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课 三、若生时由自体生是则应许未生为生: (生时体)不仅因为异于已生位故,称其为是未生生。即由此理,亦成未生者生。如其所言: 『373』
【词汇释难】 玄奘大师译《大乘广百论·破有为相品》云: 前位生时无,后位方言有, 兼成已生位,故此位非无。 【释文】所言未生者意谓尚未生成者是。说法正生者,意谓于正生之前位,其体先无者是。虽于未来世尚无生时体,尔后(起生用时)乃成有生时体。是故若法起生用时,定成未生(无体)者为正生时。以法未生未起故,尚未得成自体的未生者,是则不忍有生用发生。为明此义,故次颂曰:“未生何能生?” 【释义】敌宗进一步辩答,说正生时是原先无有生体,而后时才有生体,先时的生与后时的生体有关系,以此可以成立生时生。这种回答仍难逃未生生的过失,因为若以先时的生与后时的生体有关系,成立生时生,那么在生的正时,生体并未生起,仍属未生法的范畴[1]。未生之法尚无本体,彼中不可能有生的体性作用。因此,敌宗围绕生时的辩答,无非是在生已生或生未生的两端徘徊[2],无论怎样建立,皆不免过失。 《大乘广百论·释论·破有为相品》云: [复次,或应生时即已生位,非无有故,如已生时。为显此因,故说颂曰: 前位生时无,后位方言有, 兼成已生位,故此位非无。 论曰:未起用时名为前位,于此前位未有生时。正起用时名为后位,于此后位方有生时。是则生时成已生位,有异前故,如已生时。非体全无,可与前异。所言兼者,谓舍全无。即未生时名全无位,生时舍彼,是有非无。由此兼前成已生位,若舍无位必至有时。有即已生中无异位,依何而立别有生时?是故生时即已生位,非无有故,如已生时。又此生时应许有体,若无有体,生用应无。体用并无,生时岂有?若无体用而有生时,则一切无皆应顿起[3],无无异故,如此生时。又若生时体用非有,因缘和合应无所为。有不生无,如前已说[4],故生时位是有非无。有即已生,更无异位,故不应立别有生时。] [1] 范畴:拼音fàn chóu,领域,范围。 [2] 徘徊:拼音pái 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3] 顿起:即指顿时生起。 [4]《中观四百论·破有为相品》云: 有不生有法,有不生无法, 无不生有法,无不生无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