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颂广释·破根境品

第三百五十二课


《大乘广百论·释论·破根境品》云:

[复次,胜论宗中离色等[1]外别立实、有、同、异性等,彼由能依色等势力为色根境。此亦不然。前说色等非色根取[2],故彼亦非色根境界。彼宗有说:实等要因粗德色德合故方见,若无二德应如极微及空中风,虽有不见。此亦不然。粗如长等,析即归无。色非可见,并如前说,如何因斯能见实等?彼复有说:所依实等要由能依色故可见,如热水中水覆火色,虽有火实而不可见。即彼论中有破此说,青等染色染白衣时,不见白色应不见衣,不可说言,由见染色见染所依。染[3]所依实与衣合故,亦得见衣。所以者何?水火二实既共和合,由见水色即见于水,亦应由此见于火实。彼宗二师俱不合理,且借彼一以破彼宗。为破彼执,复说颂曰:

『308』

离色有色因,应非眼所见;

二法体既异,如何不别观?

    论曰:色所依实名为色因,如是色因若离青等,应如味等非眼所见。色与色因性相若异,如青黄等应可别观。实既离色不可别观,应如色体无别实性。实之与色亦可别观,如见青黄[4]二解别故。如是二解非色根识,假合生故如非实心。

复次,或胜论者作如是言:诸色实有,而言[5]聚色非实有故不可见者,若执一处有众多色,可有此过;我说同类处必不同,故于一处唯有一色,无此过者。此亦不然。若色实有应不可见,无细分故,如虚空等[6]。此因不定,以色性等亦无细分而可见故。汝云何知离色体外别有色性?复云何知色性可见?为破彼执,故说离色有色因等。此中色性说为色因,色智色言借此生故。若此色性异色体一,周遍一切离青等处,亦应可见离青等处。既不可见,色性定应非眼所见。有作是言:若执色性其体周遍,容有此失;我说色性随自所依,各各不同,无斯过者。此亦不然。若色性等随自所依体不同者,无青等处青等欻[7]生,有青等处青等欻灭。尔时,色性与所依色其处不同,应各别立。而汝不许,云何无过?若言色性有迁动能,转至余处或复新起,是即此性非一非常。既许一常,体应周遍,还同前失。离青等处亦应可见;既不可见,应非眼境。岂不中间或余法上无了因故不可见耶?何名为了因?谓形量差别。若尔色性应不可见,所依诸色无形量故。又此色性应非眼见,体周遍故,如声性等。色与色性体相若异,应可别观,如青黄等。然此二种不可别观是色是性,故无有异。不可说言见而不了,是色是性二相差别,色性相异应如青黄,为缘发生似己见故。能见既同,所见应一,故离色外无别色性。既无色性离色可见,如何比量因不定耶?余声性等随其所应,一一研寻[8]例如前破。]


[1] 色等:此处即指胜论宗所谓六句义中的“德句义”即依谛,指实句义之属性功能。《胜论经》举出色、香、味、触、数、量、别体、合、离、彼体、此体、觉、乐、苦、欲、嗔、勤勇等十七德。《十句义论》更加重体、液体、润、行、法、非法、声等七种,共列举二十四德。

[2] 前说色等非色根取:《中观四百论·破根境品》云:

若由见色故,便言见一切,

由不见余故,色应名不见。

即唯于瓶色,亦非现见性,

以彼有彼分,此分中分故。

[3] 染【大】,所染【宋】【元】【明】【宫】

[4] 黄【大】,花【宋】【元】【明】【宫】

[5] 言【大】,生【宋】【元】【明】【宫】

[6] 若色实有应不可见,无细分故,如虚空等:此指“实句义”,即主谛,又作所依谛。乃指诸法之实体,有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等九种。

[7] 欻:拼音xū,忽然:“神山崔巍,欻從背見。”

[8] 研寻:拼音yán xún,意思是研究探索。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Copyright © 2022-2025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