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课 《佛说长阿含经·梵动经》中讲述的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种种无数,各随意所说的十八种邪见,并于末劫末见,种种无数,各随意所说的四十四种邪见,彼等尽入六十二种邪见中,齐是不过。今此用《中论·观邪见品》加以破斥。 《中论·观邪见品》云: [问曰:已闻大乘法破邪见,今欲闻声闻法破邪见。 答曰: 我于过去世,为有为是无, 世间常等见,皆依过去世。 我于未来世,为作为不作, 有边等诸见,皆依未来世。 我于过去世,为有、为无、为有无、为非有非无,即名常等诸见依过去世。我于未来世,为作、为不作、为作不作、为非作非不作,是名边无边等诸邪见依未来世。如是等诸邪见,何因缘故名为邪见?是事今当说。 过去世有我,是事不可得; 过去世中我,不作今世我。 若谓我即是,而身有异相; 若当离于身,何处别有我? 离身无有我,是事为已成。 若谓身即我,若都无有我, 但身不为我,身相生灭故; 云何当以受,而作于受者? 若离身有我,是事则不然; 无受而有我,而实不可得。 非无受非无,此即决定义。 我于过去世有者,是事则不然。何以故?先世中我不即作今我,有常过故,若常则有无量过。何以故?如人修福因缘故作天,而后作人;若先世我即是今世我者,天即是人。又人以罪业因缘故作旃陀罗[1],后作婆罗门[2];若先世我即是今我者,旃陀罗即是婆罗门。譬如舍卫国婆罗门名提达,到王舍城亦名提达,不以至王舍城故为异。若先作天后作人,则天即是人,旃陀罗即是婆罗门,但是事不然。何以故?天不即是人,旃陀罗不即是婆罗门,有此等常过故。若谓先世我不作今我,如人浣衣时名为浣者,刈[3]时名为刈者,而浣者与刈者虽不异,而浣者不即是刈者;如是我受天身名为天,我受人身名为人,我不异而身有异者,是事不然。何以故?若即是人者,不应言天作人,今浣者于刈者,为异、为不异?若不异,浣者应即是刈者,如是先世天即是人,旃陀罗即是婆罗门者,我亦有常过。若异者,浣者即不作刈者,如是天不作人,我亦无常,无常则无我相,是故不得言即是。 问曰:我即是,但因受故分别是天、是人。受名五阴身,以业因缘故分别是天、是人、是旃陀罗、是婆罗门,而我实非天、非人、非旃陀罗、非婆罗门,是故无如是过。 答曰:是事不然。何以故?若身作天、作人、作旃陀罗、作婆罗门,非是我者,则离身别有我。今罪福生死往来,皆是身非是我,罪因缘故堕三恶道,福因缘故生三善道,若苦乐、瞋喜忧怖等,皆是身非我者,何用我为?如治俗人罪,不预出家人;五阴因缘相续罪福不失故有解脱,若皆是身非我者,何用我为? 问曰:罪福等依止于我。我有所知、身无所知故,知者应是我;起业因缘罪福是作法,当知应有作者,作者是我,身是我所用,亦是我所住处。譬如舍主以草木泥塈[4]等治舍,自为身故随所用治舍有好恶;我亦如是,随作善恶等得好丑身,六道生死皆我所作,是故罪福之身皆属于我,譬如舍但属舍主不属他人。 答曰:是喻不然。何以故?舍主有形,有触有力故能治舍。汝所说我无形无触故无作力,自无作力亦不能使他作[5]。若世间有一法无形无触能有所作者,我则可信受知有作者,但是事不然。若我是作者,则人不应自作苦事。若是念者,可贪乐事不应忘失。若我不作苦而苦强生者,余一切皆亦自生,非我所作。若见者是我,眼能见色,眼应是我。若眼见而非我,则违先言见者是我。若见者是我,我则不应得闻声等诸尘。何以故?眼是见者,不能得闻声等诸尘故。是故我是见者,是事不然。若谓如刈者用镰[6]刈草,我亦如是以手等能有所作者,是事不然。何以故?今离镰别有刈者,而离身心诸根无别作者。若谓作者虽非眼耳等所得亦有作者,则石女儿能有所作,如是一切诸根皆应无我。若谓右眼见物而左眼识,当知别有见者,是事不然。今右手习作,左手不能,是故无别作者。若别有作者,右手所习,左手亦应能,而实不能,是故更无作者。 复次,有我作者言,见他食果口中涎出,是为我相,是事不然。何以故?是念力故非是我力。又亦即是破我因缘,人在众中愧于涎出,而涎强出不得自在,当知无我。复次,又有颠倒过罪。先世是父,今世为子,是父子我一,但身有异;如从一舍至一舍,父故是父,不以入异舍故便有异。若有我,是二应一,如是则有大过。若谓无我,五阴相续中亦有是过,是事不然。何以故?五阴虽相续,或时有用,或时无用。如蒲桃[7]浆,持戒者应饮,蒲桃酒不应饮,若变为苦酒[8]还复应饮;五阴相续亦如是,有用、有不用,若始终一我有如是过,五阴相续无如是过。但五阴和合故假名为我无有决定,如梁[9]、椽[10]和合有舍,离梁、椽无别舍;如是五阴和合故有我,若离五阴实无别我,是故我但有假名无有定实。汝先说离受别有受者,以受分别受者是天是人,是皆不然。当知但有受无别受者,若谓离受别有我,是事不然。若离受有我,云何可得说是我相?若无相可说,则离受无我。若谓离身无我但身是我,是亦不然。何以故?身有生、灭相,我则不尔。复次,云何以受即名受者?若谓离受有受者,是事亦不然。若不受五阴而有受者,应离五阴别有受者,眼等根可得而实不可得,是故我不离受,不即是受,亦非无受,亦复非无,此是定义。是故当知,过去世有我者,是事不然。何以故? 过去我不作,是事则不然; 过去世中我,异今亦不然。 若谓有异者,离彼应有今, 我住过去世,而今我自生。 如是则断灭,失于业果报, 彼作而此受,有如是等过。 先无而今有,此中亦有过; 我则是作法,亦为是无因。 过去世中我,不作今我,是事不然。何以故?过去世中我,与今我不异。若今我与过去世我异者,应离彼我而有今我,又过去世我亦应住彼,此身自更生。若尔者即堕断边,失诸业果报。又彼人作罪、此人受报,有如是等无量过。又是我应先无而今有,是亦有过,我则是作法,亦是无因生。是故过去我,不作今我,是事不然。 复次, 如过去世中,有我无我见, 若共若不共,是事皆不然。 如是推求过去世中邪见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是诸邪见,先说因缘过故,是皆不然。 我于未来世,为作为不作, 如是之见者,皆同过去世。 我于未来世中,为作、为不作,如是四句,如过去世中过咎,应在此中说。 复次, 若天即是人,则堕于常边; 天则为无生,常法不生故。 若天即是人,是则为常。若天不生人中,云何名为人?常法不生故,常亦不然。 复次, 若天异于人,是即为无常; 若天异人者,是则无相续。 若天与人异,则为无常;无常则为断灭等过,如先说过。若天与人异,则无相续;若有相续,不得言异。 复次, 若半天半人,则堕于二边, 常及于无常,是事则不然。 若众生半身是天、半身是人,若尔则有常、无常,半天是常、半人是无常,但是事不然。何以故?一身有二相过故。 复次, 若常及无常,是二俱成者, 如是则应成,非常非无常。 若常、无常二俱成者,然后成非常非无常,与常无常相违故。今实常无常不成,是故非常非无常亦不成。 复次,今生死无始,是亦不然。何以故? 法若定有来,及定有去者, 生死则无始,而实无此事。 法若决定有所从来、有所从去者,生死则应无始。是法以智慧推求,不得有所从来、有所从去,是故生死无始,是事不然。 复次, 今若无有常,云何有无常, 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 若尔者,以智慧推求,无法可得常者,谁当有无常?因常有无常故,若二俱无者,云何有亦有常亦无常?若无有常无常,云何有非有常非无常?因亦有常亦无常故,有非有常非无常。是故依止过去世常等四句不可得。 有边、无边等四句依止未来世,是事不可得,今当说。何以故? 若世间有边,云何有后世? 若世间无边,云何有后世? 若世间有边,不应有后世,而今实有后世,是故世间有边不然。若世间无边,亦不应有后世,而实有后世,是故世间无边亦不然。 复次,是二边不可得。何以故? 五阴常相续,犹如灯火焰, 以是故世间,不应边无边。 从五阴复生五阴,是五阴次第相续,如众缘和合有灯焰,若众缘不尽灯则不灭,若尽则灭,是故不得说世间有边、无边。 复次, 若先五阴坏,不因是五阴, 更生后五阴,世间则有边。 若先阴不坏,亦不因是阴, 而生后五阴,世间则无边。 若先五阴坏,不因是五阴更生后五阴,如是则世间有边。若先五阴灭已,更不生余五阴,是名为边,边名末后身。若先五阴不坏,不因是五阴而生后五阴,世间则无边,是则为常;而实不尔,是故世间无边,是事不然。世间有二种,国土世间、众生世间,此是众生世间。 复次,如《四百观》[11]中说: 真法及说者,听者难得故, 如是则生死,非有边无边。[12] 不得真法因缘故,生死往来无有边。或时得闻真法得道故,不得言无边。 今当更破亦有边亦无边, 若世半有边,世间半无边, 是则亦有边,亦无边不然。 若世间半有边半无边,则应是亦有边亦无边。若尔者,则一法二相,是事不然。何以故? 彼受五阴者,云何一分破, 一分而不破?是事则不然。 受亦复如是,云何一分破, 一分而不破?是事亦不然。 受五阴者,云何一分破、一分不破?一事不得亦常亦无常。受亦如是,云何一分破、一分不破?常无常二相过故。是故世间亦有边亦无边则不然。 今当破非有边非无边见, 若亦有无边,是二得成者, 非有非无边,是则亦应成。 与有边相违故有无边,如长相违有短。与有无相违,则有亦有亦无;与亦有亦无相违故,则有非有非无。若亦有边亦无边定成者,应有非有边非无边。何以故?因相待故。上已破亦有边亦无边第三句,今云何当有非有边非无边?以无相待故。如是推求,依止未来世有边等四见皆不可得。 复次, 一切法空故,世间常等见, 何处于何时,谁起是诸见? 上以声闻法破诸见,今此大乘法中说:诸法从本以来毕竟空性,如是空性法中无人无法,不应生邪见、正见。处名土地;时名日月岁数;谁名为人,是名诸见体。若有常无常等决定见者,应当有人出生此见。破我故无人生是见,应有处所色法现见尚可破,何况时方!若有诸见者应有定实,若定则不应破;上来以种种因缘破,是故当知见无定体,云何得生?如偈说:“何处于何时,谁起是诸见?” 瞿昙大圣主,怜愍说是法, 悉断一切见,我今稽首礼! 一切见者,略说则有五见,广说则六十二见,为断是诸见故说法。大圣主瞿昙,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智慧者,是故我稽首礼!] 五见:由染污慧所起五见:一、萨迦耶见,二、邪见,三、边见,四、见取见,五、戒禁取见。 一、萨迦耶见:身见,坏聚见,梵音译作萨迦耶见。五蕴原是刹那变坏,和合聚成,无有真实我及我所,反执为有的染污慧。 二、邪见:误认因果功用、前生后世等诸实有事物为非实有的染污慧。其功用能使不行善业,而断善根,行恶业而起恶念等颠倒取舍的行为。 三、边见:误认萨迦耶见所缘之我为永恒固定之常见;或来世不再结生之断见。此种染污慧边执见,有能妨碍生起中观正道的作用。 四、见取见:误认恶见及生起恶见的蕴等,为最极优越的一种染污慧,有生起顽固、坚持恶见的作用。 五、戒禁取见:错误地执著于种种防止犯规的戒律,和应当信守的器物、姿态、身语准则的禁忌及其所依五蕴等,可以净治罪过、解脱烦恼、出离轮回的染污慧。 [1] 旃陀罗:拼音zhān tuóluó,又译为旃荼罗,印度族群之一,在古印度教种姓制度中,被认为是最低种姓,被认为是不可接触的贱民。主要工作是处理人类及动物尸体,担任刽子手或屠夫。 [2] 婆罗门:印度种姓制度四大种姓中的第一等级。是主管宗教祭祀、解释律法和传教的僧侣阶层,掌握神权,享有种种特权。 [3] 刈:拼音yì,〈动〉割(草或谷类):刈除。 [4] 塈:拼音jì,又可读作xì,用泥涂屋顶。 [5] 《入中论·菩提心现前地品》云: 外计受者常法我,无德无作非作者, 依彼少少差别义,诸外道类成多派。 [6] 镰:拼音lián,收割谷物和割草的农具:镰刀。开镰。 [7] 蒲桃:拼音pú táo,葡萄的果实。 [8] 苦酒:拼音kǔ jiǔ,醋的别名。 [9] 梁:拼音liáng,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梁。栋梁。梁上君子(指窃贼)。 [10] 椽:拼音chuán,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椽子。椽笔。 [11]《四百观》:即指圣天论师所著的《中观四百论》。要注意的是很多汉语《中论》的偈颂版本当中,将青目论师在注释《中论》时所引《中观四百论》的这一偈教证也当作《中论》的偈颂在读诵。如此则《中论·观邪见品》的颂词数量就从原有的三十偈变成了三十一偈。则多出了一个偈颂。可此处所引《中观四百论》的这一偈颂词是不能纳入《中论》的偈颂版本当中的。 [12] 法尊法师所译的《中观四百论·明人远离贪著欲财方便品》云: 闻者所闻教,说者皆难得, 以是说生死,非有边无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