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295

第二百九十五课


三、破现在实有:

问曰:汝虽已破过去、未来二世。今且应许有现在,以有现在故,亦应有未来世。未来时分的诸有为法因转变故即成是现在世事,若非(未来世事)发生转变者,因何法发生转变而成是今现在世事耶?以有现在故当知(亦)应有未来。

答曰:若时实有转变者,是事应如所说。然其转变者则是处不然,所以然者?若时所计转变者为未来世事者,今当征问:为计是事退失自相(而有转变)耶?为住不失自相(而有转变)耶?若谓退失自相(而有转变)者,尔时,即成一灭余生者谓言是转变故,仅此生灭二法方成有转变者。自持本相的法体若尽丧自相而现起余相时,是则不应谓言是转变者。若作是念想:“吾等所许转变者,其相如斯。譬如当牸牛[1]乳汁分位的物质尽丧乳汁的自相而现起酪相时,即言乳法转变成酪法。如喻所比当喜、忧、暗三德尽丧未来相而现起现在相时,即言未来转变成现在。”然今不可立有如说的转变相。因无世人能睹见未来世喜、忧、暗三德的实体,而后见其发生转变故。酪相亦无法确立即由乳相转变所成。因为乳相分位的汁液仅可称名谓是乳汁,仍处于乳相分位的汁液中实无(任何)酪法性相的物质可得。若时乳相分位的汁液中即有酪法可得者,仅此乳汁即可称名谓言是酪法,是事则不然。故知乳法中实无酪法可得。若时乳法中尚无酪法可得者,岂有余法是中当有酪法可得耶?是故当知实无(任何)转变可得。离此乳相与酪相外,更无余相所谓牸牛汁液的事物可得。故次颂曰:

诸法有转变,意亦不能缘,
虽尔无智人,妄计有现在。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ngs also Is not perceived even by the mind. Those who lack wisdom nevertheless Think that the present exists.

【词汇释难】

玄奘大师译《大乘广百论·破时品》云:

诸法有转变,慧者未曾有,

唯除无智人,妄分别为有。

转变:即发生变化。《中论·观行品》云:

若诸法无性,云何而有异?

若诸法有性,云何而得异?

是法则无异,异法亦无异,

如壮不作老,老亦不作老。

若是法即异,乳应即是酪,

离乳有何法,而能作于酪?

    意:第六意识的意思。所谓的意识即指依各自不共增上缘意根而生、自力能了别自境法处体性之识,如认取瓶之意识。

【释文】“诸法有转变,意亦不能缘”者,诸法的转变,不要说不能用能见粗尘的眼等五根识[2]所能缘执。就连能缘执有对[3]、微细、非色体事物的意识都不能缘取。

“虽尔无智人,妄计有现在”者,以如说正理故,虽然未曾缘执能立现在世事的因——转变者,虽尔由于无智、愚昧,无有自知之明者便妄计谓有现在。如是不得仅凭愚人所计,便建立谓有现在世事实有自体。故知无(过、现、未)三世可得。

【释义】数论外道认为,由诸法皆可转变为当下存在的法,可以证明现在实有。然而这种所谓的转变,也是无法成立的,比如汝等认为过去的牛奶,可以转变为现在的酸奶[4],那牛奶是舍弃其本质变为酸奶?还是不舍其性质转为酸奶呢?如果许牛奶舍弃本质变为酸奶,酸奶是截然不同[5]性质之物,即有违汝等宗义,因为汝等许一切法自性所生,体性为常,如是诸法不可能实有转变。而许牛奶不舍本性转为酸奶,也不可能成立,因牛奶本性未舍, 即不可能变成他法,仍然会是牛奶,所以实有转变是无法成立的。即使如汝等所许,转变实有存在,有情的意识也不可缘执这种境相,不可能了知这种所谓的转变,微细的意识都不能缘执了别,更何况粗大的前五根识?既然无法缘知了别,你们又如何建立这种转变实有存在耶?实际中唯是因你等愚昧无知,迷妄遍计,才会有这类“现在实有”的谬执。


[1] 牸牛:拼音zì niú,母牛。

[2] 五根识:所谓前无根识者,即指眼、耳、鼻、舌、身前五根识是。

 一、眼识:依自不共增上缘眼根而生、自力能了别自境色处体性之识。如见白色之眼识。

 二、耳识:依自不共增上缘耳根而生,自力能了别自境声处体性之识。如闻语言之耳识。

 三、鼻识:依自不共增上缘鼻根而生,自力能了别自境香处体性之识。如嗅熏香之鼻识。

 四、舌识:依自不共增上缘舌根而生,自力能了别自境味处体性之识。如领纳咸味之舌识。

 五、身识:依自不共增上缘身根而生,自力能了别自境触处体性之识。如领纳饥饿、寒冷之身识。

[3] 有对:对是碍义。此复三种:障碍有对、境界有对、所缘有对。障碍有对:指微尘与微尘之间互相不能侵犯,比如一位道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另一位道友不能融入他的身体,占据他的位置,这就是障碍有对,手对墙壁接触时有阻碍,也属于障碍有对。所缘有对:主要是从心与心所角度安立的,当心与心所正在执著某一外境时,于此心与心所范围中不能缘另一外境,比如正对扎西生嗔心时,心心所不会同时对另一人产生贪心。境界有对:自己只可以取自己的境,别的境不能取,如同脚被绳索套住而不能离开,同理,眼识只能取外境的色法,不能取耳根对境的声音,这叫做境界有对。耳根也只能取声音,其余根均可依此类推。所缘有对和境界有对中的“有对”均有“取”的意思,不同的是,所缘有对取一个境的同时不能取第二种境,但在第二刹那时,可以改变,如第一刹那生嗔心,第二刹那可以生贪心;而境界有对只能取自己的对境,如耳朵只能听声音,总也不会见到色法,当然,一些可六根互用的圣者另当别论。在《阿毗达磨俱舍论自疏》中还讲到境界有对的几种情况:水中有有对(可见)、陆地无对,如鱼;陆地有对、水中无对,如人;水和陆地皆有对,如青蛙;水与陆地皆无对,如盲人。另外,还有白天有对、夜晚无对,如人;夜晚有对、白天无对,如猫头鹰;白天、夜晚皆有对,如野马、狼、猫等。还有是障碍有对非境界有对者,如色等五境——其于自微尘之上不会有其他微尘,不是境界有对,因为境界有对是从根的角度来说的;是所缘有对非障碍有对者,如心与心所;是障碍有对也是境界有对,如五根——根的位置不被其他微尘占据,且其所取对境也是固定性的;既非障碍有对也非境界有对,如无为法、得绳。

[4] 酸奶:拼音suān nǎi,(yogurt)是一种酸甜口味的牛奶饮品,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凝固型、搅拌型和添加各种果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

[5] 截然不同:拼音jié rán bù tóng,意思是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出自宋·陆九渊《与王顺伯》。

Copyright © 2022-2025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