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ssgs96

第九十六课


四(如是趋入行者之超胜功德)分三:一、获得无分别之行;二、虽无分别然行事不相违之比喻;三、获得如是证悟之功德。

一(获得无分别之行)分二:一、意义;二、比喻。

一、意义: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菩萨无念而彻知,法空无相无戏论,
不以二慧寻菩提,瑜伽者勤胜般若。
菩萨不著诸法空,了知无相无挂碍,
内心亦不求觉智,是行最上波罗蜜。

某位菩萨,安住于无分别当中,彻底了知染、净所摄的一切法是空性、无相、无戏或无愿,他不以分别染污清净、所取能取、近和远等之相执著二边的智慧寻觅菩提。远离了执著二法分别念的瑜伽行者,就是在精勤于殊胜的般若波罗蜜多。

《大宝积经·大乘十法会》云:

犹如真宝珠,光明不舍离,

又如矿中金,治已转增明。

如是菩提性,转明菩提心,

二边清净已,魔所不得便。

《大智度论·释昙无竭品》云:

[得此诸法平等,又于平等离,安住空中,空中则不动;戏论不能动,诸烦恼山亦不能动,无常时亦不动。所以者何?于一切法得实相故。菩萨住是二空,得不动般若波罗蜜,是则究竟。

若有念,即是有相著处,是故说诸法无念故,当知般若波罗蜜亦无念。无动相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诸相灭故。若不念是般若,或迷闷无所趣向。]

下面就讲一则相关公案:有一位叫文道的法师,他做云游僧到处参访时,听说慧熏禅师道风很不错、境界很高,便越过千山万水去寻找。一天傍晚,他到达了禅师所住的山洞,他说:“久仰禅师高名,末学非常希求禅法,希望禅师能传授禅宗的甚深境界。”

慧熏禅师说:“算了吧!但现在太晚了,你就住在我这里。”文道法师也同意了,晚上就住在慧熏禅师所住的山洞里。

第二天早上他起床时,慧熏禅师早就把粥做好了等着他醒来。吃早餐时,因为慧熏禅师经常是一个人住,没有多余的碗,便把山洞口的骷髅[1]捡来盛粥给他吃。文道禅师分别心很重,觉得:“人的头骨这么脏,怎么能用它直接吃饭呢?”正在犹豫时,禅师严厉地呵责他:“你不是真正的法器,还有染净等分别心。”的确,如果是好弟子,他会很爽快地把骷髅里的稀饭喝下去。在藏地,有些修行人经常到尸陀林拿头盖骨吃饭,但有些人分别心很重,说这种做法不好。其实好和不好就是分别心,若泯灭了分别,好坏就不会有。

憨山大师[2]的《梦游集》第53卷中记载说:

[六年戊寅[3],予[4]年三十三,刻意书经[5],无论点画大小,每落一笔,念佛一声,游山僧俗至者,必令行者通说。予虽手不辍[6]书,然不失应对。凡问讯者,必与谈数语。其高人故旧,必延坐禅床,对谈不失,亦不妨书。对本临之,亦不错落,每日如常。略无一毫动静之相,邻近诸老宿[7],窃[8]以为异。率数众来验,故意搅扰,及书罢,读之良信。

因问妙师曰:“印师何能如此耶?”

妙师曰:“吾友入此三昧纯熟耳,予自住山至书经,屡有嘉[9]梦。初一夕,宿[10],入金刚窟[11],石门榜大般若寺。及入,则见广大如空,殿宇[12]楼阁[13]庄严无比,正殿中唯大床座。见清凉大师[14],倚卧床上。妙师侍立于左,予急趋入,礼拜立右,闻大师开示,初入法界圆融观境。谓佛刹互入,主伴交参[15],往来不动之相,随说其境,即现睹于目前。自知身心交参涉入。示毕妙师问曰:“此何境界?”

大师笑曰:“无境界境界。”及觉,后自见心境,融彻[16]无复疑碍[17]

又一夕,梦自身履[18]空上升,高高无极,落下则见十方迥无所有,唯地平如镜,琉璃莹彻[19]。远望唯一广大楼阁,阁量如空,阁中尽世间所有人物事业,乃至最小市井鄙事[20],皆包其中,往来无外。阁中设一高座,紫赤焰色,予心谓金刚宝座。其阁庄严,妙严不可思议。予欢喜欲近,心中思惟:“如何清净界中,有此杂秽耶?”才作此念,其阁即远。寻复自思曰:“净秽自我心生耳。”其阁即近。顷之,见座前侍列众僧,身量高大,端严无比。忽有一少年比丘,从座后出,捧[21]经一卷而下。授予曰:“和尚即说此经,特命授汝。”予接之,展视乃金书梵字不识也。遂怀之,因问和尚为“谁?”曰:“弥勒。”予喜。随比丘而上,至阁陛[22],瞑目[23]敛念而立。忽闻磬声[24],开目视之,则见弥勒已登座矣。予即瞻礼,仰视其面,晃耀紫金色,世无可比者。礼毕,自念今者特为我说,则我为当机,遂长跪取卷展之。

闻其说曰:“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至此则身心忽然如梦,但闻空中音声历历,开明心地,不存一字,及觉。恍然言犹在耳也。自此识智之分,了然心目矣。且知所至,乃兜率天弥勒楼阁耳。

又一夕,梦僧来报云:“北台顶文殊菩萨设浴请赴。”随至,则入一广大殿堂,香气充满,侍者皆梵僧。即引至浴室,解衣入浴。见有一人先在池中,视之为女子也。予心恶不欲入,其池中人,故泛[25]其形,则知为男也,乃入共浴。其人以手戽水[26]浇予,从头而下,灌入五内[27],如洗肉桶,五脏一一荡涤[28]无遗,止存一皮,如琉璃笼,洞然透彻。时则池中人呼茶。见一梵僧,擎[29]髑髅[30]半边如剖[31]瓜状。视之脑髓淋漓[32],心甚厌之,其僧乃以手指剜[33]取示予曰:“此不净耶?”即入口啖之,如是随取随啖,其甘如饴[34]。脑已食尽,唯存血水。其池中人曰:“可与之。”僧乃授予,予接而饮之,其味如甘露也。饮而下透身毛孔一横流,饮毕。梵僧搓[35]背。大拍一掌,予即觉。时则通身汗流如水,五内洞然,自此身心如洗。轻快无喻矣。如是者,吉兆居多。总之皆与诸圣酬酢[36],常闻佛言,常有是好梦。]

通过上述公案可以推知,以对二边的执著去寻找菩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得到。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在万法的本体上净与不净都没有,只不过以分别念执著后,才逐渐形成了干净与不干净、高尚与不高尚等二边之法。

总之,在真正希求菩提时,大家一定要懂得本颂所讲的道理。当然,无念乃禅宗最高境界的原因也在于此。

二、比喻: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虚空界与彼违一,非有何亦不得彼,
善行智慧之菩萨,亦如虚空寂灭行。
如虚空界无障碍,无所得故亦不有,
大智菩萨亦复然,住寂静行如虚空。

如是远离执著远、近菩提等一切分别心的道理,如同虚空界既不能与它自本体相违也不能与虚空共存,这两种情况都不存在,因为虚空自本性原本无有,以什么法也得不到它,一无所得的虚空本性,与任何法既不相近也不相违——不远。同样,一切万法于菩提的自性中圆满正觉,就是虚空的方式,在胜义中谁也不会重新获得,善巧行持与何者也不远、本来安住于等性的甚深智慧的菩萨,也如同虚空一般,具有止息即寂灭一切分别戏论而行持的殊胜特点。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称扬菩萨品》云:

[“世尊!譬如虚空,不作是念是远是近。何以故?虚空无分别故。世尊!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不作是念:‘声闻、辟支佛地去我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去我近。’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分别故。]

《六祖坛经·般若品》云: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瞋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汉地禅宗和藏传密宗历代都有许多大彻大悟的高僧,虽然他们有些行为世人不一定能接受,但也没办法,因为完全超越了世间的行境。所以,希望道友们学佛不要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要过于注重外在的行为和形象,而应在内心深处真正认识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若能如此,便能示现犹如千岁宝掌和尚那样住世千年有余的非凡境界。

《五灯会元·千岁宝掌和尚》云:

[千岁宝掌和尚,中印度人也。周威烈十二年[37]丁卯,降神受质,左手握拳。七岁祝发[38]乃展,因名宝掌。魏晋[39]间东游此土,入蜀[40]礼普贤,留大慈[41]。常不食,日诵般若等经千余卷。

有咏之者曰:

“劳劳玉齿寒,似迸岩泉急。

有时中夜坐,阶前神鬼泣。”

一日,谓众曰:“吾有愿住世千岁,今年六百二十有六。”故以千岁称之。次游五台,徙居[42]祝融峰之华严,黄梅之双峰,庐山之东林。寻抵建邺[43],会达磨[44]入梁,师就扣其旨,开悟。武帝高其道腊,延入[45]内庭,未几如吴。

有偈曰:

“梁城遇导师,参禅了心地。

飘零二浙[46]游,更尽佳山水。”

顺流东下,由千顷至天竺,往鄮峰[47],登太白[48],穿雁荡[49],盘于翠峰[50]七十二庵,回赤城,云门[51]、法华[52]、诸暨[53]、渔浦、赤符、大岩等处。返飞来,栖之石窦[54]。有“行尽支那四百州,此中偏称道人游”之句。时贞观十五年[55]也。后居浦江之宝严[56],与朗禅师友善。每通问,遣白犬驰往,朗亦以青猿为使令,故题朗壁曰:“白犬衔书至,青猿洗钵回。”师所经处,后皆成宝坊。显庆二年[57]正旦,手塑一像,至九日像成。问其徒慧云曰:“此肖[58]谁?”云曰:“与和尚无异。”即澡浴易衣趺坐,谓云曰:“吾住世已一千七十二年,今将谢世。听吾偈曰:

“本来无生死,今亦示生死。

我得去住心,他生复来此。”

顷时,嘱曰:“吾灭后六十年,有僧来取吾骨,勿拒。”言讫而逝。入灭五十四年,有剌浮长老自云门至塔所,礼曰:“冀塔洞开。”少选,塔户果启,其骨连环若黄金。浮即持往秦望山[59],建窣堵波[60]奉藏。以周威烈丁卯至唐高宗显庆丁巳考之,实一千七十二年。抵此土,岁历四百余,僧史皆失载。开元中慧云门人宗一者,尝[61]勒石[62]识之。]


[1] 骷髅:拼音kū lóu ,干枯的死人头骨或尸骨。

[2] 憨山大师:(公元1546年11月5日-公元1623年1月15日),俗姓蔡,安徽全椒人。法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且为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明中叶,自明宣宗至明穆宗共一百多年,佛教各个宗派都衰微不振,自明神宗万历时期,佛教中名僧辈出,形成了佛教在中国重新复兴的繁荣景象,憨山,云栖(即袾宏),紫柏(即真可),蕅益(即智旭)四高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3] 六年戊寅:公元1578年。

[4] 予:拼音yú,〈代〉“予”假借为“余”,我。

[5] 书经:拼音shū jīng,抄写佛经。

[6] 不辍:拼音bù chuò,不停止,继续不断。

[7] 老宿:拼音lǎo xiǔ,高僧或年老的学者。

[8] 窃:拼音qiè,〈副〉私下;私自。多用作谦词。

[9] 嘉:拼音jiā,〈形〉善,美:嘉言。嘉宾。嘉言懿行。

[10] 宿:拼音sù,〈动〉睡觉。

[11] 金刚窟:在五台山楼观谷左崖畔,乃万圣秘宅。

[12] 殿宇:拼音diàn yǔ,殿堂,高大的建筑物。

[13] 楼阁:拼音lóu gé,泛指楼房。阁,架空的楼。

[14] 清凉大师:华严宗四祖;世称清凉国师、华严疏主。 十一岁依宝林寺霈禅师出家,一生广泛参学律、禅、三论、天台、华严等各宗教义;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应德宗之诏入长安,协助罽宾般若法师翻译乌荼国王贡献之《华严经》后分梵本,共四十卷,世称《四十华严》;又奉诏于终南山草堂寺撰成《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十卷。世寿达一世纪余的清凉澄观大师,身历九朝,先后为七帝讲经,当时地位颇受尊崇,可谓历史上绝无仅有。其弟子宗密、僧叡、法印、寂光称为门下四哲,继承法统者为宗密。师对华严的主要贡献是记述华严诸师之言说,光大华严宗。讲说《华严经》达五十遍,著作有《华严经疏》等书四百余卷,俨然为中国佛学宝藏中重要的一环。

[15] 交参:拼音jiāo cān,是指交错。

[16] 融彻:拼音róng chè,通明透彻。

[17] 疑碍:拼音yí ài,迟疑挂碍。

[18] 履:拼音lǚ,践踩,走过。

[19] 莹彻:拼音yíng chè,莹洁透明。

[20] 鄙事:拼音bǐ shì,鄙人之事。旧多指各种技艺与耕种等体力劳动。

[21] 捧:拼音pěng,〈动〉捧,两手承也。

[22] 陛:拼音bì,宫殿的台阶:陛级。阶陛。

[23] 瞑目:拼音míng mù,闭目。

[24] 磬声:拼音qìng shēng,基本意思是击磬的声音。

[25] 泛:拼音fàn,〈动〉浮现;露出。

[26] 戽水:拼音hù shuǐ,用戽斗或水车引水灌田。

[27] 五内:拼音wǔ nèi,心、肺、肝、脾、肾五脏。因位于人体内,故称为“五内”。

[28] 荡涤:拼音dàng dí,清洗;洗除。

[29] 擎:拼音qíng,〈动〉 举。

[30] 髑髅:拼音dú lóu,死人的头骨。

[31] 剖:拼音pōu,〈动〉本义:破开,中分。

[32] 淋漓:拼音lín lí,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

[33] 剜:拼音wān,挖削:剜肉补疮(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急救)。

[34] 饴:拼音yí,用麦芽制成的糖浆,糖稀:饴糖。甘之如饴。

[35] 搓:拼音cuō,两个手掌相对或一个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擦:揉搓。搓弄。

[36] 酬酢:拼音chóu zuò,筵席中主客互相敬酒。后泛指交际应酬。

[37] 周威烈十二年:即公元前414年。

[38] 祝发:拼音zhù fā,削发受戒为僧尼。

[39]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长达三百多年的时期,朝代更迭速度快,存在有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相当长的时间是南北对峙。

[40] 蜀:拼音shǔ,中国四川省的别称。得陇望蜀。

[41] 大慈:即大慈寺。成都大慈寺,始建于魏、晋,极盛于唐、宋,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规模宏大、高僧辈出、世传为“震旦第一丛林”。此寺的始建年代,据宋代普济《五灯会元》所载印度僧人宝掌“魏、晋间东游此土,入蜀礼普贤,留大慈”推算,当为公元3世纪至4世纪之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

[42] 徙居:拼音xǐ jū,迁居。

[43] 建业:吴国都城,今南京市古称之一。

[44] 达磨:即菩提达摩。(梵语 Bodhidharma, 382年-536年),又作菩提达磨,简称达摩,为南天竺人或波斯人,将佛教禅宗带入中国,为中国禅宗之开创者,被尊称为达摩祖师、“东土第一代祖师”并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据说其于南北朝时来到南朝梁,但因与梁武帝话不投机,而转投北魏少室山的少林寺面壁闭关,并著作《少室六门集》,不过近世学者认为其中仅有《二入四行论》为达摩亲传。

  民间则认为达摩是少林武术瑰宝《易筋经》、《洗髓经》、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所以江湖帮派(如洪门、青帮等)、跌打师傅、少林派门人多奉祀其为祖师。达摩的事迹繁多,是一位拥有诸多神妙传奇的人物。

[45] 延入:拼音yán rù,引入;请进。

[46] 二浙:拼音èr zhè,宋代行政区划浙江东路与浙江西路的合称。出自《埤雅·释木》。

[47] 鄮峰:拼音mào fēng,山峰。在今浙江省鄞县东。

[48] 太白:即太白山,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眉县、太白县和周至县交界处,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为秦岭主峰,是汉水和渭水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大陆东部、陕西省的第一高峰。

[49] 雁荡:雁荡山,简称雁山,坐落于浙江省温州市,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北雁荡山最为有名,一般雁荡山特指北雁荡山。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均位于温州市北部乐清境内。

[50] 翠峰:即翠峰山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紧邻县城所在的汾河,海拔为790米——900米,在历史上有“翠峰耸秀”(灵石古八景之一)之美誉。

[51] 云门:山名。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北﹐连乐昌县界。山有云门寺。五代文偃禅师居此。参见“云门宗”。

[52] 法华:即法华山,位于浙江杭县西北十七公里处。有晋代僧法华之灵迹及法华泉。山下另法华寺,殿宇极其雄伟,秋时香火最盛。

[53] 诸暨:即诸暨市是中国浙江省下辖县级市,由绍兴市代管。诸暨市经济发达,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2010年位居浙江省第五位,全国百强县(市)第十三位,诸暨因盛产珍珠而号称“珍珠之乡”。诸暨市旧称“暨阳县”,为越国古都,是西施故乡。诸暨市区有西施殿、古城门等文化古迹。

[54] 石窦:拼音shídòu,意思是石穴。

[55] 贞观十五年:即公元641年。贞观(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第二代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共23年。

[56] 宝严:宝严寺坐落在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镇北面,徐岙村山中。宝严寺环境绝佳,一径通幽,四围山绕,泉声鸟语,树木葱茏,景色宜人。

[57] 显庆二年:即公元657年。显庆(656年正月-661年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唐朝使用这个年号共5年余。

[58] 肖:拼音xiào,〈动〉 相似,像:肖像。不肖。惟妙惟肖。神情酷肖。

[59] 秦望山:又名“刻石山”,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市。

[60] 窣堵波:拼音sū dǔ bō,梵语stūpa的音译。即佛塔。

[61] 尝:拼音cháng ,〈动〉辨别滋味,品尝。

[62] 勒石:拼音lè shí,刻字于石。亦指立碑。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