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317

第三百一十七课


二、离佛正法余教无解脱的原因:

问曰:设许诸外道宗皆共同许舍一切而证涅槃,若尔汝宗与邪宗究竟有何差别耶?

答曰:所言差别即指诸外道邪宗仅有舍离一切的志乐,却未提及[1]到如何舍证的正方便者是,若不开显如何舍证的正方便者,即如颂曰:

不知舍方便,无由能弃舍,
是故牟尼说,余定无涅槃。
How will one who does not know The means to give it up, do so? Certainly, therefore, the Subduer has said There is no peace in any other [teaching].

【词汇释难】

玄奘大师译《大乘广百论·破见品》云:

不知舍证因,无由能舍证,

是故牟尼说,清凉余定无。

    余:此指内道之余的其他宗派,即数论宗、鸺鹠子派、食米斋仙人派、淡黄仙人派、胜论派等诸外道邪宗。

【释文】“不知舍方便,无由能弃舍”者,即便是有舍离一切的志乐,然而依止外道邪宗,不知舍离的正方便故,是则无由能弃舍者。因为(是诸邪宗)根本不知道能究竟弃舍一切的正方便——万法自性本空的第一义谛理故。以是因缘,故次颂曰:“是故牟尼说,余定无涅槃。”由此因缘,即能解悟本师释迦牟尼佛陀为何曾于《长阿含经·游行经》中说:“今我法中有八圣道,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外道异众无沙门果。”[2]

【释义】虽然数论、胜论等外道宗派,也希求舍离生死痛苦,获得远离贪等一切杂染法的涅槃,但他们只有舍弃生死的意乐,却无有能舍离的方便。轮回即是二取实执迷现,以此要破除轮回迷现,必须了达无我实相,依福德智慧二资方便,通达诸法自性空,才可真正息灭生死。但是除了佛教外,在其余所有宗派中,无有能通达诸法无自性的方便,故他们无由舍离生死,得到解脱安乐。

本师释迦佛说过:“此是初沙门果(预流果),此是第二沙门果(一来果),此是第三沙门果(不来果),此是第四沙门果(阿罗汉果);外道论师即无有沙门果。”

龙树菩萨在《圣教王宝鬘论·别说因果品》中也说:

说我蕴实有,世间数论师,

胜论裸形前,试问离有无。

故应知佛法,不死真甘露,

离有无甚深,是不共正法。

    应知唯有佛法,才能真正远离生死边戏,此即是内道与外道最基本的区别。

《大乘广百论·释论·破见品》云:

[复次,若离真空,毕竟无别舍证方便。故次颂曰:

不知舍证因,无由能舍证;

是故牟尼说,清凉余定无。

论曰:彼诸外道虽复发心求证涅槃及舍生死,由不善知舍证方便,于所舍证终不能成。憎背真空耽著妄有,故于方便名不善知,除真空观,无舍生死及证涅槃别方便故。诸有贪求外道见者,终不能得出世清凉。言清凉者,则是一切苦及苦因究竟寂静。唯有空观是证得因,除此更无别方便故。如是空观佛法中有,一切外道邪论所无,故牟尼说四沙门果[3],我法中有,余法定无。以诸外道执著己见,诽[4]空观故不证涅槃。云何应知我等所执定非舍证正方便耶?前已具说,执常句义立实有时,皆有过失,后当广破。执根境等,故知汝执非正方便。又诸外道于涅槃处,实不能离我所见等,而谓彼处有自内我,解脱我所名为涅槃。所以者何?我与我所毕竟无有相离义故。汝不可言苦乐等法,于涅槃处远离于我,汝自立为我所有故。如汝所执我之自体,亦不可言我之自体非我所有,同喻无因。勿汝所执我无自体,便似空华,有违宗过。是故汝等外道所执,不能究竟舍离生死,亦不能证究竟涅槃,由此应知非正方便。]


[1] 提及:拼音tí jí,意思是提到,说起。

[2]《佛说长阿含经·游行经》云:

 [是时,拘尸城内,有一梵志,名曰须跋,年百二十,耆旧多智,闻沙门瞿昙今夜于双树间当取灭度,自念言:“吾于法有疑,唯有瞿昙能解我意,今当及时自力而行。”即于其夜,出拘尸城,诣双树间,至阿难所,问讯已,一面立,白阿难曰:“我闻瞿昙沙门今夜当取灭度,故来至此,求一相见。我于法有疑,愿见瞿昙,一决我意,宁有闲暇得相见不?”

 阿难报言:“止!止!须跋!佛身有疾,无劳扰也。”

 须跋固请,乃至再三:“吾闻如来时一出世,如优昙钵华时时乃出,故来求现,欲决所疑,宁有闲暇暂相见不?”

 阿难答如初:“佛身有疾,无劳扰也。”

 时,佛告阿难:“汝勿遮止,听使来入,此欲决疑,无娆乱也。设闻我法,必得开解。”

 阿难乃告须跋:“汝欲觐佛,宜知是时。”

 须跋即入,问讯已,一面坐,而白佛言:“我于法有疑,宁有闲暇一决所滞不?”

 佛言:“恣汝所问。”

 须跋即问:“云何,瞿昙!诸有别众自称为师,不兰迦葉、末伽梨骄舍梨、阿浮陀翅舍金披罗、波浮迦旃、萨若毗耶梨弗、尼揵子,此诸师等各有异法。瞿昙沙门能尽知耶?不尽知耶?”

 佛言:“止!止!用论此为,吾悉知耳!今当为汝说深妙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须跋受教,佛告之曰:“若诸法中,无八圣道者,则无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须跋!以诸法中有八圣道故,便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须跋!今我法中有八圣道,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外道异众无沙门果。”

 尔时,世尊为须跋而说颂曰:

                     “我年二十九,出家求善道;

须跋我成佛,今已五十年。

戒定智慧行,独处而思惟;

  今说法之要,此外无沙门。”

 佛告须跋:“若诸比丘皆能自摄者,则此世间罗汉不空。”]

[3] 四沙门果:指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略称四果。即小乘的四种修行证果,亦即小乘声闻在修行过程中的四种阶段。

[4] 诽:拼音fěi,捏造事实,说别人坏话:诽谤。诽章。腹诽心谤。

Copyright © 2022-2025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