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ssgs92

第九十二课


四(摄集一切波罗蜜多之功德)分二:一、成为修学一切波罗蜜多之理;二、成为修学一切乘之理。

一(成为修学一切波罗蜜多之理)分二:一、成为根本之比喻;二、成为核心之比喻。

一、成为根本之比喻: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修学般若波罗蜜,诸波罗蜜皆归此,
坏聚见摄六十二,如是摄集此等度。
若学般若住无为,能摄一切波罗蜜,
六十二见身见摄,般若摄受亦复尔。

修学智慧波罗蜜多,布施等一切波罗蜜多各自的学处都归集于此智慧波罗蜜多当中,无不归属于此范畴。为什么呢?因为,通达了道般若,就是真实精通了二谛之理,依靠这种智慧能铲除布施波罗蜜的违品——悭贪心;持戒波罗蜜的违品——破戒心;安忍波罗蜜的违品——瞋心;精进波罗蜜的违品——懈怠心;禅定波罗蜜的违品——乱心;智慧波罗蜜的违品——愚痴心等六度各自的违品尘垢。凭借善巧方便而不舍大菩提果,对此,也是以三轮无分别而使一切道成为现空无别之一波罗蜜多的本体,这一切在现空无别之本智——一切种智中一味一体。为此,如果具备了这个智慧波罗蜜多,那么所有波罗蜜多的学处将圆整无缺而具足,依靠这一根本而出生一切度。

例如,四种常派等依靠前际的十八种见以及说有无派、断派等依于后际的四十四种见解,也就是《梵网经》中所说的六十二种见,这所有见都是认定差别基“我”存在,进而分析它的种种差别法。所以,我执或者坏聚见摄集那六十二种见解,因为它们是依靠此因而生并且辨别其差别,如果没有它——坏聚见,那么其余一切诸见也不复存在。如此了知与比喻相同,这一智慧波罗蜜多中也摄集了所有这些波罗蜜多。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无悭烦恼品》云: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则不生烦恼心,不生悭心,不生破戒心,不生瞋恼心,不生懈怠心,不生散乱心,不生愚痴心。须菩提!菩萨如是学,皆摄诸波罗蜜。须菩提!譬如六十二见皆摄在身见中。须菩提!菩萨学般若波罗蜜时,皆摄诸波罗蜜。譬如人死,命根灭故诸根皆灭。如是,须菩提!菩萨学般若波罗蜜,皆摄诸波罗蜜。是故,须菩提!菩萨若欲摄诸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于一切众生中最为上首。]

后秦弘始年[1]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翻译的《佛说[2]长阿含经·梵动经[3]》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游摩竭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游行人间,诣竹林[4],止宿[5]在王堂上。时,有梵志名曰善念[6],善念弟子名梵摩达[7],师徒常共随佛后行,而善念梵志以无数方便毁谤佛、法及比丘僧,其弟子梵摩达以无数方便称赞佛、法及比丘僧,师徒二人各怀异心,共相违背。所以者何?斯由异习、异见、异亲近故。

尔时,众多比丘于乞食后集会讲堂,作如是论:“甚奇!甚特!世尊有大神力,威德具足,尽知众生志意所趣。而此善念梵志及其弟子梵摩达随逐如来及比丘僧;而善念梵志以无数方便毁谤佛、法及与众僧,弟子梵摩达以无数方便称赞如来及法、众僧;师徒二人各怀异心,异见、异习、异亲近故。”

尔时,世尊于静室中以天净耳[8]过于人耳,闻诸比丘有如是论,世尊于净[9]室起诣讲堂所,大众前坐,知而故问:“诸比丘!汝等以何因缘集此讲堂?何所论说?”

时,诸比丘白佛言:“我等于乞食后集此讲堂,众共议言:‘甚奇!甚特!如来有大神力,威德具足,尽知众生心志所趣。而今善念梵志及弟子梵摩达常随如来及与众僧[10],以无数方便毁谤如来及法、众僧,弟子梵摩达以无数方便称赞如来及法、众僧。所以者何?以其异见、异习、异亲近故。’向集讲堂议如是[11]事。”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方便毁谤如来及法、众僧者,汝等不得怀忿结心,害意于彼,所以者何?若诽谤我、法及比丘僧,汝等怀忿结心,起害意者,则自陷溺[12],是故汝等不得怀忿结心,害意于彼。比丘若称誉佛及[13]法、众僧者,汝等于中亦不足以为欢喜庆幸,所以者何?若汝等生欢喜心,即为陷溺,是故汝等不应生喜。所以者何?此是小缘威仪戒行,凡夫寡闻,不达深义,直以所见如实赞叹。

“云何小缘威仪戒行,凡夫寡闻,直以所见如实称赞?彼赞叹言:‘沙门瞿昙灭杀、除杀,舍于刀杖[14],怀惭愧心,慈愍一切。’此是小缘威仪戒行,彼寡闻凡夫以此叹佛。又叹:‘沙门瞿昙舍不与取,灭不与取,无有盗心。’又叹:‘沙门瞿昙舍于婬欲,净修梵行,一向护戒,不习婬逸[15],所行清洁。’又叹:‘沙门瞿昙舍灭妄语,所言至诚,所说真实,不诳世人。沙门瞿昙舍灭两舌,不以此言坏乱于彼,不以彼言坏乱于此;有诤讼者能令和合,已和合者增其欢喜,有所言说不离和合,诚实入心,所言知时。沙门瞿昙舍灭恶口,若有粗言伤损于人,增彼结恨长怨憎者,如此粗言尽皆不为;常以善言悦可人心,众所爱乐,听无厌足,但说此言。沙门瞿昙舍灭绮语,知时之语、实语、利语、法语、律语、止非之语,但说是言。

“‘沙门瞿昙舍离饮酒,不著香华,不观歌舞,不坐高床,非时不食,不执金银,不畜妻息、僮仆、婢使[16],不畜象、马、猪、羊、鸡、犬及诸鸟兽,不畜象兵、马兵、车兵、步兵,不畜田宅种殖[17]五谷[18],不以手拳与人相加,不以斗[19]秤欺诳于人,亦不贩卖券要[20]断当[21],亦不取受抵债横生无端,亦不阴谋面背有异,非时不行;为身养寿,量腹而食,其所至处,衣钵随身,譬如飞鸟,羽翮[22]身俱。’此是持戒小小因缘,彼寡闻凡夫以此叹佛。

“如余沙门、婆罗门受他信施,更求储积,衣服饮食无有厌足,沙门瞿昙无有[23]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自营生业,种殖[24]树木,鬼神所依,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更作方便,求诸利养,象牙、杂宝、高广大床、种种文绣、氍[25][26]𣯚[27]𣰆、綩綖[28]被褥[29],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更作方便,求自庄严,酥油摩身,香水洗浴,香末[30]自涂,香泽[31]梳头,著好华鬘,染目绀色,拭面庄饰[32],镮纽[33]澡洁,以镜自照,著宝革屣[34],上服纯白,戴盖执拂,幢麾[35]庄饰[36],沙门瞿昙无如此事。

“如余沙门、婆罗门专为嬉戏,棋局[37]博奕[38],八道、十道,至百千道,种种戏法以自娱乐,沙门瞿昙无如是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但说遮道无益之言,王者、战斗、军马之事,群僚[39]、大臣、骑乘出入、游戏园观[40],及论卧起、行步、女人之事,衣服、饮食、亲里[41]之事,又说入海采宝之事,沙门瞿昙无如此[42]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无数方便,但作邪命,谄谀[43]美辞,现相毁呰[44],以利求利,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但共诤讼,或于园观,或在浴池,或于堂上,互相是非,言:‘我知经律,汝无所知;我趣正道,汝趣邪径;以前著后,以后著前;我能忍,汝[45]不能忍;汝所言说,皆不真正;若有所疑,当来问我,我尽能答。’沙门瞿昙无如是事。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更作方便,求为使命,若为王、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通信使,从此诣彼,从彼至此,持此信授彼,持彼信授此,或自为,或教[46]他为,沙门瞿昙无如是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但习战阵斗诤之事,或习刀杖[47]、弓矢[48]之事,或斗鸡、犬、猪、羊、象、马、牛、驼诸兽,或斗男女,或作众声,吹声、鼓声、歌声、舞声,缘幢倒绝,种种伎[49]戏,无不玩习,沙门瞿昙无如是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瞻[50]相男女,吉凶好丑,及相畜生,以求利养,沙门瞿昙无如是[51]事。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召唤鬼神,或复驱遣[52],种种𥜒[53][54],无数方道,恐热于人,能聚能散,能苦能乐,又能为人安胎出衣,亦能咒人使作驴马,亦能使人聋、盲、瘖痖[55],现诸技[56]术,叉手向日月,作诸苦行以求利养,沙门瞿昙无如是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为人咒病,或诵恶咒[57],或诵善咒,或为医方、针炙[58]、药石,疗治众病[59],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咒水火,或为鬼咒,或诵刹利咒,或诵象[60]咒,或支节咒,或安宅符咒,或火烧、鼠啮能为解咒,或诵知死生书,或诵梦书,或相手面,或诵天文书,或诵一切音书,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瞻[61]相天时,言雨不雨,谷贵谷贱,多病少病,恐怖安隐,或说地动、彗星[62]、月蚀、日蚀,或言星蚀,或言不蚀,方面所在,皆能记[63]之,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言此国当胜,彼国不如,或言彼国当胜,此国不如,瞻[64]相吉凶,说其盛衰,沙门瞿昙无如是事。诸比丘!此是持戒小小因缘,彼寡闻凡夫以此叹佛。”

佛告诸比丘:“更有余法,甚深微妙大法光明,唯有贤圣弟子能以此言[65]赞叹如来。何等是甚深微妙大光明法,贤圣弟子能以此法赞叹如来?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种种无数,随意所说,尽入六十二见中;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种种无数,随意所说,尽不能出过六十二见中。彼沙门、婆罗门以何等缘,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种种无数,各随意说,尽入此六十二见中,齐是不过?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种种无数,各随意说,尽入十八见中;本劫本见,种种无数,各随意说,尽不能过十八见中。彼沙门、婆罗门以何等缘,于本劫本见,种种无数,各随意说,尽入十八见中,齐此[66]不过?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起常论,言:‘我及世间常存[67]。’此尽入四见中;于本劫本见言:‘我及世间常存。’尽入四见,齐是不过。

“彼沙门、婆罗门以何等缘,于本劫本见,起常论,言:‘我及世间常存。’此尽入四见中,齐是不过?或有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二十成劫败劫,彼作是说:‘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所以者何?我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二十成劫败劫,其中众生不增不减,常聚不散,我以此知: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此是初见(1)。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是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四十成劫败劫,彼作是说:‘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所以者何?我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四十成劫败劫,其中众生不增不减,常聚不散,我以此知,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此是二见(2),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是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八十成劫败劫,彼作是言:‘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所以者何?我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八十成劫败劫,其中众生不增不减,常聚不散,我以此知,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此是三见(3)。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是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有捷疾[68]相智,善能观察,以捷疾相智方便观察,谓为审谛,以己所见,以己辩才作是说,言:‘我及世间是常。’此是四见(4)。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是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此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是常,如此一切尽入四见中,我及世间是常,于此四见中,齐是不过。唯有如来知此见处,如是持、如是执,亦知报应。如来[69]所知又复过是,虽知不著,已[70]不著则得寂灭,知受集、灭、味、过、出要,以平等观无余解脱,故名如来。是为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何等是?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起论,言:‘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彼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于此四见中,齐是不过或过[71]。或有是时,此劫始成,有余众生福尽、命尽、行尽,从光音[72][73]命终,生空梵天中,便于彼处生爱着心,复愿余众生共生此处。此众生既生爱着愿已,复有余众生命、行、福尽,于光音天命终,来生[74]空梵天中,其先生众生便作是念:‘我于此处是梵、大梵,我自然有,无能造我者;我尽知诸义典,千世界于中自在,最为尊贵,能为变化,微妙第一。为众生父,我独先有,余众生后来,后来众生,我所化成。’其后众生复作是念:‘彼是大梵,彼能自造,无造彼者,尽知诸义典,千世界于中自在,最为尊贵,能为变化,微妙第一,为众生父,彼独先有,后有我等,我等众生,彼所化成。’彼梵众生命、行尽已,来生世间,年[75]渐长大,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自识本生,便作是言:‘彼大梵者能自造作,无造彼者,尽知诸义典,千世界于中自在,最为尊贵,能为变化,微妙第一。为众生父,常住不变,而彼梵化造我等,我等无常变易,不得久住,是故当知: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此实余虚。’是谓初见(5)。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半常半无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众生喜戏笑懈怠,数数戏笑以自娱乐,彼戏笑娱乐时,身体疲极便失意,以失意便命终,来生世间,年渐长大,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彼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自识本生,便作是言:‘彼余众生不数生,不数[76]戏笑娱乐,常在彼处,永住不变,由我数[77]戏笑故,致此无常,为变易法,是故我知: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此实余虚。’是为第二见(6)。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于四见中,齐此不过。

“或有众生展转相看已,便失意,由此命终,来生世间,渐渐长大,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识本所生,便作是言:‘如彼众生以不展转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变;我等于彼数相看,数相看已便失意,致此无常,为变易法,我以此知: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此实余虚。’是第三见(7)。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于四见中,齐此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有捷疾相智,善能观察,彼以捷疾观察相智,以己智辩言:‘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此实余虚。’是为第四见(8)。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尽入四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此见[78]处,如是持、如是执,亦知报应。如来所知又复过是,虽知不著,以不著则得寂灭,知受集、灭、味、过、出要,以平等观无余解脱,故名如来。是为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


[1] 后秦弘始年【大】,姚秦三藏法师【宋】【元】【明】弘始(或作洪始、宏始;399年九月-416年正月)是十六国时期后秦君主文桓帝姚兴的第二个年号,共计18年。弘始十八年二月姚泓即位,改元永和元年。

[2] 佛说【大】,〔-〕【宋】【元】

[3] 梵动经:Brahmajāla-sutta.

[4] 林【大】,村【宋】【元】【明】

[5] 止宿:拼音zhǐ sù,住宿。

[6] 善念【大】,~Suppiya.

[7] 梵摩达【大】,~Brahmadatta.

[8] 净耳【大】,耳净【宋】【元】【明】

[9] 净【大】,静【宋】【元】【明】

[10] 僧【大】,僧而善念【宋】【元】【明】

[11] 是【大】,此【宋】【元】【明】

[12] 陷溺:拼音xiàn nì,陷入、沉溺。指丧失本性,沉迷不悟。

[13] 佛及【大】,及佛【宋】【元】【明】

[14] 杖【大】,仗【宋】【元】【明】

[15] 逸【大】,泆【元】【明】

[16] 婢使:拼音bìshǐ,婢妾;使女。

[17] 殖【大】*,植【宋】【元】【明】*

[18] 五谷:拼音wǔ gǔ,指粮食,五谷即稻、黍、稷、麦、豆。

[19] 斗【大】,㪷【宋】【元】

[20] 要【大】,约【宋】【元】【明】

[21] 断当,拼音duàn dàng,解释:直接卖给典当行。在典当行,典当可以赎回,但需要交纳一定的综合服务费;断当就是直接卖掉了,不能赎回。

[22] 羽翮:拼音yǔ hé,指翅膀。

[23] 有【大】,〔-〕【宋】【元】【明】

[24] 殖【大】*,植【宋】【元】【明】*

[25] 氍:拼音qú,〔氍毹〕毛织的地毯,旧时演戏多用来铺在地上或台上,因此常用“氍毹”或“红氍毹”代称舞台。

[26] 氀:拼音lǘ,〔氀毼(hé)〕一种毛织物,如“妇人能刺韦作文绣,织氀氀。”

[27] 氀𣯚【大】,毹毾【宋】【元】【明】𣯚𣯚:拼音tà dēng,异体字:毾㲪。有花纹的细毛毯,如“又有细布、好毾毾。”

[28] 綖【大】,莚【宋】,筵【元】綩綖:拼音wǎn yán,相传坐蓐也。未详何语。

[29] 被褥:拼音bèi rù,棉被和垫褥。

[30] 末【大】,粖【宋】【元】【明】

[31] 香泽:拼音xiāng zé,1. 涂发的香油。 2.香气。

[32] 饰【大】*,严【宋】【元】【明】*

[33] 纽【大】,约【宋】環紐:拼音 huán niǔ,同“环纽”连环扣结。

[34] 革屣:拼音gé xǐ,皮制的鞋。

[35] 幢麾:拼音chuáng huī,仪仗旗帜等物。

[36] 饰【大】*,严【宋】【元】【明】*

[37] 棋局:拼音qíjú,下棋。下棋一次为一局。

[38] 博奕:拼音bó yì,掷骰子、下棋等游戏。

[39] 群僚:拼音qún liáo,指百官。

[40] 园观:拼音yuán guàn,庭院楼台。

[41] 里【大】,理【宋】【元】【明】亲里:拼音qīn lǐ,亲属邻里。

[42] 此【大】,是【宋】【元】【明】

[43] 谄谀:拼音chǎn yú,谄媚阿谀。

[44] 毁呰:拼音huǐ zǐ,诋毁中伤。

[45] 汝【大】,汝汝【元】【明】

[46] 教【大】,〔-〕【宋】【元】

[47] 杖【大】,仗【宋】【元】【明】

[48] 弓矢:拼音gōng shǐ,弓与箭。

[49] 伎【大】,技【元】【明】

[50] 瞻【大】,占【元】【明】

[51] 是【大】,此【宋】【元】【明】

[52] 驱遣:拼音qū qiǎn,驱逐;赶走。

[53] 𥜒【CB】【丽-CB】,𧞣【大】,厌【宋】【元】,厌【明】

[54] 厌祷:拼音yàn dǎo,意思是指以巫术祈祷鬼神。

[55] 瘖瘂:拼音yīn yǎ,口不能语。

[56] 技【大】,伎【宋】

[57] 咒【大】,术【宋】【元】【明】

[58] 炙【大】,灸【宋】【元】【明】

[59] 病【大】,疾【宋】【元】【明】

[60] 象【大】,鸟【宋】【元】【明】

[61] 瞻【大】,占【元】【明】

[62] 彗星:拼音huì xīng,环绕太阳运行的小质量天体。主要分为彗核、彗发和彗尾三部分。其外貌和亮度均随著与太阳距离的远近而发生变化。轨道是以太阳为焦点的圆锥曲线。以抛物线居多,椭圆次之,双曲线最少。解体后转化为小行星或流星群。中古时,彗星的出现常被视为灾祸、战争的不祥之兆。

[63] 记【大】,说【宋】

[64] 瞻【大】,占【元】【明】

[65] 言【大】,法【宋】【元】【明】

[66] 此【大】,是【宋】【元】【明】

[67] 存【大】,在【宋】【元】【明】

[68] 捷疾:拼音jié jí,敏捷,迅速。

[69] 来【大】,〔-〕【宋】【元】【明】

[70] 已【大】*,以【明】*

[71] 或过【大】,〔-〕【宋】【元】【明】

[72] 音【大】,音天【宋】【元】【明】

[73] 光音天:色界天二十二层天。《长阿含经·忉利天品》云:“佛告比丘:“色界众生有二十二种:一者、梵身天,二者、梵辅天,三者、梵众天,四者、大梵天,五者、光天,六者、少光天,七者、无量光天,八者、光音天,九者、净天,十者、少净天,十一者、无量净天,十二者、遍净天,十三者、严饰天,十四者、小严饰天,十五者、无量严饰天,十六者、严饰果实天,十七者、无想天,十八者、无造天,十九者、无热天,二十者、善见天,二十一者、大善见天,二十二者、阿迦尼吒天。”

[74] 生【大】,生此【宋】【元】【明】

[75] 年【大】,生【元】

[76] 生不数【大】,〔-〕【宋】【元】【明】

[77] 数【大】,数数【宋】【元】【明】

[78] 见【大】,是【宋】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