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课 【释义】忆念过去也不能成立过去实有,对过去法的回忆,本身即是虚妄无实的事情。人们在过去已经见过的事,在现见之后即已无间趋于无常变灭,之后不可能再显现,已经灭尽的境,如同石女儿[1]、虚空无体,所以不可能再被人们的根识缘执。因而人们对过去法的忆念,其实只是虚妄心识中的一种幻现,是因缘聚合所出现的一种虚妄景象,而非真实缘依过去境生起的心念。忆念过去是心识中的一种习气显现,比如说我在童年作某种事,即在心识中留下了这种梦幻般的习气种子,因缘成熟后,心识中便会显现这种虚幻的景象。这种显现,如同水月一般,天上的月亮并没有在水中,然而水中月的显现却宛然不灭;同样,过去的法虽然现在不可能显现,然而记忆中的幻相却明朗清晰。因而应了知,所忆念的过去法之中,并无稍许真实存在,如是如幻如梦无实体之法,也就无法成立过去时实有。有情在当下所见所闻的一切,如果仔细观察,其实都是虚妄心识缘虚妄的境相生起的幻觉,如同梦中所见的一切,皆无实体,《天王护国经》中言:“诸法无自性,虚妄不可靠,如蕉[2]无实义。”若能从内心了达这些法义,如梦如幻的境界一定可以得到,执诸法谛实的轮回苦因,依此即可迅速铲除[3]。 《大乘广百论·释论·破时品》云: [复次,云何定知诸法有体,而依法体执有实时?若由现见知法有体,此亦不然,见非实故[4]。所以者何?故次颂曰: 无所见见无,回心缘妄境; 是故唯虚假,有忆念名生。 论曰:一切所见皆识所为,离识无有一法是实。谓无始来数习诸见,随所习见、随所遇缘、随自种子成熟差别,变似种种法相而生。犹如梦中所见事等,皆虚妄现都无一实。一切皆是心识所为,云何定知诸法有体,外境若无,内识应有,犹如梦等无境有心?云何复起如是妄执?境既是无,识如何有?识体定有亦不可知,自体不能知自体故[5],汝等不许识并生故。设复许有诸识并生,亦无展转亲相缘义,云何能知识体定有?若尔大乘应如梦哑,拨[6]一切法皆悉是虚,不能辨[7]说一切世间出世间法自性差别。或复不如诸梦哑者,彼能分别种种境界,但阙语缘不能辨[8]说。今此不能分别诸法,亦不能说,是大苦哉!我等不能随善如是大乘所立虚假法义,以一切法皆可现见不可拨无,现见法故。奇哉可愍薄福愚人!不能信解大乘法义。若有能见可见所见,能见既无,谁见所见?以诸能见不能自审知自有体,亦不审他。于审察时能见所见,皆无所有不可审察,是故不应执现见法决定有体,以回心时诸所缘境皆虚假故。所以者何?起忆念时实无见等种种境界,但随因缘自心变似见等种种境相而生。以所忆念非真实故,唯有虚假忆念名生。如所曾更[9]诸法体相回心追忆,故名为念。当忆念时曾所更境皆无有故,能念亦无。而名念者,随顺串习颠倒诸见假名施设。由此念故,世间有情妄起种种分别诤论,竞执诸法自性差别,没恶见泥不能自出。若无所见亦无所闻,是则一切都无所有,云何今时编石为栰?诸有行愿复何所为?随顺世俗所见所闻强假施设,不应为难。胜义理中二俱不许,一切分别戏论绝故[10]。非诸如来有法可说,亦无有法少有所得,故契经言:“如来昔在燃灯佛所,无有少法可说可取[11]。”若尔精进则为唐捐,应弃如来甘露圣教。为欲方便除倒见执,施设二事,俱无有过。既言一切所见能见皆无所有,云何无过?虽无真实所见能见,而诸愚夫颠倒谓有。为欲除彼增上慢见,随顺世间施设无过。若能随此圣教修行,随俗说为真佛弟子。世俗愚夫随自心变颠倒境相而起见心,佛非其境于彼无用,云何说为如来弟子?由佛愿行为增上缘,起彼见心,故亦无失。谓佛世尊在昔因位,为欲利乐一切有情,发起无边功用愿行,由此证得无分别慧,因此慧力发起无量利乐有情作用无尽。诸有情类用佛愿行,所得妙慧为增上缘,自心变现能顺世间最胜生道,及顺出世决定胜道诸佛形相及所说法。缘自心相起增上慢,谓我见佛闻说法音,信顺修行世出世行,是故说为如来弟子。若尔应从颠倒愿行,生无分别无倒见慧,以本愿行见有利乐一切有情而生起故。设许如是,有何相违?因果异类,岂不相违?又一一因应生一切,随因势[12]用生异类果,彼此俱许有何相违?如从有漏发生无漏,非根生根、非识生识。不可见此能生异类,即令一一皆生一切。同见同知,不应为难,彼此俱有非爱过故。又世俗法力用难思,不可一一难令齐等。现见世间末达那[13]果,及余能发风病等物,若有如量如时服者,除风病等为[14]无病因。羯罗那[15]等则不如是,是故异类虽得相生,而非一因生一切果。又本愿行亦非颠倒,以能了知诸法实义,于一切法无所执著,能为无上妙果生因。虽复发心起诸胜行,求无上果利乐有情,然似幻师[16]起诸幻事,都无所执,故非颠倒。 复次,如前应问:云何定知诸法有体,而依法体执有实时?若彼答言:由随法体起现见心,后重审察能自了知,我昔曾更如是境界。若无法体起现见心,后时不应如是审察,是故定知诸法有体。复应问彼:重审察时,为有法体可现见不?彼言:不也。所以者何?生已即灭。彼于今时无所见[17]见,谓无所见而生于见。又应问彼:重审察时,前现见心为可回返忆我昔见如是境耶?彼言:不也。所以者何?过去诸法不可回返,故无回心。谓无有能回过去心来至现在,若尔今时由谁审察,能决定知诸法有体?彼言:由念。所以者何?要依现见后方有念,非无法体可有现见,是故定知诸法有体。此但有言而无实义。所以者何?一切忆念但缘有名无实境起,由此忆念唯缘妄境,是故唯有世俗虚假忆念名生。谓于非有虚妄境界,如对目前分明记忆,故名忆念。实无有[18]体颠倒相现,故名非有虚妄境界。是故不应随虚妄见,计度[19]诸法谓实有体。 [1] 石女儿:拼音shínǚ ér,(譬喻)石女之儿,非有之譬也,如言龟毛兔角。 [2] 蕉:拼音jiāo,指某些有像芭蕉那样的大叶子的植物:香蕉。美人蕉。 [3] 铲除:拼音chǎn chú,意思是根除,彻底消灭。 [4] 若由现见知法有体,此亦不然,见非实故:《中论·观成坏品》云: [复次, 若谓以眼见,而有生灭者, 则为是痴妄,而见有生灭。 若谓以眼见有生灭者,云何以言说破?是事不然。何以故?眼见生灭者,则是愚痴颠倒故见。诸法性空无决定如幻如梦,但凡夫先世颠倒因缘得此眼,今世忆想分别因缘故,言眼见生灭。第一义中实无生灭,是事已于<破相品>中广说。] [5]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十云: [复次,若自性于自性为能作因,便违世间诸现见事。谓指端不自触,眼不自见,刀不自割,诸有力人不能自负如是一切。] [6] 拨:拼音bō,〈动〉废弃。 [7] 辨【大】*,辩【宋】*【元】*【明】* [8] 辨【大】*,辩【宋】*【元】*【明】* [9] 更:拼音gēng,〈动〉经过,经历。 [10]《中论·观我法品》云: 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 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 [11]《中论·观涅槃品》云: 诸法不可得,灭一切戏论, 无人亦无处,佛亦无所说。 [12] 势【大】,世【明】 [13] 末达那:果名。译曰醉果。《慧琳音义》十八曰:“摩达那果,西国果名也。此国无,其果大如槟榔,食之令人醉闷。亦名醉人果,堪入药用也。” [14] 为【大】,余【明】 [15] 羯罗那:(植物)豆之一类。食之于人无益。 [16] 幻师:拼音huàn shī,古代对魔术艺人的称呼。 [17] 见【大】,现【明】 [18] 有【大】,用【宋】【元】【明】【宫】 [19] 计度:拼音jì dù,即计度分别。(术语)三分别之一。散心之意识与相应之智慧之作用也。《阿毘达磨俱舍论·分别界品》一曰:“意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