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菩提心
〔英〕bodhicitta
thought of enlightenment, the mental attitude which aspires to Buddhahood or Bodhisattvahood
【释义】
【引用】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菩提心利益品》中说:
生死狱系苦有情,倘若生起菩提心,
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菩提心利益品》中说:
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
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
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受持菩提心品》中说:
灭死胜甘露,即此菩提心,
除贫无尽藏,即此菩提心,
疗疾最胜药,亦此菩提心。
《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云:
欲自世间众,得无上菩提,
菩提心为本,坚固如山王,
悲心遍十方,不依二边智。
如果你生起了无伪的菩提心,也就是具足 “从今以后,为了让所有众生都获得佛果,我要不惜自己的生命去修行” 的誓言,那么所有的罪业就从根本上清净了。 (摘自《不凡》法王如意宝 晋美彭措)
【补充】
菩提心的分类:
菩提心的分类是相当多的,按照《涅槃经》的说法,菩提心有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华严经》中讲,菩提心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现观庄严论》通过地、火、月、水等二十二种比喻,宣讲了菩提心的二十二种分类;《经庄严论》也讲了四种分类——信解行发心、清净意乐发心、异熟发心和断障发心。
发心从地界的角度来分,有凡夫信解行发心、不清净七地殊胜意乐发心、三清净地异熟之发心以及佛地断障之发心四种。
一、资粮道、加行道的发心属于凡夫位,叫做信解行发心。为什么是“信解行”呢?因为这种发心有一种刻意的作意——“我要度众生、我一定要帮助众生”,时时刻刻对自己有一种监督提醒,有一种自我要求,认为“利益众生是我愿意做的,我需要这样”,这种心态叫做信解行发心。
二、不清净七地(从一地到七地之间)是殊胜意乐的发心。为什么是“殊胜意乐”呢?因为一地到七地之间,真正证悟了自他交换、自他平等的境界,自私自利的心断掉了,这种发心相当清净,不像凡夫位时始终杂有一些我执和不清净的念头。
三、三清净地(八地到十地)的发心叫做异熟发心。为什么叫“异熟”呢?学《俱舍论》的时候知道,所谓异熟果,不管你想也好、不想也好,反正必定会成熟。同样,到了八地以后,对于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并不是需要刻意执著,就像河水往下流一样自然而然,在无勤当中利益众生。
四、到了佛地时,一切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包括最细微的习气全部断尽,自相续中的智慧圆满通达,这个发心就叫做断障发心/除盖障。
从自性的角度划分,从相续产生的角度来讲的
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指的就是性空正见,它是佛菩萨的空性智慧,也是菩萨到达见道的标志,而此前,空性是经由推理而了解的;
世俗菩提心,它是凡夫相续中可以生起的相似菩提心,寻求无上菩提的发心,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成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从所缘的角度划分
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从譬喻的角度划分
《现观庄严论》云: 譬喻的角度
[如地 1金2月3火4藏5宝 6源 7大海 8金刚 9山 10药 11友 12如意宝 13日 14歌 15王 16库17大路 18车乘 19泉水 20雅声 21河流 22云,分二十二种。
如地金月火,藏宝源大海,
金刚山药友,如意宝日歌,
王库及大路,车乘与泉水,
雅声河流云,分二十二种。
1、与欲乐助伴相应的发心作为善法功德的所依——欲乐如地之发心。
2、与意乐助伴相应的发心直至菩提之前不会变异——意乐如金之发心。
3、与增上清净意乐助伴相应的发心使善法日益增上——增上意乐如月之发心。
4、与加行助伴相应的发心能够焚烧障碍之薪——加行如火之发心。
5、与施舍助伴相应的发心能满足众生的愿望——布施如宝藏之发心。
6、与持戒助伴相应的发心作为一切功德的来源——戒如宝源之发心。
7、与安忍助伴相应的发心,终究不被损害所乱——安忍如大海之发心。
8、与精进助伴相应的发心坚定不退而乐于善法——精进如金刚之发心。
9、与静虑助伴相应的发心,不被散乱所动——静虑如山王之发心。
10、与智慧助伴相应的发心能消除二障之疾——智慧如药之发心。
11、与善巧方便助伴相应的发心,以方便成办他利——善巧如友之发心。
12、与愿助伴相应的发心能成就所欲之果——愿如摩尼宝珠之发心。
13、与力助伴相应的发心能成熟所化众生——力如日轮之发心。
14、与本智助伴相应的发心,以正法能使所化有情生起希求心——智如歌声之发心。
15、与神通助伴相应的发心能够成办广大他利——神通如王之发心。
16、与二资粮助伴相应的发心具足多种善资——二资如库之发心。
17、与菩提分法助伴相应的发心是一切圣者必经之路——菩提分法如大路之发心。
18、与方便智慧助伴相应的发心能不住有寂——方便智慧如车乘之发心。
19、与总持辩才助伴相应的发心,法句法义无有穷尽——总持辩才如泉水之发心。
20、与法筵助伴相应的发心,以妙音传演四法印——法筵如雅声之发心。
21、与唯一行道助伴相应的发心,趋向究竟一乘——唯一行道如河流之发心。
22、与法身助伴相应的发心,示现种种事业——如云之发心。
【相关课程】