热不息,菩萨亦尔,修习善法曾无间心。八者、善行三昧,譬如出财得保信人日日滋益,菩萨亦尔,修习诸定不乱不味功德增长。九者、善行般若,譬如幻师知幻非实,菩萨亦尔,于所观法得不颠倒。是名菩萨修行差别。

偈曰:

常勤大精进,熟二令清净,

净觉无分别,渐渐得菩提。

    释曰:常勤大精进熟二令清净者,菩萨以大精进力勤行自他二利,是故众生及自并得

成熟,是名清净。净觉无分别渐渐得菩提者,净觉谓法无我智,此智不分别三轮,谓修者、所修、正修,故得清净。由此净故,渐渐得成无上菩提。随修品究竟。]

三(能击败恶魔之功德)分二:一、能令诸魔畏惧;二、魔不能害彼之理。

一、能令诸魔畏惧: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尔时恶魔怀刺痛,忧凄苦恼气焰消,
何能退此菩萨意?威逼诸方烧陨石。
魔恐菩萨证法王,虽处天宫常忧恼,
放火掣电现诸相,欲令菩萨生退惧。

菩萨具足要点如此行持般若的当时,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恶魔,心里这样暗想:这个菩萨必定超越我的境界,他成佛以后将使我的境地化为空无。由此原因而心怀刺痛如箭入心,想到依靠自己的力量也难以镇服他,而忧伤凄惨,因此身体痛苦、内心忧恼。由菩萨的功德威慑,使自身的威力傲气荡然无存,气焰消弱。如此一来,那些邪魔实在忍无可忍,一直琢磨如何才能使这位菩萨的心从遍知之道中退失、退转?思量:能寻得搅扰遍知的一念之心的机会吗?为了对那类菩萨进行威逼,从四面八方用火焚烧、抛落纷乱陨石,显示诸如此类魔的种种幻化。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恭敬菩萨品》云:

[佛告阿难:“若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尔时,恶魔忧恼如箭入心,放火、雨雹、雷电、霹雳,欲令菩萨惊怖毛竖其心退没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一念错乱。阿难,恶魔不必普欲恼乱一切菩萨。”]

《大方广佛六十华严·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云:

十方一切诸魔王,菩萨威德悉调伏,

勇猛安住莫能坏,决定修行究竟法。

    恶魔波旬常来恼乱菩萨,败坏菩萨的修行,但因为菩萨恒常依止般若波罗蜜等内摄持的缘故,使得恶魔波旬始终不能如其所愿,而败坏菩萨的修行。

《杂宝藏经·佛在菩提树下魔王波旬欲来恼佛缘》云:

[昔如来在菩提树下,恶魔波旬,将八十亿[2]众,欲来坏佛。

至如来所,而作是言:“瞿昙!汝独一身,何能坐此?急可起去。若不去者,我捉汝脚,掷著海外。”

佛言:“我观世间,无能掷我著海外者。汝于前身[3],但曾作一寺[4],受一日八戒,施[5]辟支佛一钵之食,故生六天,为大魔王。而我乃于三阿僧祇劫,广修功德,一[6]阿僧祇劫,我曾供养无量诸佛,第二、第三阿僧祇劫,亦复如是,供养声闻、缘觉之人,不可计数,一切大地,无有针许非我身骨。”

魔言:“瞿昙!汝道我昔,一日持戒,施辟支佛食,信有真实,我亦自知,汝亦知我;汝自噵[7]者,谁为证知?”

佛以手指地言:“此地证我。”作是语时,一切大地,六种震动,地神即从金刚际出,合掌白佛言:“我为作证,有此地来,我恒在中。世尊所说,真实不虚。”

佛语波旬:“汝今先能动此澡瓶,然后可能掷我海外。”尔时波旬及八十亿众,不能令动,魔王军众,颠倒自堕,破坏星散。

诸比丘言:“波旬长夜,恼乱如来,而不得胜。”

佛言:“非但今日,过去亦尔。昔迦尸国,仙人山中,有五通仙,教化波罗㮈[8]城中诸年少辈,皆度出家,使修仙道。尔时城神,极大瞋忿[9],语仙人言:‘汝若入城,更度人者,我捉汝脚,掷于海外。’

[10]仙人捉一澡瓶,语城神言:‘先动此瓶,然后掷我。’尽其神力,不能得动,惭愧归伏。尔时仙人,我身是也。尔时城神,波旬是也。” ]


[1] 未尝:拼音wèi cháng,不曾。

[2] 亿【CB】【丽-CB】,忆【大】

[3] 身【大】,世【宋】【元】【明】

[4] 寺【大】,寺主【宋】【元】【明】

[5] 施【大】,布施【宋】【元】【明】

[6] 一【大】,〔-〕【宋】【元】【明】

[7] 噵【大】,道【宋】【元】【明】

[8] 㮈【大】,奈【宋】【元】【明】

[9] 忿【CB】【丽-CB】,恚【大】

[10] 彼【大】,时彼【宋】【元】【明】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