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颂·广释

第三百三十七课


三、彼诸宗趣非是正法的原因:

问曰:此诸劳神伤身的苦行要称法如理者,必无是处。说此一切皆为罪苦恶异熟故。为明此义,故复颂曰:

如苦业所感,不成为正法,
如是生非法,是业异熟故。
Suffering is a maturation And thus is not virtuous. Similarly, birth too is not virtuous, Being a maturation of actions.

【词汇释难】

玄奘大师译《大乘广百论·破见品》云:

如苦业所感,非真解脱因,

胜身业所生,亦非证解脱。

    正法:即解脱之因。

    生:指婆罗门的出生、种姓。

非法:非解脱之因。

异熟:即异熟果。不善及有漏善随一,异熟因所生之果,如有漏取蕴。

【释文】所言“如苦业所感,不成为正法”者,譬如离系外道等如今所感受的诸苦,即如地狱众生由业所感的痛苦(业异熟)一般,非真解脱的因——正法。“如是生非法,是业异熟故。”如是婆罗门身设许尊胜,亦非真实解脱的因——正法,由是业异熟故,如眼等诸根是苦异熟(果)故[1]

【释义】离系外道虽然有种种苦行,婆罗门也是受生于世间高贵种姓的人道众生,然而这些都不是成立彼等所行为正法的理由。离系外道所忍受的种种苦行,实际上与轮回众生所受诸苦一样,唯是往昔恶业所感的异熟恶果。比如地狱众生的痛苦,是因无明恶习气所感;同样离系外道痛苦加身,也是他们的无明愚痴习气所致。这样的苦行,显而易见不是正法,若这些算是解脱正法,那世间的工人、农民等日日劳苦不休,应成早已解脱了!这显然是荒诞不经的说法,绝不可能成立。还有婆罗门,他们虽然今世转生为善趣人道中的高贵种姓,然这只是宿世的业异熟而致,纯为享受异熟果,并不能算是有善业功德之法。依《俱舍论》中所言,现前异熟果只能是果,不能为因,既然是果法,那它不可能产生将来的因。依据这种对异熟果与因的辨别,很显然可以知道,转生为婆罗门是异熟果,并无功德,非今后得人天善趣的异熟因,故生为婆罗门并非正法。这就像人们今世得到完整的眼根等法,只是前世业的异熟果,这种果并非任何感召后世福业的法,故不应许众生享受异熟善果为正法。

此处有疑:若外道苦行非正法,那内道中的苦行以什么理由成立是正法呢?

答曰:第一,内道修行人的苦行,是以智慧发心为主,以外表坚忍的行为为助缘,故不同于外道依行不依心的愚行;第二,内道修行者的苦行,世世代代依照上师善知识的传授而行,在历史上有众多修行人依此道净除了罪业,现前了殊胜菩提道,如莲华生大士、布玛莫札、那若巴、米拉日巴尊者等,从现量上即证明了这些苦行是正法,依现在诸修行人的经验也可完全证明。故无论依理论比量,还是依现量,都可遣除此疑,而外道苦行无论依比量还是依现量,皆不能成立彼等为正法也。

《大乘广百论·释论·破见品》云:

[复次,有作是言:依尊胜身能得解脱,世间尊胜谓婆罗门,故婆罗门能证解脱,非余杂类可得涅槃。此说不然,故次颂曰:

如苦业所感,非真解脱因;

胜身业所生,亦非证解脱。

论曰:如离系宗所受身苦,业异熟故非解脱因。婆罗门身设许尊胜,亦业所感非解脱因。身虽不能亲证解脱,而身中善是解脱因。若尔余身善亦如是,云何但说婆罗门耶?又婆罗门根境等法,与余种类一切皆同,云何自言彼胜余劣?是故彼说唯诳愚夫,诸有智人不应信受。然婆罗门非胜余类此洲人故,如戍达罗[2]。戍达罗等非劣彼姓,此洲人故,如婆罗门。]


[1]《大智度论·释往生品》云:[问曰:若尔者,佛何以受第八罪报——六年苦行?

 答曰:小乘法与大乘法异,若无异者,不应有大、小。小乘法中,不说法身菩萨秘奥深法,无量不可思议神力;多说断结使直取涅槃法。

 复次,若佛不受是第八罪报,有诸天、神仙、龙、鬼、诸长寿者,见有此恶业而不受罪报,谓为无业报因缘;以是故,虽现在无恶业,亦受罪报。又有今世因缘,诸外道等信著苦行,若佛不六年苦行,则人不信,言是王子惯乐,不能苦行,以是故佛六年苦行。有外道苦行者,或三月、半岁、一岁,无能六年日食一麻一米者;诸外道谓此为苦行之极,是人若无道,真无道也,于是信受皆入正道。以是二因缘故,六年苦行,非实罪也。何以故?诸佛断一切不善,成就一切善法故;佛若实受罪报,不得言成一切善法,断一切不善法。]

[2] 戍达罗:即首陀(术语)Śūdra,又作首陀罗,新作戍陀罗、戍捺罗,天竺四大姓之第四,农人奴隶也。《大唐西域记》二曰:“四曰戍陀罗,旧曰首陀,讹也。农人也。

Copyright © 2022-2025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