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 是故此谓世尊既已显明诸法的出生恃[1]托因缘时,就已遮遣[2]了诸法从无因生、一因生、邪因生,若自作、若他作、若共作[3]。若破于彼等即能如实开显世俗诸法如其所应的世俗体性[4]。 今者,由于世俗缘起自性无生故,观待圣慧此(缘起法)则从“不灭”、“不生”、“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异”直至“不一”,即以不灭等八不特法加以简别[5]。泯灭故谓“灭”,即念念灭坏者称其为灭;得起故名“生”,即已得成自体有法;中断故名“断”,谓终止[6]相续[7]义;“常”谓恒常,即常住[8]于一切时分义;前来故谓“来”,指远处者来至近处;远去故谓“去”,谓近处者去向远方;离事即名“异”,是各别不同的异名;即事、即一者名“一”,是无二或无别的别称。 缘起法云何无灭等则由全论予以论证。 缘起虽有无量简别,但举八事是因为仅此(八事)才是所需诤论的主要成分故耳。诸圣如实照见缘起诸法的真性如相时,即能尽灭一切能诠、所诠,能相、所相等诸戏论。此谓灭诸戏论故,可名缘起真性即能殄灭一切戏论。此中亦无心与心所的运行,以绝能知及与所知的世俗言路故,无余永尽生、老、病、死等是诸损恼故名寂灭。以开显如说殊胜特性的缘起法理来显明其意向中的第一胜事。故说颂曰: ![]() ![]() 不灭亦不生, 不断亦不常, 不来亦不去, 不异亦不一。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9] 由于如实明达所说缘起,但见仅有如来一圣方能无倒诠说其义。且知一切外道所说皆同于胡言乱语[10]的童言儿语。论主(龙树菩萨)深怀着极大的诚信,再再称叹世尊的殊胜特性谓“诸说中第一”者是。 此中先破灭相,是为了显明生之与灭,实无先后次第可立。如后偈中说: “若使先有生, 后有老死者, 生则无老死, 不死而有生。” 以是故知,实无“生在前,老死在后”的决定性可言。 [1] 恃:拼音shì,〈动〉本义:依赖,依靠。 [2] 遮遣:的性相为“以自身直接认识的心,由直接否定自所破分从而认识的法”。遮遣、遮除、遮返和遮他等是同义。 [3] 《中论·观苦品》云: 自作及他作, 共作无因作, 如是说诸苦, 于果则不然。 [4] 《中论青目释·观因缘品》云: [问曰:何故造此论? 答曰:有人言万物从大自在天生,有言从韦纽天生,有言从和合生,有言从时生,有言从世性生,有言从变化生,有言从自然生,有言从微尘生,有如是谬堕于无因、邪因、断常等邪见,种种说我、我所,不知正法。佛欲断如是等诸邪见,令知佛法故,先于声闻法中说十二因缘,又为已习行有大心堪受深法者,以大乘法说因缘相,所谓一切法不生不灭、不一不异等,毕竟空无所有。如般若波罗蜜中说,佛告须菩提:“菩萨坐道场时,观十二因缘,如虚空不可尽。”] [5] 简别:简择差别之意。又曰“简异”、“别异”、“分异”略曰“简”。谓简择诸法之同异,而明其差别也。 [6] 终止:拼音zhōng zhǐ,释义:停止,不再继续。 [7] 相续:自体前前后后众多刹那所成的事物。如年、月、日、时等。 [8] 常住:拼音cháng zhù,1.佛教语。永存。 2.法无生灭变迁称作常住。 [9] 一、鸠摩罗什译《中论青目释·观因缘品》云: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二、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中说: 不灭亦不生, 不断亦不常, 不一不异义, 不来亦不去。 佛已说因缘, 断诸戏论法, 故我稽首礼, 说法师中胜。 三、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般若灯论·观缘品》云: 不灭亦不起, 不断亦不常, 非一非种种, 不来亦不去。 缘起戏论息, 说者善灭故, 礼彼婆伽婆, 诸说中最上。 四、《大乘中观释论·观缘品》云: 不灭亦不生, 不断亦不常等。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五、《佛护论·观缘品》云: 何者因缘起, 说寂离戏论; 无灭亦无生, 无断亦无常, 无来亦无去, 无异无一义。 顶礼佛正觉, 诸说中第一。 [10] 胡言乱语:拼音hú yán luàn yǔ,释义: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Scroll 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