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ssgs98

第九十八课


三、以木匠工巧之喻说明不分别果: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巧木匠造男女像,彼亦能做一切事,
如是行慧巧菩萨,无分别智行诸事。
如木匠人心善巧,一木造作种种相,
菩萨大智亦复然,无著智行一切行。

擅长工巧之事的木匠,制造出男女像,所造的男女也能做行走等一切事情,而不分别“我做了此事”的果,因为它没有思维的缘故。同样,善巧行持智慧的菩萨也无所分别,但在安住于无分别智慧中的同时却能行持圆满二资、沿途熟生、修净佛土等的一切事。如此万法本来就是如幻般现而无自性,这般修习的明了智慧达到究竟时,将唯一显现诸法的实相。为此,我们要知道,如同虚幻的人一样无分别而生,凭借无分别智慧的威力示现任运自成的各种事业,恰似如意宝珠一般,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到,无分别智慧,从有学道阶段相似具足直至佛地完全圆满。

无分别而能普现一切利生事业的情形如《大方广佛八十华严·离世间品》所云:

智慧巧方便,了世皆如幻,而能现世间,无边诸幻法。

示现种种色,亦现心及语,入诸想网中,而恒无所着。

或现初发心,利益于世间;或现久修行,广大无边际,

施戒忍精进,禅定及智慧,四梵四摄等,一切最胜法。

或现行成满,得忍无分别;或现一生系,诸佛与灌顶。

或现声闻相,或复现缘觉,处处般涅槃,不舍菩提行。

或现为帝释,或现为梵王,或天女围绕,或时独宴默。

或现为比丘,寂静调其心;或现自在王,统理世间法。

或现巧术女,或现修苦行,或现受五欲,或现入诸禅。

或现初始生,或少或老死。若有思议者,心疑发狂乱。

或现在天宫,或现始降神,或入或住胎,或佛转法轮。

或生或涅槃,或现入学堂,或在婇女中,或离俗修禅。

或坐菩提树,自然成正觉;或现转法轮,或现始求道。

或现为佛身,宴坐无量刹;或修不退道,积集菩提具。

深入无数劫,皆悉到彼岸;无量劫一念,一念无量劫。

一切劫非劫,为世示现劫,无来无积集,成就诸劫事。

于一微尘中,普见一切佛;十方一切处,无处而不有。

国土众生法,次第悉皆见;经无量劫数,究竟不可尽。

菩萨知众生,广大无有边;彼一众生身,无量因缘起。

如知一无量,一切悉亦然;随其所通达,教诸未学者。

悉知众生根,上中下不同;亦知根转移,应化不应化;

一根一切根,展转因缘力,微细各差别,次第无错乱。

又知其欲解,一切烦恼习;亦知去来今,所有诸心行。

了达一切行,无来亦无去;既知其行已,为说无上法。

杂染清净行,种种悉了知,一念得菩提,成就一切智。

住佛不思议,究竟智慧心,一念悉能知,一切众生行。

菩萨神通智,功力已自在,能于一念中,往诣无边刹。

如是速疾往,尽于无数劫,无处而不周,莫动毫端分。

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明人远离贪着欲财方便品》云:

若谁见众生,如机关幻人,

彼等极明显,能趣入胜位。

    擅长工巧之事的木匠,制造出男女等像,所造的男女等像虽然无思维分别,也能做行、住、坐、卧等一切事情的实际情况就用出自《杂譬喻经·木师画师喻》中的一则公案来说明。

《杂譬喻经·木师画师喻》云:

[“昔北天竺有一木师,大巧,作一木女,端正无双,衣带严饰,与世女无异。亦来亦去,亦能行酒看客,唯不能语耳。时南天竺,有一画师,亦善能画。木师闻之,作好饮食,即请画师。画师既至,便使木女行酒[1][2]食,从旦至夜。画师不知,谓是真女,欲心极盛,念之不忘。时日以暮,木师入宿,亦留画师令住止。以此木女立侍其侧,便语客言:‘故留此女,可共宿也。’主人已入,木女立在灯边。客即呼之,而女不来。客谓此女羞,故不来,便前以手牵之。乃知是木,便自惭愧,心念口言:‘主人诳我,我当报之。’于是画师复作方便,即于壁上画作己像,所著被服,与身不异,以绳系颈,状似绞死,画作蝇鸟,著[3]其口啄。作已闭户,自入床下。天明,主人出,见户未开,即向中观,唯见壁上绞死客像,主人大怖,便谓实死,即破户入,以刀断绳。于是画师从床下出。木师大羞。画师即言:‘汝能诳我,我能诳汝。客主情毕,不相负也。’二人相谓:世人相诳惑,孰异于此?时彼二人信知诳惑,各舍所亲爱,出家修道。”]

虽然世间有各种各样的幻化人,但它们都没有真实的分别心。拿刚才这个机关幻人来说,它不可能有这个客人好、那个客人不好的分别波浪思。就像这样,菩萨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也不会有任何染净能所等的执著。而是以任运自在的方式集聚二资、沿途熟生及修净佛土。这也正好体现了如理趋入甚深般若波罗蜜瑜伽行者的超胜功德。

三(获得如是证悟之功德)分二:一、受到众天顶礼之功德;二、能击败恶魔之功德。

一、受到众天顶礼之功德: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如是行持诸智者,众天合掌亦顶礼,
十方世界诸佛陀,亦作赞叹众功德。
大智菩萨行如是,天人合掌恭敬礼,
乃至十方佛刹中,亦得功德鬘供养。

如是善巧行持无分别行为的诸位智者,梵天、帝释等世间众天尊双手合掌,以最大的恭敬心躬身顶礼,堪为尊中尊的十方世界所有住世的佛陀也不断尽情宣说赞叹获得无分别行境之菩萨的众多功德,如同诸佛赞说文殊师利法王子和诸佛之长子普贤菩萨那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付嘱品》云:

[尔时,众中便有一万二千菩萨为护此法,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说颂言:

“我等舍身命,不求未来福,

护持佛所说,此甚深法要。”

尔时,众中五百天子贤王为首,复从座起顶礼佛足,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说颂言:

“为度诸有情,成大悲愿力,

护持佛所说,此甚深法要。”

时,天帝释、持髻梵王、毗沙门王,皆从座起顶礼佛足,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说颂言:

“能疗一切病,世尊今所说,

  般若微妙药,我等顶戴持。”

执金刚神亦从座起顶礼佛足,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说颂言:

“法本无名字,佛以名字说,

大悲真教法,我今顶戴持。”]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亦云: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二(能击败恶魔之功德)分二:一、真实宣说; 二、彼之原因。

一、真实宣说: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等恒河刹诸有情,假设普皆成恶魔,
一毛亦化相同数,彼等无法障智者。
假使恒河沙佛刹,所有众生皆作魔,
一一毛变无边相,不能娆动于菩萨。

等同大恒河微尘数的刹土中尽其所有的一切有情,假设通通变成了恶魔,每一个魔的每一汗毛也幻化出相同数目的魔,尽管这所有魔都对获得无分别智慧的菩萨寻机挑衅,可是他们对那种智者连动摇其毛孔的障碍也无法做到。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强弱品》云:

[“恒边沙佛刹其中所有人,悉使为魔,一魔者化如恒边沙人,悉使为官属,设使尔所魔各各乃尔所官属,欲共害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不能中道坏,不能中道得便。

菩萨有二事法行般若波罗蜜,魔不能中道使得便。何谓二事?一者、诸经法视皆空,二者、不舍十方人悉护,是为二事。

菩萨有二事,诸魔不能动。何谓二事?一者、不失本愿,二者、十方诸佛悉护视,是为二事。]

《大宝积经·净居天子赞偈品》云:

安住佛法中,能修空智者,

无量诸魔众,不能动彼等。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所翻译的《佛说龙施女经》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4]奈氏树园[5],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五百众菩萨。佛以晨旦,着衣,持钵,入城分卫[6],众会皆从;诸天龙神香华伎乐倍于常时。

佛到长者须福门外。须福有女,名曰龙施,厥[7]年十四。时在浴室澡浴,涂香,著好衣。为佛眉间毫相之光,照七重楼上,东向见佛在门外住,容貌端正如星中有月,奇相众好,金色从容,诸根寂定。女大欢喜,则自念言:“今得见佛及众弟子,当以发意作菩萨行。愿令我得道如佛!”

魔见女发大意,心为不乐,念言:“是女今兴大福及欲求佛,必过我界,多度人民。今我当往坏其道意。”

魔便下,化作女父形象、被服,谓龙施言:“今所念者大重。佛道难得,亿百千劫勤劳不懈然后乃成。今世幸有佛,不如求罗汉。既要易得,且俱度世泥洹[8]无异。何为贪佛,久负勤苦[9]?汝是我女,故语汝耳。”

龙施对曰:“不如父言。罗汉与佛虽俱度世,功德不同。佛智大度,如十方空,度人无极。罗汉智少,若一时耳。何有高才乐于少者?”

魔复言:“未曾闻女人得作转轮圣王,况乃欲得作佛!佛道长久,不如求罗汉早取泥洹。”

龙施报言:“我亦闻女人不得作转轮圣王,不得作帝释,不得作梵王,不得作佛。我当精进,转此女身竟,受作男子身。盖闻天下尊行菩萨道亿劫不懈者,后皆得作佛。”

魔见女意不转,益用愁毒[10],更作急教言:“作菩萨行者,当不贪于世间,不惜于寿命。今汝精进,能从楼上自投于地者,后可得佛。”

龙施念言:“今我见佛乃自爱欲菩萨道。父有教,以精进弃身可得佛道。我何惜此危脆之命?”

女即于栏边叉手[11]向佛言:“我今自归天中之天,以一切慜念[12],知我所求。请弃躯命,不舍菩萨。”以身施佛愿而散华以,便纵身自投楼下。于空中未及至地,女身则化成男子。

时佛乃笑,五色光从口出,照一佛刹,还从顶入。贤者阿难前跪问言:“佛不妄笑。愿闻其意!”

佛言:“阿难!汝见此女自投空中,化成男子不?”

对曰:“见。”

佛言:“此女乃前世时以事万佛,后当供养恒沙如来,却至七亿六千万劫当得作佛,号名龙盛,其寿一劫。般泥洹后,经道兴盛半劫乃灭。时佛说法,当度九十七亿万人,令得菩萨及罗汉道。是时人民饮食,当如第二忉利天上。”

于是龙施身住佛前,报父母言:“愿放舍我,得作沙门!”父母即听。

诸家亲属合五百人,及八百天神,见女人龙施化成男子,皆发无上正真道意。魔王见众人求佛,更多忧愁不乐,惭愧而归。

佛说是时,莫不欢喜。]

二、彼之原因:

《圣般若摄颂》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云:
四因菩萨具智力,四魔难胜不能动,
安住空性不舍众,如说而行佛加持。
大智菩萨有四力,而彼四魔不能动,
空行亦不舍众生,菩萨慈悲处利乐。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无法制造违缘呢?

依靠四种因,菩萨具足善巧方便和证悟法性的力量,使烦恼魔、天魔、死魔、蕴魔等四魔难以胜过他,不能令其从正道中动摇。

何为四因呢?

一者、安住于空性意义的智慧。

二者、不舍一切众生的大悲。

三者、按照以往自己曾承诺过的“我要为利益一切有情修行无上菩提”所说而如实不退转修行的坚定誓言。

四者、积累二资而令诸佛欢喜,依靠法尔在他们相续中融入了诸位善逝的加持。

菩萨凭借以上这四种因能击败一切恶魔。《佛说龙施女经》中的龙施女也是依靠上述的四种正因,故而能轻而易举地击败恶魔。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云:

为于众生说,以住真如故,

诸魔不能恻,以诸行甚深。

《大乘起信论略述》曰:

知境本空,知心无念,

不为魔等,现形恐怖。

《大方广佛八十华严·离世间品》云:

慈济悲无倦,喜法舍烦恼;

于诸境界中,知义亦知法。

福德悉成满,智慧如利剑,

普照乐多闻,明了趣向法。

知魔及魔道,誓愿咸舍离;

见佛与佛业,发心皆摄取,

离慢修智慧,不为魔力持;

为佛所摄持,亦为法所持。

以前,藏地有一位名叫曲恰堪布的法师,已圆寂了,他经常讲:觉囊派秋吉寺玛德祖古(指活佛)的一位弟子,在修行过程中出现违缘时,自己不能辨别反而认为是顺缘。虽然上师经常讲:一定要守持清净的戒律,不要对幻觉执著,如果越来越注意取舍因果,对上师三宝也越来越有信心,那就说明你的境界很不错;相反,经常违越因果,不愿意行持善法,对上师三宝退失信心,就很危险。但他始终听不进去,最后导致违背上师教言而还俗。

据说这位弟子得到了“本尊、空行”如下授记:你舍弃戒律后会得到如何如何的空行母,你的境界会变成什么样,等等,对他将来作了详细授记。后来他跟上师说明了这个情况。上师说:“不要执著这些,都是幻觉。”但他不听,仍到授记所说的地方去看到底有没有这位“空行母”,后来也真正遇到了这么一个女人。于是他认为上师不懂,只是故意应付,实际自己得到的授记并没有错。然后他就娶了所谓的空行母,把原来的清净行为全部舍弃。但从此之后,原来的境相全都没有了,还不断出现恶念。那时他才知道,因为没有听上师的话,最终导致着魔。但已无法再捡回来原来的清净生活,也没办法,只好苦一辈子。所以说不能过度地去执着与追求那些所谓的授记。因为这些都很有可能是恶魔作祟,示现种种自己喜欢的相来败坏行者的如理之道。


[1] 行酒:拼音xíng jiǔ,酌酒奉客。

[2] 擎:拼音qíng,〈动〉向上托;举:擎受。擎天柱(喻担负重任的人)。众擎易举。

[3] 著:拼音zhù,〈动〉画图。尧、 舜所以昌, 桀、 纣所以亡,皆著于堂。——《淮南子》

[4] 维耶离:(地名)Vaiśāli,国名。译曰广严。中印度也。维摩大士住此国。又,佛灭一百年,七百贤圣为第二结集之处。此国内之种族曰离车,亦曰跋阇子(此国城之鼻祖名离车,当时有三城郭,开扩庄严,名毘舍离,详说于《善见律》中,载离车之部),后为阿阇世王所并。吉藏《维摩经疏》一曰:“毘耶离城,亦云毘耶离国。此是六大城中一大城,十六大国中一大国也。毘耶离,或云毘舍离,或云鞞舍离。此云广博严净,亦云好稻,复云好成。”即今印度恒河北岸,干达克河东岸。今译毘萨尔。

[5] 奈氏树园:寺院。据《柰女经》,维耶离国梵志园中植奈树,树生一女,梵志收养,长大后颜色端正,天下无双;佛至其国,奈女率弟子五百出迎,佛与诸比丘乃到奈女园,具为说本愿功德。后因称寺院为奈苑。奈:拼音nài,同“柰”。苹果的一种,通称“柰子”;亦称“花红”、“沙果”。

[6] 分卫:拼音fēn wèi,佛教语。谓僧人乞食。

[7] 厥:拼音jué,〈代〉其;他的;她的。

[8] 泥洹:拼音ní huán,即涅槃。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

[9] 勤苦:拼音qín kǔ,辛勤劳苦。

[10] 愁毒:拼音chóu dú,指的是愁苦怨恨。

[11] 叉手:拼音chā shǒu,拱手。十指交错放在胸前,为一种表示恭敬的姿势。

[12] 慜念:拼音mǐn niàn,哀怜,怜念。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